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微球荧光的腔量子电动力学增强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吉有 徐晓轩 +1 位作者 陆颖 张存洲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7-209,共3页
报道了腔量子电动力学效应对高钡玻璃微球荧光光谱的影响,利用Mie散射的共振峰位计算公式,对测量的光谱进行了分析,估算了自发辐射速率的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增强因子,实验证实其增强幅度超过676倍.
关键词 量子电动力学效应 结构共振 玻璃微球荧光 增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激光与固体靶作用驱动量子电动力学级联和稠密正电子产生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海荣 张亮琪 +2 位作者 刘维媛 余同普 罗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6,共11页
极端超短超强激光脉冲的诞生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推进到由辐射阻尼效应和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占主导的高度非线性物理范畴。强场QED效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过程包括辐射阻尼、高能伽马辐射、正负电子对产生、QED级联、真空极化等,是高... 极端超短超强激光脉冲的诞生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推进到由辐射阻尼效应和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占主导的高度非线性物理范畴。强场QED效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过程包括辐射阻尼、高能伽马辐射、正负电子对产生、QED级联、真空极化等,是高能量密度物理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QED级联是解释致密天体辐射和伽马射线暴形成的重要物理机制,其产生的稠密正电子源在高能物理、材料无损探测、癌症诊断等领域亦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介绍了QED级联过程及其理论模型,讨论了固体靶中的QED级联发展及其诱导的非线性物理效应,并回顾了固体靶中稠密正电子产生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场量子电动力学效应 超强激光与固体靶作用 级联发展 稠密正电子产生 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子星辐射引力红移的量子真空极化修正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家麟 季沛勇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80,共5页
测量中子星表面辐射谱的引力红移被认为是探究这类致密天体基本物理特性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脉冲星、磁星这些强磁化中子星表面的辐射红移不仅源于引力的作用,还需要考虑星体表面的磁化等离子体以及由超强磁场所诱导的量子电动力学... 测量中子星表面辐射谱的引力红移被认为是探究这类致密天体基本物理特性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但是,脉冲星、磁星这些强磁化中子星表面的辐射红移不仅源于引力的作用,还需要考虑星体表面的磁化等离子体以及由超强磁场所诱导的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 electrodynamics,QED)真空极化效应对辐射的电磁作用.运用Gordon有效度规理论研究磁化等离子体以及QED真空极化效应对星体辐射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对辐射引力红移的修正起主要作用的是星体表面的磁化等离子体,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还必须考虑QED真空极化效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星 磁星 引力红移 磁化等离子体 量子电动力学真空极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正电子发射研究进展
4
作者 蔡达锋 王剑 +1 位作者 谷渝秋 郑志坚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73,共6页
介绍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正电子的相关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简要回顾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正电子的发现过程及激光-等离子体作用产生正电子的三种物理机制;详细地叙述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正电子的两类典型实验方式... 介绍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正电子的相关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简要回顾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正电子的发现过程及激光-等离子体作用产生正电子的三种物理机制;详细地叙述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正电子的两类典型实验方式(即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及相关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对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正电子的研究进行了评述。从现有研究进展来看,目前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所获结论差异较大,还需要从激光设备、实验方案设计以及理论和模拟研究方面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体 正电子产生 量子电动力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压下半导体微腔内激子与光子行为的研究
5
作者 章继东 陈京好 +5 位作者 邓元明 安龙 章昊 杨富华 李国华 郑厚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由于腔模与激子对压力的依赖关系不同,所以可以选择不同的压力使激子和光场处于不同的耦合状态,从而实现对耦合的调谐。利用这种办法,我们观测到了代表激子与光场强耦合作用的Rabi分裂。由于在我们现有样品结构中压力对激子本征行为的... 由于腔模与激子对压力的依赖关系不同,所以可以选择不同的压力使激子和光场处于不同的耦合状态,从而实现对耦合的调谐。利用这种办法,我们观测到了代表激子与光场强耦合作用的Rabi分裂。由于在我们现有样品结构中压力对激子本征行为的影响很小,与以前报道的温度、电场等调谐方式相比,这种调谐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调谐半导体微腔内激子与腔模的耦合程度,而且能够保持激子的本征性质在整个调谐过程中基本不变。这有助于研究在强耦合过程中激子极化激元的本征性质。将实验结果与压力下激子与腔模耦合理论进行拟合,得出了正确的Rabi分裂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微腔 压力光谱 Rabi分裂 量子电动力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参数对非理想真空激光光强极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伍艺通 吉亮亮 李儒新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2,共10页
人类在实验室可实现的激光强度极限是强场量子电动力学(QED)的重要问题。在非理想真空条件下,极端超强激光与残留的电子相互作用触发伽马光子辐射与正负电子对产生的QED级联效应,从而显著消耗激光能量,大幅降低可实现的激光峰值强度。... 人类在实验室可实现的激光强度极限是强场量子电动力学(QED)的重要问题。在非理想真空条件下,极端超强激光与残留的电子相互作用触发伽马光子辐射与正负电子对产生的QED级联效应,从而显著消耗激光能量,大幅降低可实现的激光峰值强度。考虑到QED级联效应与激光偏振、焦斑尺寸、脉宽长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囊括QED过程的粒子网格模拟方法(Particle-in-cell, PIC)对上述参数的效应进行分析,同时构建了激光场演化的自洽方程来进行解释,二者结果基本保持一致,获得的强度极限在考虑的参数范围内为10^(26)~10^(27) W/cm^(-2)。结果表明,同等情形下,圆偏振激光可激发更强的QED级联,使得激光强度上限略低于线偏振。此外,紧聚焦激光由于QED级联发生的时空间尺度更小,从而激光的吸收效应被显著抑制,进而可以实现更强的聚焦强度。对于更长脉宽的激光,由于正负电子对吸收的能量区域更加弥散,使得可实现的激光强度上限阈值有所提升。但对于超短脉宽情形(如单周期),由于QED级联的种子源电子束不能很好地被约束在激光区域,理论分析耗散的激光能量偏高。此外,在高真空度的情形下,残余电子的随机性也会对可实现激光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开展极端强场QED实验和数100 PW级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建设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极限强度 强场量子电动力学 量子电动力学级联效应 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 PIC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