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1
1
作者 冯春瑶 矫庆泽 +2 位作者 李蕾 张春英 段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 was treated with stearic acid by a wet method. The modified double hydroxide showed good dispersion and floatation property with their layer structure being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关键词 水滑石 硬脂酸 湿法表面改性 无机粉体材料 金属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热固相反应法在多元金属复合氧化物合成中的应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_(0.8)Ni_(0.2)O_2的合成、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新村 何莉萍 +1 位作者 陈宗璋 贾殿赠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1-596,共6页
以氢氧化锂、醋酸钴、醋酸镍和草酸为原料,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0.8Ni0.2O2的前驱体。该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制得LiCo0.8Ni0.2O2粉体样品。通过XRD和SEM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颗粒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BET法... 以氢氧化锂、醋酸钴、醋酸镍和草酸为原料,采用低热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0.8Ni0.2O2的前驱体。该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焙烧制得LiCo0.8Ni0.2O2粉体样品。通过XRD和SEM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和颗粒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BET法、激光散射技术和恒电流间歇滴定法(GITT)分别对比表面积、粒度分布和扩散系数等理化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样品颗粒是由许多小的球形晶粒团聚而成,并呈不规则疏松多孔状,这有利于电解液的渗入和锂离子的扩散。充放电性能的测试表明,700~800℃下得到样品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初始电容量达145mAh·g-1,循环50次后容量衰减在1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固相反应法 多元金属复合氧化物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锂镍镍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峰 卢献忠 +1 位作者 易德莲 李莉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52-355,共4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Mg-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通过差热及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其前驱物、产物的结构、组成及形貌等特征。结果...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Mg-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通过差热及热重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其前驱物、产物的结构、组成及形貌等特征。结果表明:Mg-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热分解得到的是多孔纳米材料,且低温(400,600,700℃)热分解得到的是非晶态的MgSnO3复合氧化物,高温(750,850℃)热分解得到的是四方相的MgSnO3和少量尖晶石型Mg2SnO4,900℃热分解得到的是MgO和SnO2的混合物。所得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均为多孔材料,而且孔径、结晶度及电化学性能均依赖于分解温度。若从容量和循环寿命折中考虑,850℃热分解试样的电化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液相沉淀法 纳米Mg-Sn金属复合氧化物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制备生物柴油重复使用性能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晓红 邵长涛 +1 位作者 芦鑫 郭丹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8-91,96,共5页
采用共沉淀及焙烧的方法制备了Mg-Al-O及Ca-Al-O固体碱催化剂。采用醇洗、干燥及焙烧的方法对用过的催化剂进行了活化处理。以一定条件下蓖麻油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应用Hammett... 采用共沉淀及焙烧的方法制备了Mg-Al-O及Ca-Al-O固体碱催化剂。采用醇洗、干燥及焙烧的方法对用过的催化剂进行了活化处理。以一定条件下蓖麻油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应用Hammett指示剂滴定法、XRD技术对新催化剂及使用后经活化处理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催化过程碱溶解流失和析出的甘油量、总甘油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金属复合氧化物固体碱均表现出了很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催化剂的碱强度均在7.2<H-<15.6范围;Mg-Al-O固体碱催化剂主要由Mg O晶体构成,Ca-Al-O固体碱催化剂由大量Ca O晶体和少量Al2O3晶体构成。两种固体碱催化剂的碱溶解流失均较小,生成的甘油量均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氧化物 固体碱 催化 生物柴油 重复使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层状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用作阻燃填料制备阻燃纸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跃军 郝宗贤 刘亦武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21,共5页
以氯化镁(MgCl2.6H2O)、氯化铝(AlCl3.6H2O)、氯化锌(ZnCl2.6H2O)、氯化铁(FeCl3.6H2O)和碳酸钠(Na2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LDHs,又称水滑石),包括二元Mg-Al-CO23--LDHs、三元Mg-Al-Zn-CO23--LDHs和四元Mg-... 以氯化镁(MgCl2.6H2O)、氯化铝(AlCl3.6H2O)、氯化锌(ZnCl2.6H2O)、氯化铁(FeCl3.6H2O)和碳酸钠(Na2CO3)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LDHs,又称水滑石),包括二元Mg-Al-CO23--LDHs、三元Mg-Al-Zn-CO23--LDHs和四元Mg-Al-Zn-Fe-CO23--LDHs;将LDHs作为阻燃填料,用浆内添加法制备了一系列新型阻燃纸;通过红外光谱(FT-IR)、力学性能、燃烧性能等测试对LDHs和阻燃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多元LDHs作为阻燃填料所制备的阻燃纸,阻燃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而且随着LDHs元素的增多,其阻燃性能更好。当三元Mg-Al-Zn-CO23--LDHs用量为30%时,阻燃纸可达到难燃级,氧指数达到25.3%。当四元Mg-Al-Zn-Fe-CO23--LDHs用量25%时,阻燃纸即可达到难燃级,氧指数高于25.0%;当四元-Al-Zn-Fe-CO23--LDHs用量30%时,阻燃纸的续燃时间为5 s,灼燃时间为30 s,炭化长度为95 mm,阻燃纸达到GB/T14656—2009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羟基金属复合氧化物(LDHs) 阻燃填料 阻燃纸 浆内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作用下双金属复合氧化物记忆效应与其组成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任玲玲 何静 +2 位作者 马润宇 D.G.Evans 段雪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3-856,共4页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在青霉素酰化酶 ( PGA)作用下双金属复合氧化物 ( LDO)记忆效应与其组成 (层板电荷密度、层板离子种类 )的关系 .结果表明 ,5 0 0℃焙烧水滑石得到的 LDO,其结构由前体的有序层状结构成为层板的无序...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在青霉素酰化酶 ( PGA)作用下双金属复合氧化物 ( LDO)记忆效应与其组成 (层板电荷密度、层板离子种类 )的关系 .结果表明 ,5 0 0℃焙烧水滑石得到的 LDO,其结构由前体的有序层状结构成为层板的无序堆积 .随层板碱性降低 ,酶对 LDO作用明显 ,LDO保持其无序层板堆积 ;随层板碱性增加 ,酶对 LDO作用减小 ,LDO的记忆效应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氧化物 水滑石 记忆效应 青霉素酰化酶 固定化酶 组成 载体 抗生素 酶合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金属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的空气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振亚 王育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64-65,共2页
以一种金属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以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空气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了空气电极的阴极稳态极化曲线和200 mA/cm2电流密度下连续放电曲线.结果表明,在ω(NaOH)=30%的溶液、300 mA/cm2电流密度下,氧还原的过电位仅0.180 V;2... 以一种金属复合氧化物为催化剂,以活性炭为载体,制备了空气电极.采用三电极体系测试了空气电极的阴极稳态极化曲线和200 mA/cm2电流密度下连续放电曲线.结果表明,在ω(NaOH)=30%的溶液、300 mA/cm2电流密度下,氧还原的过电位仅0.180 V;20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放电,寿命可长达6 000多小时.用此种空气电极作为阴极,可以大幅度提高锌-空气电池和铝-空气电池的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电极 金属复合氧化物 氧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复合氧化物纳米薄膜的防眩目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历历 王小兰 段学臣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0-11,15,共3页
在介绍金属复合纳米氧化物单层或多层薄膜的防眩目原理及其光干涉效应与反射率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利用多层纳米薄膜之间的干涉协同效应,在整个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可达到防反射、防眩目的目的。
关键词 防眩目导电薄膜 纳米材料 金属复合氧化物 纳米薄膜 反射率 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金属复合氧化物半导体气敏材料体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天舒 沈瑜生 《传感器技术》 CSCD 1996年第6期18-20,共3页
用NH4)2CO3作沉淀剂制得Cd:Sn=1:1的粉料,经750℃、15h热处理可得单相钛铁矿型β-CdSnO3。元件的电导-温度(G-t)特征表明β-CdSnO3为典型的表面电阻控制型气敏材料,无需掺贵金属催化剂就... 用NH4)2CO3作沉淀剂制得Cd:Sn=1:1的粉料,经750℃、15h热处理可得单相钛铁矿型β-CdSnO3。元件的电导-温度(G-t)特征表明β-CdSnO3为典型的表面电阻控制型气敏材料,无需掺贵金属催化剂就对还原性气体响很高的灵敏度。因此,β-CdSnO3很有希望作为一种新型的气敏材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氧化物 气敏材料 半导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0
作者 黄峰 卢献忠 +2 位作者 郑超超 余聪 刘芸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16-319,共4页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对前驱物和产物进行差热和热重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低温(350,500℃)热分解... 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分解,得到一系列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对前驱物和产物进行差热和热重分析(TG/DTA)、X射线衍射(XRD)分析,结果表明,Co-Sn金属复合氢氧化物前驱体低温(350,500℃)热分解得到的是非晶态CoSnO3复合物氧化物,高温(600,700,800℃)热分解得到的是四方相CoSnO3和少量尖晶石型Co2SnO4,所得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电化学性能依赖于分解温度和结晶度。从容量和循环寿命综合考虑,相转变温度在600℃热分解所得试样的电化学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二次电池 负极材料 液相沉淀法 Co-Sn金属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复合氧化物BiVO_4的制备及其光催化降解含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婷 高晓明 +2 位作者 牛凤兴 张理平 付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6-69,86,共5页
以Bi(NO3)3.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金属复合氧化物BiVO4,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以及N2的吸附-脱附表征,探讨了合成条件(温度、时间、pH值)对BiVO4的结构、晶... 以Bi(NO3)3.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金属复合氧化物BiVO4,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以及N2的吸附-脱附表征,探讨了合成条件(温度、时间、pH值)对BiVO4的结构、晶型、形貌、孔性质等方面的影响。以苯酚水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作用下BiVO4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BiVO4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氧化物 BIVO4 光催化 含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负载锰氧化物基双金属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
12
作者 苏伟 张林锋 +2 位作者 吕庆阳 夏语嫣 袁华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96,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锰掺杂钨、钒、铋3种双金属复合氧化物载体,以氯化钯为活性组分制备负载型催化剂,并用于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DPC)。通过气相色谱(GC)、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采用共沉淀法分别制备锰掺杂钨、钒、铋3种双金属复合氧化物载体,以氯化钯为活性组分制备负载型催化剂,并用于苯酚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苯酯(DPC)。通过气相色谱(GC)、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钨-锰载体随掺杂比例和焙烧温度升高,逐步形成四氧化三锰晶粒,同时钨渗入锰氧化物晶格中,在掺杂比(物质的量比)为1∶1、焙烧温度为60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性能最佳,DPC收率为5.20%;钒-锰载体在焙烧温度为400℃、掺杂比为1∶5条件下形成二氧化锰晶相,催化剂性能明显提高,DPC收率为10.46%,而较高的焙烧温度会破坏晶型的完整;铋-锰载体在掺杂比为1∶5、焙烧温度为400℃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DPC单程收率可达到1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金属复合氧化物 氧化羰基化法 碳酸二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掺杂对Ni基复合氧化物结构调控及其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研究
13
作者 舒东博 陈海洁 +4 位作者 王晓斌 闫妍琼 吕岩 王俊文 丁传敏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0,共6页
掺杂金属离子可调控复合金属氧化物中活性金属的配位环境并构造缺陷位,进而提高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催化性能。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Zn、Ce或Fe的Ni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甲烷部分氧化(POM)反应。采用XRD、N_(2)物理吸... 掺杂金属离子可调控复合金属氧化物中活性金属的配位环境并构造缺陷位,进而提高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催化性能。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Zn、Ce或Fe的Ni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甲烷部分氧化(POM)反应。采用XRD、N_(2)物理吸/脱附、H_(2)-TPR和XPS等方法对催化剂晶相结构、织构性质、还原性能和物种化学状态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金属离子掺杂有效调控了Ni和活性氧物种的分布,其中,Ni_(0.76)Ce_(0.24)Cr_(2)催化剂中Ce的掺杂增强了Ni与其他金属的相互作用,增大了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数量,该催化剂在高温段(550~600℃)的H_(2)选择性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金属氧化物 甲烷部分氧化 物种分布 金属离子掺杂 产物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Ni/ZnCO_(2)O_(4)@ZnO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及其反应吸附脱硫-再生性能研究
14
作者 代璞 郭梦雅 +4 位作者 葛晖 樊彩梅 李学宽 李瑞 唐明兴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6-1714,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证实得到了Ni/ZnCO_(2)O_(4)@ZnO结构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中ZnCO_(2)O_(4)的形成有利于脱硫剂的颗粒尺寸减小、分散度提升、比表面积增大。反应后XRD显示,ZnCO_(2)O_(4)也可作为H_2S的吸附剂,从而提高了脱硫剂的硫吸附容量。所有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显著优于Ni/ZnO,其中,Zn:Co物质的量比为1:1的脱硫剂NZCo-3具有最优的脱硫性能,该脱硫剂在反应温度300℃,氢压3 MPa,质量空速2.2 h^(-1),氢油体积比300的条件下脱硫率为100%,且经过六次循环后仍能够保持优异的脱硫性能。该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Ni/ZnO脱硫剂以提高其脱硫性能和再生性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吸附脱硫 ZnCO_(2)O_(4)复合金属氧化物 Ni/ZnO 脱硫剂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强化糠醛影响下乙酸酮基化反应的研究
15
作者 胡志超 蔡勤杰 +1 位作者 朱玲君 王树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34-1847,共14页
酮基化反应可以将生物油中的有机羧酸转化为易增链的酮类,是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生物油中的呋喃类物质对酮基化反应具有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乙酸和糠醛作为模化物,考察了CeO_(2)-MO_(x)(M=Mg、Zr、Mn、Fe... 酮基化反应可以将生物油中的有机羧酸转化为易增链的酮类,是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生物油中的呋喃类物质对酮基化反应具有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乙酸和糠醛作为模化物,考察了CeO_(2)-MO_(x)(M=Mg、Zr、Mn、Fe)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酸-呋喃混合反应物酮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在CeO_(2)催化剂上,糠醛的加入使乙酸的转化率从94.68%降至79.33%,主要原因是呋喃类物质与乙酸在活性位上的竞争吸附效应,此外部分乙酸与糠醛还发生了协同转化。在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CeO_(2)-MnO_(2)对乙酸的转化和羰基化合物的生成均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350℃,12 h连续反应中乙酸转化率为90.79%,羰基化合物碳收率可达61.95%。其原因是CeO_(2)-MnO_(2)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氧空位活性位浓度,能有效削弱糠醛由于竞争吸附对乙酸酮基化反应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催化剂抵抗失活的能力,同时较平衡的表面酸碱性位点分布有利于酮基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基化 乙酸 糠醛 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金属氧化物固体脱硫剂对烟气脱硫反应性能的研究
16
作者 赵晓玲 刘宗社 +5 位作者 李超群 范锐 伍申怀 雷恒 刘志华 蓝家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68,共6页
目的研究Fe、Ce金属助剂添加量及工艺条件对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以有效提高固体脱硫剂的硫容及再生反应性能。方法基于氧化吸附和还原再生反应机理,利用控制变量法考查了活性金属助剂添加量、体积空速、反应温度、原料气... 目的研究Fe、Ce金属助剂添加量及工艺条件对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以有效提高固体脱硫剂的硫容及再生反应性能。方法基于氧化吸附和还原再生反应机理,利用控制变量法考查了活性金属助剂添加量、体积空速、反应温度、原料气组成和还原气类型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在反应温度为500℃、体积空速为3000 h^(−1)的条件下,当Fe_(2)O_(3)和Ce_(2)O_(3)的添加量(w)分别为2a%和3b%时,固体脱硫剂硫容(w)可高达24.0%,还原反应时间为65 min。另外,降低体积空速、升高反应温度、降低SO_(2)含量或提高O_(2)含量可进一步提高固体脱硫剂的硫容。还原气的类型对再生反应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结论明确了金属助剂及工艺反应条件对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可为高温可再生固体脱硫剂的研发及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助剂 烟气脱硫 复合金属氧化物 可再生固体脱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34
17
作者 黄宝晟 李峰 +3 位作者 张慧 矫庆泽 段雪 郝建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5,共5页
研究了纳米尺寸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 Mg Al-CO3 -LDH)的结构及其对聚氯乙烯 ( 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手段对 LDH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DH粒径约为 5 0~ 1 0 0 nm.... 研究了纳米尺寸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 Mg Al-CO3 -LDH)的结构及其对聚氯乙烯 ( 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手段对 LDH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DH粒径约为 5 0~ 1 0 0 nm.用透射电镜考察了 LDH与 PVC的复合物尺寸及形貌特征 ,得出改性的LDH在 PVC中能以一次粒子均匀分散 .将氧指数、UL-94垂直燃烧测试结果与文献值对比 ,实验所制备的纳米 LDH对软 PVC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烟密度测试结果表明 ,纳米 LDH是软 PVC良好的抑烟剂 ,每1 0 0份软 PVC仅添加 2 0~ 4 0份 LDH,就可使软 PVC的产烟速率及最大烟密度下降约 4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阻燃剂 抑烟剂 阻燃性能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协同聚磷酸铵阻燃尼龙-6/聚丙烯燃烧及热降解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徐建华 郝建薇 +1 位作者 赵芸 段雪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7,39,共5页
将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与聚磷酸铵 (APP)在一定范围内复配 ,用于尼龙 6/聚丙烯 (PA 6/PP)共混体系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实验表明 ,LDH参与了共混阻燃体系的热分解反应 ,催化了PA 6/PP/APP体系的交联、成炭 ;LDH协同阻... 将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与聚磷酸铵 (APP)在一定范围内复配 ,用于尼龙 6/聚丙烯 (PA 6/PP)共混体系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实验表明 ,LDH参与了共混阻燃体系的热分解反应 ,催化了PA 6/PP/APP体系的交联、成炭 ;LDH协同阻燃体系的残炭形态致密、光滑、残炭微孔呈闭合状态。协同阻燃作用的机理与LDH和APP热降解过程中产物间的化学与物理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PA-6/PP共混体系 无卤阻燃剂 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滑石的Zn-Cr-Cu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孟跃 夏盛杰 +2 位作者 薛继龙 倪生良 倪哲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32-1640,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一步组装获得席夫碱铜(Ⅱ)插层的Zn-Cr水滑石(ZnCr-SBCu-LDHs),再经500℃高温焙烧制得新颖的Zn-CrCu复合金属氧化物(ZnCr-SBCu-LDO)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图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 采用共沉淀法一步组装获得席夫碱铜(Ⅱ)插层的Zn-Cr水滑石(ZnCr-SBCu-LDHs),再经500℃高温焙烧制得新颖的Zn-CrCu复合金属氧化物(ZnCr-SBCu-LDO)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图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对催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表征。以较难被水滑石吸附的阳离子型染料罗丹明B(RhB)作为模型,研究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考察材料用量、RhB溶液的初始pH值、温度以及H_2O_2初始浓度等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ZnCr-SBCu-LDO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初始pH值为7.40、温度为25℃以及H_2O_2初始浓度10 mmol·L^(-1)的条件下,光照4 h后,1 g·L^(-1)的催化材料对5 mg·L^(-1)的RhB溶液的降解效率可达98.68%。此外,进一步对催化剂的再生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光催化降解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铜(Ⅱ) 水滑石 复合金属氧化物 光催化 非均相催化 罗丹明B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协同负载复合金属氧化物活性炭催化降解甲基橙废水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首锋 袁德玲 +2 位作者 张琦 刘雅蒙 李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5-1421,共7页
为了提高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臭氧的利用效率以及DBD对甲基橙废水的降解效率,制备了负载铁锰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活性炭,并加入DBD反应器中,建立了DBD协同负载型活性炭催化处理废水体系。考察了负载型活性炭投加量、放电电压、废水p H值... 为了提高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臭氧的利用效率以及DBD对甲基橙废水的降解效率,制备了负载铁锰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活性炭,并加入DBD反应器中,建立了DBD协同负载型活性炭催化处理废水体系。考察了负载型活性炭投加量、放电电压、废水p H值和反应器通气量等因素对甲基橙去除效率的影响,探讨了DBD协同负载型活性炭催化降解甲基橙废水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DBD臭氧处理,加入负载型活性炭后甲基橙降解效率显著提高18%,且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3%和23%,其它放电参数、气体参数及废水参数亦影响甲基橙的降解;通过实验证明DBD协同负载型活性炭催化去除甲基橙的主要机理是其催化臭氧产生的以·OH自由基为主的强氧化性物质。研究结果证明DBD可与负载型活性炭产生协同催化效应,有效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并提升废水中臭氧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活性炭 复合金属氧化物 催化 染料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