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树叶中牡荆素、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丽 马远 陈随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1647-21649,共3页
[目的]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无水甲醇-浓度1%乙酸(30∶70,V/V)为流动相3,59 nm为检测波长,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的含量;以无水甲醇-浓度0.05%磷酸(40∶60,V/V)为流动相,324 n... [目的]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无水甲醇-浓度1%乙酸(30∶70,V/V)为流动相3,59 nm为检测波长,测定构树叶中牡荆素的含量;以无水甲醇-浓度0.05%磷酸(40∶60,V/V)为流动相,324 nm为检测波长,测定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结果]牡荆素在0.056~0.48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相关系数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1.42%;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在1.808~4.06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1.58%。[结论]该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可用于构树叶质量标准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叶 牡荆 芹菜-7-o-β-d-葡萄糖醛酸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液相色谱法快速制备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单体及鉴别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家骄 王凤玉 +4 位作者 田旭辉 邓昌瑞 黄小萍 王东 刘东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5-698,共4页
本文采用二元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系统,以装有反相C18(Chromatorex,MB 100-40/75)分离填料的两端具有锥形不锈钢接口的耐压玻璃柱(φ49 mm×H310 mm)作为制备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含0.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0~... 本文采用二元中压制备液相色谱系统,以装有反相C18(Chromatorex,MB 100-40/75)分离填料的两端具有锥形不锈钢接口的耐压玻璃柱(φ49 mm×H310 mm)作为制备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A)/含0.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0~20 min,10%(A);20~230 min,30%(A);230~270 min,60%(A);270~300 min,100%(A),流速:5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0 mL,从抱茎苦荬菜(苦碟子)总黄酮中快速、高效地分离得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7GU)单体。所得单体经UV、IR、TOF-MS、1H NMR、13C NMR方法进行了结构确证。经硅胶和聚酰胺薄层色谱检查,在365 nm紫外灯下均呈单一的黄绿色荧光斑点;HPLC-UV分析表明,在210、254、290、348 nm四个波长下,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产品纯度均在98%以上。所得产品可直接作为对照品用于苦碟子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抱茎苦荬菜 苦碟子 木犀草-7-o-β-d-葡萄糖醛酸 分离 制备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瑞娟 张爱平 +1 位作者 杨锦艳 杨官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1-304,共4页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HA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应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高圣草素-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苷(HA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HAG对BSA和HSA的内源荧光均有显著的猝灭作用,且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HAG与BSA和H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3.03×104L.mol-1和6.22×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858和0.911,结合距离r分别为2.88 nm和3.09 nm,其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利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HAG对BSA和H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圣草-7-o-β-d-芹糖基(1→2)-β-d-葡萄糖 血清白蛋白 紫外光谱法 荧光光谱法 同步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体外对多形核白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万鼎铭 徐从高 张茂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HG)体外对多形核白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利用HG预处理人体主要的炎症细胞多形核白细胞(PMN),测定PAF刺激下PMN产生的炎症介质IL-1β、IL-6、IL-8、TNF-α和白三烯B4(LTB4)。结果:PAF可刺激PMN... 目的:探讨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甙(HG)体外对多形核白细胞分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利用HG预处理人体主要的炎症细胞多形核白细胞(PMN),测定PAF刺激下PMN产生的炎症介质IL-1β、IL-6、IL-8、TNF-α和白三烯B4(LTB4)。结果:PAF可刺激PMN产生炎症介质TNFα、LTB4;HG能完全抑制PAF所致的PMN产生TNF-α,HG能部分抑制PAF所致的PMN产生LTB4;PAF和HG均对PMN产生IL-1β、IL-6及IL-8无影响。结论:HG作为PAF拮抗剂,可抑制炎症介质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圣草-7-o-β-d-葡萄糖 炎症介质 多形核白细胞 IL-1B IL-6 IL-8 TNF-α 白三烯B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黄芪中异黄酮苷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曦 孙衍国 +2 位作者 张峰 肖红斌 梁鑫淼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8-902,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黄芪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的定性分析方法。这两个化合物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条件下,质谱裂解行为的研究表明,二者具有相...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黄芪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的定性分析方法。这两个化合物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条件下,质谱裂解行为的研究表明,二者具有相似的特征质谱裂解行为,即在正离子模式下的一级质谱中均产生强的准分子离子[M+H]+峰和苷元离子[M+H-G lu]+峰;且苷元离子经碰撞诱导解离均产生.CH3(15 Da)、CH3OH(32Da)和2CO(56 Da)的中性丢失;同时发生Retro-D iels A lder(RDA)裂解反应,导致在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的二级质谱图中分别产生相对分子质量为m/Z148和m/Z133的特征碎片离子峰。这些特征碎片可以作为这两个化合物定性的依据。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黄芪注射液中的这两种物质的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 芒柄花-7-o-β-d-葡萄糖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八角茎叶中一个新的酚苷类化合物
6
作者 颜月园 张馨予 +1 位作者 刘刚 胡玉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目的对红花八角Illicium dunnianum Tutcher干燥地上部分的茎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运用AB-8、硅胶、HW-40C、ODS、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ECD计... 目的对红花八角Illicium dunnianum Tutcher干燥地上部分的茎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运用AB-8、硅胶、HW-40C、ODS、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及ECD计算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花八角茎叶70%乙醇提取物经HP-20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洗脱部位中共分离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茴香脑乙二醇-7-O-β-L-呋喃阿拉伯糖-(1→6)-β-D-葡萄糖苷(1)、苯甲醛-4-O-β-D-葡萄糖苷(2)、1-O-苯甲基-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3)、1-O-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4)、Sachalinoside B(5)。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酚苷类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八角 茎叶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茴香脑乙二醇-7-o-β-L-呋喃阿拉伯糖-(1→6)-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DAD及HPLC-MS研究干燥工艺对中药粗榧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伟 禹玉洪 +3 位作者 戴荣继 李良 孟薇薇 邓玉林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常压及减压干燥能使粗榧提取物中两个主要的化合物(1号峰和2号峰)发生降解。减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分别减少了20.2%和45.6%,常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均检测不到。与干... 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现常压及减压干燥能使粗榧提取物中两个主要的化合物(1号峰和2号峰)发生降解。减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分别减少了20.2%和45.6%,常压干燥后,两个化合物均检测不到。与干燥前相比,减压干燥和常压干燥使3号峰面积分别增加了1.90倍和5.74倍。1-3号峰均具有特征性的黄酮化合物的两个紫外吸收带(240-280 nm和300-400 nm),被推测为黄酮化合物,质谱研究推测1-2号峰发生了苷键断裂生成3号峰。用AB-8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LH-20,反相硅胶(ODS)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1-3号峰的3个化合物,对其进行了红外和核磁测定,鉴定出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芹菜素-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两个黄酮苷,干燥过程使它们苷键断裂生成了苷元芹菜素(3号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粗榧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芹菜 芹菜-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 芹菜-5-o-α-L-吡喃鼠李糖基(1→4)-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山栀茶中的3种苷类成分 被引量:3
8
作者 乔里 汪石丽 +3 位作者 关焕玉 廖尚高 刘丽娜 李勇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48-2451,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山栀茶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中3,4,5-三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葡萄糖苷的含有量。方法山栀茶提取液...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山栀茶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中3,4,5-三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丁香脂素-4,4'-O-双-β-D-葡萄糖苷、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葡萄糖苷的含有量。方法山栀茶提取液分析采用Dia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这3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在98.5%~100.5%之间,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稳定,可用于山栀茶药材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栀茶 3 4 5-三甲氧基苯-1-o-β-d-呋喃芹糖-(1→6)-β-d-吡喃葡萄糖 丁香脂-4 4'-o--β-d-葡萄糖 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葡萄糖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中6种成分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娇 徐家怡 +3 位作者 左雅敏 孙宜春 周宁 伍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198-2201,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广藿香、陈皮、草豆蔻等)中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橘皮素、橙皮苷、川陈皮素、香草酸、原儿茶酸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藿香片(广藿香、陈皮、草豆蔻等)中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橘皮素、橙皮苷、川陈皮素、香草酸、原儿茶酸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C_(18)色谱柱(4. 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 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结果 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 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6. 6%~98. 1%,RSD 0. 47%~2. 7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藿香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藿香片 芹菜-7-o-β-d-葡萄糖 橘皮 橙皮 川陈皮 香草酸 原儿茶酸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分别测定大苞荆芥中2种黄酮及其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3
10
作者 帕尔哈提·多力坤 买买提江·阿布都瓦克 +2 位作者 朱金芳 刘烨 买尔当·艾尼瓦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89-297,共9页
目的:建立HPLC法分别定量测定大苞荆芥中木犀草素、芹菜素及其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GCRP)、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AGCRP)的方法。方法:采用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0.1:99.9,v/v)... 目的:建立HPLC法分别定量测定大苞荆芥中木犀草素、芹菜素及其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LGCRP)、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AGCRP)的方法。方法:采用C_(18)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0.1:99.9,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7 nm,流速1 mL/min,柱温30℃;优化了提取溶剂、溶剂加入量、提取时间等药材前处理方法;通过系统适用性试验,线性关系、检出限及定量限考察,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标回收率试验,验证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木犀草素、芹菜素和LGCRP、AGCRP分别在3.080~12.321、4.753~19.010、5.67~22.68、9.97~39.86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93;检出限分别为0.11、0.08、0.03、0.03μg/mL,定量限分别为0.35、0.23、0.09、0.10μg/mL,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8.8%~102.8%、92.9%~98.1%、93.9%~97.9%、93.7%~97.3%。结论:两套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准确度高、适用性强,可用于大苞荆芥中2个黄酮及其糖苷类成分的定量测定,从而为大苞荆芥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苞荆芥 木犀草 芹菜 木犀草-7-o-β-d-葡萄糖醛酸 芹菜-7-o-葡萄糖醛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花、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玲英 段金廒 +2 位作者 沈红 钱大玮 张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I0002-I0004,共3页
关键词 菊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木犀草 金合欢-7-o-β-D葡萄糖 金合欢-7-o-(6″-o-鼠李糖)-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魂藤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庄鹏宇 付文卫 +4 位作者 谭昌恒 杨淑敏 刘菲 王喆星 朱大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6期963-965,共3页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云南产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数据确定了他们的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正二十四烷酸(2)、芹菜素(3)、胡萝卜苷(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醉魂藤... 运用多种色谱技术从云南产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波谱数据确定了他们的化合物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正二十四烷酸(2)、芹菜素(3)、胡萝卜苷(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醉魂藤碱A (6)、醉魂藤碱B (7)、醉魂藤碱C (8)、醉魂藤碱D (9)和醉魂藤碱F(10)。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魂藤 Β-谷甾醇 胡萝卜 芹菜 芹菜-7-o-β-d-葡萄糖 醉魂藤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甘菊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确定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杨彦松 潘浪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97-698,共2页
对洋甘菊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经过聚酰胺反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确定其结构。从洋甘菊的乙醇(95%)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Ⅰ)和木犀草素-7-O-β... 对洋甘菊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经过聚酰胺反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核磁共振确定其结构。从洋甘菊的乙醇(95%)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Ⅰ)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很可能为洋甘菊的主要黄酮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甘菊 黄酮类 芹菜-7-o-β-d-葡萄糖 木犀革-7-o-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忍冬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姜洪芳 张卫明 张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795-11795,11797,共2页
[目的]对忍冬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对忍冬叶进行醇提,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后,对其中2个部位进行理化和波谱分析。[结果]提纯后的2个部位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结... [目的]对忍冬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对忍冬叶进行醇提,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后,对其中2个部位进行理化和波谱分析。[结果]提纯后的2个部位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结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和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苷均首次从忍冬叶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 木犀草-7-o-β-d-葡萄糖 木犀草-7-鼠李糖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鹊肾树心材的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纪国 李俊 +4 位作者 吴强 杨瑞云 李珊 陈自占 黎露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0-783,827,共5页
本文研究鹊肾树Streblus asper心材的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层析,反相C-18柱色谱层析和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最终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并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银杏双黄酮(1)、异黄... 本文研究鹊肾树Streblus asper心材的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菌活性。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层析,反相C-18柱色谱层析和Sephadex LH-20分离、纯化,最终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并结合理化鉴定确定化合物结构为:银杏双黄酮(1)、异黄酮-4'-甲氧基-7-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2)、鼠李柠檬素-3-O-β-D-半乳糖苷(3)、β-香树脂酮(4)、β-谷甾醇(5)、香草酸(6)、山俞酸(7)、二十六烷酸(8)。除化合物5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提取到。此外研究了化合物1-4的抗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2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鹊肾树 银杏双黄酮 异黄酮-4'-甲氧基-7-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 鼠李柠檬-3-o-β-d-半乳糖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的分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琛 徐华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92-1497,共6页
目的研究玉米须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 65%乙醇玉米须提取物分别经硅胶、凝胶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来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然后,对以上化合物进行3T3-L1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测试,用以筛选活性化合... 目的研究玉米须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方法 65%乙醇玉米须提取物分别经硅胶、凝胶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来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然后,对以上化合物进行3T3-L1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测试,用以筛选活性化合物,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蛋白,油红O染色法检测活性化合物对前脂肪细胞3T3-L1分化的影响,RT-PCR法检测PPARγ、c/EBPα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从玉米须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柯伊利素-6-C-β-波伊文糖-7-O-β-葡萄糖苷(1)、柯伊利素(2)、香草酸(3)、木犀草素(4)、胡萝卜苷(5)、棕榈酸(6)、土槿戊酸(7)。其中,化合物1能有效提高3T3-L1成熟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其AMPK的磷酸化水平,并且该作用能够被AMPK特异性抑制剂化合物C所阻断。另外,它还能显著抑制前脂肪细胞3T3-L1分化及PPARγ、c/EBPα相对基因表达。结论化合物1显示出较好的抗糖尿病活性,而且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柯伊利-6-C-波伊文糖-7-o-β-葡萄糖 木犀草 葡萄糖消耗 脂肪细胞 分化 抗糖尿病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蚕中抗肿瘤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晶 李红琴 濮存海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427,共4页
从地蚕(Stachy geobombycisC.Y.Wu)中首次分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已知化合物芹菜素-7-O-(6″-反式-对香豆酰)-β-D-半乳糖苷(ACGR)。用MTT法初试其抗肿瘤活性,并采用HPLC法测定了其在地蚕植物中的含量。实验初步证明地蚕中黄酮苷类化合物... 从地蚕(Stachy geobombycisC.Y.Wu)中首次分得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已知化合物芹菜素-7-O-(6″-反式-对香豆酰)-β-D-半乳糖苷(ACGR)。用MTT法初试其抗肿瘤活性,并采用HPLC法测定了其在地蚕植物中的含量。实验初步证明地蚕中黄酮苷类化合物可能具有抗肿瘤活性,为地蚕抗肿瘤作用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蚕 抗肿瘤作用 芹菜-7-o-(6″-反式-对香豆酰)-β-d-半乳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赶黄草中4种成分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鹏杰 程嘉希 +2 位作者 黄豆豆 董志颖 孙连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08-2411,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赶黄草中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pinocembrin-7-O-[4″,6″-(S)-hexahydroxydiphenoyl]-β-D-glucose、thonningianin A、pinocembrin-7-O-[3″-O-galloyl-4″,6″-(S)-hexahydroxydiphenoyl]-β-Dglucose的...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赶黄草中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pinocembrin-7-O-[4″,6″-(S)-hexahydroxydiphenoyl]-β-D-glucose、thonningianin A、pinocembrin-7-O-[3″-O-galloyl-4″,6″-(S)-hexahydroxydiphenoyl]-β-Dglucose的含量。方法赶黄草80%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5%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结果4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100.90%~102.04%,RSD 0.82%~2.54%。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赶黄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 乔松-7-o-β-d-葡萄糖 pinocembrin-7-o-[4″ 6″-(S)-hexahydroxydiphenoyl]-β-d-glucose pinocembrin-7-o-[3″-o-galloyl-4″ 6″-(S)-hexahydroxydiphenoyl]-β-d-glucose thonningianin A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鬼针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万仲贤 吴建国 +3 位作者 吴飞 郑良栋 覃鸿恩 吴锦忠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0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 目的:研究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及C18反相硅色谱分离纯化白花鬼针草醇提物的化学成分,以1H-NMR、13C-NMR以及质谱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白花鬼针草醇提物中分离、纯化、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奥卡宁4′-O-β-D-(2″,4″,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苷(2)、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原儿茶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白花鬼针草中分离得到,其中,槲皮素-3,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苷(1)、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3)、4-O-(2″-O-乙酰基-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对-香豆酸(4)、邻苯二甲酸异丙酯(5)4个化合物属于首次从鬼针草数药用植物植物中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鬼针草 化学成分 槲皮-3 3′-二甲醚-7-o-β-d-吡喃酮葡萄糖 奥卡宁4′-o-β-d-(2″ 4″ 6″-三乙酰基)-吡喃酮葡萄糖 4-o-(6″-o--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香豆酸 4-o-(2″-o-乙酰基-6″-o--香豆酰基-β-d-吡喃酮葡萄糖)--香豆酸 邻苯二甲酸异丙酯 原儿茶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赶黄草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明辉 杜泽南 +3 位作者 马雪祺 李永康 陈军峰 孙连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114-2118,共5页
目的 提升赶黄草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TLC法进行定性研究,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50%乙醇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乔松素-7-O-[4″,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β... 目的 提升赶黄草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TLC法进行定性研究,202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50%乙醇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乔松素-7-O-β-D-葡萄糖苷、乔松素-7-O-[4″,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β-D-葡萄糖苷(PHG)、乔松素-7-O-[3″-O-没食子酰基-4″,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β-D-葡萄糖苷(PGHG)、thonningianin A含量。结果 显微鉴别专属性理想。TLC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15批样品中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50%乙醇浸出物含量分别为6.07%~9.55%、5.36%~7.97%、0.07%~0.23%、15.11%~23.06%,4种成分含量分别为0.62~1.50、1.81~10.92、3.49~11.85、0.52~17.73 mg/g。结论 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赶黄草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 乔松-7-o-β-d-葡萄糖 乔松-7-o-[4″ 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β-d-葡萄糖(PHG) 乔松-7-o-[3″-o-没食子酰基-4″ 6″-(S)-六羟基联苯二酰基]-β-d-葡萄糖(PGHG) thonningianin A 显微鉴别 TLC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