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单原子在钠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张文武 张熊 +3 位作者 李晨 孙现众 王凯 马向东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钠离子电容器是一种兼具钠离子电池和双电层电容器特点的新型储能器件。然而,钠离子电容器正负极动力学不匹配会导致其功率密度低、循环稳定性差。自单原子催化剂概念出现以来,由于其具备强大的催化活性、高原子效率、高选择性和稳定性... 钠离子电容器是一种兼具钠离子电池和双电层电容器特点的新型储能器件。然而,钠离子电容器正负极动力学不匹配会导致其功率密度低、循环稳定性差。自单原子催化剂概念出现以来,由于其具备强大的催化活性、高原子效率、高选择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储能器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首先,阐述了钠离子电容器电极材料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钠离子电容器的储能机制;其次,介绍了单原子催化剂的特性和碳载金属单原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然后,总结了金属单原子材料在钠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对金属单原子在钠离子电容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容器 原子催化剂 金属单原子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带中心调控过渡金属单原子负载COF吸附O_(2)的理论计算研究
2
作者 谢斐 袁成成 +3 位作者 谭海燕 Alireza Z.Moshfegh 朱必成 余家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46,共2页
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光催化剂。为了提高其光催化性能,大量的金属单原子(MSA)被负载在COF上以促进分子吸附。然而,吸附性能增强的内在机理和主导因素尚未被深入揭示。本文通过在单层Tp... 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光催化剂。为了提高其光催化性能,大量的金属单原子(MSA)被负载在COF上以促进分子吸附。然而,吸附性能增强的内在机理和主导因素尚未被深入揭示。本文通过在单层TpBpy-COF中分别引入Fe、Co、Ni和Cu单原子,构建了4个MSA-COF体系。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不同金属原子修饰对COF的电子性质和O_(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原子与吡啶氮原子成键,形成稳定的MSACOF结构。金属原子的引入减小了COF的带隙,抬高了COF的费米能级。此外,随着金属原子序数的增加,金属原子的d轨道逐渐向低能级方向移动,表现为d带中心负移。金属原子负载后,COF对O_(2)的弱物理吸附转变为强化学吸附,形成了M—Oads键,并发生强烈的电子转移。有趣的是,吸附能与金属原子的d带中心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该结果可以从吸附体系反键轨道的电子占据情况的角度来理解。本研究为通过调节金属原子的d带中心来优化MSA-COF上的分子吸附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金属单原子 O_(2)吸附 d带中心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增强硫正极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晶晶 曹贵强 +2 位作者 段瑞贤 李向阳 李喜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60,共18页
单质硫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2600 Wh·kg^(−1))、放电比容量高(1672 mAh·g^(−1))、成本低等优势,是锂硫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硫正极迟缓的反应动力学显著地限制了锂硫电池的性能。金属单原子催化剂(SMACs)... 单质硫具有理论能量密度高(2600 Wh·kg^(−1))、放电比容量高(1672 mAh·g^(−1))、成本低等优势,是锂硫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硫正极迟缓的反应动力学显著地限制了锂硫电池的性能。金属单原子催化剂(SMACs)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金属含量低、理论上100%的原子利用率、催化活性高等优势,其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不同中间相的转化反应,而且可为含硫物质提供丰富的锚定位点,从而显著优化硫正极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多硫化物的穿梭行为和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本文以剖析金属单原子催化剂与硫正极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结合其催化效应表征技术,重点解析了不同类型单原子催化剂的构筑策略、活性调控及其优化硫正极氧化还原行为的机制,展望了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在锂硫电池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正极 反应动力学 金属单原子催化剂 多硫化物转化 锂硫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和Co线性单原子链填充Cu纳米管的稳定性和磁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马良财 张建民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过渡金属(TM)Mn和Co线性单原子链填充Cu纳米管所形成复合结构的稳定性和磁性.相对于孤立单原子链,复合结构的结合能大大增加,表明Cu纳米管的包裹使得Mn和Co单原子链的稳定性显著增...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研究了过渡金属(TM)Mn和Co线性单原子链填充Cu纳米管所形成复合结构的稳定性和磁性.相对于孤立单原子链,复合结构的结合能大大增加,表明Cu纳米管的包裹使得Mn和Co单原子链的稳定性显著增强.随着管内TM原子间距的增加,Mn@CuNT复合结构表现出由反铁磁向铁磁的磁相变,而Co@CuNT复合结构则表现出由铁磁向反铁磁的磁相变.相对于自由单原子链,复合结构的磁晶各向异性能显著增强,且Cu纳米管的包裹使得Mn原子链的易磁化方向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单原子 Cu纳米管 磁性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热点文章
5
作者 詹东平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2-523,共2页
关键词:CO2转化·工业级电流密度电解器Z.L.Yin,H.Q.Peng,X.Wei,H.Zhou,J.Gong,M.M.Huai,L.Xiao,G.W.Wang,J.T.Lu,L.Zhuang.An Alkaline Polymer Electrolyte CO2 Electrolyzer Operated with Pure Water,Energy Environ.Sci.,2019,... 关键词:CO2转化·工业级电流密度电解器Z.L.Yin,H.Q.Peng,X.Wei,H.Zhou,J.Gong,M.M.Huai,L.Xiao,G.W.Wang,J.T.Lu,L.Zhuang.An Alkaline Polymer Electrolyte CO2 Electrolyzer Operated with Pure Water,Energy Environ.Sci.,2019,DOI:10.1039/c9ee01204d.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以电化学方式将CO2转化为液态燃料或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是实现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人工碳循环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催化 金属单原子催化剂 电化学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