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野生斑鸠源禽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悦 周翠 +4 位作者 刘娜 季静 郑学星 赵丽 雷晓颖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8-212,共5页
为确定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内1只皮肤表面有多个明显痘疹的野生斑鸠的病原体,采集该斑鸠的皮肤痘痂,将其研磨液分别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及幼仓鼠肾细胞21(BHK-21)中,均出现明显病变,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斑鸠痘病... 为确定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内1只皮肤表面有多个明显痘疹的野生斑鸠的病原体,采集该斑鸠的皮肤痘痂,将其研磨液分别接种于鸡胚绒毛尿囊膜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及幼仓鼠肾细胞21(BHK-21)中,均出现明显病变,分离到1株病毒,命名为斑鸠痘病毒-2018(TDPV-2018);对其核心基因部分片段进行扩增,得到3条特异性条带;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在进化分型上归属于禽痘病毒的B分支,与来自英国的燕八哥身上所分离的禽痘病毒亲缘关系最近。可以初步判定感染该斑鸠的主要病原体为1株新的禽痘病毒。本研究为禽痘病毒的防控及致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斑鸠 禽痘病毒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区野生珠颈斑鸠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翊航 于锦萍 +2 位作者 周立 包容 高建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89-692,共4页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对野生珠颈斑鸠繁育行为和巢址选择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珠颈斑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雌雄交配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但并非每次产卵前都有交配行为;年均繁育8窝;窝卵数2枚,孵化率88.24%;白天雄...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对野生珠颈斑鸠繁育行为和巢址选择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珠颈斑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雌雄交配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但并非每次产卵前都有交配行为;年均繁育8窝;窝卵数2枚,孵化率88.24%;白天雄鸟孵卵为主,夜间均由雌鸟孵卵,雌鸟孵卵时间明显长于雄鸟;雌雄共同哺育雏鸟,育雏期17~19 d,雏鸟离巢率93.33%;市区内珠颈斑鸠巢址选择多在高层居民楼外窗台和空调外机支架,也见于隐蔽性较好的树木中层树杈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珠颈斑鸠 繁育行为 巢址选择 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