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菊花总黄酮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保伟 李俊 +3 位作者 程文明 孙静 王雯 赵冰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探讨野菊花总黄酮(TFC)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的防治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以酒精联合脂肪乳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6周,制备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模型。TFC(84、168、336 mg/kg)组和凯西莱组同时灌服相应药物。于实验第6周末采血,检测血... 目的探讨野菊花总黄酮(TFC)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的防治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以酒精联合脂肪乳剂灌胃,每天2次,连续6周,制备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模型。TFC(84、168、336 mg/kg)组和凯西莱组同时灌服相应药物。于实验第6周末采血,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乙醇脱氢酶(A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并做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TFC(168、336 mg/kg)组能明显降低酒精性脂肪性肝大鼠血清AST、ALT、TC、TG、ADH、TNF-α水平,降低肝脏中MDA含量,增强SOD活性;同时病理组织学显示TFC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结论 TFC对大鼠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血液中ADH含量,抑制TNF-α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 脂质过氧化 野菊花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菊花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TRAIL、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解雪峰 李俊 +1 位作者 陈晓宇 姜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62-1666,共5页
目的研究野菊花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增殖功能以及滑膜组织中TRAIL、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TFC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药雷公藤多苷(TPT)对照组;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目的研究野菊花总黄酮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增殖功能以及滑膜组织中TRAIL、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TFC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药雷公藤多苷(TPT)对照组;SD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复制AA模型;MTT法检测滑膜细胞的增殖;运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滑膜组织TRAIL、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TFC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AA大鼠滑膜细胞的炎性增殖;TRAIL在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TFC各剂量组可上调TRAIL的过低表达,而TNF-α的检测结果与之相反。结论以TNF-α为参照,TRAIL参与AA大鼠的发病过程,TFC可上调TRAIL蛋白的过低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AA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总黄酮 佐剂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菊花总黄酮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媛媛 吴繁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研究野菊花总黄酮(TFC)对大鼠肺纤维化(PF)的预防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TFC(168、336 mg/kg)组、强的松组。除假手术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平阳霉素诱导PF模型。次日TFC... 目的研究野菊花总黄酮(TFC)对大鼠肺纤维化(PF)的预防作用。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TFC(168、336 mg/kg)组、强的松组。除假手术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盐酸平阳霉素诱导PF模型。次日TFC两组和强的松组分别给予TFC 168、336 mg/kg及强的松3.22 mg/kg,假手术对照组、模型组用生理盐水代替。给药后第28天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各组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病理变化;检测大鼠肺组织羟脯氨酸(HY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TFC组病理变化减轻,TFC能显著降低大鼠肺组织HYP以及血清中SOD、MDA的含量并能下调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结论 TFC可以改善盐酸平阳霉素诱导的PF大鼠一般情况,并通过抑制大鼠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以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总黄酮 肺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菊花总黄酮口腔生物黏附双层贴片质量标准研究
4
作者 段晓颖 周艳梅 +2 位作者 闫艳仓 郝亚洁 刘晓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29-2432,共4页
目的研究与建立野菊花总黄酮口腔生物黏附双层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黏附片中野菊花总黄酮进行定性鉴别;分别以uV法和HPLC法对本品中的总黄酮和蒙花苷的量进行测定。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芦丁在8-48μg/mL范围内呈良... 目的研究与建立野菊花总黄酮口腔生物黏附双层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黏附片中野菊花总黄酮进行定性鉴别;分别以uV法和HPLC法对本品中的总黄酮和蒙花苷的量进行测定。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芦丁在8-4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9.12%,RSD为1.95%。蒙花苷在0.096~1.92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为100.94%,RSD为1.6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能够控制本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总黄酮 蒙花苷 口腔生物黏附片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菊花总黄酮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抑制作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施剑明 殷嫦嫦 +3 位作者 殷明 邬亚华 陈伟才 林思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13-2017,共5页
目的探讨野菊花总黄酮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野菊花总黄酮与顺铂单独及联合作用MG-63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并计算金氏公式Q值进行协同性分... 目的探讨野菊花总黄酮联合顺铂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质量浓度野菊花总黄酮与顺铂单独及联合作用MG-63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并计算金氏公式Q值进行协同性分析;流式细胞仪和RT-PCR检测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caspase-3和p21的表达情况。结果野菊花总黄酮与顺铂单独及联合作用均能够抑制MG-63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下调bcl-2及上调caspase-3、p21基因的表达;Q值提示两者低质量浓度联合作用具有协同效应,而较高质量浓度联合作用则表现为叠加效应,未显示出拮抗效应。结论野菊花总黄酮在诱导MG-63细胞凋亡起重要作用,但野菊花总黄酮中的单体发挥抗肿瘤作用和协同抗肿瘤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总黄酮 顺铂 MG-63细胞 增殖抑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菊花总黄酮-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卢晴 车鸿泽 +3 位作者 陈楠楠 陈飞 焦鹏 马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7-621,共5页
目的:制备野菊花总黄酮(TF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FC-PLGA微球,观察初乳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和TFC与PLGA的投药比等不同因素对微球包封率(EE)的影响。显... 目的:制备野菊花总黄酮(TFC)-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FC-PLGA微球,观察初乳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和TFC与PLGA的投药比等不同因素对微球包封率(EE)的影响。显微镜观察微球大体形态;扫描电镜(SEM)观察微球表面形态和粒径大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微球EE及其体外释放结果。结果:在搅拌速度为3 000r·min-1、PVA浓度为3.0%、TFC与PLGA投药比为1∶15的优化条件下,TFC-PLGA微球平均EE为(45.03±1.25)%,平均粒径大小为(102.20±1.97)μm。体外释放实验,24h时微球累积释放率为22.07%,20d时累积释放率达92.32%,TFC-PLGA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采用优化的制备工艺可以制备出粒径适宜、分散较均匀、EE较高的TFC-PLGA缓释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菊花总黄酮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总黄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楠楠 马宁 +3 位作者 车鸿泽 焦鹏 陈飞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3-599,I0004,共8页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复合骨碎补总黄酮(TFRD)和野菊花总黄酮(TFC)的TF-PLGA缓释微囊,探讨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TFRD和TFC为原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F-PLGA缓释微囊... 目的: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作为载体材料制备复合骨碎补总黄酮(TFRD)和野菊花总黄酮(TFC)的TF-PLGA缓释微囊,探讨微囊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其体外缓释特性。方法:以PLGA、TFRD和TFC为原料,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TF-PLGA缓释微囊;以包封产率(EE)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筛选最佳的工艺参数;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微囊的形态特征、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采用提取法测定TF-PLGA微囊的体外累计释药率并绘制累计释放曲线。结果: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的最佳制备工艺,PLGA浓度为140g·L^(-1),油相体积为1.4mL,乳化速度为1 500r·min^(-1),乳化时间为5min。优化后微囊平均EE为(83.89±2.30)%,平均实际载药量(DL)为(5.90±0.07)%;LM和SEM下观察,微囊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44.34±14.68)μm,粒径分布较窄;体外释放实验检测,24h累计释药率达40%,第50天后累积释药率超过90%。结论:TF-PLGA缓释微囊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效果,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野菊花总黄酮 聚乳酸-羟基乙酸 微囊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