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电流密度下电沉积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与耐磨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志翔 赵远涛 +5 位作者 田冉 刘沈强 潘正阳 李文戈 尹莉 刘彦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采用电沉积技术在1,2,5,10 A·dm^(-2)电流密度下制备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和耐磨性能;通过COMSOL软件对阴极表面镍晶粒生长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电流密度下金刚石颗粒对复合涂层微观结构的优化作用... 采用电沉积技术在1,2,5,10 A·dm^(-2)电流密度下制备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研究了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和耐磨性能;通过COMSOL软件对阴极表面镍晶粒生长情况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电流密度下金刚石颗粒对复合涂层微观结构的优化作用。结果表明:在1,2 A·dm^(-2)电流密度下复合涂层的结构致密均匀,金刚石含量较多,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金刚石含量减少,涂层表面出现金字塔结构;复合涂层呈现出明显的[200]丝织构,随着电流密度的减小,织构强度降低,晶粒尺寸减小。小电流密度下更多金刚石颗粒的沉积阻碍了其底部镍晶粒的生长,且金刚石颗粒周边较高的电流密度使得金刚石对镍晶粒的细化作用加强。在干摩擦的条件下,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复合涂层的稳定摩擦因数和磨痕尺寸增大,磨粒磨损程度增大,耐磨性能降低;当电流密度为1 A·dm^(-2)时,复合涂层的稳定摩擦因数最小,磨痕深度和宽度最小,耐磨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涂层 电沉积 微观结构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应钎焊金刚石颗粒增强镍基梯度涂层组织及性能
2
作者 吴奇隆 孙华为 +3 位作者 李宇佳 孙志鹏 袁世成 张雷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72,共12页
随着机械装备向长寿、高效、重载方向发展,对零部件的耐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镍基合金涂层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苛刻的使役环境。为了提高镍基涂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金刚石增强镍基梯度复... 随着机械装备向长寿、高效、重载方向发展,对零部件的耐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镍基合金涂层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苛刻的使役环境。为了提高镍基涂层的显微硬度及耐磨性,采用高频感应加热技术在45钢表面制备金刚石增强镍基梯度复合涂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梯度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揭示金刚石增强镍基涂层磨损失效机理。结果表明:梯度复合涂层物相主要由γ-(Fe,Ni)、FeNi_(3)、Cr_(7)C_(3)、CrB、Cr_(23)C_(6)和金刚石组成。涂层微观组织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涂层底部存在大量粗大的初生Cr_(7)C_(3)碳化物,碳化物沿着涂层垂直方向生长。沿着垂直方向,Cr_(7)C_(3)碳化物晶粒尺寸逐渐变小。在涂层顶部碳化物呈小颗粒状,弥散分布在涂层中。金刚石周围形成碳化物包覆层,金刚石与钎料合金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梯度复合涂层显微硬度呈梯度分布,涂层上部平均显微硬度达到900.1 HV。金刚石增强镍基梯度涂层耐磨性能接近镍基涂层的1.8倍。研究结果可为金刚石增强镍基梯度涂层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金刚石 梯度涂层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音速火焰喷涂金刚石/Ni60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
3
作者 周昊东 刘洪军 +2 位作者 叶建中 曹驰 张雷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52-263,共12页
目的通过在超音速火焰喷涂(HVAF)的Ni60涂层制备中引入镀镍金刚石,并优化摩擦副材料,以提升涂层的耐磨性,延长锁渣阀的使用寿命。方法采用HVAF技术制备了不同镀镍金刚石质量分数的金刚石/Ni60复合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 目的通过在超音速火焰喷涂(HVAF)的Ni60涂层制备中引入镀镍金刚石,并优化摩擦副材料,以提升涂层的耐磨性,延长锁渣阀的使用寿命。方法采用HVAF技术制备了不同镀镍金刚石质量分数的金刚石/Ni60复合涂层。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涂层的微观结构和物相进行分析。通过往复摩擦磨损实验,评估涂层的耐磨性,研究不同摩擦副条件下的磨损行为。结果采用HVAF超音速火焰喷涂工艺可以制备得到完整且结合良好的金刚石/Ni60复合涂层,金刚石颗粒均匀分布于Ni60合金相中,部分颗粒发生破碎。Ni60及3种金刚石/Ni60复合涂层的孔隙率分别为0.647%、0.962%、0.913%、1.555%。4种涂层在氧化铝磨球下的相对磨损量分别为0.06、4.61、4.54、16.2,而在氮化硅磨球下的相对磨损量分别为0.01、1.33、2.50、0.33。在氧化铝和氮化硅磨损条件下,摩擦因数曲线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结论适量金刚石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涂层的硬度和耐磨性,但金刚石的含量过高会导致涂层的孔隙率增大,从而降低涂层的耐磨性能。在金刚石的质量分数为37.5%时,金刚石/Ni60复合涂层的耐磨性能最佳。氮化硅作为配套密封面材料,与复合涂层具有更好的兼容性。氮化硅-金刚石/Ni60复合涂层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及一定的疲劳磨损。氧化铝-金刚石/Ni60复合涂层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和少许黏着磨损,以及一定的疲劳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渣阀 复合涂层 NI60 金刚石 超音速火焰喷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含量对WC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界面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星星 田家豪 +4 位作者 武胜金 康克家 凌自成 杜全斌 温国栋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6,I0005,I0006,共9页
WC(碳化钨)增强镍基复合涂层具有高耐磨、耐腐蚀、高硬度特点,在盾构部件、旋耕刀具、石油钻探等领域广泛应用.为提高水力机械过流部件服役寿命,以WC颗粒和镍基粉状钎料为涂层材料,采用真空炉中热辐射钎涂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成功制... WC(碳化钨)增强镍基复合涂层具有高耐磨、耐腐蚀、高硬度特点,在盾构部件、旋耕刀具、石油钻探等领域广泛应用.为提高水力机械过流部件服役寿命,以WC颗粒和镍基粉状钎料为涂层材料,采用真空炉中热辐射钎涂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表面成功制备WC增强镍基复合钎涂层,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钎涂层显微组织和界面行为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硬质相WC与镍基钎料界面结合存在机械咬合与冶金结合双重作用;钎涂层与钢基体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成分扩散,其较狭窄扩散区宽度约100μm;当WC含量低于25%时,复合钎涂层对不锈钢基体润湿性较好,可制备出最低孔隙率1.08%的复合钎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复合涂层 WC增强钎料 界面组织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基金刚石复合材料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玉程 叶敏 +4 位作者 范文芳 张勇 黄新民 邓宗钢 张信义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7-100,共4页
研究了化学镀镍基金刚石复合材料涂层的制备工艺与性能. 金刚石在镀液中的添加量为15~25gL,涂层的沉积速率比较高. 金刚石弥散分布于基体之中,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基体的强化效果愈加显著,比镍磷合金,硬铬镀层和表面淬... 研究了化学镀镍基金刚石复合材料涂层的制备工艺与性能. 金刚石在镀液中的添加量为15~25gL,涂层的沉积速率比较高. 金刚石弥散分布于基体之中,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基体的强化效果愈加显著,比镍磷合金,硬铬镀层和表面淬火处理的45 钢,具有更高的耐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化学镀 复合材料 性能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刚石对电沉积镍基复合镀层微观结构及抗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立平 高燕 +2 位作者 薛群基 刘惠文 徐洮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8-492,共5页
利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和微米镍镀层,以及纳米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镀层,考察了纳米金刚石颗粒对纳米及微米镍基质的表面形貌、微结构、硬度及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纳米金刚石使得微米镍镀层的硬度和抗磨性能显著提高;但... 利用直流电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和微米镍镀层,以及纳米金刚石增强镍基复合镀层,考察了纳米金刚石颗粒对纳米及微米镍基质的表面形貌、微结构、硬度及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纳米金刚石使得微米镍镀层的硬度和抗磨性能显著提高;但引入纳米金刚石对纳米镍镀层硬度的影响不大,对镀层的抗磨性能则反而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纳米金刚石 复合镀层 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生成TiC增强镍基梯度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7
作者 李金华 李晓晓 +1 位作者 姚芳萍 李向昕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91,共8页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表面原位生成TiC增强镍基单一涂层和梯度涂层,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分布、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 通过激光熔覆技术在H13钢表面原位生成TiC增强镍基单一涂层和梯度涂层,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分布、物相组成、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一涂层易出现宏观气孔、裂纹、与基体结合差等缺陷,而梯度涂层能够实现成分、组织性能的梯度变化,与基体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梯度涂层生成Fe-Cr、TiC等多种增强相,使钢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平均硬度约为单一涂层的1.44倍、基体的2.58倍;梯度涂层的平均磨损量为单一涂层的45.6%、基体的32.4%;梯度涂层磨损机理主要是颗粒磨损和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涂层 TiC增强涂层 激光熔覆 原位生成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金刚石/Ta基碳化物复合涂层结构及性能
8
作者 曹锋 高洁 +4 位作者 刘红军 王永胜 黑鸿君 于盛旺 刘克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9-849,共11页
为提升硬质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改善其与金刚石涂层的结合强度,先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其表面制备Ta金属层,再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对Ta金属层进行碳化-沉积复合处理,制备出非连续金刚石/Ta基碳化物复合涂层。研究了源极与工件极电... 为提升硬质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改善其与金刚石涂层的结合强度,先用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其表面制备Ta金属层,再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对Ta金属层进行碳化-沉积复合处理,制备出非连续金刚石/Ta基碳化物复合涂层。研究了源极与工件极电位差对金属层的影响以及复合涂层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金属层均由连续致密的胞状α-Ta组成;随电位差的增大,Ta金属层的显微硬度和结合强度均先升高后降低;电位差为240 V时,Ta金属层的显微硬度和结合力最高,分别达1151HV0.2和117 N;碳化-沉积后,涂层由表面离散分布的非连续金刚石颗粒和TaxC(TaC、Ta2C)组成,其显微硬度提高至基体的1.8倍,磨损率仅为基体的45%。非连续金刚石/Ta基碳化物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能有效提升硬质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 非连续金刚石/Ta碳化物复合涂层 碳化-沉积 耐磨性能 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复合镍基涂层耐磨性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任英磊 孙太礼 +2 位作者 陈静 檀永健 林成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1999年第6期476-478,共3页
研究了4种不同涂层的耐磨性能,并对涂层形貌、组织、硬质相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60中添加价格较低的FeO5粉末后,涂层耐蚀磨损性能得到改善;随WC含量的增加,涂层的耐冲蚀磨损的性能也得到提高;而加入硬质颗粒后,... 研究了4种不同涂层的耐磨性能,并对涂层形貌、组织、硬质相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i60中添加价格较低的FeO5粉末后,涂层耐蚀磨损性能得到改善;随WC含量的增加,涂层的耐冲蚀磨损的性能也得到提高;而加入硬质颗粒后,其合金粉末涂层的耐磨性却不一定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性 硬质相 颗粒增强 合金粉末涂层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钎焊金刚石磨粒钻钻削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孔时切屑对钻削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国栋 史振宇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8-355,共8页
钎焊金刚石磨粒钻适合钻削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孔,但大量切屑会对孔的钻削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针对切屑排出过程,分析切屑形貌,研究钻削时切屑对轴向钻削力、孔加工质量、钻头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屑对轴向钻削力有影... 钎焊金刚石磨粒钻适合钻削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孔,但大量切屑会对孔的钻削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针对切屑排出过程,分析切屑形貌,研究钻削时切屑对轴向钻削力、孔加工质量、钻头磨损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屑对轴向钻削力有影响,尤其钻削深孔时影响显著。切屑对孔进口的加工质量几乎没有影响,只表现为孔进口处的轻微崩边;切屑对孔出口的加工质量影响显著,可引起严重的纤维断裂、撕裂缺陷以及基体的大区域脱落。同时,切屑加剧钻头磨损,使钻头不仅出现崩刃、微裂纹等轻微磨损,而且还产生基体剥落、金刚石剥落等严重磨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钎焊金刚石磨粒钻 切屑 轴向钻削力 钻头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基管增强镍基自熔合金喷涂层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冬青 张华堂 +2 位作者 朱少峰 佟晓辉 刘家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0-434,共5页
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涂法在45#钢表面制备巴基管增强镍基自熔合金复合喷涂层,并利用激光对所得喷涂层进行重熔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复合涂层组织结构,在MHK-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油润滑条件下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采用氧乙炔火焰喷涂法在45#钢表面制备巴基管增强镍基自熔合金复合喷涂层,并利用激光对所得喷涂层进行重熔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复合涂层组织结构,在MHK-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定了油润滑条件下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激光重熔巴基管增强镍基合金喷涂层均匀、致密且与基体结合牢固;巴基管可以显著提高镍基自熔合金涂层的硬度和在油润滑条件下的耐磨性能,当复合涂层中巴基管质量分数为0.5%时,其耐磨性最佳;巴基管对复合涂层的减摩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自熔合金 热喷涂 涂层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铣削SiC_p/Al复合材料时聚晶金刚石刀具的磨损机理 被引量:18
12
作者 葛英飞 徐九华 傅玉灿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07-2918,共12页
采用聚晶金刚石刀具(PCD),以600~1200m/min速度对SiCp/2009Al复合材料进行了高速铣削试验,研究了铣削时PCD刀具的磨损机理。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加工材料表面和刀具前/后刀面磨损带,X射线衍射仪分析已加工表面物相,并使用能谱(EDS)... 采用聚晶金刚石刀具(PCD),以600~1200m/min速度对SiCp/2009Al复合材料进行了高速铣削试验,研究了铣削时PCD刀具的磨损机理。使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加工材料表面和刀具前/后刀面磨损带,X射线衍射仪分析已加工表面物相,并使用能谱(EDS)和激光拉曼谱对后刀面磨损带进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增强颗粒碳化硅的高频刻划和冲击是导致刀具晶粒脱落、磨粒磨损、崩刃、剥落的主要机制,切削高体积分数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经热处理的复合材料或使用更高的切削速度时,PCD刀具会产生明显微裂纹。另外,增强颗粒体积分数是影响PCD刀具磨损的最显著因素,增强颗粒尺寸、工件材料热处理状态、刀具材料晶粒尺寸和冷却条件对刀具磨损均有显著影响。PCD刀具刀的寿命在70~240min之间。结论认为,增强颗粒机械冲击、切削振动和热冲击的综合作用是刀具产生微裂纹的主要原因。在高速铣削时的高温、高压下,工件材料中的铝元素和铜元素会向刀具有一定程度的扩散,PCD刀具在铜元素的催化作用下会发生轻微的石墨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高速铣削 聚晶金刚石刀具 磨损形态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碳、碳化硅和氧化铝表面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志强 陈剑锋 +1 位作者 武高辉 孙东立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54-60,共7页
基体与增强体间的界面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强体表面处理和表面涂层可以使界面的性质得以改善。增强体涂层可分为金属涂层、陶瓷涂层 ;单层和多层涂层。涂层的常用制备方法有 :化学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及溶胶 ... 基体与增强体间的界面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强体表面处理和表面涂层可以使界面的性质得以改善。增强体涂层可分为金属涂层、陶瓷涂层 ;单层和多层涂层。涂层的常用制备方法有 :化学镀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及溶胶 凝胶法等。本文针对铝基复合材料三种重要的增强体 :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增强 碳化硅 氧化铝 表面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火焰喷涂工艺参数对镍基-碳化钨复合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伍超群 邓畅光 +2 位作者 邓春明 刘敏 周克崧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3-35,共3页
利用高速火焰喷涂技术在铜基体上制备了镍基-碳化钨复合涂层,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喷涂工艺参数对镍基复合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镍基复合涂层与铜基体结合强度的主要工艺参数是燃气压力,其次是喷涂距离和前处理时的喷砂压... 利用高速火焰喷涂技术在铜基体上制备了镍基-碳化钨复合涂层,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喷涂工艺参数对镍基复合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镍基复合涂层与铜基体结合强度的主要工艺参数是燃气压力,其次是喷涂距离和前处理时的喷砂压力;涂层具有良好结合强度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喷涂距离170 mm,燃气压力0.49 MPa,喷砂压力0.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强度 -碳化钨复合涂层 高速火焰喷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基复合材料增强体涂层与界面 被引量:11
15
作者 于志强 武高辉 孙东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3-17,共5页
基体与增强体间的界面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改善复合材料增强体与基体合金的浸润性 ,避免有害界面产物的形成 ,往往通过增强体表面涂层处理加以解决。本文综述了增强体涂层种类。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增强 界面 性能 表面涂层 改性 涂覆方法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D金刚石薄膜涂层整体式刀具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沈彬 孙方宏 +2 位作者 张志明 沈荷生 郭松寿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金刚石薄膜具有硬度高、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强以及表面化学性能稳定等优异的机械及摩擦学性能,这使其在硬质合金工模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ot filament c...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金刚石薄膜具有硬度高、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强以及表面化学性能稳定等优异的机械及摩擦学性能,这使其在硬质合金工模具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ot filamen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HFCVD),在具有复杂形状的硬质合金整体式铣刀表面沉积了一层均匀、光滑的金刚石薄膜,并采用石墨以及碳化硅铝基增强复合材料作为工件材料对比考察了金刚石薄膜涂层铣刀和未涂层硬质合金铣刀的切削性能。铣削实验结果显示,在硬质合金整体式铣刀表面沉积一层CVD金刚石薄膜能够大幅提高铣刀的耐磨性,从而提高硬质铣刀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金刚石薄膜 热丝CVD法 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 石墨 碳化硅铝增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原位碳化铬-镍基复合涂层的组织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林成虎 任靖日 贺春林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为了制备陶瓷增强镍基复合涂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原位合成了碳化铬-镍基复合涂层,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特征及显微硬度。碳化铬陶瓷的形状主要有四边形(菱形)、六边形和不规则块状;四边形碳化铬为Cr3C2,六边形碳化铬... 为了制备陶瓷增强镍基复合涂层,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在45#钢表面原位合成了碳化铬-镍基复合涂层,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相结构特征及显微硬度。碳化铬陶瓷的形状主要有四边形(菱形)、六边形和不规则块状;四边形碳化铬为Cr3C2,六边形碳化铬为Cr7C3,不规则块状碳化铬成分不确定,可能为Cr3C2或Cr7C3;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达到基体的3.5倍;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致密的组织。结果表明,涂层主要由Cr-Ni-Fe-C,C,Cr7C3和Cr3C2四相组成,显微组织均匀致密,与基体呈良好的冶金结合。该研究对激光原位碳化铬-镍基复合涂层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是有一定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碳化铬一复合涂层 激光熔覆 微观组织 碳化铬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冷喷涂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涛 成波 +3 位作者 李文生 范祥娟 李建军 黄晓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3-211,共9页
目的研究镍基陶瓷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为现场修复泥浆泵关键部件提供实验支撑。方法采用低压冷喷涂技术,在Q235钢表面分别制备不同Al_(2)O_(3)和ZrO_(2)含量的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通过HT-1000摩擦实验机测试大气气氛下涂层的摩擦... 目的研究镍基陶瓷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为现场修复泥浆泵关键部件提供实验支撑。方法采用低压冷喷涂技术,在Q235钢表面分别制备不同Al_(2)O_(3)和ZrO_(2)含量的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通过HT-1000摩擦实验机测试大气气氛下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附带能谱的扫描电镜(SEM)表征复合涂层的微观组织和物相组成,利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测试复合涂层硬度。结果陶瓷颗粒添加量为9%~33%(以体积分数计)时,涂层硬度随着Al_(2)O_(3)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随着ZrO_(2)增加,涂层的硬度呈先减再增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陶瓷颗粒的添加使涂层的致密度发生了变化。Ni-Al_(2)O_(3)复合涂层摩擦因数随Al_(2)O_(3)含量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涂层磨损机理由粘着磨损向磨粒磨损转变,而Ni-ZrO_(2)复合涂层摩擦因数大致稳定在0.2附近。Ni-Al_(2)O_(3)复合涂层的磨损率随Al_(2)O_(3)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而ZrO_(2)含量增加,Ni-ZrO_(2)复合涂层的磨损率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加入23%Al_(2)O_(3)颗粒时,涂层的耐磨性能明显改善,摩擦因数低至0.149,磨损率为3.18×10^(–5)mm^(3)/(N·m)。结论陶瓷颗粒的加入可有效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能,但耐磨性能也受添加颗粒尺寸因素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泥浆泵关键部件的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涂层 低压冷喷涂 Al_2O_3 ZrO_2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涂层组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振廷 陈华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6,共4页
以Ni60A自熔合金粉末和微、纳米碳化钨粉末为原料,利用感应熔敷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微、纳米碳化钨复合材料耐磨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考察了复合材料涂层在室... 以Ni60A自熔合金粉末和微、纳米碳化钨粉末为原料,利用感应熔敷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微、纳米碳化钨复合材料耐磨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仪及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复合材料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考察了复合材料涂层在室温滑动干摩擦条件下的耐磨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涂层主要由团聚状纳米碳化钨颗粒、微米WC颗粒和γ-Ni固溶体组成,其组织结构均匀,与基体之间形成完全冶金结合;复合材料涂层在滑动干摩擦条件下表现出优异的耐磨性能及良好的承载能力,其磨损率随载荷增加变化不大,这主要归因于微米WC增强相和团聚状纳米WC增强相的良好固溶强化、弥散强化及细晶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熔敷 复合材料涂层 微米和纳米碳化钨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铸制备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工艺与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彬 刘磊 +1 位作者 邓意达 胡文彬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9,共4页
采用电铸技术(氨基磺酸镍电铸液)成功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用LeicaQwin图形分析软件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电铸工艺参数对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中SiC颗粒含量以及SiC含量对该复合材料显微硬度的影响;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 采用电铸技术(氨基磺酸镍电铸液)成功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用LeicaQwin图形分析软件和显微硬度计分析了电铸工艺参数对SiC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中SiC颗粒含量以及SiC含量对该复合材料显微硬度的影响;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截面形貌和SiC分布。结果表明:在SiC加入量50 g.L-1、电流密度3 A.dm-2和磁力搅拌强度1.5次/min条件下,复合材料中SiC颗粒体积分数达到最高值27%,其显微硬度值也最高,为71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铸 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