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在制备5-羟甲基糠醛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李雪盟 常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6,共6页
5-羟甲基糠醛(5-HMF)被认为是可由生物质原料制备、最具价值和潜力替代石化工业中基础化学品的生物基化合物,可用来制备诸多高附加值的化学品。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具有独特的孔结构和极高的催化性能,在生物质催化转化领域拥有潜... 5-羟甲基糠醛(5-HMF)被认为是可由生物质原料制备、最具价值和潜力替代石化工业中基础化学品的生物基化合物,可用来制备诸多高附加值的化学品。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具有独特的孔结构和极高的催化性能,在生物质催化转化领域拥有潜在应用价值。介绍了5-HMF的性质、用途及MOFs的合成和应用,综述了生物质制备5-HMF的主要途径以及MOFs在制备5-HMF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葡萄糖 果糖 5-羟甲基糠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骨架)的合成与性能专辑
2
作者 江海龙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I0001-I0002,共2页
金属有机框架(或金属有机骨架,简称MOF)是一种新型晶态多孔材料,由金属离子或金属团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作为配位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MOF现已成为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与其他传统材料相比,MOF材料具... 金属有机框架(或金属有机骨架,简称MOF)是一种新型晶态多孔材料,由金属离子或金属团簇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连接而成。作为配位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MOF现已成为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与其他传统材料相比,MOF材料具有结构多样、孔隙率高、金属活性位点可调、配体可修饰等特点,在催化、吸附与分离、质子传导、化学传感、能源、药物、发光、磁性等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 合成 化学传感 金属有机框架 质子传导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CuFe_(2)O_(4)@C的制备及其催化苯酚湿式空气氧化性能
3
作者 吕岩锋 郑泉辉 +1 位作者 杭瑞强 王欣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3,共7页
本研究在常温下一步合成铜铁双金属有机框架(Cu/Fe-MOFs)前驱体,再经退火处理得到CuFe_(2)O_(4)@C催化剂。利用TG-DTG、XRD、XPS、SEM等技术系统表征了材料的组织结构。通过单因素变量法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苯酚底物浓度、催化剂用量... 本研究在常温下一步合成铜铁双金属有机框架(Cu/Fe-MOFs)前驱体,再经退火处理得到CuFe_(2)O_(4)@C催化剂。利用TG-DTG、XRD、XPS、SEM等技术系统表征了材料的组织结构。通过单因素变量法系统研究了退火温度、苯酚底物浓度、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苯酚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u/Fe-MOFs高温退火后生成CuFe_(2)O_(4)@C并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结构,XPS进一步证明Fe(Ⅱ)、Fe(Ⅲ)、Cu(Ⅰ)和Cu(Ⅱ)共存,有利于催化反应的发生。退火温度700℃、底物浓度100 mg/L、催化剂用量20 mg、反应温度220℃下反应180 min,苯酚去除率达到97.6%,且COD去除率超过96%。推测反应机理为体系中的金属离子在与氧气和苯酚反应的过程中发生完整的氧化还原过程,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不断生成·O_(2)^(-)、·OH^(-)等活性物质,从而将苯酚分解为CO_(2)和H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 金属有机框架(mof) CuFe_(2)O_(4)@C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研究溶剂和温度对形成三种钴簇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影响:结构和气体吸附性质(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左从玉 卢治拥 +2 位作者 白俊峰 郑柏树 李一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99-1808,共10页
通过调控DMSO/DMF/H2O混合溶剂中溶剂成分的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合成出3种基于1,3,5-三(4′-羧甲基苯基)苯(H3BTB)和氯化钴的钴簇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NH2Me2)2[Co3O(BTB)2(H2O)].2H2O.4.5DMF.7.5DMSO(1),(NH2Me2)2[Co4O(BTB)8/3].6... 通过调控DMSO/DMF/H2O混合溶剂中溶剂成分的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合成出3种基于1,3,5-三(4′-羧甲基苯基)苯(H3BTB)和氯化钴的钴簇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NH2Me2)2[Co3O(BTB)2(H2O)].2H2O.4.5DMF.7.5DMSO(1),(NH2Me2)2[Co4O(BTB)8/3].6H2O.13DMSO(2)和(NH2Me2)2[Co6O3(BTB)8/3(H2O)4].5H2O.5DMF.13DMSO(3),它们分别含有三核Co3O簇、四核Co4O簇和六核Co6O3簇。这种六核簇为我们首次发现。研究表明,相对中等的温度105℃和较多DMF的使用有利于三核簇的形成;125℃高温和溶剂DMSO有利于四核簇的构建;与形成1的条件相比,较低的温度95℃和更多水的存在则有利于六核簇的生成。2和3虽然由不同的金属簇构成,但具有相同的框架结构,Schlfli符号为(43)8(48.64.812.104)3。此外,还研究了2和3抽出溶剂后产物的气体吸附性质,它们均具有较高的氢气吸附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溶剂和温度效应 钴-氧簇 吸附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化锰和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协同作用构建的立体复合阵列超级电容器电极 被引量:1
5
作者 唐艳茹 成宝海 +1 位作者 高莹 李云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77-982,共6页
以硝酸锌、硝酸锰和2-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多步计时电位法和静置法,制备了氧化锌-二氧化锰-金属框架有机化合物(ZnO-MnO2-MOF)复合材料阵列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 以硝酸锌、硝酸锰和2-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多步计时电位法和静置法,制备了氧化锌-二氧化锰-金属框架有机化合物(ZnO-MnO2-MOF)复合材料阵列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手段对比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并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和循环充放电法研究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氧化锌-二氧化锰(ZnO-MnO2)复合材料阵列电极(Csp=121 F/g,j=2.5 A/g)相比,由于二氧化锰和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的协同作用,修饰MOF后的ZnO-MnO2-MOF复合材料阵列电极具有较小的内阻,电容器比电容(Csp=146 F/g,j=2.5 A/g)性能提升了20%,具有更好的可逆法拉第反应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超级电容器 电沉积 复合材料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Zn4O(BDC)3材料的制备、结构及电容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明 徐洪峰 +1 位作者 周亚男 郝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55-1958,1982,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在6mol·L^-1KOH溶液中研究了溶剂热法合成的次级结构单元Zn4O(BDC)3的比电容性能及储能机理。结果表明,Zn4O(BDC)3晶体呈立方六面体形貌,颗粒均匀,尺寸为0.5~1μm。Zn4O(BDC)3作为电极材料,在扫速... 采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在6mol·L^-1KOH溶液中研究了溶剂热法合成的次级结构单元Zn4O(BDC)3的比电容性能及储能机理。结果表明,Zn4O(BDC)3晶体呈立方六面体形貌,颗粒均匀,尺寸为0.5~1μm。Zn4O(BDC)3作为电极材料,在扫速为5mV·s^-1时,比电容可达217.39F·g^-1;当扫速增至200mV·s^-1时,比电容值维持在82.58F·g^-1左右,循环伏安曲线仍保持初始的氧化还原峰形状,表明其储能机理遵从赝电容机理,具有较高倍率的充放电性能。Nyquist图在高频区为直径很小的容抗弧,说明该电极材料内阻小,导电性良好;中低频区域为一段较大的不完整容抗弧,说明活性物种锌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传荷电阻大,该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容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Zn4O(BDC)3 比电容 赝电容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在生物富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龙星宇 吴迪 +3 位作者 龚小见 邓琴 杨珍 付荗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与传统无机多孔材料相比,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孔径可调,具有更高的孔隙率,更大的比表面积,多样化的结构及功能等特点,因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催化剂、气体吸附与分离、药物载体及控释等领域中。本... 与传统无机多孔材料相比,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孔径可调,具有更高的孔隙率,更大的比表面积,多样化的结构及功能等特点,因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催化剂、气体吸附与分离、药物载体及控释等领域中。本文主要综述MOFs材料在生物富集中的应用,根据不同的富集机理,分别对低丰度肽、磷酸化肽和糖肽进行富集研究进展。在预富集过程中,总结了已应用的MOFs材料的种类和所具有的功能及其展现出的富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mofs) 生物富集 低丰度肽 磷酸化肽 糖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纳米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玄翠娟 王杰 +1 位作者 朱静 王得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9-164,共16页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结构有序可控等特点,近年来作为电催化材料在电化学能源储存和转化应用中备受关注。本文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作为前驱体制备电催化剂的独特优点入手,总结了目前该类材料在电催化领域的最...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结构有序可控等特点,近年来作为电催化材料在电化学能源储存和转化应用中备受关注。本文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作为前驱体制备电催化剂的独特优点入手,总结了目前该类材料在电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简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电催化 氧还原反应 析氧反应 析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非织造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废水中六价铬的去除 被引量:3
9
作者 禹凡 郑涛 +3 位作者 汤涛 金梦婷 朱海霖 于斌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9-145,共7页
为解决水体中重金属六价铬(Cr(Ⅵ))的污染问题,利用聚氨酯(PU)对锆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UiO-66-NH_(2))进行接枝改性,将改性所得PU/UiO-66-NH_(2)负载于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上制备PU/UiO-66-NH_(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最后将其用于Cr(... 为解决水体中重金属六价铬(Cr(Ⅵ))的污染问题,利用聚氨酯(PU)对锆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UiO-66-NH_(2))进行接枝改性,将改性所得PU/UiO-66-NH_(2)负载于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上制备PU/UiO-66-NH_(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最后将其用于Cr(Ⅵ)的吸附与可见光催化还原。探讨UiO-66-NH_(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析PU/UiO-66-NH_(2)与PP非织造布间的结合牢度,探究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与光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PU改性后的UiO-66-NH_(2)依然保留有原有的拓扑结构,当PU/UiO-66-NH_(2)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质量分数为20%时,PU/UiO-66-NH_(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经超声波水洗后,PU/UiO-66-NH_(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没有发生明显的质量损失,表明PU/UiO-66-NH_(2)与PP非织造布有良好的结合牢度;在可见光照下,PU/UiO-66-NH_(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兼具吸附和催化作用,可将Cr(Ⅵ)有效还原成Cr(Ⅲ),同时该复合材料经4次重复利用后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价铬 废水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非织造布 吸附 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应用于催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田玉雪 许佩瑶 +2 位作者 汪黎东 郭祺 王光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0-812,共3页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新型有机骨架材料,具有高的表面积和孔隙率,而且多孔框架结构丰富、可控性强,在催化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MOFs催化剂具有的结构特点,并根据MOFs材料的催化方式总结...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新型有机骨架材料,具有高的表面积和孔隙率,而且多孔框架结构丰富、可控性强,在催化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MOFs催化剂具有的结构特点,并根据MOFs材料的催化方式总结了其在催化方面的相关应用,探讨了MOFs在实际催化应用中的性能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MOFs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催化剂 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对二硫化碳具有荧光传感性能的Mg-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宫辽阔 宋颖 +3 位作者 申南南 张波 吴兆锋 黄小荥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59-1065,共7页
通过溶剂热合成了一例Mg-MOF化合物[Mg_4(1,4-NDC)_4(DMA)_2(CH_3OH)_2(H_2O)_2]·DMA·CH_3OH(1,1,4-H_2NDC=1,4-萘二酸,DMA=N,N'-二甲基乙酰胺),并对其结构表征及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单晶X射线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结晶于... 通过溶剂热合成了一例Mg-MOF化合物[Mg_4(1,4-NDC)_4(DMA)_2(CH_3OH)_2(H_2O)_2]·DMA·CH_3OH(1,1,4-H_2NDC=1,4-萘二酸,DMA=N,N'-二甲基乙酰胺),并对其结构表征及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单晶X射线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结晶于P21/c空间群,其晶体学数据为a=2.06090(12)nm,b=2.21014(13)nm,c=1.50385(10)nm,β=111.399(3)°,V=6.3776(7)nm^3,Z=4,Dc=1.403 g/cm^3,F(000)=2824,R=0.0596,wR=0.1225(I>2σ(I))。化合物1中,二核的镁作为次级构筑单元通过桥连配体1,4-NDC连接形成沿c轴方向拓展的一维链。一维链间进一步通过配体连接形成3D框架的化合物。荧光性能研究表明,化合物1对CS_2具有灵敏的荧光传感性能,在0.4%的体积分数条件下可引起CS_2荧光的完全淬灭。此外,化合物1的热稳定性也通过热重分析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可稳定到1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荧光传感 二硫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修饰的QCM湿度传感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倩 徐芬 +2 位作者 孙立贤 焦成丽 张箭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40,143,共4页
提出一种基于自行合成的钴金属框架化合物Co2(oda)2(4,4’-bipy)修饰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的新型湿度传感器,研究了其制备条件、不同溶剂和不同修饰量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在1.2×10-6~20×10-6范围内与频率... 提出一种基于自行合成的钴金属框架化合物Co2(oda)2(4,4’-bipy)修饰的石英晶体微天平(QCM)的新型湿度传感器,研究了其制备条件、不同溶剂和不同修饰量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在1.2×10-6~20×10-6范围内与频率变化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903,检测灵敏度可达到87.40 Hz/10-6,检测限为0.16×10-6(信噪比为3∶1)。将此传感器在实际环境中对11%~95%RH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频率对数变化logΔf与%RH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logΔf=1.414 2+0.018 18%RH,R=0.999 65。该湿度传感器具有制备简单、体积小、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为湿度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传感器 石英晶体微天平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4 4'-联吡啶 一缩二乙醇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对溶剂分子和有机小分子荧光识别与传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志强 黄永清 孙为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59-1969,共11页
金属-有机框架(MOFs)化合物由于其特定的孔道/孔洞结构以及在气体吸附/存储与分离、化学传感、光学、磁学以及荧光检测等方面的良好性能及潜在应用而成为当前人们关心和研究的热点。本文聚焦MOFs在溶剂分子和有机小分子荧光识别及传感... 金属-有机框架(MOFs)化合物由于其特定的孔道/孔洞结构以及在气体吸附/存储与分离、化学传感、光学、磁学以及荧光检测等方面的良好性能及潜在应用而成为当前人们关心和研究的热点。本文聚焦MOFs在溶剂分子和有机小分子荧光识别及传感方面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该领域近期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荧光识别 荧光传感 溶剂分子 有机小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对硝基芳香化合物在气/液相的荧光传感(英文)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江 韩森 +4 位作者 陈团结 苟召曦 张琦 聂晓双 曹海如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43-1852,共10页
制备了2个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d2(DDCPB)(DMF)2(H2O)]n(CHD-1)和{[Zn2(DDCPB)(DMA)2]·DMA}n(CHD-2)(H4DDCPB=1,1′∶3′,1″-三联苯-3,3″,5,5″-四羧酸)。荧光测试表明:2个化合物均能在气/液两相中高效地选择性识别系列硝基芳香... 制备了2个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d2(DDCPB)(DMF)2(H2O)]n(CHD-1)和{[Zn2(DDCPB)(DMA)2]·DMA}n(CHD-2)(H4DDCPB=1,1′∶3′,1″-三联苯-3,3″,5,5″-四羧酸)。荧光测试表明:2个化合物均能在气/液两相中高效地选择性识别系列硝基芳香化合物(NACs)。溶液中NACs对2个化合物的荧光有较高的淬灭率,其淬灭常数可通过定量实验计算。CHD-1和CHD-2对溶液中的NACs显示出高选择性、优异的灵敏度和低检测限。基于2个化合物的薄膜检测对硝基苯(NB)和2-硝基甲苯(o-MNT)蒸气时也具有高灵敏度。此外,详细讨论了化合物的荧光传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荧光传感 硝基芳香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多功能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应用进展
15
作者 李洁 张佳 +1 位作者 陈连喜 李小鹏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68,73,共5页
TiO_(2)是众所周知的功能性无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于紫外光下在解决当今面临的特殊环境问题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然而,TiO_(2)由于其宽带隙(3.1~3.4eV),只能吸收一小部分的太阳光光谱(λ<387nm),因此,为了将TiO_(2)的光学响应转移到... TiO_(2)是众所周知的功能性无机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于紫外光下在解决当今面临的特殊环境问题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然而,TiO_(2)由于其宽带隙(3.1~3.4eV),只能吸收一小部分的太阳光光谱(λ<387nm),因此,为了将TiO_(2)的光学响应转移到可见光范围内,提高光催化活性,改善物质与光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活性位点等问题仍然是需要解决的挑战。简要介绍了TiO_(2)基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MOF衍生功能性TiO_(2)的合成及光催化应用。总结了在改善Ti基新型光催化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等方面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分析了现存问题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N掺杂TiO_(2) Ti基双金属mof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玉波 向翠丽 +1 位作者 邹勇进 王庆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7年第2期1-3,7,共4页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多孔材料具有形貌的多样性和组成的可调变性等特点,已经在气体吸附分离和气体传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基于MOFs材料的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从MOFs材料的合成制备、传感性能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多孔材料具有形貌的多样性和组成的可调变性等特点,已经在气体吸附分离和气体传感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近年来基于MOFs材料的气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从MOFs材料的合成制备、传感性能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基于MOFs的气体传感器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稳定性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电催化还原CO2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雅婷 赵云霞 +2 位作者 陈钰文 陈文华 陈嘉欣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5,共5页
电催化还原CO2转化为清洁能源或有用的化学品被认为是减排CO2的一种有效方式。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由于分散的金属中心和可调的化学结构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领域。综述了MOFs材料用于电催化还原CO2的研究进展,对比了近年来MOF... 电催化还原CO2转化为清洁能源或有用的化学品被认为是减排CO2的一种有效方式。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由于分散的金属中心和可调的化学结构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领域。综述了MOFs材料用于电催化还原CO2的研究进展,对比了近年来MOFs材料及其衍生物电催化CO2化学转化的效率及产物选择性,并对MOFs材料作为电催化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还原 金属有机框架(mofs) 电催化 法拉第效率 还原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在发光传感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维赛 陈晓怡 +2 位作者 智文科 王旭泉 王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139,共12页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Ln-MOFs)材料是由镧系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桥联形成的多孔晶态材料,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检测材料。Ln-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尺寸可调和结构可控等优势,在构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发光...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Ln-MOFs)材料是由镧系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桥联形成的多孔晶态材料,是近年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功能性检测材料。Ln-MOFs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道尺寸可调和结构可控等优势,在构建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发光传感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大量研究人员关心和研究的热点。镧系金属离子具有高配位数和高电荷,易与氧供给配体或氮供给配体相结合,除了La^(3+)和Lu^(3+)外,其他Ln^(3+)未完全充满的4f电子层结构可产生f-f或f-d跃迁发射,利用离子与配体的协同效应可以合成结构多样、发光性能良好的Ln-MOFs材料。Ln-MOFs的永久孔穴可以容纳各种客体物质与框架产生相互作用,外界环境和客体物质的微扰会改变Ln-MOFs的发光波长或强度,产生肉眼可见的颜色变化,并且可以将有机配体设计为发光位点,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感效果,Ln-MOFs优异的结构和光致发光性质为制作传感材料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础。Ln-MOFs中最常见的检测形式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和检测物引起的光诱导发射强度猝灭(Turn off)和增强(Turn on)。当检测物与Ln-MOFs发生能量竞争,通过配体与检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能量传递过程,部分能量从配体转移到分析物,能量传递效率降低导致发射猝灭,而检测物增强Ln-MOFs的框架结构强度可有效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发光强度。本文聚焦了Ln-MOFs在发光传感领域检测离子、pH、有机小分子、硝基芳香族化合物、气体和温度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该领域近期的研究进展,并对Ln-MOFs配体的选择与设计、灵敏性、重复利用性能和复杂环境的适用性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系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发光检测 化学传感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金属有机框架(MOFs)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杨鑫 邓强 +1 位作者 李成贵 温永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221,共10页
气凝胶材料是一类具有三维纳米结构的多孔材料,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环保工程、建筑工程、化学催化、医药卫生等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由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等多糖制备得到的气凝胶材料不仅能... 气凝胶材料是一类具有三维纳米结构的多孔材料,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环保工程、建筑工程、化学催化、医药卫生等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价值,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关注。由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等多糖制备得到的气凝胶材料不仅能够保持传统气凝胶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低密度的特点,还具备了天然高分子可再生、可降解、生物兼容性好的优点,成为了当前的热门材料之一。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由金属节点以及有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组装形成的多孔框架材料,在吸附、催化、传感、载药等领域都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对材料应用功能、加工性能、循环使用性能等要求的提升,近年来人们对多糖/MOFs复合气凝胶材料的研究兴趣逐渐高涨。自2016年第一例纤维素纳米晶/MOFs复合气凝胶材料被报道以来,研究人员尝试了多种不同的多糖以及MOFs组合,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多糖/MOFs复合气凝胶材料,并探索了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本文首先总结了多糖/MOFs复合气凝胶材料的三种常见制备策略:(1)将预先制备好的MOFs与多糖直接混合制备复合气凝胶;(2)在多糖分子表面原位生成MOFs之后再制备复合气凝胶;(3)在已制备好的多糖气凝胶中原位生成MOFs再制备复合气凝胶。通过相应的实例详细介绍了这些制备方法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了多糖/MOFs复合气凝胶材料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最后针对当前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金属有机框架(mofs) 气凝胶 多孔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CO_2捕集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葛慧 苗媛媛 +4 位作者 赵云霞 蔡炜 黄琼 吕宸 薛蓉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0,共9页
CO_2作为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者,它的减排刻不容缓.多孔材料吸附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潜力的CO_2捕集方法之一.在众多多孔吸附剂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因高孔率、可调性等特点在气体捕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综述了MOFs材料用... CO_2作为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者,它的减排刻不容缓.多孔材料吸附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潜力的CO_2捕集方法之一.在众多多孔吸附剂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因高孔率、可调性等特点在气体捕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综述了MOFs材料用于CO_2捕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为提高CO_2吸附容量与吸附选择性的MOFs材料的多种改性方法.简单介绍了MOFs材料的循环再生性以及在CO_2吸附过程中抗杂质气体的稳定性,并对MOFs材料作为吸附剂应用于实际气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mofs CO2捕集 化学修饰 离子掺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