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古茶树茶与茶园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鲍晓华 董玄 潘思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3-608,共6页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淡,醇和,回甘,茶园茶苦涩味比之更盛,味微短,入口略甜。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两者基本一样,分别是28.9%左右和7%左右,测定的5种儿茶素,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两倍多,咖啡碱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约两倍,游离氨基酸野生古茶树茶比茶园茶高,可溶性糖野生古茶树茶(3.82%)比茶园茶(4.60%)低;在香气化合物方面,野生古茶树茶测出定名的香气化合物有58个,茶园茶有74个,两者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有12个。野生古茶树茶泡饮比茶园茶优越很多,儿茶素类、香气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古茶树 茶园茶 外形 内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俊 王平盛 +1 位作者 陈红伟 矣兵 《茶叶》 2003年第4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云南 双江勐库 野生古茶树 茶树群落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家寨野生古茶树对不同海拔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菲 王志超 +2 位作者 程小毛 梁涛 黄晓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0-506,共7页
【目的】研究野生古茶树叶片生理特性对不同海拔的响应机制。【方法】以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自然保护区野生古茶树大理茶种(Camellia talinensis)为研究对象,测定在不同海拔(2 050、2 200、2 350和2 500 m)其叶片游离脯氨酸、光合色素、... 【目的】研究野生古茶树叶片生理特性对不同海拔的响应机制。【方法】以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自然保护区野生古茶树大理茶种(Camellia talinensis)为研究对象,测定在不同海拔(2 050、2 200、2 350和2 500 m)其叶片游离脯氨酸、光合色素、葡萄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氢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随着海拔的升高,野生古茶树叶片叶绿素a (Chla)和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先增后降,而总叶绿素(Chl a+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均在海拔2 200 m达到最大值;同时,野生古茶树叶片中葡萄糖和淀粉及可溶性蛋白等内含物质含量在海拔2 200 m处亦显著高于其他海拔(P<0.05);此外,随着海拔上升至2 500 m,葡萄糖和淀粉含量降至最低水平,而抗氧化酶POD和APX活性更高。【结论】千家寨自然保护区海拔2 200 m的生境条件更有利于野生古茶树光合生理代谢及光合产物淀粉或糖分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古茶树 海拔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岑溪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6
4
作者 滕翠琴 邱瑞瑾 +4 位作者 于翠平 曹中环 李锦锋 陈永斌 吴健华 《南方农业》 2020年第4期45-48,共4页
调查发现广西梧州市岑溪市野生古茶树面积达20多公顷,是迄今为止在梧州市发现的面积最大、数量最多、连片生长的古茶树群落。通过对该片野生古茶树资源的生长环境、分布状况、主要形态特征等进行调查,发现较集中成片的野生古茶树主要分... 调查发现广西梧州市岑溪市野生古茶树面积达20多公顷,是迄今为止在梧州市发现的面积最大、数量最多、连片生长的古茶树群落。通过对该片野生古茶树资源的生长环境、分布状况、主要形态特征等进行调查,发现较集中成片的野生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800 m左右区域,树高在10~15 m;叶片以上斜着生、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片绿色、叶质硬、锯齿形、叶身平为主;对野生古茶树的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发现其主要用于茶叶生产、优良苗木繁育或作为育种材料进行茶树良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古茶树 资源 特征 开发利用 广西岑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与管护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萍 罗文富 +4 位作者 张志强 苏家红 李根会 覃忠义 李函 《中国茶叶》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通过对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探讨该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管护经营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改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均为大理茶种,以单株分散生长为主... 通过对哀牢山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分析,探讨该片区野生种古茶树管护经营模式,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改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保护区楚雄片区野生种古茶树均为大理茶种,以单株分散生长为主,资源总量较少;天然和天然萌生各占一半,生长前期茶树主干遭受损坏,生长情况一般,生长势主要处于中等状态,幼树更新旺盛,但较大树木较少,竞争后期可能出现衰退的趋势。研究区的野生种古茶树生存现状不够理想,除自然因素干扰以外,管护措施也不到位,仍需加强资源保护力度,注重宣传保护和科研开发协调平衡,破除制约野生种古茶树生存发展障碍,实现地区野生种古茶树资源发展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茶树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茶树资源 茶树管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