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基金属有机框架膜的制备及其正渗透脱盐性能
1
作者 王子玉 孙阔 董应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74,共8页
新型正渗透膜的制备对于推动膜分离技术的创新,解决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高分离过程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陶瓷膜为载体,采用热浸涂播种法制备了Zr-fum-MOF晶种,二次生长法制备了Zr-fum-MOF金属有机框架膜,进而探究了... 新型正渗透膜的制备对于推动膜分离技术的创新,解决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高分离过程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陶瓷膜为载体,采用热浸涂播种法制备了Zr-fum-MOF晶种,二次生长法制备了Zr-fum-MOF金属有机框架膜,进而探究了其在正渗透过程的脱盐性能,即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水盐分离性能.结果表明,热浸涂法可以在陶瓷膜载体表面播种均匀的晶种层,在晶种液质量分数为0.1%的条件下热浸涂后,继而通过二次生长可以在表面形成共生良好、无晶间缺陷且厚度均匀的金属有机框架膜.以去离子水为进料液,汲取液为2 mol/L氯化钠的条件下,水通量达到9.86 L/(m^(2)·h),同时具有较低的比盐通量(0.43 g/L);相较之下,出现晶种团聚和针孔的Zr-fum-MOF-0.5%膜在相同运行条件下不能实现较好的水盐分离性能.将所制备的Zr-fum-MOF-0.1%膜应用于真实海水淡化也表现出较好的运行和结构稳定性.本研究所制备的陶瓷基金属有机框架膜在正渗透脱盐处理应用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为脱盐膜分离工艺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脱盐 陶瓷 金属有机框架膜 正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晶种法制备Cu-EBTC金属有机框架膜
2
作者 郭平春 宋蒙蒙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68-1571,1577,共5页
以多孔Cu O片为支撑体,采用原位生长法和反应晶种法制备Cu-EBTC金属有机框架膜,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P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的物相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原位生长法不能制得连续致密的Cu-EBTC膜,而采用反... 以多孔Cu O片为支撑体,采用原位生长法和反应晶种法制备Cu-EBTC金属有机框架膜,并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P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膜的物相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原位生长法不能制得连续致密的Cu-EBTC膜,而采用反应晶种法可以成功制得连续致密的Cu-EBTC膜,这是由于在反应中晶种层可以提供大量的晶核。制备得到的Cu-EBTC金属有机框架膜膜厚约为1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EBTC 金属有机框架膜 原位生长法 反应晶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热二次生长法制备用于H_(2)/CO_(2)分离的KAUST-8膜
3
作者 Asad Sharif 王泓博 +2 位作者 鲁金明 杨建华 刘毅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9,共10页
KAUST-8纳米片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较高、铝金属位点丰富,因此具有出色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在本研究中,采用水热二次生长技术,在粗糙的大孔α-Al_(2)O_(3)载体管上,引入氧化铝和硝酸镍作为前驱体,其中,Al_(2)O_(3)用于控制无机支柱[AlF_(5)... KAUST-8纳米片比表面积和孔隙率较高、铝金属位点丰富,因此具有出色的二氧化碳吸附能力.在本研究中,采用水热二次生长技术,在粗糙的大孔α-Al_(2)O_(3)载体管上,引入氧化铝和硝酸镍作为前驱体,其中,Al_(2)O_(3)用于控制无机支柱[AlF_(5)(H_(2)O)]^(2-)的生长,Ni(NO_(3))_(2)·6H_(2)O用于提高金属前驱体镍源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促进Ni(Ⅱ)-吡嗪方格的形成,并与无机柱中心[AlF_(5)(H_(2)O)]^(2-)反应,合成了多晶KAUST-8膜.并进一步探讨了反应物浓度、时间、温度等合成条件以及溶剂对KAUST-8膜性能的影响.优化后的KAUST-8膜的H_(2)渗透率为1.27×10^(-7)mol/(m^(2)·s·Pa)(25℃、0.1 MPa条件下),H_(2)/CO_(2)的理想选择性为1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分离 KAUST-8 氟化金属有机框架膜 水热合成 H_(2)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晶化法在铜网上快速合成Cu_3(BTC)_2基膜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华成江 王明辉 +2 位作者 栾国有 刘岩 吴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9-534,共6页
在常温条件下,采用原位晶化法在铜网载体上合成了包含Keggin型杂多酸H3PMo12O40的Cu3(BTC)2(BTC=1,3,5-均苯三甲酸)基金属-有机框架膜材料。利用XRD、FT-IR和SEM等方法对膜的结构、成分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含磷钼杂多酸的Cu3(BTC)2基薄... 在常温条件下,采用原位晶化法在铜网载体上合成了包含Keggin型杂多酸H3PMo12O40的Cu3(BTC)2(BTC=1,3,5-均苯三甲酸)基金属-有机框架膜材料。利用XRD、FT-IR和SEM等方法对膜的结构、成分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含磷钼杂多酸的Cu3(BTC)2基薄膜均匀地覆盖在铜丝表面上,膜厚度约为8μm,晶体尺寸均一,且融合生长。合成过程中,经过预处理的铜网本身既是载体又是铜源。研究发现加入H2O2能有效地促进膜的合成。铜网负载的薄膜作为非均相催化剂,在H2O2氧化降解罗丹明B的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反应100 min后,降解率可达98%。膜催化剂重复使用三次,均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原位晶化 铜网 杂多酸 罗丹明B降解 催化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分离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栾永超 熊亚林 +2 位作者 何广利 刘聪敏 李帅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0-152,共13页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清洁燃料,氢气分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膜分离法装置结构简单、转换高效、投资成本低且环境友好,在氢气分离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氢气分离膜的性能是影响氢气分离过程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氢气分离膜技术研... 氢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清洁燃料,氢气分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膜分离法装置结构简单、转换高效、投资成本低且环境友好,在氢气分离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氢气分离膜的性能是影响氢气分离过程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因而氢气分离膜技术研究一直是国内外膜领域的热点方向。本文阐述了氢气分离膜的应用需求、基本机理,系统梳理了致密金属膜、无机多孔膜、金属‒有机框架(MOF)膜、有机聚合物膜、混合基质膜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尽管无机多孔膜、有机聚合物膜、混合基质膜等具有良好的氢气分离纯化性能,但在分布式、小型化的应用场景下的分离性能仍待改进提高;提高钯基金属膜的抗毒化性能、优化膜的性价比,是促进工业应用的有效手段;整合无机多孔膜、MOF膜的优点,可促进分子筛分机制膜的性能跃升;有机聚合物膜的耐温、机械等性能仍需提高;对现有高分子膜材料进行改性、制备高分子合金,是开发新型气体分离膜的重要方向;混合基质膜在进行可控调节排布后,将显著提高膜性能。多种氢气分离膜的研究和应用,支撑了氢气分离纯化过程的发展,在材料种类丰富、制备工艺进步后将发挥更大的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分离 致密金属 无机多孔 金属有机框架 有机聚合物 混合基质 氢气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向调控制备超薄MOF膜用于气体分离
6
作者 陈慧 刘玉涛 +1 位作者 李晋平 李立博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8-987,共10页
【目的】超薄无缺陷MOF膜的制备存在着巨大挑战。控制MOF膜的生长取向,有利于减少晶间缺陷并优化成膜厚度。【方法】首次采取聚多巴胺(PDA)中间层介导策略,在多孔基底上制备了具有一定取向的超薄UTSA-280 MOF膜。PDA层通过与金属离子的... 【目的】超薄无缺陷MOF膜的制备存在着巨大挑战。控制MOF膜的生长取向,有利于减少晶间缺陷并优化成膜厚度。【方法】首次采取聚多巴胺(PDA)中间层介导策略,在多孔基底上制备了具有一定取向的超薄UTSA-280 MOF膜。PDA层通过与金属离子的多重相互作用为UTSA-280提供了丰富的吸附、锚定位点,促进UTSA-280异相成核和生长。进一步通过改变PDA层的沉积量,可以调控成核密度和生长速率,从而调控MOF晶体的生长取向和厚度。【结果】最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晶面(202)取向生长的UTSA-280 MOF膜厚为162 nm,其H_(2)渗透速率可达4141.8 GPU,H_(2)/CO_(2)分离选择性最高达18.5,远超2008年Robeson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气体分离 UTSA-280 取向生长 聚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efficient strategy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IL-53(Al)-NH_(2)membranes with high ion selectivity and desalination performance
7
作者 Wenmin Li Zheng Liu +4 位作者 Xingya Li Rongqiang Fu Zhaoming Liu Tingting Xu Tongwen Xu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47,I0010,共8页
The efficient extraction of sodium(Na^(+))and lithium(Li^(+))from seawater and salt lakes is increasingly demanding due to their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chemical industries.However,coexisting cations such as divale... The efficient extraction of sodium(Na^(+))and lithium(Li^(+))from seawater and salt lakes is increasingly demanding due to their great application value in chemical industries.However,coexisting cations such as divalent calcium(Ca^(2+))and magnesium(Mg^(2+))ions are at the subnanometer scale in diameter,similar to target monovalent ions,making ion separation a great challenge.Here,we propose a simple and fast secondary growth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IL-53(Al)-NH_(2)membranes on the surface of anodic aluminum oxide.Such membranes contain angstrom-scale(~7Å)channels for the entrance of small monovalent ions and water molecules,endowing the selectivities for monovalent cations over divalent cations and water over salt molecules.The resulting high-connectivity MIL-53(Al)-NH_(2)membranes exhibit excellent ion separation performance(a selectivity of 121.42 for Na^(+)/Ca^(2+)and 93.81 for Li^(+)/Mg^(2+))and desalination performance(a water/salt selectivity of up to 5196).This work highlight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as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realizing ion separation and desalination in liqui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IL-53(Al)-NH_(2) MEMBRANE ion selectivity DESAL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