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江西路迳金伯利质煌斑岩中金云母斑晶的蚀变机制研究
- 1
-
-
作者
席佳鑫
朱建喜
杨宜坪
鲜海洋
何宏平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矿物与成矿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出处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0-751,共12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基金(编号:2022SZJJZD-03)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3B1212060048)。
-
文摘
层状硅酸盐矿物的蚀变演化过程可记录岩矿成因及地质环境变迁。三八面体云母是超基性岩中最常见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其矿物学特征已被证明能够有效地反映深部的结晶条件,但超基性岩云母的次生演化过程却尚未得到系统研究。为探明超基性岩中原生云母的后期演化规律及其内在机理,本研究采用微区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X射线光电子能谱、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等多种微区微束技术,对江西路迳金伯利质煌斑岩中的金云母及其演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蚀变过程中,大部分Si离子保留在金云母中,而Fe、Ti、Mn、K和Na离子则大量流入热液、次生钛铁矿和碳酸盐(而非硅酸盐产物)中。金云母的蚀变反应从缺陷位点向外扩散,首先通过溶解再结晶在缺陷处形成绿泥石、高岭石、蛇纹石等蚀变序列产物,而后通过外延生长在裂隙中充填伊利石,并在蚀变较弱的部位通过固相转变形成层间亏损金云母;蚀变产物的形成位点由相变机制控制;随着蚀变程度的降低,产物与母矿物金云母的结构相似性逐渐增加。
-
关键词
金云母蚀变
层状硅酸盐
晶体结构
元素迁移
透射电镜
-
Keywords
Phlogopite
phyllosilicates
crystal structure
elemental migra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
分类号
P575
[天文地球—矿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