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在中速磨辊套及衬板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匡毅 薛爱轩 +1 位作者 张海燕 崔永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7-90,共4页
介绍了金属基ZTA陶瓷复合材料的设计特点、磨损形貌以及中速磨辊套、衬板的材料结构设计特点,对比分析了堆焊工艺与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辊套及衬板的运行效果与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多孔状”结构设计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整体耐磨... 介绍了金属基ZTA陶瓷复合材料的设计特点、磨损形貌以及中速磨辊套、衬板的材料结构设计特点,对比分析了堆焊工艺与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辊套及衬板的运行效果与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多孔状”结构设计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整体耐磨性;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辊套及衬板的耐磨性是堆焊高铬合金的2.7倍以上,将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应用于中速磨辊套、衬板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能够满足电厂长周期检修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 中速磨 辊套 衬板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球尺寸对金属基陶瓷球复合材料抗弹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永强 王进华 +1 位作者 吕娟 刘凯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4,共5页
利用LS-DYNA模拟分析软件,对金属基陶瓷球复合装甲材料进行抗弹性能有限元分析,计算陶瓷球尺寸对复合装甲材料抗弹性能的影响,并对金属基陶瓷球复合装甲材料的抗弹机理进行分析;通过靶试实验,进一步验证有限元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LS-DYNA模拟分析软件,对金属基陶瓷球复合装甲材料进行抗弹性能有限元分析,计算陶瓷球尺寸对复合装甲材料抗弹性能的影响,并对金属基陶瓷球复合装甲材料的抗弹机理进行分析;通过靶试实验,进一步验证有限元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基陶瓷球复合装甲材料的抗弹性能随陶瓷球尺寸增加而减小;6 mm陶瓷球对12.7 mm穿燃弹的抗弹性能最好;其抗弹性能主要通过高硬度陶瓷球对高速弹丸的磨损进而消耗弹丸的能量,从而大幅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弹性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 有限元分析 陶瓷球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金属熔液在旋转多孔介质内的渗流传热过程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国新 田芩蔚 王国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05-710,共6页
针对转动坐标系中铝熔液在SiC多孔介质内的流动传热现象 ,考虑离心力对渗流传热过程的影响 ,采用局部非热平衡假设建立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数理模型 ,研究不同工况下流体的流速、压力损失及铝熔液和多孔介质的温度变化 .计算结果表明 :在... 针对转动坐标系中铝熔液在SiC多孔介质内的流动传热现象 ,考虑离心力对渗流传热过程的影响 ,采用局部非热平衡假设建立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数理模型 ,研究不同工况下流体的流速、压力损失及铝熔液和多孔介质的温度变化 .计算结果表明 :在渗透区域 ,液固两相存在温差 ,且液固温差随渗透界面的移动而减小 ;在非渗透区域 ,固体的温度曲线基本不变 .离心转速或孔隙率的增加都使渗透前沿区域液固两相温差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金属溶液 旋转多孔介质 离心铸造 传热 渗流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铝基合金陶瓷层激光重熔区的表面温度场 被引量:3
4
作者 严彪 徐政 +2 位作者 平志纲 殷俊林 卢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2-686,共5页
使用HSC 31快速扫描红外热像仪 ,测量了含Al2 O3 表层的锌铝合金激光熔覆时的表面温度场 ,测得熔池中最高温度为 16 72℃ ,边缘温度为 6 0 0~ 70 0℃ ,冷却速率为 2× 10 3 ~ 3× 10 4 ℃ /s以及熔池形状和等温曲线。
关键词 温度场 锌铝合金 激光重熔 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相对锌铝基合金激光重熔区表面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严彪 徐政 +1 位作者 殷俊林 卢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2期195-198,共4页
以Zn 35 %Al合金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陶瓷相对锌铝基合金激光重熔区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含Al2 O3 陶瓷表层经激光处理后的显微硬度高于表层不含Al2 O3 陶瓷直接激光处理的试样 ,并在过渡区出现了第二个硬度峰值。采用AES ,TEM分... 以Zn 35 %Al合金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陶瓷相对锌铝基合金激光重熔区表面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含Al2 O3 陶瓷表层经激光处理后的显微硬度高于表层不含Al2 O3 陶瓷直接激光处理的试样 ,并在过渡区出现了第二个硬度峰值。采用AES ,TEM分析发现 ,δ Al2 O3 相的存在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重熔 金属基陶瓷复合 锌铝基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球磨在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邹正光 李金莲 陈寒元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74-178,共5页
机械合金化 (MA)技术作为一种制备新材料的有效方法已获得广泛的应用 .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常规条件下很难合成的具有独特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高能球磨是机械合金化技术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利用高能球磨可在球磨过程中诱发低温化学反应 ... 机械合金化 (MA)技术作为一种制备新材料的有效方法已获得广泛的应用 .利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常规条件下很难合成的具有独特性能的新型复合材料 ,高能球磨是机械合金化技术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利用高能球磨可在球磨过程中诱发低温化学反应 ,可制备性能优异的金属或陶瓷材料 .介绍了利用高能球磨进行机械合金化的界面反应机理、固溶分解机理、自蔓延反应机理 ;高能球磨强度对材料制备的影响 ;机械合金化在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和陶瓷基金属复合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与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高能球磨 复合材料 娄末冶金 金属基陶瓷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退火对原位Al2O3/Fe-Cr-Ni增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陈畅 张如意 +1 位作者 史思涛 马奋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9-94,共6页
铁铬镍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韧性和抗蠕变性,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工业燃气轮机等设备。利用原位合成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Al2O3/Fe-Cr-Ni复合材料。为减少脆性相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将热压烧结试样在1000℃下真空保温2h后退火... 铁铬镍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韧性和抗蠕变性,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工业燃气轮机等设备。利用原位合成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Al2O3/Fe-Cr-Ni复合材料。为减少脆性相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将热压烧结试样在1000℃下真空保温2h后退火。采用XRD和SEM等测试方法,研究热处理后Al2O3/Fe-Cr-Ni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常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l2O3/Fe-Cr-Ni复合材料主要由Fe-Cr-Ni合金相、Fe-Cr相和Al2O3陶瓷增强相组成。热压烧结试样的维氏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4.16GPa、298.31MPa和8.04MPa·m1/2。经1000℃高温热处理后,复合材料中Fe-Cr相发生奥氏体转变和合金基体晶粒长大,导致硬度下降至2.98GPa。Fe-Cr-Ni合金基体中韧性相含量和基体连续性增加,使该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度明显上升,其值分别为459.33MPa和12.81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原位合成 Fe-Cr相 真空退火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配比对多孔MgO/Fe-Cr-Ni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史思涛 陈畅 +4 位作者 郭政 李国新 伍勇华 苏明周 王会萌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7-173,共7页
铁铬镍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韧性和抗蠕变性,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工业燃气轮机等设备中。利用原位合成和无压烧结工艺制备nano-MgO(34.9%)/Fe-Cr-Ni(质量分数,下同),micro-MgO(34.9%)/Fe-Cr-Ni,micro-MgO(25.7%)/Fe-Cr-Ni,micro-MgO(... 铁铬镍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韧性和抗蠕变性,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工业燃气轮机等设备中。利用原位合成和无压烧结工艺制备nano-MgO(34.9%)/Fe-Cr-Ni(质量分数,下同),micro-MgO(34.9%)/Fe-Cr-Ni,micro-MgO(25.7%)/Fe-Cr-Ni,micro-MgO(17.0%)/Fe-Cr-Ni 4种多孔复合材料。采用DTA,XRD和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不同MgO晶粒大小和含量对多孔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常温和高温抗弯强度、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烧结工艺条件下,不同原始粉末引起不同的反应热焓,导致烧结后得到的试样具有不同的气孔率和相组成。制备出的多孔复合材料主要由Cr_(0.7)Fe_(0.36)Ni_(2.9),Cr-Fe固溶体的金属基体和MgO陶瓷增强相组成。当温度从室温升至1000℃左右,4种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值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其抗氧化性能优异。在4种多孔复合材料中,多孔nano-MgO(34.9%)/Fe-Cr-Ni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能力优于其他3种多孔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抗弯强度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添加对Ni_3Al-TiC润湿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沈强 张联盟 涂溶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06-1310,共5页
采用2AP-LEITZ高温显微镜对TiC-Ni3Al的润湿接触角进行了实验测定,着重探讨了Ni3Al对TiC的润湿特性以及Ni3Al中添加少量Mo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TiC与Ni3Al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5wt%Mo的添加使Ni3Al向TiC基板浸渗的深度增大,并与TiC... 采用2AP-LEITZ高温显微镜对TiC-Ni3Al的润湿接触角进行了实验测定,着重探讨了Ni3Al对TiC的润湿特性以及Ni3Al中添加少量Mo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TiC与Ni3Al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5wt%Mo的添加使Ni3Al向TiC基板浸渗的深度增大,并与TiC颗粒发生固溶反应置换出部分Ti,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含Mo的壳层.在这个壳层里,Ti、Mo进一步与Ni3Al固溶,这些反应降低了液-固表面张力,导致了润湿接触角的下降,从而改善了TiC-Ni3Al的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3Al-TiC MO 润湿特性 影响机制 添加剂 镍铝合金 碳化钛 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原位合成反应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敏 鲁子铭 +1 位作者 刘川槐 沈利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87-90,共4页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采用不同粒度BN和Ti粉为原料在Ti-3Al-2V钛合金表面原位合成Ti B/Ti N钛基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X射线衍射(XRD)和显微元素分布(EPMA)分析强化相的形貌、相组成和元素分布,探讨激光熔覆条件下Ti-BN体...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采用不同粒度BN和Ti粉为原料在Ti-3Al-2V钛合金表面原位合成Ti B/Ti N钛基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X射线衍射(XRD)和显微元素分布(EPMA)分析强化相的形貌、相组成和元素分布,探讨激光熔覆条件下Ti-BN体系原位合成反应机制。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粒度BN和Ti粉为原料制备Ti B/Ti N-Ti基复合涂层。粗BN为原料强化相原位反应机制主要由扩散机制和溶解-析出机制共同控制,BN为形核质点,促进Ti N的形核生长;细BN为原料强化相原位反应机制主要由溶解-析出机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熔覆 原位反应机制 陶瓷-金属基复合强化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cess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etwork ceramic/steel composites by pressureless infiltration
11
作者 杨少锋 陈维平 +1 位作者 王再友 蔡云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560-2566,共7页
A new style Ni-containing alumina ceramic foam based continuous 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skeleton was prepared by impregnating a polymeric sponge with aqueous ceramic slurry.Subsequently,alumina ceramic foam/s... A new style Ni-containing alumina ceramic foam based continuous 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skeleton was prepared by impregnating a polymeric sponge with aqueous ceramic slurry.Subsequently,alumina ceramic foam/steel 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s) were prepared successfully by sand mold casting technique.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MCs were investigated by SEM,EDS and compressive tes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th of infiltration is about 40 μm to the bonding interface of ceramic/steel and the fracture strength σmax and plastic strain limit εp of composite are 520 MPa and 11.2%,respectively.The fretting wear mechanism of MMCs is mainly performed at the oxidative wear mode with lower load/friction frequency and the predominant oxidation wear together with slight adhesive wear and abrasive wear multiple mode with higher load/ friction frequency.Moreover,the infiltration bonding and continuous three-dimensional interconnected ceramic skeleton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stability of the bonding interface an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work ceramic steel composite bending strength fretting we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