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前驱体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用PtCu/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天天 张路 +1 位作者 曾浩 林瑞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3-620,共8页
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利用不同金属前驱体(CuSO_4/CuCl_2、K_2PtCl_4/H_2PtCl_6)制备了铂铜总质量分数为20%的四种PtCu/C催化剂,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对催化剂进行物相结构表... 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利用不同金属前驱体(CuSO_4/CuCl_2、K_2PtCl_4/H_2PtCl_6)制备了铂铜总质量分数为20%的四种PtCu/C催化剂,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法(CV)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对催化剂进行物相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以CuSO_4和K_2PtCl_4为前驱体组合制备出的PtCu/C催化剂性能最优。所制备的PtCu/C催化剂金属颗粒平均粒径为2.3nm,粒径范围窄,在碳载体上负载均匀;电化学活性面积(ECSA)达到73.0m2/gPt,质量比活性(MA)为126.65mA/mgPt,均优于商业Pt/C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tCu/C催化剂 金属前驱体 电化学性能 单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平衡吸附法研究不同添加剂对钼物种在氧化铝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李会峰 李明丰 +1 位作者 刘锋 聂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为了探究金属浸渍液中各物种在氧化铝载体表面的竞争吸附,通过在溶液中引入不同类型的添加剂进行了相应的平衡吸附试验。结果发现在七钼酸铵溶液中引入偏钨酸铵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钼平衡吸附量,二者在氧化铝中性羟基上的竞争吸附有利于... 为了探究金属浸渍液中各物种在氧化铝载体表面的竞争吸附,通过在溶液中引入不同类型的添加剂进行了相应的平衡吸附试验。结果发现在七钼酸铵溶液中引入偏钨酸铵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钼平衡吸附量,二者在氧化铝中性羟基上的竞争吸附有利于减弱钨物种与氧化铝的强相互作用。在七钼酸铵溶液中分别引入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丙三醇和聚乙二醇对钼平衡吸附量影响不大,但引入磷酸或其铵盐则可明显降低钼平衡吸附量,表明其可与钼物种产生较强的竞争吸附,从而减弱钼物种与氧化铝的相互作用,促进钼物种的硫化。引入柠檬酸铵也可明显降低钼平衡吸附量。另外,氧化铝载体在以[PMo_(12)O_(4)0]^(3-)结构为主的磷钼酸溶液中的钼平衡吸附量明显高于在以[P_(2)Mo_(5)O_(23)]^(6-)结构为主的磷钼酸溶液中的钼平衡吸附量。而且,通过调控含有柠檬酸的镍钼浸渍液中P/Mo物质的量之比,可以改变钼前驱体的分子结构以及游离的磷酸根和柠檬酸根离子的数量;并且氧化铝的钼平衡吸附量随着溶液中P/Mo物质的量之比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研究结果为统筹设计金属浸渍液的组成以及开发高效加氢催化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钼平衡吸附量 金属前驱体 柠檬酸 竞争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铟纳米颗粒及纳米线的制备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占来 张建民 +1 位作者 齐芳娟 彭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09,共5页
采用化学方法使有机金属前驱体[In(5η-C5H5)]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制备金属铟纳米颗粒和纳米线。前驱体在甲苯或四氢呋喃溶剂中分解时,配位体的种类与相对量、溶剂中的水含量和紫外线照射对分解产物的成分、形貌和尺寸有很大的影响。利用... 采用化学方法使有机金属前驱体[In(5η-C5H5)]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制备金属铟纳米颗粒和纳米线。前驱体在甲苯或四氢呋喃溶剂中分解时,配位体的种类与相对量、溶剂中的水含量和紫外线照射对分解产物的成分、形貌和尺寸有很大的影响。利用十六烷基胺(HDA)或氧化三辛基膦(TOPO)配位体的作用,前驱体均可分解得到铟纳米颗粒;而在HDA相对含量高、溶剂中不含水和在紫外线照射作用下,前驱体分解反应产物为铟纳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纳米颗粒 纳米线 有机金属前驱体 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态床渣油加氢油溶性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于祺 李瑞峰 +1 位作者 田宏宇 吴显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37,共4页
介绍了近年来浆态床加氢裂化处理渣油工艺中油溶性分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油溶性单金属催化剂和油溶性双金属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油溶性催化剂应用于浆态床渣油加氢裂化工艺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浆态床 渣油 加氢裂化 油溶性催化剂 金属前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溶液沉积法La_2CuMnO_6缓冲层薄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5
作者 马高峰 雷宁 +5 位作者 张国防 卢亚峰 郗大来 白宏斌 王炳旭 冯宝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69,73,共4页
根据镧、铜及锰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溶剂及镧、铜及锰盐为前驱体,配制成前驱溶液进行润湿性、稳定性及不同衬底热处理实验,成功筛选出制备La2CuMnO6(LCMO)缓冲层薄膜的前驱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化... 根据镧、铜及锰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溶剂及镧、铜及锰盐为前驱体,配制成前驱溶液进行润湿性、稳定性及不同衬底热处理实验,成功筛选出制备La2CuMnO6(LCMO)缓冲层薄膜的前驱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化学溶液沉积法(CSD)合成的La2CuMnO6薄膜的相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前驱体(La(CH3COO)3·1.5H2O、Cu(CH3COO)2·1.0H2O、Mn(CH3COO)2·4.0H2O)及SrTiO3(STO)(100)衬底,在1000℃、保温时间3h、空气气氛及总离子浓度为1.0mol/L工艺条件下制备的La2CuMnO6薄膜具有很好的c轴织构,薄膜表面较平整、均匀、无裂纹、无孔洞,分布均匀且排列致密,完全满足缓冲层对薄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溶液沉积法 La2CuMnO6 前驱金属 衬底 筛选 缓冲层薄膜 制备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