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脉冲电源参数对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洋 方莉俐 刘士国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10,共6页
采用电铸法制备了金刚石-镍复合膜,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正向脉冲频率、正向脉冲占空比、反向脉冲占空比等双脉冲电源参数对镀层厚度的均匀性、沉积速率、硬度、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电流密度的增加,沉积速率增大并趋于稳... 采用电铸法制备了金刚石-镍复合膜,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正向脉冲频率、正向脉冲占空比、反向脉冲占空比等双脉冲电源参数对镀层厚度的均匀性、沉积速率、硬度、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均电流密度的增加,沉积速率增大并趋于稳定,复合膜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厚度的均匀性变差;随着正向脉冲频率的增加,沉积速率和硬度都增大,厚度的均匀性变化不大;随着正向占空比的增加,复合膜的沉积速率先增大后变小,硬度减小,厚度的均匀性变差;随着反向占空比增大,复合膜沉积速率变化不大,硬度增加,厚度均匀性变得更好;平均电流密度对复合膜表面形貌影响很大,大的电流密度使复合膜产生针孔、镍瘤等,而反向脉冲可以消除针孔、镍瘤,改善复合膜表面形貌,提高金刚石-镍复合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脉冲电镀 金刚石-镍复合膜 脉冲参数 复合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的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参数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禹建丽 黄鸿琦 陈洪根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87,共5页
目的为提高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的生产品质,研究一种改进的响应曲面模型,对电铸工艺的多响应参数进行优化选择。方法以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沉积工艺参数为研究对象。在逐步回归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构建因子与响应间回... 目的为提高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的生产品质,研究一种改进的响应曲面模型,对电铸工艺的多响应参数进行优化选择。方法以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沉积工艺参数为研究对象。在逐步回归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构建因子与响应间回归模型,通过试验设计的分析方法解释、分析、检验模型的优劣。以响应预测能力指数为权重,加权得到综合回归模型,将多响应参数优化转换为单响应参数优化,使参数优化结果优先优化预测能力强的响应,改善工艺参数整体优化效果。最后,以综合回归模型为目标函数,利用有约束最小化函数法在区间范围内搜索最优参数组合,并给出参数改进的方向。结果利用有约束最小化函数法搜索得到的最优参数组合为:金刚石含量16 g/L、阴极电流密度0.6 A/dm2、沉积时间1.5 h。通过试验设计的分析方法给出参数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在金刚石含量大于16 g/L、阴极电流密度小于0.6A/dm2、沉积时间小于1.5 h的区域内增加试验设计,以得到更优参数组合。结论将质量工具、质量改进方法及统计分析方法等运用到材料制备工艺中,能够提高最优工艺参数选择的有效性,减少试验设计的盲目性,以及达到参数全局最优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响应参数优化 响应曲面法 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 电铸 试验设计 有约束最小化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微观应力分析
3
作者 方莉俐 张兵临 +1 位作者 姚宁 邓记才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7,共4页
用电铸方法,采用低应力电镀液,研制出了金刚石-金属复合膜。该复合膜的厚度为20-45μm,可用于制作超薄切割刀具。介绍了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量多晶体微观应力的基本原理和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镍多晶体显微应变的程序。用单波法计算了电... 用电铸方法,采用低应力电镀液,研制出了金刚石-金属复合膜。该复合膜的厚度为20-45μm,可用于制作超薄切割刀具。介绍了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量多晶体微观应力的基本原理和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镍多晶体显微应变的程序。用单波法计算了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的显微应变,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该复合膜的表面形貌。结果发现:阴极电流密度严重影响复合膜的显微应变,在实验所用电流密度范围内(0.6-3.5 A/dm2),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显微应变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镍复合膜 显微应变 XRD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品质的神经网络分析
4
作者 禹建丽 方莉俐 +1 位作者 江世璟 张兵临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0,46,共3页
本文综合考虑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沉积工艺参数与复合膜品质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复合膜品质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精确刻画电镀工艺参数与沉积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具有泛化能力。用所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复合膜沉积... 本文综合考虑电铸金刚石-镍复合膜沉积工艺参数与复合膜品质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复合膜品质预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精确刻画电镀工艺参数与沉积结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且具有泛化能力。用所得到的神经网络模型对复合膜沉积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其预测值与实际样品测量值吻合,表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金刚石-镍复合膜 电铸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的制备(英文)
5
作者 方莉俐 张兵临 姚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8-493,共6页
用电铸方法,采用低应力电镀液,制备出了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电镀液PH值3.84.2,温度40~60℃,阳极与阴极间距100~150mm。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检测了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晶体显微结构和复合膜中金刚石颗粒... 用电铸方法,采用低应力电镀液,制备出了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电镀液PH值3.84.2,温度40~60℃,阳极与阴极间距100~150mm。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方法检测了复合膜的表面形貌、晶体显微结构和复合膜中金刚石颗粒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阴极电流密度对自支撑金刚石-镍复合膜的品质影响很大,当阴极电流密度从1.3A/dm^2增加到3.3A/dm^3时,复合膜的显微应变从0.36%减小到0.28%;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加,复合膜中金刚石颗粒的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镍复合膜 电铸 电流密度 显微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超薄金刚石刀具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方莉俐 张洋 刘士国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10-615,623,共7页
分析了超薄金刚石刀具的研究现状,用电铸工艺制备出金刚石-镍复合膜,探讨了阴极电流密度、搅拌速度和搅拌桨位置、阴极悬挂倾角、镀液温度等电镀工艺参数对金刚石-镍复合膜品质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复合膜的后续加工工艺,指出电火花加工可... 分析了超薄金刚石刀具的研究现状,用电铸工艺制备出金刚石-镍复合膜,探讨了阴极电流密度、搅拌速度和搅拌桨位置、阴极悬挂倾角、镀液温度等电镀工艺参数对金刚石-镍复合膜品质的影响规律;探讨了复合膜的后续加工工艺,指出电火花加工可以有效除去复合膜的毛边和毛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后续加工方法;研制出了超薄金刚石-镍复合膜切割片,并对其切割性能进行了初步试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铸 超薄金刚石刀具 金刚石-镍复合膜 电火花加工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