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石表面镀钨对铜/金刚石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建伟 张海龙 +2 位作者 张少明 张洋 王西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4-1037,共4页
利用粉末覆盖烧结法成功在金刚石表面镀覆W,并采用气体压力熔渗法制备Cu/diamond(W)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镀覆温度对镀层微观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镀钨有效的改善了界面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热导率。镀层... 利用粉末覆盖烧结法成功在金刚石表面镀覆W,并采用气体压力熔渗法制备Cu/diamond(W)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镀覆温度对镀层微观结构以及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表面镀钨有效的改善了界面结合,提高了复合材料热导率。镀层厚度随镀覆温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加,复合材料热导率先增高再降低。当镀覆工艺为1 050℃保温15 min时,镀层厚度为2 000nm,复合材料热导率最高可达到670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金属化 复合材料 气体压力熔渗法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镀钛对金刚石锯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永伟 张新明 谢光灼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58-263,共6页
金刚石表面镀钛与否对Co基和Cu Sn基胎体抗弯强度、金刚石锯片切割性能的对比研究表明 ,金刚石表面镀钛可提高金刚石工具的寿命及切割效率。采用扫描电镜对抗弯强度试验样品断面和使用过的锯片刀头的观察分析 。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镀钛 工具寿命 切割效率 金刚石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表面电化学共沉积-共溶出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童希立 赵国华 +1 位作者 肖小娥 胡惠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6-422,共7页
采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Ag+、Cu2+、Pb2+、Sn2+、Cd2+等多种共存金属离子在掺硼金刚石(BDD)表面双金属共沉积-共溶出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膜表面的共沉积-共溶出模型是由金属本身的析出电位,金属之间的相... 采用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Ag+、Cu2+、Pb2+、Sn2+、Cd2+等多种共存金属离子在掺硼金刚石(BDD)表面双金属共沉积-共溶出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膜表面的共沉积-共溶出模型是由金属本身的析出电位,金属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离子和溶液间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微分阳极溶出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双金属在掺硼金刚石电极上的共沉积-共溶出过程表现出金属1溶出-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析氢-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金属合金溶出-金属2溶出、金属1溶出-析氢-金属2络合物形成-金属2溶出等四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掺硼金刚石表面 共沉积-共溶出模型 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表面的金属化机理
4
作者 林增栋 高巧君 彭晓芙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360-360,共1页
由于金刚石与一般金属合金之间具有很高的界面能,故不易与之浸润和焊接,人们虽在金刚石表面镀以Cu、Co、Ni等“金属衣”,但因其易于熔落,实际上并未改变金刚石的表面性能。我们通过金刚石表面与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之间的界面反应,在金刚... 由于金刚石与一般金属合金之间具有很高的界面能,故不易与之浸润和焊接,人们虽在金刚石表面镀以Cu、Co、Ni等“金属衣”,但因其易于熔落,实际上并未改变金刚石的表面性能。我们通过金刚石表面与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之间的界面反应,在金刚石表面造就一层与金刚石表面结合牢固的金属碳化物层,从而使金刚石表面具有可焊性、可烧结性及导电性等金属特性,我们称此为金刚石表面金属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 界面反应 金属化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与其表面金属化层及胎体间的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耕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9-214,共6页
利用简化模型 ,根据弹塑性力学推导出金刚石 -表面金属化层 -胎体间的热应力公式。对TiC、WC、Cr3 C2 、VC、NbC、TaC、Mo2 C、ZrC八种金属化层计算了热应力与金属化层层厚、工艺温度、金刚石粒度的关系 ,计算了热应力在金属化层中、TiC... 利用简化模型 ,根据弹塑性力学推导出金刚石 -表面金属化层 -胎体间的热应力公式。对TiC、WC、Cr3 C2 、VC、NbC、TaC、Mo2 C、ZrC八种金属化层计算了热应力与金属化层层厚、工艺温度、金刚石粒度的关系 ,计算了热应力在金属化层中、TiC/Cu -Sn10及WC/Cu -Sn10层中的变化。热应力分量σθ 的值比σr 高1~ 2个数量级 ,前者为几个 10 0 GPa ,且随参量的变化而略有变化 ,后者随参量的变化而显著变化。Cr3 C2 的热应力值最大 ,NbC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 金刚石 金刚石表面金属化 胎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微粉表面的纳米硅烷化改性及其抗氧化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庞爱红 董欣然 +6 位作者 董俊言 沈方韧 谭素玲 贾晨超 董书山 毛青青 吴增凤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0-420,共11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缩合反应,在金刚石微粉表面包覆一层厚度为2~10 nm的富含活性氧基团的纳米氧化硅非晶凝胶膜,凝胶膜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其二氧化硅可由非晶相向晶体相转变。金刚石微粉在空气中的初始氧化温...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和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缩合反应,在金刚石微粉表面包覆一层厚度为2~10 nm的富含活性氧基团的纳米氧化硅非晶凝胶膜,凝胶膜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其二氧化硅可由非晶相向晶体相转变。金刚石微粉在空气中的初始氧化温度从原料金刚石的500℃提升到其TEOS覆膜改性后的550℃。在TEOS覆膜中添加纳米硅粉改性后,金刚石微粉样品在空气中的初始氧化温度可进一步提升至610℃;且经过800℃的热处理后,样品剩余量比之原料金刚石量大幅度提升,表明TEOS覆膜中添加纳米硅粉后可进一步提升金刚石微粉的高温抗氧化性能。TEOS覆膜中富含的活性氧基团能与树脂/陶瓷结合剂间产生化学反应,有利于提高结合剂对金刚石的把持力,可为制备高性能的树脂/陶瓷结合剂金刚石工具提供良好的功能化改性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改性 正硅酸乙酯(TEOS) 非晶二氧化硅膜 溶胶−凝胶法 差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对不锈钢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红轩 徐洮 +3 位作者 陈建敏 周惠娣 胡丽天 刘惠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5-546,共2页
关键词 预处理 不锈钢 金刚石碳薄膜 表面沉积类金刚石薄膜 铁质材料 DLC 化学酸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伯利岩中金刚石多源性标志 被引量:6
8
作者 郑建平 路凤香 叶德隆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63-69,142,共8页
本文以辽宁复县等地含矿金伯利岩的实际资料为基础,从金刚石的晶体形态,表面微形貌粒级与颜色、类型以及年龄等方面综合探讨了金伯利岩中金刚石多源性标志。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 金伯利岩 多源性 熔蚀 八面体 金刚石晶体 颜色特征 高温高压条件 大颗粒金刚石 晶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氮皮金刚石原子分子设计的实验验证
9
作者 刘玉芳 王忠烈 +1 位作者 张清福 芶清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256-256,共1页
为了验证文献[1]设计的硼氮皮金刚石及其特性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对天然金刚石进行硼离子和氮离子注入,离子注入的能量:为4kev、5kev、6kev、7kev、8kev。注入实验过程中注意选择离子注入方向,避免了沟道效... 为了验证文献[1]设计的硼氮皮金刚石及其特性的可行性,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使用离子注入的方法对天然金刚石进行硼离子和氮离子注入,离子注入的能量:为4kev、5kev、6kev、7kev、8kev。注入实验过程中注意选择离子注入方向,避免了沟道效应的发生,在低能离子注入的条件下,注入离子的平均投影射程较小,同时“切断效应”使注入后的离子在金刚石表面有较大的浓度分布,这保证了硼氮皮的形成,另外,低能离子注入也不会造成晶格的损伤。硼离子和氮离子的注入剂量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在5×10<sup>15</sup>B<sup>+</sup>(N<sup>+</sup>)/cm<sup>2</sup>以下,这保证了在注入过程中注入层不会形成无定形碳和微区石墨化,因此注入后的金刚石仍为无色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 沟道效应 氮离子注入 投影射程 天然金刚石 原子分子 注入过程 低能离子注入 浓度分布 注入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三个主要晶面脱氢反应的理论计算与比较研究
10
作者 荣垂庆 刘旺盛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51-252,共2页
比较研究了金刚石附氢(111)、(110)和(100)面脱氢势垒的理论和实验值,揭示了气相—表面附氢间的排斥作用是决定势垒大小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110)面一种可能的生长机制。
关键词 脱氢反应 金刚石表面 理论计算 生长机制 氢原子 主要生长质 相对生长率 金刚石薄膜 势垒 低压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001)面在Cu多种覆盖度下的稳定构型与电子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孔平 张冷 +8 位作者 王丹蓓 肖柳 陈泽龙 张靖晨 张鹏展 刘飞 汤琨 叶建东 顾书林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40-1647,共8页
金刚石表面的电子特性很容易受到其表面覆盖物的影响,而目前表面稳定、性能优良的表面覆盖层依然处于研究与寻找中。本文研究的过渡金属Cu不仅在半导体微加工中被广泛使用,更由于过渡金属Cu与金刚石都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因此Cu覆盖金... 金刚石表面的电子特性很容易受到其表面覆盖物的影响,而目前表面稳定、性能优良的表面覆盖层依然处于研究与寻找中。本文研究的过渡金属Cu不仅在半导体微加工中被广泛使用,更由于过渡金属Cu与金刚石都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因此Cu覆盖金刚石已经超出寻常电极使用的意义,其金属-半导体结构更具有表面修饰剪裁电子特性的功能。文中通过使用密度泛函模拟方法,研究了Cu的不同覆盖度(0.25 ML、0.5 ML和1 ML)下金刚石(001)表面的单原子吸附能、稳定构型以及稳定体系的能带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各种覆盖度下的Cu原子在金刚石(001)表面具有较稳定的表面吸附构型,并且过渡金属Cu的覆盖使得金刚石(001)表面产生了约为-0.5~-0.3 eV的负电子亲和势,肖特基势垒高度约为-0.16~0.04 eV,这些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因此过渡金属Cu作为表面覆盖层在金刚石基电子发射器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 覆盖度 负电子亲和势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园 崔岩 +2 位作者 郭开金 曹雷刚 杨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4-52,共9页
综述热管理用高导热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主流制备技术和影响其导热性能发挥的关键因素,重点介绍真空热压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无压浸渗、真空气压浸渗和挤压铸造等制备工艺,并评述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探讨金刚石颗粒特性、基体... 综述热管理用高导热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主流制备技术和影响其导热性能发挥的关键因素,重点介绍真空热压烧结、放电等离子烧结、无压浸渗、真空气压浸渗和挤压铸造等制备工艺,并评述各自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探讨金刚石颗粒特性、基体合金元素和金刚石表面镀层对复合材料的界面组态与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指出通过基体合金化和金刚石表面金属化可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状态,提出改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应重点关注界面微结构调控及其对复合材料界面热传导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铝复合材料 界面反应 基体合金化 金刚石表面金属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镶钻头胎体对金刚石机械把持力的评价方法
13
作者 赵小军 段隆臣 +1 位作者 谭松成 方小红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6-661,共6页
传统的孕镶钻头胎体对金刚石的把持力来源于机械把持力。金刚石表面的残余压应力是评价胎体对金刚石机械把持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中,对现有的金刚石表面压应力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发现经验公式、弹性力学方程表征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 传统的孕镶钻头胎体对金刚石的把持力来源于机械把持力。金刚石表面的残余压应力是评价胎体对金刚石机械把持力的重要指标。本文中,对现有的金刚石表面压应力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发现经验公式、弹性力学方程表征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值差别很大,公式形式不够合理,而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的力学计算公式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对WC基金刚石复合材料烧结后的冷却过程分析发现,钻头胎体在烧结后的冷却过程中发生了塑性变形,金刚石颗粒周围形成塑性变形区域;塑性变形吸收了一部分能量,缓解了金刚石—胎体之间的热错配应力,释放了一部分金刚石表面的静压应力;冷却完成后,金刚石表面会产生残余压应力,而这种残余压应力是胎体对金刚石机械把持力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压应力 弹塑性模型 塑形区半径 解析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2013年总目次
14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金刚石表面 磨料磨具 电镀金 聚晶金刚石 砂轮磨削 立方氮化硼 线锯 陶瓷结合剂 金刚石锯片 磨具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田岩心钻探人造金刚石及小口径人造金刚石钻头
15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78年第6期14-20,共7页
随着人造金刚石工业的发展,人造金刚石钻头的研制和应用引起了勘探技术的革新。于1970年成立了有勘探队、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等11个单位参加的三结合课题组,经过5年的反复实践,成功地研制出钻硬岩和中研磨性岩石用的热压孕镶聚晶保径钻头(... 随着人造金刚石工业的发展,人造金刚石钻头的研制和应用引起了勘探技术的革新。于1970年成立了有勘探队、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等11个单位参加的三结合课题组,经过5年的反复实践,成功地研制出钻硬岩和中研磨性岩石用的热压孕镶聚晶保径钻头(图1)和低温电镀钻头。其制造工艺和使用技术在煤系砂岩和安山岩中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金刚石 保径钻头 金刚石表面 研磨性 岩心钻探 安山岩 勘探技术 钻头结构 聚晶金刚石 制造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复县地区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征 被引量:60
16
作者 路凤香 韩柱国 +1 位作者 郑建平 任迎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2-20,141,共20页
本文通过对辽宁复县地区50号金伯利岩管的研究,根据金伯利岩的地球化学和其中地幔矿物及深源捕虏体特征初步推测,复县地区古生代的上地幔反映了该区自早古生代以来上地幔的各种深部事件。它的岩石圈地幔组成与南非金伯利岩发育地区不完... 本文通过对辽宁复县地区50号金伯利岩管的研究,根据金伯利岩的地球化学和其中地幔矿物及深源捕虏体特征初步推测,复县地区古生代的上地幔反映了该区自早古生代以来上地幔的各种深部事件。它的岩石圈地幔组成与南非金伯利岩发育地区不完全相同。本区是由二辉橄榄岩、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少量云母石榴长石岩以及金伯利岩的早期堆积物——各种金云母岩所组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金刚石平衡共存的是含石榴石及铬铁矿的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而南非地区与金刚石平衡共存的只是方辉橄榄岩,它是该区在克拉通化过程中通过岩石圈垫底作用增生于其底部的岩石类型。复县地区上地幔中部分橄揽岩仍保留有早期地幔熔体结晶时的火成结构,方辉橄揽岩为提取苦橄质玄武岩-玄武质科马提岩的难熔残余。17亿年本区转变为稳定克拉通后,11亿年(或更晚一些)有交代作用发生,使上地幔富集不相容元素,为熔融金伯利岩准备了源区条件。50号岩管的金伯利岩相当于南非Ⅰ型与Ⅱ型金伯利岩的过渡类型,表明上地幔富集程度较高。复县地区古生代岩石圈厚度至少为170km,其下部上地幔温度为1130℃左右,fo_2接近WM缓冲反应线,与西伯利亚和西非加纳金刚石结晶时的氧逸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岩 岩石圈地幔 金伯利岩 复县 上地幔 克拉通化 科马提岩 捕虏体 金云母 金刚石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大学超硬材料研究室科研成果推广
17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91-91,共1页
真空微蒸发镀覆技术和设备镀钛设备(单次镀钛5 000~20 000克拉)3折销售,最低价格1.8万元低价供应超纯低温镀钛原料。镀钛原料包含了真空微蒸发镀钛的核心技术免费提供各类金刚石工具先进配方和工艺金刚石和CBN真空微蒸发镀钛技术和设备... 真空微蒸发镀覆技术和设备镀钛设备(单次镀钛5 000~20 000克拉)3折销售,最低价格1.8万元低价供应超纯低温镀钛原料。镀钛原料包含了真空微蒸发镀钛的核心技术免费提供各类金刚石工具先进配方和工艺金刚石和CBN真空微蒸发镀钛技术和设备是提高超硬工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硬材料 金刚石表面 金刚石 燕山大学 钛原料 成果推广 镀覆 复合片 把持力 复合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