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氢键连接的三个金属-有机网状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半导体性质(英文)
1
作者 陈飞剑 林清芳 +3 位作者 王添艳 沈福志 韦正友 梁丽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75-1282,共8页
以2,4,6-三(1-吡唑基)-1,3,5-三嗪(TPTz)与不同金属离子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了3个氢键连接的金属-有机网状化合物。实验发现TPTz的水解产物6-(1-吡唑基)-1,3,5-三嗪-2,4-二酚(H_2L)在反应中起到了实际的配位作用。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它... 以2,4,6-三(1-吡唑基)-1,3,5-三嗪(TPTz)与不同金属离子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了3个氢键连接的金属-有机网状化合物。实验发现TPTz的水解产物6-(1-吡唑基)-1,3,5-三嗪-2,4-二酚(H_2L)在反应中起到了实际的配位作用。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它们是同构化合物,分子式为[M(HL)_2]·2H_2O(M=Zn,1;Co,2;Mn,3)。每个中心金属原子分别与2个吡唑基上的N、2个吡嗪环上的N和2个水分子中的O形成六配位的结构。2个HL与1个中心金属配位形成一个零维的金属一有机配合物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氢键连接进一步拓展为二维层状结构。紫外一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化合物都是宽系半导体材料,其带隙宽度分別为3.80(Zn),3.30(Co),3.27(Mn)eV,其半导体性质同中心金属原子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一有机网状化合物 氢键 2 4 6-三(1-吡唑基)-1 3 5-三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IL-101-NH_2的手性后合成修饰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萍萍 陈旦平 +1 位作者 汪淑华 陈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7-822,共6页
采用后合成修饰技术(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PSM)设计并合成手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将L型脯氨酸衍生物Boc-L-ProCl,后修饰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r-MIL-101-NH_2孔道中,制得手性金属有机-框架化... 采用后合成修饰技术(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PSM)设计并合成手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将L型脯氨酸衍生物Boc-L-ProCl,后修饰到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r-MIL-101-NH_2孔道中,制得手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Cr-MIL-101-PaB_2。经核磁(~1H NMR)结果证实,修饰产率高达64%,固体圆二色谱(CD)测试结果表明经后合成修饰后的CrMIL-101-PaB_2具有旋光性。红外光谱(IR)、氮气脱附-吸附、热重(TGA)、粉末X射线衍射(PXRD)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证实,为避免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自组装的不确定性,采用后合成修饰技术,可按需合成手性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一有机框架化合物 后合成修饰 Cr-MIL-101-NH2 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