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驯化前后野生马铃薯Solanum acaule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飞 徐建飞 +4 位作者 刘杰 段绍光 雷尊国 Jiwan Palta 金黎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92-1595,共4页
为找到表达稳定性最好的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个内参基因ef1-a、Actin、β-tubulin2和β-tubulin3在野生马铃薯S.acaule冷驯化前后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β-tubulin2和ef1-a表达均稳定,Actin变化最大。因此,β-tub... 为找到表达稳定性最好的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4个内参基因ef1-a、Actin、β-tubulin2和β-tubulin3在野生马铃薯S.acaule冷驯化前后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β-tubulin2和ef1-a表达均稳定,Actin变化最大。因此,β-tubulin2和ef1-a适宜作为野生马铃薯S.acaule的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内参基因 野生马铃薯 SOLANUM acau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马铃薯抗PVY材料的鉴定与筛选
2
作者 黄美杰 毛彦芝 +1 位作者 盛万民 陈伊里 《中国马铃薯》 2009年第4期213-216,共4页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5类野生马铃薯材料进行了马铃薯Y病毒(PVY)的抗性鉴定和筛选。它们对PVY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Solanum stoloniferum(S.A2)×S.stenotomum(104)和S.stoloniferum(S.A5)×S.stenotomum(105)组合抗性最强,... 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5类野生马铃薯材料进行了马铃薯Y病毒(PVY)的抗性鉴定和筛选。它们对PVY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Solanum stoloniferum(S.A2)×S.stenotomum(104)和S.stoloniferum(S.A5)×S.stenotomum(105)组合抗性最强,属于抗病群体,S.chacoense×S.stenotomum(103)组合属于中抗群体,S.chacoense(102)和S.demissum(101)组合属于感病群体。并从中筛选出一批抗PVY的育种材料:0级抗性材料108份,1级抗病材料56份,3级抗病材料94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马铃薯 马铃薯Y病毒 抗性鉴定 抗性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野生种烯酰水合酶超家族基因ScDHNS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乔岩 杨芳 +5 位作者 任盼荣 祁伟亮 安沛沛 李茜 李丹 肖俊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103,共12页
【目的】1,4-二氢氧-2-石脑-CoA合成酶(1,4-dihydroxy-2-naphthoyl-CoA synthase,DHNS)基因是茄科植物糖苷生物碱合成代谢的潜在重要基因,开展马铃薯DHNS基因功能研究与验证,为低糖苷生物碱马铃薯品种(系)的选育提供基因和材料来源。【... 【目的】1,4-二氢氧-2-石脑-CoA合成酶(1,4-dihydroxy-2-naphthoyl-CoA synthase,DHNS)基因是茄科植物糖苷生物碱合成代谢的潜在重要基因,开展马铃薯DHNS基因功能研究与验证,为低糖苷生物碱马铃薯品种(系)的选育提供基因和材料来源。【方法】利用RACE方法克隆得到马铃薯野生种恰柯薯(Solanum chacoense)ScDHNS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通过构建过表达载体pBWA(V)HS-DHNS转化马铃薯栽培种进行功能验证。【结果】ScDHNS 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1023 bp,编码340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7.34 kD,等电点pI为8.592,具有典型的ECH保守结构域,属于烯酰水合酶超家族成员,在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等植物基因组中都有其同源基因,且存在基因扩张和收缩事件。过表达ScDHNS基因后发现转化株ScDHNS和SGT1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且表达量显著高于马铃薯WT植株。且对应转化植株的总糖苷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马铃薯WT植株,最高可达到364.3 mg/kg,是对照的2.4倍。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cDHNS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结论】马铃薯ScDHNS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糖苷生物碱合成关键基因SGT1的表达,通过β-氧化途径和甲羟戊酸通路协同影响糖苷生物碱的合成,该基因与糖苷生物碱在亚细胞水平上的区室化有重要关系,对于培育低糖苷生物碱的马铃薯品种(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野生 恰柯薯 ScDHNS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野生近缘种抗PVY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于韶玮 张剑峰 +1 位作者 杨元军 迟胜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为拓宽四倍体(2n=4x=48)马铃薯栽培种抗马铃薯Y病毒(PVY)的遗传背景,对56份马铃薯野生近缘种进行了PVY抗性分子标记(RYSC3、YES3-3A和Ry364)辅助筛选。PCR检测结果显示,含有Ry_(adg)抗性基因(源自Solanum tuberosum ssp.andigena)分子标... 为拓宽四倍体(2n=4x=48)马铃薯栽培种抗马铃薯Y病毒(PVY)的遗传背景,对56份马铃薯野生近缘种进行了PVY抗性分子标记(RYSC3、YES3-3A和Ry364)辅助筛选。PCR检测结果显示,含有Ry_(adg)抗性基因(源自Solanum tuberosum ssp.andigena)分子标记RYSC3的材料有13份,其中二倍体(2n=2x=24)3份,四倍体6份,六倍体(2n=6x=72)4份;含有Ry_(sto)抗性基因(源自S.stoloniferum Schlechtdal)分子标记YES3-3A的材料有4份,其中二倍体1份,四倍体2份,染色体倍性未确定材料1份;含有Ry_(chc)抗性基因(源自S.chacoense Bitter)分子标记Ry364的材料有23份,其中二倍体6份,四倍体4份,六倍体13份。含有RYSC3、YES3-3A和Ry364中任意2种标记的材料有7份,同时含有3种标记的材料仅有OCH 14180a(S.stoloniferum Schlechtdal)。这些种质资源可用于马铃薯抗病毒品种选育、种质创新与基因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野生近缘种 马铃薯Y病毒 病毒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耐冻性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中FAD2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飞 徐建飞 +4 位作者 刘杰 段绍光 卞春松 Jiwan P.PALTA 金黎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3,共9页
以3个耐冻性和冷驯化能力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commersonii、S.acaule和S.cardiophyllum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ω-6脱氢酶基因(FAD2),分别命名为Cmm-FAD2(GenBank登录号为KF214782)、Aca... 以3个耐冻性和冷驯化能力不同的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commersonii、S.acaule和S.cardiophyllum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ω-6脱氢酶基因(FAD2),分别命名为Cmm-FAD2(GenBank登录号为KF214782)、Aca-FAD2(KF214781)和Cph-FAD2(KF214783)。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在3个马铃薯野生种中核苷酸长度都为1326 bp,编码441个氨基酸残基。3个野生种FAD2基因核苷酸序列和蛋白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在18个位点的差异核苷酸中有8个位点的差异导致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变化,其中第11和第44氨基酸残基处,耐冻且有冷驯化能力的S.commersonii和S.acaule有相同的氨基酸,而冷冻敏感S.cardiophyllum的氨基酸却不同。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S.commersonii和S.acaule的FAD2蛋白与S.cardiophyllum FAD2蛋白的α-螺旋、延伸链和随机卷曲存在明显差异。蛋白多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3个马铃薯野生种的FAD2基因与番茄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与马齿笕。qPCR分析表明,12 d冷驯化使FAD2基因在3个马铃薯野生种中都上调表达,S.commersonii和S.acaule的FAD2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S.cardiophyllum,且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野生 耐冻 冷驯化 FAD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野生种CHS基因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卢其能 杨清 +1 位作者 却志群 黄友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22,共6页
设计简并引物,用RT-PCR法从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pinnatisectum)克隆到了CHS(Chalcone synthase,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并用半定量RT-PCR法进行了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CHS基因编码一个38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在氨基酸水平... 设计简并引物,用RT-PCR法从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pinnatisectum)克隆到了CHS(Chalcone synthase,查尔酮合酶)基因的全长cDNA,并用半定量RT-PCR法进行了表达分析。序列分析表明,CHS基因编码一个38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在氨基酸水平上与其他茄科植物的同源性达到89%-93%,多重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该基因为CHS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检测了CHS基因的空间表达模式,该基因在花和匍匐茎中表达量最高,在根和块茎中没有检测到,这与花和匍匐茎呈淡紫色有花色苷合成,而根和块茎呈白色无花色苷合成是相一致的;发现在块茎中CHS受光诱导表达,光照后的第3天表达量最高,而在光照前检测不到,光照前块茎为白色,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其表层颜色因积累花色苷而变成紫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酮合酶 花色苷 CDNA克隆 表达谱 马铃薯野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诱导马铃薯野生种S.acaule多倍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艳萍 蒲秀琴 《中国种业》 2018年第6期66-68,共3页
马铃薯野生种需通过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与栽培种进行杂交。本试验以马铃薯野生种S.acaule无菌苗带腋芽茎段为材料,采用浸泡法和混合培养法研究了秋水仙素诱导马铃薯野生种S.acaule产生多倍体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在继代增殖培养... 马铃薯野生种需通过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与栽培种进行杂交。本试验以马铃薯野生种S.acaule无菌苗带腋芽茎段为材料,采用浸泡法和混合培养法研究了秋水仙素诱导马铃薯野生种S.acaule产生多倍体的诱导效果。结果表明:在继代增殖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3%的秋水仙素,共同培养时间为14d时获得诱导变异率最大,为31.6%;获得的87株变异株有2株为多倍体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野生种S.acaule 秋水仙素 茎段 多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pinnatisectmumgn与栽培种下寨65原生质体融合与培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海宏 王芳 +1 位作者 叶广继 王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8期21-23,共3页
为获得较佳的原生质体融合培养体系,以野生种马铃薯Solanumpinnatisectmum和栽培种下寨65试管苗叶片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融合培养研究,对2个融合亲本的无菌苗叶片进行原生质体化学融合和电融合。结果表明,采用电融合方式,融... 为获得较佳的原生质体融合培养体系,以野生种马铃薯Solanumpinnatisectmum和栽培种下寨65试管苗叶片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融合培养研究,对2个融合亲本的无菌苗叶片进行原生质体化学融合和电融合。结果表明,采用电融合方式,融合参数为交变电压80 V/cm,成串时间10 s,直流脉冲1 000 V/cm,作用时间60μs,脉冲l次,原生质融合效率最高,达到45. 72%。融合细胞在液体浅层培养中形成0. 1 mm的愈伤组织后,转入到增殖培养基(0. 4 mg/L 6-BA+1 mg/L IAA)中培养80 d以上,愈伤组织变为鲜绿色时,移入诱导分化培养基(0. 5 mg/L IAA+2. 5 mg/L Zeatin)中,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上生长约60 d时,开始分化形成小芽,分化频率平均达16. 7%,显著好于其他分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野生种Solanum pinnatisectmum 栽培种下寨65 原生质体融合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野生种 SpSBP1 基因的克隆及CRISPR/Cas9载体构建
9
作者 陈娜 邵勤 +2 位作者 李晓鹏 高阳 卢其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3,共11页
为了探究SBP1基因在植物自交不亲和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二倍体马铃薯野生种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马铃薯野生种SpSBP1(登录号:MZ803088)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CRISPR/Cas9载体构建。结果显示,SpSBP1基因的cDN... 为了探究SBP1基因在植物自交不亲和方面的重要作用,以二倍体马铃薯野生种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马铃薯野生种SpSBP1(登录号:MZ803088)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CRISPR/Cas9载体构建。结果显示,SpSBP1基因的cDNA全长为1176 bp,包含92 bp的5′非编码区和163 bp的3′非编码区,其最大开放阅读框为921 bp,编码306个氨基酸。蛋白结构域分析显示,SpSBP1蛋白包括Smc超家族结构域以及RING finger和Zinc finger结构域。蛋白同源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马铃薯野生种SpSBP1与马铃薯野生种ScSBP1的同源性最高,其次为花烟草。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pSBP1分子质量为34.73144 ku,理论等电点pI为5.10,推测得出该蛋白为酸性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该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所构成。同时该蛋白属于非分泌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从二倍体马铃薯野生种中克隆出了SpBP1基因,同时成功构建了CRISPR/Cas9载体,并进行了遗传转化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野生 自交不亲和 SpSBP1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CRISPR/Cas9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