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二维晶体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兰 张龙 马飞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7,共8页
石墨烯的发现掀起了人们对二维晶体材料的探索热潮。单层或少数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是二维晶体材料的典型代表,此类材料的带隙合适、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高、光吸收强、比表面积大,在新型光电器件、光/电催化、锂离子电池电极、... 石墨烯的发现掀起了人们对二维晶体材料的探索热潮。单层或少数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是二维晶体材料的典型代表,此类材料的带隙合适、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高、光吸收强、比表面积大,在新型光电器件、光/电催化、锂离子电池电极、气体传感及生物医学等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应用潜能。特别是,对于TMDs二维晶体与其他材料复合而成的纳米结构,强烈的界面耦合作用对材料物理和化学特性的调控至关重要,甚至可能导致新奇特性,预示着新功能和新应用。详细综述了TMDs二维晶体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的界面调控及其潜在应用,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过渡金属化合物 复合结构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Fe_3O_4-COOH@MIL-101用于燃料油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 被引量:2
2
作者 马丽 黄艳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1-34,共4页
燃料油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采用溶剂热法原位合成磁性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Fe_3O_4-COOH@MIL-101,并利用XRD、SEM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基于动态吸附实验,利用GC法分析检测,考察该复合材料对模型油中两种噻... 燃料油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采用溶剂热法原位合成磁性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Fe_3O_4-COOH@MIL-101,并利用XRD、SEM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基于动态吸附实验,利用GC法分析检测,考察该复合材料对模型油中两种噻吩类硫化物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的吸附脱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Fe_3O_4-COOH@MIL-101复合材料兼具MIL-101和磁性微球的双重优异性能,Fe_3O_4-COOH@MIL-101复合材料对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的平衡吸附量可以达到7.99 mg/g和24.60mg/g,具有较快的吸附反应动力学且符合动力学二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脱 磁性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 苯并噻吩 二苯并噻吩 燃料油 Fe3O4-COOH MIL-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条件下碳纳米管/硫氧镁化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小利 岳涛 +2 位作者 陆荣荣 朱德彰 朱志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6-550,共5页
Carbon nanotubes / magnesium oxysulfates (MOS)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TEM, XRD and T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nanotubes and t... Carbon nanotubes / magnesium oxysulfates (MOS) nanocomposite was prepared under different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 TEM, XRD and T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nanotubes and the magnesium oxysulfates could form nanocomposite under the hydrothermal reaction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MOS compound coated on the carbon nanotubes varied with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反应 碳纳米管 氧镁化合物 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金属沉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4
作者 汤文明 唐红军 +3 位作者 郑治祥 丁厚福 吕珺 刘君武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1-826,共16页
对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着重介绍了增强相与基体界面的相容性、连续纤维及颗粒增强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弥散强化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烧结,以及Fe... 对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着重介绍了增强相与基体界面的相容性、连续纤维及颗粒增强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弥散强化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烧结,以及Fe 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就目前研究的不足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金属化合物 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机械合金化 力学性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鑫 马勤 +1 位作者 季根顺 刘龙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69,共4页
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是受自然界中贝壳结构的启发而设计的一种新型高温结构材料。概述了几种不同体系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大多数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是以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基体,以金属作... 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是受自然界中贝壳结构的启发而设计的一种新型高温结构材料。概述了几种不同体系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大多数的金属间化合物基叠层复合材料是以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基体,以金属作为夹层来改善金属间化合物的脆性问题的。此外还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并对这类新型叠层复合材料的许多不足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初步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脆性 仿生结构 设计 叠层复合材料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罗民 陈焕铭 +2 位作者 王怀昌 何力军 李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9,共8页
综述了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对目前国内外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控制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结果表明:通过延性相增韧、合金化、层状结构设计、复合... 综述了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对目前国内外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控制和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结果表明:通过延性相增韧、合金化、层状结构设计、复合材料设计等方法,可以显著改善Nb-Al金属间化合物的室温脆性、抗氧化能力、高温强度及抗蠕变性能。Nb-Al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发展以Nb3Al及NbAl3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以SiC、Al2O3及TiC等陶瓷相为增强相强化的陶瓷-铌基合金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Al系 金属化合物 复合材料 高温结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合成熔化制备块体纳米结构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及其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7
7
作者 薛群基 喇培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F01期128-137,共10页
利用燃烧合成熔化技术在300℃以上加温以及惰性气氛保护条件下熔化制备了晶粒尺寸小于10nm、厚度大于3mm、具有优异力学和抗磨损性能的Ni3Al,Fe3Al,WCx块体纳米结构材料,并且利用此法制备了微观组织特征良好、增强相含量可在较大范围内... 利用燃烧合成熔化技术在300℃以上加温以及惰性气氛保护条件下熔化制备了晶粒尺寸小于10nm、厚度大于3mm、具有优异力学和抗磨损性能的Ni3Al,Fe3Al,WCx块体纳米结构材料,并且利用此法制备了微观组织特征良好、增强相含量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整,且具有良好力学和抗磨损性能的陶瓷相增强的铝化物、硅化物基复合材料。燃烧合成熔化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污染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对几类金属间化合物摩擦学性能的研究表明,其磨损性能具有反温度和速度效应,即随温度、速度的升高其磨损量反而下降,磨损机理以微断裂、疲劳磨损为主;复合化、纳米化是提高其抗磨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金属化合物 纳米材料 磨损 制备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孔凡涛 孙巍 +2 位作者 杨非 王晓鹏 陈玉勇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6,共10页
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既可以保留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以继承金属在室温下的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Ti-Al系、Ni-Al系、Fe-Al系、Nb-Al系及其他常见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材料的研... 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既可以保留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又可以继承金属在室温下的良好的塑性和韧性,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综述了Ti-Al系、Ni-Al系、Fe-Al系、Nb-Al系及其他常见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材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其常用制备方法,如热压复合法、爆炸焊接法、放电等离子烧结法等,分析了每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同时从内、外部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材料增韧机理。最后分析了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认为Ti-Al系叠层复合材料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如何进一步提升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的室温塑性和韧性,深入探讨复合材料的增韧机理,优化制备工艺,是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叠层复合材料能否实现工程化应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金属化合物 叠层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增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_3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被引量:4
9
作者 魏尊杰 王宏伟 +2 位作者 张二林 张虎 曾松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0-103,共4页
采用原位自生 (XD)法制备Ti3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 .对复合材料的XRD、OM和SEM的分析结果表明 :Ti- 17Al- 0 .5C复合材料的基体为Ti3Al、增强相为Ti3AlC ,且增强相在基体中按一定的方位排列 ;Ti- 17Al- 1.5 (2 .0 )C复合材料的基体... 采用原位自生 (XD)法制备Ti3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 .对复合材料的XRD、OM和SEM的分析结果表明 :Ti- 17Al- 0 .5C复合材料的基体为Ti3Al、增强相为Ti3AlC ,且增强相在基体中按一定的方位排列 ;Ti- 17Al- 1.5 (2 .0 )C复合材料的基体为Ti3Al、增强相由心部TiC和包覆层Ti3AlC双层组成 ,随着含C量的增加 ,增强相由不发达的树枝晶变为等轴晶 .对合金进行显微力学探针测试表明 ,增强相TiC和Ti3AlC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均大于基体Ti3Al.随着C含量的增加 ,合金中增强相和基体的显微硬度和弹性模量无明显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铝金属化合物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原位自生法 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敷Ti_5Si_3增强金属间化合物耐磨复合材料涂层组织及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刘元富 王华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3,共4页
以 Ni- 5 9Ti- 2 1Si合金粉末为原料 ,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 BT9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含 Ti5Si3金属间化合物的耐磨复合材料涂层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 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 ;同... 以 Ni- 5 9Ti- 2 1Si合金粉末为原料 ,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 BT9钛合金表面制备了含 Ti5Si3金属间化合物的耐磨复合材料涂层 .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 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 ;同时考察了复合材料涂层在室温滑动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涂层主要组织包括Ti5Si3增强相、金属间化合物 Ni Ti2 与少量β钛基固溶体及 Ti5Si3共晶 ;其组织结构均匀 ,与基体之间为完全冶金结合 ;复合材料涂层具有硬度高、抗粘着磨损能力强的特点 ,在滑动干摩擦试验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及良好的承载能力 ;其磨损质量损失随载荷增大变化很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敷 Ti5Si3增强金属化合物耐磨复合材料 涂层 组织 耐磨性 钛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Ⅰ 制备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邢占平 安阁英 郭建亭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7,共4页
本文综述了制备Ni-Al系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IMCs)的最新工艺方法,包括热压法、热挤压法、燃烧合成法、粉末注射成型法、XD法、扩散结合法、压铸法、快速凝固法、喷射雾化沉积法等,并简要讨论了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 金属互化物 复合材料 镍铝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反应合成Al-Ti金属间化合物强化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小会 揭小平 +1 位作者 闫洪 李岩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1-94,100,共5页
分别采用冰晶石与二氧化钛、冰晶石与钛粉、氟钛酸钾为加入物,通过搅拌原位合成TiAl3/7075铝基复合材料,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反应的可能性,并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仪(EDX)分析复合材料的微... 分别采用冰晶石与二氧化钛、冰晶石与钛粉、氟钛酸钾为加入物,通过搅拌原位合成TiAl3/7075铝基复合材料,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反应的可能性,并借助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仪(EDX)分析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物相。结果表明,3种加入物都可以制备铝基复合材料,而冰晶石与钛粉的加入物为制备TiAl3/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最佳反应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反应 Al-Ti金属化合物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合成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 被引量:9
13
作者 鲁玉祥 陶春虎 杨德庄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5,共5页
对燃烧合成金属间化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反应机理、制备工艺及其力学性能等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燃烧合成 金属化合物 复合材料 高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装甲防护复合材料 被引量:16
14
作者 曹阳 朱世范 +2 位作者 果春焕 侯红亮 姜风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128,共7页
综述金属间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Ti/Al3Ti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装甲防护性能、失效形式、防护机理等几个方面。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应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 装甲防护材料 金属化合物基层状复合材料 增韧机理 失效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金属间化合物/羟基磷灰石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爱民 董维芳 +1 位作者 孙康宁 胡志坤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0-775,共6页
首先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出TiAl金属间化合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HA粉体,然后将二者球磨混合,经过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得TiAl/H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TiAl/HA复合材料的硬度比纯HA生物陶瓷要低,并且随TiAl质量分数的增... 首先采用机械合金化的方法制备出TiAl金属间化合物,用化学沉淀法制备出HA粉体,然后将二者球磨混合,经过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得TiAl/H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TiAl/HA复合材料的硬度比纯HA生物陶瓷要低,并且随TiAl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TiAl金属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含量为15%以下,其强度低于纯羟基磷灰石,含量处于15%到30%之间,其强度高于纯羟基磷灰石;断裂韧性高于纯HA生物陶瓷,最高可比纯羟基磷灰石提高78.7%,并且随着TiAl质量分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只含有TiAl金属间化合物和HA两种成分;断口扫描电镜照片显示,纯羟基磷灰石材料比较致密,而复合材料中存在一定量的气孔,其部分断裂区域显示出穿晶断裂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生物复合材料 TIAL金属化合物 真空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玉军 尹衍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11,共4页
金属间化合物与陶瓷互为基体材料进行复合,可显著提高各自的性能,显示出很强的复合优势,可用于机械等民用行业,在航天航空以及军事装备等领域中也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陶瓷 复合材料 研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反应制备表面有铁硅金属间化合物层的镁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亚军 刘铭理 方信贤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5-79,共5页
采用Fe-Mg-SiO_2反应体系和放热反应法,制备了镁基复合材料,同时在其表层制备出铁硅金属间化合物层,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化合物层、复合材料及界面的组织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表面化合物层主要为FeSi_(2.5)金属间化合物,化合物层... 采用Fe-Mg-SiO_2反应体系和放热反应法,制备了镁基复合材料,同时在其表层制备出铁硅金属间化合物层,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化合物层、复合材料及界面的组织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表面化合物层主要为FeSi_(2.5)金属间化合物,化合物层厚度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和预制压力提高而增大,化合物层的平均厚度和硬度分别达到95μm和557 HV以上,复合材料中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颗粒分布均匀,颗粒尺寸小于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镁基复合材料 硬度 放热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T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祥鸿 杨延清 +1 位作者 马志军 陈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2,66,共4页
综述了纤维增强 Ti-Al 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 Ti-Al 金属间化合物基体的结构和性能、增强体纤维的运用、界面相客性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界面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以及目前Ti-Al 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 综述了纤维增强 Ti-Al 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 Ti-Al 金属间化合物基体的结构和性能、增强体纤维的运用、界面相客性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界面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以及目前Ti-Al 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最新制备技术。指出了今后纤维增强 Ti-Al 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 增强体 金属化合物 界面反应 界面相容性 制备技术 基体 机械性能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陶瓷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玉军 尹衍升 包志臣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9-42,共4页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型的Fe Al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铝陶瓷复合材料。该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随着Fe Al金属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但硬度降低。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氧化陶瓷 复合材料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间化合物/Al_2O_3,T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正光 尹传强 +1 位作者 李晓敏 吴一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概述了国内外有关金属间化合物/Al2O3,T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工艺、结构和性能间的关系以及增韧补强的机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I/CMC)大多是以高纯单质或化合物粉为原料,... 概述了国内外有关金属间化合物/Al2O3,T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工艺、结构和性能间的关系以及增韧补强的机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I/CMC)大多是以高纯单质或化合物粉为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或原位合成等工艺来制备.而以天然钛铁矿为原料,原位合成制备金属间化合物/Al2O3-T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I/CMC发展的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化合物 陶瓷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