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域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桂玲 杨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5,共6页
在概念隐喻观照下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化具有普遍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向抽象域映射的过程中有时发生转类现象,这体现了空间认知的基础性和在抽象认知中的重要性。描述整体维度的词隐喻映射最为广泛,表... 在概念隐喻观照下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化具有普遍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向抽象域映射的过程中有时发生转类现象,这体现了空间认知的基础性和在抽象认知中的重要性。描述整体维度的词隐喻映射最为广泛,表达同一类别空间义的词隐喻映射有共同的偏好,描述凸显维度的词隐喻映射域有比较强的对应关系,在隐喻映射的过程中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词义趋向主观化。英语中描述整体维度的两对词表现出不同的隐喻映射偏好,描述垂直维度的词在向时间域和年龄域映射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差异,"粗、细"在隐喻映射中与其他词对的语义极向不同。不同文化和语言社区中概念化具有普遍性和可变性,自然语言语义系统兼有普遍性和民族性。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隐喻映射方面的共性多于差异,这是因为英、汉语使用者基于相似的身体经验和生存环境用空间量度概念概念化抽象概念,而词汇基本义之间的差异导致隐喻义之间差异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量度形容词 英语 汉语 隐喻映射域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桂玲 杨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108,共5页
以往针对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进行了有关概念系统、形态、句法功能、语义、习得和认知方面的研究。总体而言,国外学者注重英语空间量度词的空间义研究,国内学者关注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义和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对比研究。对两种... 以往针对英、汉语空间量度形容词进行了有关概念系统、形态、句法功能、语义、习得和认知方面的研究。总体而言,国外学者注重英语空间量度词的空间义研究,国内学者关注空间量度形容词的隐喻义和英、汉空间量度形容词的对比研究。对两种空间量度系统进行研究具有本体论意义。现有的研究中描写多于阐释,未来研究可挖掘语言使用者认知的异同。以概念和意义反观语言形式是诠释和检验语言相对论的另一种研究路径,未来可将整个空间量度形容词系统纳入到视野中进行完整和系统的研究,通过实验的方法为形容词的词类范畴及其习得、使用和理解提供语言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量度形容词 英语 汉语 梳理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料库驱动的空间量度形容词对比研究——以“高”和HIGH/TALL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舜婷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20,共7页
本文是继瑞典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研究之后,以相似的理论框架及语料收集方法,对汉语中“高”及英语中high/tall所作的空间形容词的非隐喻意义研究。文章着重描述了“高”修饰的实体的原型语义特征及典型例子,并对中心成员进行总结。本... 本文是继瑞典语空间量度形容词研究之后,以相似的理论框架及语料收集方法,对汉语中“高”及英语中high/tall所作的空间形容词的非隐喻意义研究。文章着重描述了“高”修饰的实体的原型语义特征及典型例子,并对中心成员进行总结。本文通过字典进行初步研究,并以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及BNC中的文学部分出现的用法为例,系统归纳“高”与high/tall修饰实体的特征中的典型例子,做出对比分析,并将汉语结论与德语、波兰语、俄语和瑞典语等研究中的结论对照,探讨语义搭配是否有共性和文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量度形容词 非隐喻意义 对比研究 语料库驱动研究 典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度形容词对举两字组的整合度高低及层级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石慧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6,共9页
量度形容词单独使用时凸显的是某类实体的性状特征,具有描写功能;一旦作为语素构成对举两字组,某种性状特征的两极对举构式激活了自身蕴含的可量度性,语义整合发生转指,特指某类性状特征全量幅中的某一点,表示某类性状特征相对合适的程... 量度形容词单独使用时凸显的是某类实体的性状特征,具有描写功能;一旦作为语素构成对举两字组,某种性状特征的两极对举构式激活了自身蕴含的可量度性,语义整合发生转指,特指某类性状特征全量幅中的某一点,表示某类性状特征相对合适的程度,具有指称性,属性转化为名词。从句法语义属性来分析,对举两字组内部关系松紧不一。文章首先对量度形容词对举两字组进行综合考察,然后从语法表现、语义范畴、语用功能三方面确定整合度高低的鉴别依据,进而确定量度形容词对举两字组的整合度高低,并对各层级进行描写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度形容词 对举两字组 句法语义属性 整合度 层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词与形容词的搭配问题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焱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5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形容词 量词 语义特征 词的搭配 量度形容词 单音节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 中国语文 空间量 时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名词+量度反义形容词”构式研究
6
作者 吴淑琼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136-142,共7页
文章基于语料库考察了“名词+量度反义形容词”构式的构件成分和构式意义。研究发现:该构式是一个主观游移量构式,表示以名词为参照点在反义词所指量级上浮动的游移量;基于BCC语料库的统计分析表明,该构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量度反义形容... 文章基于语料库考察了“名词+量度反义形容词”构式的构件成分和构式意义。研究发现:该构式是一个主观游移量构式,表示以名词为参照点在反义词所指量级上浮动的游移量;基于BCC语料库的统计分析表明,该构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量度反义形容词是“大小”,后面依次是“粗细”“长短”“厚薄”和“宽窄”;构式中的名词具有感知上的完整性、心理上的可及性、功能上的无指性和属性上的相似性等特征。通过对“名词+量度反义形容词”构式与“名词+形容词”表量构式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个构式均可表示估量,但在形成机制、句法表现和主观性上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量度反义形容词”构式 主观游移量 主观性 认知参照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量度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先耕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89-93,共5页
关键词 量度形容词 名词 缩略式 “偏离” “度” 定语 大铁锤 口语 并列式 个体量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词的模糊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先珍 王玲玲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7-39,共3页
量词的模糊性郭先珍,王玲玲1.1"模糊语言"这一理论,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扎德(C.A.Zadeh)教授于1965年提出来的。伍铁平教授于1979年和1980年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和《模糊语言再探》两文,第一次将... 量词的模糊性郭先珍,王玲玲1.1"模糊语言"这一理论,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扎德(C.A.Zadeh)教授于1965年提出来的。伍铁平教授于1979年和1980年发表了《模糊语言初探》和《模糊语言再探》两文,第一次将模糊语言理论介绍到我国,并运用到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的模糊性 个体量词 模糊语言理论 语义指向 量度形容词 模糊词 抽象事物 朦胧模糊 《现代汉语词典》 语言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