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型重力铸造高强度铝铜合金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廷富 吴岳壹 +4 位作者 徐建江 官柏平 曹改荣 周青花 高志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38,共4页
根据铸造铝铜合金的凝固机制与特点,在ZL205A合金基础上改性设计合金成分及两种铸造试样模,经过熔炼、铸造与热处理,获得砂型铸造与金属型铸造试样。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组织分析以及抗热裂性观察及对比。结果表明:两种铸造试样都获得较... 根据铸造铝铜合金的凝固机制与特点,在ZL205A合金基础上改性设计合金成分及两种铸造试样模,经过熔炼、铸造与热处理,获得砂型铸造与金属型铸造试样。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组织分析以及抗热裂性观察及对比。结果表明:两种铸造试样都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以及无枝晶组织,即铸态及T6态全部为等轴晶组织,这是避免热裂问题以及提高力学性能的关键。金属型重力铸造试制油马达铸件已试用,表明金属型铸造高强度铝铜合金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型重力铸造 高强度铸造铝铜合金 热裂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型重力铸造高强度铝铜合金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廷富 吴岳壹 +4 位作者 徐建江 官柏平 曹改荣 周青花 高志强 《精密成形工程》 2018年第1期172-176,共5页
目的针对铝铜合金热裂敏感性高、难以进行金属型铸造的难题,研究其合金成分、铸造工艺、组织与性能的关系。方法首先充分分析铸造铝铜合金的凝固机制与特点,在ZL205A合金基础上,设计了新型合金成分以及两种铸造试样模,经过熔炼、铸造与... 目的针对铝铜合金热裂敏感性高、难以进行金属型铸造的难题,研究其合金成分、铸造工艺、组织与性能的关系。方法首先充分分析铸造铝铜合金的凝固机制与特点,在ZL205A合金基础上,设计了新型合金成分以及两种铸造试样模,经过熔炼、铸造与热处理,获得砂型铸造与金属型铸造试样,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组织分析,并观察试样的抗热裂性。结果两种铸造试样都获得了较高的力学性能,铸态及T6态全部为等轴晶组织,成功避免了热裂问题,并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金属型铸造试制了油马达铸件。结论证明了通过铝铜合金的成分优化设计,以及含钪复合细化剂的合理匹配,采用金属型铸造获得等轴晶组织,进而避免粗大枝晶组织,是克服热裂问题的关键,从而实现金属型铸造高强度铝铜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型重力铸造 高强度铸造铝铜合金 热裂 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戎 李落星 +2 位作者 张立强 朱必武 卜晓兵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0-957,共8页
在改进Hamasaii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hmax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表面张力参数,定量研究其对界面换热的影响。采用A356铝合金金属型重力铸造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求计算的hmax约为5944 W/(m2·... 在改进Hamasaiid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金属型铸造界面换热系数峰值hmax预测模型,该模型引入表面张力参数,定量研究其对界面换热的影响。采用A356铝合金金属型重力铸造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求计算的hmax约为5944 W/(m2·K),采用Hamasaiid模型计算的hmax约为7987 W/(m2·K),误差约为34%;新模型未考虑表面张力时计算的hmax约为6228 W/(m2·K),误差约为5%,考虑表面张力时计算的hmax约为5992W/(m2·K),误差约为1%。新模型计算精度有较大提升,计算结果与反求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面张力对计算精度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换热系数 金属型重力铸造 表面粗糙度参数 表面张力 接触热阻 反热传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G软件的变速箱顶盖重力铸造模具设计及制造 被引量:2
4
作者 艾秀君 石连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184,共3页
根据铝合金金变速箱顶盖结构形状,通过UG7.5软件对工件的型腔、分型面等整套模具进行了设计,制造了铝模和砂模两套模具。重力铸造生产证明,铸件采用的模具生产方案是可行的,浇注过程平稳,成品率高,模具达到用户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 变速箱顶盖 UG7.5 金属型重力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