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PDH双金属催化剂研究获进展
1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85,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部分还原的In_(2)O_(3-x)层对微小粒径的Pt_(2)In_(3)金属间化合物团簇进行包覆的方式,得到In_(2)O_(3-x)@Pt_(2)In_(3)双金属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制丙烯(PDH)反应中具有高稳定性和活性,其中丙烯选择...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部分还原的In_(2)O_(3-x)层对微小粒径的Pt_(2)In_(3)金属间化合物团簇进行包覆的方式,得到In_(2)O_(3-x)@Pt_(2)In_(3)双金属催化剂,在丙烷脱氢制丙烯(PDH)反应中具有高稳定性和活性,其中丙烯选择性为99.5%,稳定运行时间为160 h。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化学催化》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H 金属催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催化 金属间化合物 丙烷脱氢 研究团队 部分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金属催化技术:推动化学工业向低碳转型
2
作者 燕春晖(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46,共1页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化工行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估计,化学生产过程消耗超过10%的世界总能源,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0%~15%。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悉尼大学唐...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化工行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估计,化学生产过程消耗超过10%的世界总能源,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0%~15%。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悉尼大学唐俊马博士和其团队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利用液态金属的新型催化技术,旨在实现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化学反应,并减少化工行业的碳排放。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技术 悉尼大学 液态金属 化工行业 温室气体排放量 可持续发展 化学工业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的电化学微区刻蚀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蒋利民 田中群 +3 位作者 刘柱方 毛秉伟 黄海苟 孙建军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9-147,共9页
本文概述了现行的金属微区刻蚀方法并详细地介绍几种电化学刻蚀方法 ,比较了掩膜法、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法、约束刻蚀剂层法、电化学扫描遂道显微镜法和超短电位脉冲法各自的特点 .从加工精度 (能否进行微米和纳米级加工 )、加工效率 (工... 本文概述了现行的金属微区刻蚀方法并详细地介绍几种电化学刻蚀方法 ,比较了掩膜法、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法、约束刻蚀剂层法、电化学扫描遂道显微镜法和超短电位脉冲法各自的特点 .从加工精度 (能否进行微米和纳米级加工 )、加工效率 (工序复杂程度 ,能否批量制造或复制 )、可用范围 (主要是能否加工复杂三维立体结构 )等各项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各种加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从总的效果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化学刻蚀 约束刻蚀剂层技术 微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w化学公司的后茂金属催化剂获得工业应用
4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9-569,共1页
Dow化学公司的突破性催化剂体系(后茂金属催化剂技术)正在工业应用方面迅速取得进展。该公司采用这种创新的催化剂体系生产新型INFUSE烯烃嵌段共聚物,与传统催化剂相比,生产费用显著降低。Dow化学公司的催化剂技术是INFUSE烯烃嵌段... Dow化学公司的突破性催化剂体系(后茂金属催化剂技术)正在工业应用方面迅速取得进展。该公司采用这种创新的催化剂体系生产新型INFUSE烯烃嵌段共聚物,与传统催化剂相比,生产费用显著降低。Dow化学公司的催化剂技术是INFUSE烯烃嵌段共聚物具有突出特性(如高弹性与高熔点结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茂金属催化 Dow化学公司 工业应用 催化技术 催化剂体系 嵌段共聚物 生产费用 突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发非贵金属光催化制氢材料
5
作者 郑宁来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共1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设计制备出具有高转化率的非贵金属光催化制氢材料,表现出优越的人工光合成制氢性能和稳定性。该研究成果以封面标题形式于2015年9月1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上。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材料科学 非贵金属 催化 制氢 研发 大学化学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刻蚀制备黑硅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学铭 廖承菌 +1 位作者 唐利斌 杨培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42-147,共6页
基于黑硅材料的发展,讨论了国内外化学刻蚀制备黑硅的研究进展,包括掩膜辅助、金属离子辅助化学刻蚀。结果表明,黑硅材料的表面特殊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硅表面的反射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此外,化学刻蚀法制备黑硅简便易行、成... 基于黑硅材料的发展,讨论了国内外化学刻蚀制备黑硅的研究进展,包括掩膜辅助、金属离子辅助化学刻蚀。结果表明,黑硅材料的表面特殊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硅表面的反射率,从而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此外,化学刻蚀法制备黑硅简便易行、成本低廉,高效可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硅 化学刻蚀 金属催化 微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铜表面的三维齿状图形的化学微加工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柱方 蒋利民 +4 位作者 汤儆 刘品宽 孙立宁 田中群 田昭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7-230,共4页
运用约束刻蚀剂层技术 (CELT)在金属铜 (Cu)表面实现了三维微图形加工 ,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寻找到能对Cu进行有效CELT加工的化学刻蚀和捕捉体系。采用规整的三维齿状结构为模板 ,在Cu表面得到了与齿状结构模板互补的三维微结构。采... 运用约束刻蚀剂层技术 (CELT)在金属铜 (Cu)表面实现了三维微图形加工 ,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寻找到能对Cu进行有效CELT加工的化学刻蚀和捕捉体系。采用规整的三维齿状结构为模板 ,在Cu表面得到了与齿状结构模板互补的三维微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原子力显微镜 (AFM )对所刻蚀图案进行表征 ,证实CELT可用于金属表面三维微图形的刻蚀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刻蚀剂层技术(CELT) 金属 三维微加工 化学刻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辅助单步化学刻蚀多晶硅(英文) 被引量:3
8
作者 虞栋 王申 +4 位作者 郦莉 王伟 吴仕梁 吴小山 张凤鸣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9-256,共8页
介绍了一种用铜作催化剂,辅助单步湿法刻蚀多晶硅片的工艺。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廉和操作简易的特点。系统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刻蚀速率以及刻蚀后硅片表面形貌的影响,并据此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cHF∶cH2O2=6 mol/L∶2 mol/L,cCu(NO3)2... 介绍了一种用铜作催化剂,辅助单步湿法刻蚀多晶硅片的工艺。该方法具有成本低廉和操作简易的特点。系统研究了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刻蚀速率以及刻蚀后硅片表面形貌的影响,并据此通过调节反应物浓度cHF∶cH2O2=6 mol/L∶2 mol/L,cCu(NO3)2=0.08 mol/L以及反应温度至60℃,得出了最佳的刻蚀参数配比。制备出的多晶硅纳米结构表面,平均反射率在宽波段内降低到5%,陷光减反作用明显。可引用空穴注入模型解释不同反应物浓度下硅片表面形貌的形成机理。通过公式拟合与实验结果的对比,提出了反应活化能以及铜与硅片的接触面积是影响刻蚀过程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 催化 表面减反 多晶硅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电化学技术应用文献摘引
9
作者 周剑章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3-368,共6页
关键词 化学技术 能量存储 能量转移 金属腐蚀 防腐蚀 合成 分解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人:循环再生技术及钛催化剂技术
10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0,共1页
3月27日,中国国际纺织新技术展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帝人(TEIJIN)株式会社为了加深中国客户对帝人的化学循环再生技术及无重金属催化剂技术的了解,举行了演讲及记者见面会。
关键词 催化技术 再生技术 化学循环 国际展览中心 技术展览会 株式会社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制备34种单原子催化剂
11
作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5,共1页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套利用电化学沉积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普适性方法,并成功制备出34种单原子催化剂,覆盖了多种过渡金属和衬底。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研究人员在电化学三电极体系下进行电化学沉...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套利用电化学沉积制备单原子催化剂的普适性方法,并成功制备出34种单原子催化剂,覆盖了多种过渡金属和衬底。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研究人员在电化学三电极体系下进行电化学沉积,又探究了沉积条件对单原子形成的影响,发现:当金属负载量低于某一限度时,可以获得单原子;高于这一限度时则有金属团簇或颗粒形成,这一变化类似于液相中晶体生长中的成核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催化 晶体生长 过渡金属 化学沉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三电极体系 团队开发 金属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重金属工业污水新技术
12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3-23,共1页
本技术基于电化学方法和纳米光催化氧化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优点,通过选择一种既具有导电性,又具有光敏性的廉价的特殊电极材料,将电化学和纳米光催化氧化的方法整合到一个体系中,实现即可对重金属废水的有效处理,同时又可对工业... 本技术基于电化学方法和纳米光催化氧化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优点,通过选择一种既具有导电性,又具有光敏性的廉价的特殊电极材料,将电化学和纳米光催化氧化的方法整合到一个体系中,实现即可对重金属废水的有效处理,同时又可对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毒物除去和脱色的作用,达到同时处理工业废水中的多种物质的多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废水 技术 工业污水 工业废水处理 催化氧化 化学方法 电极材料 有机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零件化学沉积镍基非晶态合金新技术
13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7年第3期17-18,共2页
概述:化学沉积镍基非晶态合金亦称为非晶镀或化学镀,这种新型表面技术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直接将金属或非金属工件浸于相应的化学沉积液中,通过化学催化反应。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 化学沉积 钢铁零件 化学镀层 表面技术 催化反应 沉积液 镍基 金属工件 工件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表面强化技术
14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5年第5期8-9,共2页
金属表面沉积镍合金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金属低温表面强化工艺,它是利用在溶液中的自催化还原沉积,在没有外加电流的状况下。
关键词 化学沉积 镍合金 金属表面 沉积层 表面强化工艺 催化还原 外加电流 发展极 沉积厚度 表面强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多晶黑硅电池的产线技术 被引量:6
15
作者 韩长安 邹帅 +4 位作者 李建江 曹芳 王栩生 章灵军 苏晓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64-2169,共6页
在产线工艺的基础上,研发金属催化化学刻蚀技术,制备出具有微米/纳米复合绒面结构的多晶黑硅太阳电池。通过对黑硅纳米结构的修正刻蚀,实现电池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同步提高;通过系统的优化,黑硅电池的性能特圳是其短路电流提高r... 在产线工艺的基础上,研发金属催化化学刻蚀技术,制备出具有微米/纳米复合绒面结构的多晶黑硅太阳电池。通过对黑硅纳米结构的修正刻蚀,实现电池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同步提高;通过系统的优化,黑硅电池的性能特圳是其短路电流提高rI50~300mA,这主要得益于电池蓝光响应特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黑硅电池 金属催化化学刻蚀技术 纳米绒面 光电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催化消除CO技术获进展
16
作者 本刊 《齐鲁石油化工》 2015年第4期302-302,共1页
在低贵金属含量条件下常温催化消除CO是当今世界催化研究领域的难题之一。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唐志诚研究员课题组设计出一系列催化剂,并将它们成功应用于常温下CO的消除。
关键词 催化消除 CO 常温 化学物理研究所 技术 金属含量 催化 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己烷非金属催化氧化制环己酮新工艺
17
作者 钱伯章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6年第4期281-281,共1页
继“非金属催化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工业侧线试验”通过技术鉴定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合作,于2006年2月下旬在中石化巴陵分公司进行了非金属催化环己烷氧化制环己酮工业试验。
关键词 环己烷氧化 环己酮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催化氧化 中石化巴陵分公司 金属 工艺 通过技术鉴定 工业侧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陶瓷表面金属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沈伟 彭德全 沈晓丹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11,34,共4页
为了提高陶瓷与金属覆盖层的结合强度,较系统地研究了Al2O3(96%)陶瓷表面金属化过程,研究内容包括:陶瓷的表面刻蚀、表面催化、化学沉积条件等,综合分析了金属化层与陶瓷基体之间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熔融的NaOH浴中,可获得最... 为了提高陶瓷与金属覆盖层的结合强度,较系统地研究了Al2O3(96%)陶瓷表面金属化过程,研究内容包括:陶瓷的表面刻蚀、表面催化、化学沉积条件等,综合分析了金属化层与陶瓷基体之间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熔融的NaOH浴中,可获得最佳刻蚀表面形貌,Al2O3(96%)陶瓷基片上化学镀层的最佳结合强度为25.0~32.5 MPa.为开发性应用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陶瓷 刻蚀 催化 化学镀镍 表面金属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分子印迹材料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威 贾冬雪 +1 位作者 连文慧 赵雨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51-661,共11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等优点,受到各领域的广泛关注。但传统制备方法包埋法具有识别速率慢、位点不均匀、结合容量低、模板分子洗脱不彻底等缺点,限制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表面分子印迹合...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预定性、识别性和实用性等优点,受到各领域的广泛关注。但传统制备方法包埋法具有识别速率慢、位点不均匀、结合容量低、模板分子洗脱不彻底等缺点,限制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表面分子印迹合成策略应运而生。随后各种不同的材料作为载体应用于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中,其中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载体表现出极大的潜力。金属有机框架因具有较大的空隙率和较高的比表面积,可以为分子印迹提供大量的印迹位点,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同时,由于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可变,还可以通过调节孔径及引入功能基团等手段,合成不同结构及性能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金属有机框架与分子印迹技术相结合制备的材料同时兼具分子印迹技术特异性吸附和金属有机框架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多的优势,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本文从引入特殊配体、调控金属中心位点、生成MOFs复合物、MOFs衍生化、缺陷的MOFs设计等方面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功能化的策略,并综述了MOFs基分子印迹材料在催化、样品前处理、药物载体、荧光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并对MOFs基分子印迹材料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分子印迹技术 催化 样品前处理 药物载体 荧光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型铁酸盐氧化还原催化剂的晶格氧释放动力学研究
20
作者 聂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5,共2页
绿色化工技术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低碳能源转化技术,化学链工艺在节能和减排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2)。在化学链工艺中,氧化还原催化剂作为氧载体,实现不同反应器之间的晶格氧和热量传递。载氧体的... 绿色化工技术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作为一种先进高效的低碳能源转化技术,化学链工艺在节能和减排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2)。在化学链工艺中,氧化还原催化剂作为氧载体,实现不同反应器之间的晶格氧和热量传递。载氧体的晶格氧释放动力学是决定其反应性能的关键因素^(3)。ABO_(3)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由于其优良的结构循环稳定性和氧离子迁移能力,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催化材料,被广泛研究用于化学链、H_(2)O/CO_(2)热裂解和固体燃料电池等领域^(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催化 固体燃料电池 释放动力学 复合金属氧化物 化学 钙钛矿型 铁酸盐 绿色化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