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吗
1
作者
褚可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5-27,共3页
在目前的哲学教科书中,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所引起.从因果联系的含义来看,这实际上是把它们看成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即量变是质变的原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在目前的哲学教科书中,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所引起.从因果联系的含义来看,这实际上是把它们看成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即量变是质变的原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否妥当,值得重新研究.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形式和状态,两者有根本的区别,但它们并不是各不相关的,而是辩证的统一.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表现在事物的质变需要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发生质的变化.质变是原来量变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变和质变
因果关系
同分异构体
原子排列方式
分子内部
矛盾性
新质
哲学教科书
赖和
原子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质变优于量变”
2
作者
利兴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26-30,共5页
五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哲学的理论宣传和教学工作中,盛行一种“质变优于量变”的观点,而且一直流传至今.1980年11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质变优于量变”是客观的辩证法》一文,比较集中地代表了这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虽然也承认...
五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哲学的理论宣传和教学工作中,盛行一种“质变优于量变”的观点,而且一直流传至今.1980年11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质变优于量变”是客观的辩证法》一文,比较集中地代表了这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虽然也承认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但是,他们认为,质比量更根本,质变比量变更重要,所以,“质变优于量变”.这种观点把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夸大到了不适当的地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变和质变
量变
质变
法国兵
辩证发展观
形而上学
激变论
两种发展观
变化发展
要犯
辩证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质变就是革命”
3
作者
利兴民
陈淑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43-49,共7页
在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论宣传和教学工作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质变就是革命”.这种观点把事物的质变和革命划上等号,把革命拨高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斯大林在他的早期著作《无政府主义还...
在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论宣传和教学工作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质变就是革命”.这种观点把事物的质变和革命划上等号,把革命拨高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斯大林在他的早期著作《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一文中认为,进化和革命、量变和质变乃是同一运动的两个必要形式.他说:“辩证方法说:运动有两种形式,即进化的形式和革命的形式.当进步分子自发地继续进行自己的日常工作,使旧制度发生一些小的变化、量的变化的时候,运动就是进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变
量变和质变
旧事物
社会制度
质量互变规律
斯大林
抛射物体
宇宙
不断革命论
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谈因果逻辑范畴——兼与褚可邑同志商榷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双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68-73,77,共7页
因果关系是客观事物、现象间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作为对客观因果关系之反映的因果范畴,是人类开始把握事物的本质关系,达到逻辑认识的基本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过程,最初只有关于现象并存的表象,并没有关于现象的因果关系的思想.从...
因果关系是客观事物、现象间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作为对客观因果关系之反映的因果范畴,是人类开始把握事物的本质关系,达到逻辑认识的基本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过程,最初只有关于现象并存的表象,并没有关于现象的因果关系的思想.从对现象的并存发展到因果关系的认识,这是一大飞跃.此时,人们的活动提到一个新水平,能够通过实践,用造成一定现象的办法来引起某种预期的现象,达到改造既定对象的目的.当然,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因果关系的逻辑理解是不断深化的,而且它总是要借助其他逻辑关系来实现的.实际表明,这种逻辑认识越到后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因果逻辑
逻辑关系
“因”
质量互变
量变和质变
物体运动
因果范畴
逻辑说
时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质量互变规律质疑
被引量:
1
5
作者
吴鹏
《河北学刊》
1986年第6期25-28,共4页
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成三条: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②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③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量变在先,质变在后;量变是质变的必...
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成三条: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②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③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量变在先,质变在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而又由低到高的无限过程;质量互变规律实际上告诉人们:一事物变成他事物的这种变化,总是可以归结为量变和质变这两种变化形式的先后相继、相互过渡、相互交替.这就是说,量变与质变的“互变”,正是质量互变规律的核心,或者说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
与
质变
“质”
哲学教科书
黑格尔
根本性质
恩格斯
量变和质变
量的规律
互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超越对自然环境的传统理解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铭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27-31,共5页
超越对自然环境的传统理解高铭仁一流行哲学教材一般都把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的概念定义为“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与其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这一定义表明,对自然环境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解上。传...
超越对自然环境的传统理解高铭仁一流行哲学教材一般都把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的概念定义为“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与其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这一定义表明,对自然环境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解上。传统的理解是:在外延上,对各国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环境
社会历史
自发性
自然生态系统
量变和质变
人为性
人与自然关系
地理环境理论
“人化自然”
量的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兼答金羽、刘炯忠同志
被引量:
1
7
作者
庞长富
《人文杂志》
1980年第4期20-28,共9页
金羽、刘炯忠二同志(以下简称金羽二同志)在1979年第四期《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的《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究竟是几个?》一文,对我同年4月19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这篇拙文,提出了全面的不同意见。这对...
金羽、刘炯忠二同志(以下简称金羽二同志)在1979年第四期《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的《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究竟是几个?》一文,对我同年4月19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这篇拙文,提出了全面的不同意见。这对于我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是很有益处的。为了相互促进,本文拟对我所赞同或坚持的观点再作进一步地阐发,并对金羽二同志的意见作些答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辩证法
广义对立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
矛盾运动
列宁
客观世界
量变和质变
辩证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矛盾转化的过程性
8
作者
荣开明
赖传祥
《云南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39-44,共6页
关于矛盾转化的过程性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否承认矛盾转化的过程性,实质上是要不要坚持彻底的辩证法的重大原则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教。 (一) 要阐明矛盾转化的过程性,首先必须对矛盾转化这...
关于矛盾转化的过程性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否承认矛盾转化的过程性,实质上是要不要坚持彻底的辩证法的重大原则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教。 (一) 要阐明矛盾转化的过程性,首先必须对矛盾转化这一复杂的辩证现象作出明确的规定。 矛盾的转化,即通常所说的矛盾的变化,可以指的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全过程(包括量变和质变),即事物转化的全过程;也可以指的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决定性的转折阶段,即质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转化
过程性
持续过程
量变和质变
唯物辩证法
矛盾运动
百亿亿
渐进过程
转折阶段
渐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吗
1
作者
褚可邑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25-27,共3页
文摘
在目前的哲学教科书中,对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所引起.从因果联系的含义来看,这实际上是把它们看成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即量变是质变的原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这种说法是否妥当,值得重新研究.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形式和状态,两者有根本的区别,但它们并不是各不相关的,而是辩证的统一.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表现在事物的质变需要量的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发生质的变化.质变是原来量变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端.
关键词
量变和质变
因果关系
同分异构体
原子排列方式
分子内部
矛盾性
新质
哲学教科书
赖和
原子结合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质变优于量变”
2
作者
利兴民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26-30,共5页
文摘
五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哲学的理论宣传和教学工作中,盛行一种“质变优于量变”的观点,而且一直流传至今.1980年11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质变优于量变”是客观的辩证法》一文,比较集中地代表了这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虽然也承认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但是,他们认为,质比量更根本,质变比量变更重要,所以,“质变优于量变”.这种观点把质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夸大到了不适当的地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关键词
量变和质变
量变
质变
法国兵
辩证发展观
形而上学
激变论
两种发展观
变化发展
要犯
辩证转化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质变就是革命”
3
作者
利兴民
陈淑仪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43-49,共7页
文摘
在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论宣传和教学工作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质变就是革命”.这种观点把事物的质变和革命划上等号,把革命拨高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斯大林在他的早期著作《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一文中认为,进化和革命、量变和质变乃是同一运动的两个必要形式.他说:“辩证方法说:运动有两种形式,即进化的形式和革命的形式.当进步分子自发地继续进行自己的日常工作,使旧制度发生一些小的变化、量的变化的时候,运动就是进化的.
关键词
质变
量变和质变
旧事物
社会制度
质量互变规律
斯大林
抛射物体
宇宙
不断革命论
阶级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谈因果逻辑范畴——兼与褚可邑同志商榷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双喜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68-73,77,共7页
文摘
因果关系是客观事物、现象间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作为对客观因果关系之反映的因果范畴,是人类开始把握事物的本质关系,达到逻辑认识的基本表现.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过程,最初只有关于现象并存的表象,并没有关于现象的因果关系的思想.从对现象的并存发展到因果关系的认识,这是一大飞跃.此时,人们的活动提到一个新水平,能够通过实践,用造成一定现象的办法来引起某种预期的现象,达到改造既定对象的目的.当然,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因果关系的逻辑理解是不断深化的,而且它总是要借助其他逻辑关系来实现的.实际表明,这种逻辑认识越到后来。
关键词
因果关系
因果逻辑
逻辑关系
“因”
质量互变
量变和质变
物体运动
因果范畴
逻辑说
时空相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质量互变规律质疑
被引量:
1
5
作者
吴鹏
出处
《河北学刊》
1986年第6期25-28,共4页
文摘
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涵可以归纳成三条:①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或两种状态.②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两个矛盾着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③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量变在先,质变在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而又由低到高的无限过程;质量互变规律实际上告诉人们:一事物变成他事物的这种变化,总是可以归结为量变和质变这两种变化形式的先后相继、相互过渡、相互交替.这就是说,量变与质变的“互变”,正是质量互变规律的核心,或者说是质量互变规律的实质.
关键词
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
与
质变
“质”
哲学教科书
黑格尔
根本性质
恩格斯
量变和质变
量的规律
互交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越对自然环境的传统理解
被引量:
1
6
作者
高铭仁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1期27-31,共5页
文摘
超越对自然环境的传统理解高铭仁一流行哲学教材一般都把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的概念定义为“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与其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这一定义表明,对自然环境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解上。传统的理解是:在外延上,对各国各民族...
关键词
自然环境
社会历史
自发性
自然生态系统
量变和质变
人为性
人与自然关系
地理环境理论
“人化自然”
量的差异
分类号
B03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兼答金羽、刘炯忠同志
被引量:
1
7
作者
庞长富
出处
《人文杂志》
1980年第4期20-28,共9页
文摘
金羽、刘炯忠二同志(以下简称金羽二同志)在1979年第四期《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的《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究竟是几个?》一文,对我同年4月19日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这篇拙文,提出了全面的不同意见。这对于我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是很有益处的。为了相互促进,本文拟对我所赞同或坚持的观点再作进一步地阐发,并对金羽二同志的意见作些答复。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辩证法
广义对立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
矛盾运动
列宁
客观世界
量变和质变
辩证法规律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矛盾转化的过程性
8
作者
荣开明
赖传祥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39-44,共6页
文摘
关于矛盾转化的过程性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否承认矛盾转化的过程性,实质上是要不要坚持彻底的辩证法的重大原则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指教。 (一) 要阐明矛盾转化的过程性,首先必须对矛盾转化这一复杂的辩证现象作出明确的规定。 矛盾的转化,即通常所说的矛盾的变化,可以指的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全过程(包括量变和质变),即事物转化的全过程;也可以指的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决定性的转折阶段,即质变、
关键词
矛盾转化
过程性
持续过程
量变和质变
唯物辩证法
矛盾运动
百亿亿
渐进过程
转折阶段
渐进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吗
褚可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评“质变优于量变”
利兴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评“质变就是革命”
利兴民
陈淑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谈因果逻辑范畴——兼与褚可邑同志商榷
张双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质量互变规律质疑
吴鹏
《河北学刊》
198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超越对自然环境的传统理解
高铭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略论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兼答金羽、刘炯忠同志
庞长富
《人文杂志》
198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矛盾转化的过程性
荣开明
赖传祥
《云南社会科学》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