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氧化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庞雅宁 赵国华 +1 位作者 刘磊 高俊侠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55-1259,共5页
采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BDD)电化学氧化的方法提高2-氯苯酚废水的可生化性,与钛基钌铱氧化物电极(DSA)进行对比,研究了该方法的机理.结果表明,BDD电极电化学氧化2.0h后,BOD5/CODCr值达到0.42,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而DSA电极电化学氧... 采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BDD)电化学氧化的方法提高2-氯苯酚废水的可生化性,与钛基钌铱氧化物电极(DSA)进行对比,研究了该方法的机理.结果表明,BDD电极电化学氧化2.0h后,BOD5/CODCr值达到0.42,有效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而DSA电极电化学氧化2.0h后,BOD5/CODCr值仅为0.24.机理研究表明,由于BDD电极具有高的析氧电位,可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OH),能够使2-氯苯酚的苯环充分开环,形成草酸、顺丁烯二酸等易生化处理的中间产物,从而使可生化性提高;而DSA电极的析氧电位较低,产生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较差,不能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膜电极 2-氯苯酚 电化学氧化 可生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在金刚石膜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国华 李明利 +1 位作者 祁源 胡惠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0-374,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恒电位计时电流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了苯酚在金刚石膜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苯酚在电化学氧化降解中经历了苯二酚、苯醌的形成和进一步被氧化的过程,苯二酚在反应过程中的积累很... 采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恒电位计时电流法,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了苯酚在金刚石膜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苯酚在电化学氧化降解中经历了苯二酚、苯醌的形成和进一步被氧化的过程,苯二酚在反应过程中的积累很少,迅速氧化为苯醌,而醌类中间产物则较难进一步氧化,在反应过程中积累的浓度较高.苯酚在金刚石膜电极上有不同的电化学氧化反应途径,在低于金刚石膜电极析氧电位下,发生单纯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在高于金刚石膜电极析氧电位下,间接电化学氧化和直接电化学氧化将同时发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膜电极 苯酚 电化学氧化 降解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表面产生羟基自由基的原位ESR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耿榕 赵国华 +1 位作者 刘梅川 雷燕竹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93-1498,共6页
建立了原位电化学-电子顺磁共振(ESR)方法,系统研究了掺硼金刚石(BDD)膜电极表面在水溶液中的羟基自由基(·OH)产生规律.结果表明,在高于析氧电位时,·OH的生成速率随着阳极电位的升高、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加速率逐渐减缓... 建立了原位电化学-电子顺磁共振(ESR)方法,系统研究了掺硼金刚石(BDD)膜电极表面在水溶液中的羟基自由基(·OH)产生规律.结果表明,在高于析氧电位时,·OH的生成速率随着阳极电位的升高、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加速率逐渐减缓.与此同时,与氢终端的BDD膜电极相比,氧终端的BDD膜电极表面因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而具有更高的·OH产生能力.在电化学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过程中,电极表面处于氧终端的状态,有利于·OH产生并保持较高的活性.溶液pH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OH生成反应,酸性溶液中,BDD膜电极表面的·OH产生能力强于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进一步研究发现,BDD膜电极表面还可能生成O3-·0自由基.本研究为深入探索BDD膜电极表面·OH的产生机制提供了研究手段,为阐述BDD膜电极电极在污染物处理中高效性的本质提供了有效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 羟基自由基 电子顺磁共振 自旋捕捉技术 5 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处理污染物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国华 肖小娥 +2 位作者 祁源 李明利 胡惠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20,共4页
采用人工合成的金刚石膜电极进行电化学氧化降解处理污染物的探索工作,已成为环境电化学领域中最为关注的国际性研究热点之一。从电催化氧化降解技术处理污染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适用于污染物降解处理的高效电极材料... 采用人工合成的金刚石膜电极进行电化学氧化降解处理污染物的探索工作,已成为环境电化学领域中最为关注的国际性研究热点之一。从电催化氧化降解技术处理污染物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适用于污染物降解处理的高效电极材料应具有的表面特性及其电化学性质。在综述了金刚石膜电化学研究以及应用于污染物处理的工作基础上,结合近期相关的研究结果,论述了金刚石膜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以及对污染物氧化降解的应用和降解机理。金刚石膜电极将是未来环保处理中非常适用、高效、稳定的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膜电极 电化学氧化 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双酚A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红娜 张治国 +2 位作者 李斌绪 叶婧 张志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4-261,共8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研究了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双酚A (BisphenolA,BPA)的影响因素及含氯副产物的生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是影响降解速率常数(k)和氯离子消耗量(Δc(Cl-))的最主要因素。以BPA有效降解... 采用响应曲面法系统研究了掺硼金刚石(Boron-doped Diamond,BDD)膜电极电化学氧化双酚A (BisphenolA,BPA)的影响因素及含氯副产物的生成。结果表明,电流密度是影响降解速率常数(k)和氯离子消耗量(Δc(Cl-))的最主要因素。以BPA有效降解的同时生成较少量的含氯副产物为标准,通过响应曲面法计算得到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对0. 06 mmol/L BPA、40 mmol/L NaCl(pH=8)的溶液,当电流密度为15 mA/cm2时,k为0. 318 min-1,Δc(Cl-)仅为3. 55 mmol/L。BDD电极电解不仅生成了高浓度的高氯酸盐,还生成了1,1,2,2-四氯乙烷、2,3,4,6-四氯苯酚和五氯苯酚等仅在BDD体系中被检测到的含氯有机副产物。综上,经BDD电极电化学氧化处理后尽管整个BPA溶液的毒性明显降低,但还需特别关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含氯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 双酚A 含氯副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在液晶盒残留液晶清洗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张建新 刘玉岭 +2 位作者 边勇超 高宝红 黄妍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904-2907,共4页
目前液晶盒残留液晶的清洗一般采用非ODS有机溶剂的溶解或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分散作用来去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应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这一现今热点研究的功能材料,提出了将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的氧化分解作用与水基清洗剂... 目前液晶盒残留液晶的清洗一般采用非ODS有机溶剂的溶解或表面活性剂的乳化分散作用来去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应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这一现今热点研究的功能材料,提出了将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高级氧化技术的氧化分解作用与水基清洗剂的传质、渗透、分散作用相结合的清洗技术,并通过实验确定了K3PO4添加浓度为0.4mol,L和清洗温度为70℃的最佳关键清洗参数,能在充分发挥高级氧化作用的同时,保证水基清洗剂最佳的传质、渗透和分散作用,有效实现了液晶盒残留液晶的高效清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 高级氧化技术 液晶盒 清洗 非O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降解水中全氟辛酸 被引量:1
7
作者 魏笑 金春姬 +3 位作者 许振钰 古柏铭 季军远 郭亮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99,共7页
采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Boron-doped diamond,BDD)为阳极的电化学氧化法降解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比不同电解质体系中PFOA的脱氟效果,考察初始pH、流速、电流密度、初始浓度和电解质浓度对PFOA脱氟率的影响,估算体... 采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Boron-doped diamond,BDD)为阳极的电化学氧化法降解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比不同电解质体系中PFOA的脱氟效果,考察初始pH、流速、电流密度、初始浓度和电解质浓度对PFOA脱氟率的影响,估算体系能耗;以甲醇(MeOH)和叔丁醇(TBA)为淬灭剂进行自由基淬灭实验,分析PFOA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Na2SO4电解质体系中,PFOA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酸性条件下(pH为3~4.2)PFOA脱氟效果较佳,中性条件下较差,脱氟效果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电流密度的增大先提升后趋于稳定。初始pH为3、电流密度30 mA·cm^-2、流速32.5 mL·min^-1、初始浓度100 mg·L^-1、Na2SO4浓度0.05 mol·L^-1条件下,电解180 min,PFOA脱氟率达53.45%,能耗约为1.13 kWh·(g F)-1;硫酸盐体系产生的·OH、SO-4·两种自由基均能氧化降解PF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PFOA) 电化学氧化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 脱氟率 S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消毒中有机物与大肠杆菌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正顺 陈佰韬 +1 位作者 朱洪 李红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考察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体系同时降解有机物和消毒的效果及互相影响机制。【方法】研究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体系在有无大肠杆菌存在情况下,对含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5类有机... 【目的】考察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体系同时降解有机物和消毒的效果及互相影响机制。【方法】研究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体系在有无大肠杆菌存在情况下,对含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5类有机物的水溶液的电解效果,分别测定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常数及大肠杆菌的对数灭活率;并以间苯二酚为例,探讨有机物浓度及酸碱度对共存体系中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及大肠杆菌的对数灭活率的影响。【结果】在大肠杆菌存在的情况下,有机物的降解率上升,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在大肠杆菌存在下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774、0.972、0.990、1.818和7.902h-1,大于不含大肠杆菌时的降解速率常数(0.762、0.870、0.972、1.650、7.686h-1);与之相反,大肠杆菌的灭活变慢。初始浓度为0.030mmol/L时,0.230mg/L间苯二酚在5min内实现完全降解,而初始浓度为0.009mmol/L时只有0.080mg/L被降解;间苯二酚浓度从0.000到0.030mmol/L时,对应的大肠杆菌灭活率从5.40下降到3.24。酸碱度对共存体系有影响,pH=10体系与pH=7体系对间苯二酚的降解率快于pH=4体系。【结论】共存体系中有机物与微生物间的吸附,使得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变快。同时,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减慢,但是降解量逐渐增加,在碱性(pH=10)条件下电解对有机物和大肠杆菌的处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消毒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 有机物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D电极电化学氧化清洗工艺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宝红 刘玉岭 +1 位作者 朱亚东 刘效岩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33-836,共4页
为了改进现有的RCA清洗法以及臭氧/过氧化氢湿式清洗技术,利用金刚石膜(BDD)电极的高级电化学氧化技术生成过氧化物氧化有机物,以实现简化清洗设备及节能环保。为研究金刚石膜电极的氧化能力,电解不同浓度的硫酸钾溶液,通过高锰酸钾滴... 为了改进现有的RCA清洗法以及臭氧/过氧化氢湿式清洗技术,利用金刚石膜(BDD)电极的高级电化学氧化技术生成过氧化物氧化有机物,以实现简化清洗设备及节能环保。为研究金刚石膜电极的氧化能力,电解不同浓度的硫酸钾溶液,通过高锰酸钾滴定法进行氧化性的测量,研究原料浓度对生成过氧硫酸盐浓度的影响;通过添加KOH调节pH值,研究pH值对电化学制备过氧化物的影响,用该电化学氧化方法与RCA清洗法进行清洗效果对比。实验结果显示,金刚石膜电化学氧化能力可以通过阳极电解液浓度以及pH值的调整得到控制,清洗效果在Si片表面粗糙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RCA清洗法,而且更加节能环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膜电极 电化学氧化 氧化性 掺硼金刚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D电极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反应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春荣 邱县金 +2 位作者 李贵伟 张梦茹 惠百川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35,共4页
采用硼掺杂金刚石(BDD)膜电极对氨氮废水进行处理,重点探讨了氨氮的氧化机理。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氨氮在BDD电极上可直接氧化,其氧化率达6%。在氯离子存在条件下,氨氮氧化以间接氧化为主,氨氮去除率可达到87%,其中直接氧化率为8%,间... 采用硼掺杂金刚石(BDD)膜电极对氨氮废水进行处理,重点探讨了氨氮的氧化机理。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氨氮在BDD电极上可直接氧化,其氧化率达6%。在氯离子存在条件下,氨氮氧化以间接氧化为主,氨氮去除率可达到87%,其中直接氧化率为8%,间接氧化率为79%,且在氧化过程中活性游离氯更易与氨氮发生反应,转化为N2或硝酸盐,而不是转化为氯酸盐或有害的高氯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硼掺杂金刚石膜电极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苏 颜幼平 +1 位作者 邹勇斌 梁睿荣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50,共5页
以结晶紫作为阳离子染料,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阳离子染料溶液进行了电解脱色处理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质种类、电解质浓度、pH值等对该溶液脱色率的影响,测定了电解时溶液中生成的余氯浓度和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并对不同... 以结晶紫作为阳离子染料,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阳离子染料溶液进行了电解脱色处理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质种类、电解质浓度、pH值等对该溶液脱色率的影响,测定了电解时溶液中生成的余氯浓度和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并对不同电解时间的溶液的吸光度进行了归一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水溶液中活性氯浓度不断上升,经一定时间后达到最大值;在电催化和活性氯的协同作用下,阳离子染料结晶紫分子中的大π共轭体系被破坏、苯环结构基本瓦解,溶液快速脱色;在电流密度为5.1mA/cm2、NaCl浓度为4g/L、pH值为9.41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0mg/L的结晶紫溶液经过20min的电解,其脱色率可高达98.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法 阳离子染料废水 结晶紫 金刚石膜电极 脱色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D电极电化学杀灭芽孢的特性与机理
12
作者 龙玉娇 程寒飞 倪晋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12,共6页
为保证消毒彻底性,文章采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氧化技术杀灭芽孢,并研究其特性与机理。结果表明,在低浓度(2.5 mmol/L)的氯离子体系中即可实现对芽孢的快速灭活,证明此技术具有巨大实用价值。溶液性质对BDD电极电化学杀灭芽孢有显... 为保证消毒彻底性,文章采用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氧化技术杀灭芽孢,并研究其特性与机理。结果表明,在低浓度(2.5 mmol/L)的氯离子体系中即可实现对芽孢的快速灭活,证明此技术具有巨大实用价值。溶液性质对BDD电极电化学杀灭芽孢有显著影响。随氯离子浓度提高,电解产生的活性氯增加,芽孢灭活率随之升高;而p H会影响活性氯的组成形式,随pH降低,氧化能力较强的HOCl比例增大,芽孢灭活效率提高;碱度会消耗·OH进而减少活性氯产生,从而降低芽孢灭活率;天然有机物与芽孢竞争体系中的活性氯,进而减弱芽孢灭活效果。SEM和脂质过氧化结果表明,在氯盐体系电解杀灭芽孢过程中,电致活性氯会优先穿透到芽孢内部发生破坏作用,而对芽孢表面的破坏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 芽孢 灭活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D电化学结合表面活性剂的新型清洗方法
13
作者 周强 刘玉岭 +1 位作者 高宝红 刘效岩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9-862,888,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抛光后的清洗方法,采用掺硼金刚石膜作阳极的电化学方法制备出氧化液,用其去除表面有机污染物,同时配合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去除表面固体颗粒。用金刚石膜电化学制备出氧化液,克服了单纯电化学氧化生成的强氧化性羟基自... 提出了一种新型抛光后的清洗方法,采用掺硼金刚石膜作阳极的电化学方法制备出氧化液,用其去除表面有机污染物,同时配合使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去除表面固体颗粒。用金刚石膜电化学制备出氧化液,克服了单纯电化学氧化生成的强氧化性羟基自由基不稳定和寿命短等缺点,实现氧化能力持久保持。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去除表面颗粒,清洗后Si片上会有残留物,氧化液可以将残留物去除。通过实验对比发现,这种新颖的清洗方法在颗粒和有机物去除上有很好的清洗效果,能够满足微电子工艺的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膜电极 电化学氧化 氧化液 颗粒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chlorophenols using boron-doped diamond film electrodes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功 李学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946-1952,共7页
The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chlorophenols (2-monochlorophenol, 4-monochlorophenol, 2,4-dichlorophenol, 2,4,6-trichlorophenol) was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ly with synthetic boron-d0ped diam... The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chlorophenols (2-monochlorophenol, 4-monochlorophenol, 2,4-dichlorophenol, 2,4,6-trichlorophenol) was carried out experimentally with synthetic boron-d0ped diamond (BDD) thin film electrodes. Current vs time curves under different cell voltages were measured. Removal rate of COD, instant current efficiency (IC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 The influence of supporting media is reported,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global oxidation rate. The oxidative chloride is stronger than peroxodisulphate.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ron-doped diamond electrodes were investigated in comparison with active coating Ti substrate anode (AC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BDD is markedly superior to ACT due to its different absorption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n-doped diamond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CHLOROPHENOL WASTEWA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