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对人肠癌细胞的抑瘤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滕理送 郑树 +2 位作者 曹江 蔡心涵 吴金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10,60,共5页
人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p53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增殖的负调节因子,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维持基因组DNA的稳定,其突变、缺失或与细胞、病毒、肿瘤蛋白结合所致的p53失功能,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野生型... 人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p53蛋白作为一种细胞增殖的负调节因子,调控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维持基因组DNA的稳定,其突变、缺失或与细胞、病毒、肿瘤蛋白结合所致的p53失功能,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野生型p53基因的抗肿瘤特性,我们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将人野生型p53基因(WT-p53)cDNA全长正向插入到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REP9)的BamHl位点,构建了pREP9-p53重组体,用电穿孔方法将其导入有p53基因突变的人肠癌SW1116细胞,通过标记基因Neo^R筛选带外源p53基因的G418抗药性克隆,以观察抗药性克隆数量,同时对G418抗药性细胞的生长速度及细胞增殖周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导入WT-p53基因能使肠癌SW1116细胞的G418抗药性克隆形成减少,细胞生长速度较对照细胞明显减慢,细胞增殖周期GI期增加、S期下降.这些结果证明人野生型p53基因能抑制肠癌细胞的生长.本研究为大肠癌WT-p53实验性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说明基于恢复P53肿瘤抑制基因功能的基因治疗在治疗结、直肠癌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野生型p53基因 癌细胞 抑瘤效应 细胞增殖周期 肿瘤 治疗 克隆 重组体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在人肝癌细胞的表达及诱导其凋亡 被引量:5
2
作者 穆红 王玉亮 刘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8-759,共2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wt-p53)对人源性肝癌细胞系生物学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53-pcDNA3转染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中,用G418筛选细胞;用生物素标记p53的cDNA探针,通过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53-pcDNA3在... 目的:探讨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wt-p53)对人源性肝癌细胞系生物学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53-pcDNA3转染人源性肝癌细胞系HepG2中,用G418筛选细胞;用生物素标记p53的cDNA探针,通过RNA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53-pcDNA3在细胞中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G418筛选出了阳性转染细胞;RNA原位杂交显示HepG2的胞质成棕黄色,证明了p53的表达;FCM检测表明,转染p53-pcDNA3的HepG2细胞,其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指数由转染前的10.03%上升为54.17%。结论:外源性wt-p53可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在HepG2细胞中成功表达,并诱导其发生凋亡,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RNA原位杂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MV的IE2介导野生型p53基因促凋亡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阎庆国 黄高昇 +3 位作者 王哲 郭英 冯骥良 杨国嵘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2-524,共3页
选择野生型P5 3缺失型的Jurkat细胞系 ,首先将wt p5 3 pLXSN稳定转染入Jurkat细胞 (Jurkat wt p5 3) ,再分别或联合转染IE1、IE2基因 ,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 ,转染了IE2基因的Jurkat wt p5 3细胞在瞬时转染 2 4h后出现光镜下... 选择野生型P5 3缺失型的Jurkat细胞系 ,首先将wt p5 3 pLXSN稳定转染入Jurkat细胞 (Jurkat wt p5 3) ,再分别或联合转染IE1、IE2基因 ,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 ,转染了IE2基因的Jurkat wt p5 3细胞在瞬时转染 2 4h后出现光镜下可见的细胞凋亡改变 ,此时取样进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状况 ,可见转染了IE2基因的Jurkat wt p5 3细胞周期分布较其他各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G1期和S期细胞分布减少 ,而G2 期细胞增多 ,细胞阻滞于G2 /M期 ,并且出现了细胞凋亡亚二倍体峰 ,引起细胞凋亡。研究表明 ,在Jurkat细胞中HCMV的IE2基因可介导野生型p5 3基因的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细胞凋亡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HCVMV IE2 野生型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野生型p53基因表达对人肺癌细胞药物敏感性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洪涛 汪蕙赖 +2 位作者 百塘 张春燕 扬学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166-169,共4页
目的 了解外源野生型p5 3(wild typep5 3 ,wtp5 3)基因表达对人大细胞肺癌 80 1 D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p5 3基因突变的人大细胞肺癌 80 1 D系。用脂质体介导构建的含wtp5 3基因载体转染 80 1 D细胞 ,PCR检测外源wtp... 目的 了解外源野生型p5 3(wild typep5 3 ,wtp5 3)基因表达对人大细胞肺癌 80 1 D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p5 3基因突变的人大细胞肺癌 80 1 D系。用脂质体介导构建的含wtp5 3基因载体转染 80 1 D细胞 ,PCR检测外源wtp5 3在宿主细胞存在情况 ,3H TdR掺入法测定 80 1 D细胞转染wtp5 3后药物敏感性变化 ,流式细胞仪 (FACS)分析细胞死亡情况。结果 转染wtp5 3在 80 1 D细胞有效表达 ,FACS分析转染细胞死亡率为 2 0 .1%。对多种抗癌药物筛选 ,转染wtp5 3细胞对顺铂和5 氟脲嘧啶敏感性分别提高 9.7和 11.4倍 ,对非DNA损伤制剂和其它DNA损伤制剂的敏感性无变化 ;DNA断裂电泳分析和形态学观察显示细胞呈坏死特征。结论 wtp5 3可选择性增加 80 1 D细胞对某些DNA损伤制剂的敏感性 ,其调节机制可能以非凋亡途径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野生型p53基因 有达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调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心体异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明 王连渠 谭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研究野生型p53基因抑制膀胱癌细胞中心体异常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膀胱癌细胞T24,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膀胱癌细胞中心体异常变化情况。结果野生型p53基因可抑制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中心体异常。结... 目的研究野生型p53基因抑制膀胱癌细胞中心体异常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p53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膀胱癌细胞T24,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膀胱癌细胞中心体异常变化情况。结果野生型p53基因可抑制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中心体异常。结论p53基因可能是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心体异常的一个重要调控因子,p53基因失活可能引起肿瘤细胞染色体不稳,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膀胱癌细胞株 中心体异常 染色体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对肝肿瘤细胞系的影响
6
作者 余中逊 朱建新 +2 位作者 李永经 姜泊 袁爱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58-258,共1页
随着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肿瘤的治疗技术除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外,人们目前正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P53基因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与人类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野生型P53基因是显性... 随着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肿瘤的治疗技术除外科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外,人们目前正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P53基因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与人类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野生型P53基因是显性基因,单拷贝基因的表达就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因此,将野生型P53基因导入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肝肿瘤 瘤细胞 转染 发生发展 肿瘤发生 生物治疗 人类 分子机制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导入对U937细胞分化和清道夫受体CD36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杨向东 唐蔚青 +2 位作者 李红霞 王抒 黎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50-1551,共2页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基因导入 U937细胞 细胞分化 清道夫受体 CD36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转移对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
8
作者 张一娜 滕宗艳 +2 位作者 尹新华 凌虹 付锦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 p5 3基因转移对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及 p5 3基因用于心肌疾病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将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 p5 3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乳兔心肌细胞 ,应用生化染色方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野生型 p5 ...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 p5 3基因转移对心肌细胞形态的影响及 p5 3基因用于心肌疾病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将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 p5 3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乳兔心肌细胞 ,应用生化染色方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野生型 p5 3基因的转染效率及其表达效果 ,采用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重组腺病毒载体有效地将 p5 3基因转入心肌细胞中并使其得以表达 ;转入的 p5 3基因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收缩、体积变小、胞浆浓缩、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等改变。结论 :野生型 p5 3基因转移可以影响心肌细胞的形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心肌细胞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野生型p53基因增强5-FU对大肠癌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9
作者 雷钧 洪葵 +1 位作者 余新 邵江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38-643,共6页
为了探讨人野生型p53(wt-p53)基因增强大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携带wt-p53基因的质粒分别转染两种p53基因突变的人大肠癌细胞系HT-29及SW620,分析细胞中p53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将化疗药物5-氟尿... 为了探讨人野生型p53(wt-p53)基因增强大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将携带wt-p53基因的质粒分别转染两种p53基因突变的人大肠癌细胞系HT-29及SW620,分析细胞中p53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将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以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分别作用于HT-29及SW620细胞,另外将已转染wt-p53基因的大肠癌细胞用5-FU进行诱导,Western印迹分析上述干预条件下细胞中p53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wt-p53基因联合5-FU组及对照组中细胞凋亡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wt-p53基因能增加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与wt-p53基因呈剂量依赖性关系;5-FU则降低其蛋白表达,与5-FU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而5-FU所致的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水平的降低在细胞预先转染了wt-p53基因时会被抑制;wt-p53基因与5-FU联合使用能提高大肠癌细胞凋亡率.结果提示,wt-p53基因可提高大肠癌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水平,并抑制5-FU所致的细胞周期蛋白D1降解,从而提高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细胞周期蛋白D1 5-氟尿嘧啶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基因脂质体转染细胞疫苗的制备 被引量:1
10
作者 孔祥波 谷新权 马庆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26-427,共2页
目的 :制备具有治疗活性的野生型p5 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细胞疫苗。方法 :利用RT PCR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mRNA中扩增出全长的野生型p5 3基因 ,将其克隆入TA克隆载体 ,经扩增后 ,将p5 3cDNA连入pCMV真核表达载体中。利用lipofectamine... 目的 :制备具有治疗活性的野生型p5 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细胞疫苗。方法 :利用RT PCR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mRNA中扩增出全长的野生型p5 3基因 ,将其克隆入TA克隆载体 ,经扩增后 ,将p5 3cDNA连入pCMV真核表达载体中。利用lipofectamine将其转染DU145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 :p5 3基因可在DU145细胞中稳定表达。结论 :制备了可稳定表达于DU145细胞中的野生型p5 3基因细胞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核酸疫苗 脂质体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K562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敏 陈元仲 +2 位作者 吴勇 杨旭伟 吕联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为了研究外源性野生型 p5 3基因 (wt p5 3)对K5 6 2细胞的作用 ,探索 p5 3基因治疗白血病的可能性 ,两种 p5 3基因 pC5 3 SN3 (wtp5 3cDNA)和 pN5 3cG(Val135 ) (32 .5℃表现wtp5 3功能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DNA转染法导入无P5 3蛋白表达的... 为了研究外源性野生型 p5 3基因 (wt p5 3)对K5 6 2细胞的作用 ,探索 p5 3基因治疗白血病的可能性 ,两种 p5 3基因 pC5 3 SN3 (wtp5 3cDNA)和 pN5 3cG(Val135 ) (32 .5℃表现wtp5 3功能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DNA转染法导入无P5 3蛋白表达的K5 6 2细胞 ,获得细胞克隆K SN3 及K pN5 3cG。通过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细胞周期分析、片段化DNA及TUNEL检测、联苯胺染色等指标观察外源性wtp5 3基因对K5 6 2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 :①RT PCR检测K SN3 及K pN5 3cG均获表达p5 3基因 ,但前者表达明显低于后者 ;②K SN3 ,K pN5 3cG(32 .5℃ )细胞生长减慢 ,克隆形成明显受抑 ,且G0 G1期增加 ,S期减少 ,以上现象均以K pN5 3cG细胞 (32 .5℃ )更明显 ;③K pN5 3cG(32 .5℃ )可检测到明显凋亡改变 ,而K SN3 则向红系分化 ,说明wtp5 3基因表达使K5 6 2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并提示 p5 3低表达可能促使K5 6 2细胞向红系分化 ,而p5 3高表达诱导K5 6 2细胞出现凋亡。wtp5 3对于白血病基因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白血病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逆转录病毒转移野生型p53基因的人肺癌基因疗法
12
作者 马施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6-6,共1页
Fujiwara T等的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疗法对肺癌的治疗作用的工作(见38页)引起了同道们的关注,Carbone DP及Minna JD对此专门作了精采评论,现摘译其重点内容以飨读者.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人肺癌 逆转录病毒 疗法 治疗 基因 转移 人类 分子机制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原位肺癌的治疗效应
13
作者 马施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38-38,共1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所有肺癌中所占比例比较高.达75%-80%.但所有治疗措施中仅10%有一定效果,其它均不能令人满意。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分子水平上对其发病机理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并逐渐认识到,这类癌症的发生与多基因的...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所有肺癌中所占比例比较高.达75%-80%.但所有治疗措施中仅10%有一定效果,其它均不能令人满意。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分子水平上对其发病机理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并逐渐认识到,这类癌症的发生与多基因的变异有关.其中,p53抑癌基因的突变(如Tp53)在人类肺癌中最为普遍,因此,肺癌细胞中野生型p53功能的恢复有可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本研究观察了表达野生型p53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应用于原位肺癌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野生型p53基因 治疗效应 逆转录病毒介导 瘤细胞 类癌 Tp53 人类 逆转录病毒载体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53、P16基因协同对肺腺癌细胞系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闫承慧 王柏秋 +2 位作者 吴焱 傅松滨 李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探讨野生型P5 3基因及P16基因在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用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5 3基因转入高、低转移的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GZY83 -a和经野生型P16基因质粒转染的高、低转移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nip973P16 )、AGZY83-a(AG... 为了探讨野生型P5 3基因及P16基因在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用腺病毒为载体将野生型P5 3基因转入高、低转移的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GZY83 -a和经野生型P16基因质粒转染的高、低转移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Anip973P16 )、AGZY83-a(AGZY83-aP16 )。对各组转染细胞进行生长曲线、MTT生长抑制率、原位末端标记、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检测分析。结果发现 (1)野生型P5 3蛋白的过表达对上述肺腺癌细胞系均呈现出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 (2 )野生型P5 3蛋白的过表达对高转移肺癌细胞系Anip973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低转移细胞系AGZY83 -a。 (3)野生型p5 3蛋白的过表达对经野生型P16基因转染的高、低转移的肺癌细胞Anip973、AGZY83-a抑制作用明显高于未经P16基因转染的细胞。野生型P5 3基因可以作为肺腺癌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肿瘤抑制基因P5 3、P16的联合转染可能是对肺腺癌进行基因治疗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p53基因 p16基因 腺病毒 高转移肺癌细胞系 ANIp973 低转移肺癌细胞系AGZY8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抑制基因p5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晓东 王小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12-119,共8页
综述了p5 3基因的特性、认识阶段。
关键词 研究进展 肿瘤抑制基因 野生型p53基因 肿瘤抗原 表达载体 细胞生长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东波 胡成平 +2 位作者 梁硕 陈琼 杨红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野生型p53基因(wild type p53,wt-p53)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肺腺癌细胞A549/DDP作为实验组,以纳米颗粒介导空载体pcDNA3转染... 目的:探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野生型p53基因(wild type p53,wt-p53)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肺腺癌细胞A549/DDP作为实验组,以纳米颗粒介导空载体pcDNA3转染作为阴性对照组,脂质体介导wt-p53转染作阳性对照组。MTT法和绘制生长曲线观察基因转染对A549/DDP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A549/DDP细胞诱导凋亡作用,RT-PCR检测其对A549/DDP细胞Bax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而以脂质体介导wt-p53对增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短暂;纳米颗粒介导wt-p53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强于以脂质体载体;同时介导wt-p53上调Bax mRNA表达水平的作用也明显强于以脂质体载体。结论: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有持续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 野生型p53基因 肺腺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MV-TK和AdCMV-p53联合治疗胶质瘤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金环 房欣 +1 位作者 史国利 蔡宝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为了探讨联合应用单纯疱疹病毒 胸苷激酶和野生型p5 3两种基因治疗胶质瘤的可能性。方法 构建了含CMV启动子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HSV TK)的重组腺病毒AdCMV TK和含CMV启动子及野生型p5 3的重组腺病毒AdCMV p5 3。以感... 目的 为了探讨联合应用单纯疱疹病毒 胸苷激酶和野生型p5 3两种基因治疗胶质瘤的可能性。方法 构建了含CMV启动子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HSV TK)的重组腺病毒AdCMV TK和含CMV启动子及野生型p5 3的重组腺病毒AdCMV p5 3。以感染复数 (MOI)为 1 0 0的病毒剂量 ,用AdCMV TK和AdCMV p5 3同时感染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TJ90 5 ,并以 1 0 0MOI的AdCMV TK和AdCMV p5 3分别感染另外两组TJ90 5细胞。除感染AdCMV p5 3的细胞外 ,其他两组均于感染后加入 1 0 0 μmol/LGCV。 结果 感染AdCMV p5 3的TJ90 5细胞 ,其生长受到抑制 ,于感染后第 5d,细胞存活率下降为 3 6 9% ,感染AdCMV TK的细胞 ,其生长抑制程度与感染AdCMV p5 3的TJ90 5细胞相似 ,用药后第 5d ,细胞存活率为 3 0 1 % ,而同时感染两种重组腺病毒的细胞 ,细胞生长的抑制程度更明显 ,应用 1 0 0μmol/LGCV后第 5d,细胞存活率仅为 8 8%。结论 联合应用AdCMV TK和AdCMV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实验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野生型p53基因 重组腺病毒 pACCMV AdCMV-p53 胸胶质瘤 脑肿瘤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p53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转导活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劲 刘军 +4 位作者 黄豫晓 李英辉 陈俊 赵亚 薛采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7-590,共4页
目的:原核表达野生型p53与TatPTD(proteintransductiondomain)的融合蛋白,检测TatPTD介导p53进入肝细胞的效率。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A549细胞系中分离野生型p53基因,将该基因分别克隆入pTAT-HA和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 目的:原核表达野生型p53与TatPTD(proteintransductiondomain)的融合蛋白,检测TatPTD介导p53进入肝细胞的效率。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A549细胞系中分离野生型p53基因,将该基因分别克隆入pTAT-HA和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LysS内诱导表达并进行纯化。以纯化的p53蛋白经腹腔免疫BALB/c小鼠,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将Tat-p53融合蛋白加入HepG2细胞培养上清,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at-p53融合蛋白导入HepG2细胞的效率。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含有野生型p53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了Tat-p53融合蛋白及p53蛋白,制备p53特异的抗血清,证实Tat-p53可以高效的转入HepG2细胞内。结论:Tat-p53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为应用Tat-p53融合蛋白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 p53 蛋白转导域 肿瘤 融合蛋白 活性分析 野生型p53基因 纯化 HepG2细胞 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