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2015年本刊量子通信索引
1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32,59,共1页
2016年8月,我国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量子通信研究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使量子通信这项已有20年发展历史的新型交叉学科再次泛起光芒。量子通信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 2016年8月,我国成功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量子通信研究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使量子通信这项已有20年发展历史的新型交叉学科再次泛起光芒。量子通信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为方便读者检索和参考,我们现列出本刊近10年刊登的关于量子通信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通信 索引 科学实验卫星 量子密码通信 量子密集编码 人类历史 交叉学科 发展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
2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9-179,共1页
ITER校正场线圈盒体激光封焊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9月25日报道,我国承担的ITER校正场线圈(简称“CC”)全尺寸盒体超大功率激光封焊技术于201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完成认证。该项技术不仅保证ITER所有CC... ITER校正场线圈盒体激光封焊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9月25日报道,我国承担的ITER校正场线圈(简称“CC”)全尺寸盒体超大功率激光封焊技术于201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完成认证。该项技术不仅保证ITER所有CC线圈制造与集成进度,更实现了国内万瓦级激光焊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应用的重要突破。我国科学家创造密集编码量子通信信道容量新纪录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9月25日报道,近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项目“固态量子存储器”的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传锋团队在自主研制的高品质三维纠缠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备出偏振-路径复合的四维纠缠源,保真度达到98%。利用这种四维纠缠源首次成功识别了5类贝尔态,并试验演示了量子密集编码,一举把量子密集编码的信道容量纪录提升到了2.09,超过了两维纠缠能达到的理论极限,创造了当前国际最高水平。这项工作充分展示了高维纠缠在量子通信中的优势,为高维纠缠在量子信息领域的深入研究打下重要基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科学·进展》期刊。我国科学家在纳米晶闪烁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据科技部网站2018年9月11日报道,在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钙钛矿型太阳电池的基础研究”的支持下,西北工业大学黄维院士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刘小钢教授、福州大学杨黄浩教授合作,制备了一类含有Cs和Pb的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闪烁体,对X射线具有非常高效的辐射发光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 激光焊接技术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量子密集编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中国科学院 IT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