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生境下野生动物旅游中人与动物关系的重构——以云南昆明海鸥旅游为例
1
作者 唐若桐 尹铎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8,共13页
城市是人与野生动物共享的栖居之所。该研究以昆明海鸥旅游为案例,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在城市开放生境下野生动物旅游中动物劳动与围绕动物劳动开展的社会实践。研究发现:1)海鸥通过新陈代谢劳动和生态劳动奠定... 城市是人与野生动物共享的栖居之所。该研究以昆明海鸥旅游为案例,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在城市开放生境下野生动物旅游中动物劳动与围绕动物劳动开展的社会实践。研究发现:1)海鸥通过新陈代谢劳动和生态劳动奠定了海鸥旅游的实践基础,通过情感劳动创造了商业价值;2)野生动物旅游的实践过程展现了旅游营造与动物劳动的相互关系,一方面人类会根据动物劳动习惯改造旅游活动与空间,另一方面动物虽然基于自身目的性劳动,但会适应人类环境,并改造自身习性;3)不同于其他边界明确的野生动物旅游,昆明的海鸥旅游打破了物理的边界,此时,旅游背后的人类操控转向更加隐秘的形式。在积年累月的互动中,人类与海鸥群体已紧密地相互嵌入,这对空间、人类、野生动物三者都造成了潜在的风险。研究从开放生境的空间维度和动物劳动的研究视角,丰富了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的相关成果,为未来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案例情景,也为共建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提出了来自旅游学科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开放生境 动物劳动 昆明海鸥 人鸥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储 卢长宝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5,共8页
研究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可为野生动物旅游市场预测、景区营销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有益参考。该文基于百度指数数据,运用年变动指数、弹性系数、季节性强度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2011—202... 研究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可为野生动物旅游市场预测、景区营销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有益参考。该文基于百度指数数据,运用年变动指数、弹性系数、季节性强度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分析2011—2023年中国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成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中国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年变化呈先增后减并逐渐平稳趋势,2017年为峰值年,具有利基市场特性;季节差异稳定且集中在春夏季,月变化呈“山”状并与节假日相关性较强;海底世界等专类型景区的网络关注度普遍高于动物园等综合型景区;全国和地区的网络关注度均呈先升后降特征,华南等地区异质性较显著;冷热点省域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稳定的“东热—西冷”格局,专类型景区网络关注度较综合型格局渐变性更强;节假日、旅游景区关注度、气候舒适度是影响网络关注度时间特征的重要因素,动物园相关企业建设规模等7项因素是影响网络关注度空间特征的核心因素。基于此,应多渠道促进消费时间平衡、多层面推动空间协调发展和多维度驱动景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景区 网络关注度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严星雨 徐菲菲 钟雪晴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57,共17页
野生动物旅游作为探讨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实践,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正确认识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野生动物旅游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研究主要经历了... 野生动物旅游作为探讨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实践,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正确认识其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国内外野生动物旅游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结果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研究主要经历了萌芽期(2000年以前)、探索期(2001年—2014年)和发展期(2015年以后)3个阶段;(2)研究内容主要聚焦影响与影响因素、冲突与管理、伦理转向三大方面,即“影响-冲突-管理-伦理”构成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的核心要素链;(3)野生动物旅游研究在理论完善、伦理转向、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未来研究需不断丰富理论视角,构建野生动物旅游共同体,突破传统研究范式,创新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影响分析 冲突关系 管理模式 伦理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研究——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被引量:84
4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7-1094,共8页
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案例地,针对旅游者网络评论中文文本,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和NVivo 8软件,使用内容分析和质性主题分析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旅游者在访问圈养环境中的大熊猫研究基地时的旅游体验。研究结果... 选取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案例地,针对旅游者网络评论中文文本,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 6和NVivo 8软件,使用内容分析和质性主题分析二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旅游者在访问圈养环境中的大熊猫研究基地时的旅游体验。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是旅游者、目的地和大熊猫;旅游者动机主要为熊猫迷、教育和目的地品牌;旅游者的行为主要体现在3个环节"参观"、"拍照"和"接触";旅游者的满意度与熊猫接触的程度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大熊猫的行为状态、参观游览的时间季节、游客的秩序、价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分析 主题分析 野生动物旅游 大熊猫 旅游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5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李炯华 《旅游学刊》 CSSCI 2012年第5期57-65,共9页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活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其中,而且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这一矛盾。国外关于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比较系统而深入。文章通过对国外有关野生动物旅游的...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活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参与其中,而且这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从长远来看,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和野生动物保护这一矛盾。国外关于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比较系统而深入。文章通过对国外有关野生动物旅游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从野生动物旅游产品的角度,文献主要集中在非资源消费型、半资源消费型和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看,文献主要集中在动物旅游的影响研究、游客满意度的控制、社区居民的态度这三个方面。最后,文章还对国外该领域现有文献的研究局限作了简要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走向,以期能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野生动物保护 旅游者满意度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研究——以澳大利亚海豚探索中心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1 位作者 张玉钧 David Newsom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302,共8页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使用新生态范式量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探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环境态度及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受访者样本总体环境态度分为三类:近人类...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使用新生态范式量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探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环境态度及差异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受访者样本总体环境态度分为三类:近人类中心主义、近生态中心主义和立场中立者,样本总体的环境态度归属近生态中心主义。其次,不同环境态度群组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具有差异性。人口社会学特征中,性别和学历在环境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收入和家庭状况对环境态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后,旅游行为中旅游经历、信息来源途径对环境态度具有显著差异,旅行同伴、消费额和停留时间对环境态度无显著性差异;重游意愿对风险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野生动物旅游者特征和理解人与野生动物接触的复杂过程,对野生动物旅游目的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环境态度 新生态范式量表 海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旅游场所涉入实证分析:以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1 位作者 张玉钧 David Newsom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5-721,共7页
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分析游客对野生动物旅游中场所涉入程度及差异性。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受访者依据涉入程度不同分为浅度场所涉入、深度场所涉入和中等场所涉入... 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分析游客对野生动物旅游中场所涉入程度及差异性。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受访者依据涉入程度不同分为浅度场所涉入、深度场所涉入和中等场所涉入,样本总体的场所涉入程度归属深度场所涉入;不同游客特征对野生动物旅游风险的感知具有差异性,年龄和学历对场所涉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性别、收入和家庭状况在场所涉入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旅游行为中停留时间、场所消费、信息来源和满意度对场所涉入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对野生动物保护、目的地管理和市场营销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场所涉入 澳大利亚 海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徐红罡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3-86,90,共5页
野生动物旅游在旅游业市场所占比例较小,但是野生动物旅游不仅市场潜力大,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也大。该文讨论非消费型野生动物观光游、体验游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游客体验和控制旅游的环境影响是野生动物旅游产品... 野生动物旅游在旅游业市场所占比例较小,但是野生动物旅游不仅市场潜力大,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也大。该文讨论非消费型野生动物观光游、体验游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提高游客体验和控制旅游的环境影响是野生动物旅游产品可持续性的关键,而缺乏对人与动物行为互动的科学理解是导致野生动物旅游问题的主要原因。总结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开发和管理的基本经验,呼吁加强对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措施的研究,促进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生态环境 观光游 体验游 旅游产品 旅游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研究: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实证 被引量:1
9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1 位作者 张玉钧 David Newsom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运用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分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风险感知程度及差异性。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识别和提取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量表的3个维...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运用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分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风险感知程度及差异性。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识别和提取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量表的3个维度:体验质量风险、舒适性风险和身体安全风险。受访者感知程度最强为体验质量因子,其次为舒适性,最后为身体安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依据量表均值得分,将受访者分为3类:弱风险感知、强风险感知和中等风险感知,而样本总体对接触海豚风险感知程度归属为弱风险感知,认为接触海豚是相对安全的活动。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比不同游客特征对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的差异性。结果发现,人口社会学特征中,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收入和家庭状况在风险感知程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旅游行为中,旅游经历、旅行同伴、消费额和停留时间对风险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信息来源途径无显著性差异;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对风险感知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风险感知 澳大利亚 海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旅游:概念、类型与研究框架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科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7-140,共4页
野生动物旅游源于欧美地区的野生动物猎杀和观赏活动,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野生动物旅游发展迅速,受到国外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和总结了野生动物旅游的概念,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类型;构建了野... 野生动物旅游源于欧美地区的野生动物猎杀和观赏活动,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野生动物旅游发展迅速,受到国外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分析和总结了野生动物旅游的概念,依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类型;构建了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的内容框架,认为其由野生动物旅游内涵研究、野生动物旅游供给研究、野生动物旅游者研究、野生动物旅游影响研究、野生动物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概念 类型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科 《旅游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75-92,共18页
通过对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生动物旅游的内涵、旅游产品与供给、野生动物游客、旅游影响、利益相关者、野生动物保护及目的地管理6个方面,形成了以"旅游体验-生态环境-目的地发展&qu... 通过对国外野生动物旅游研究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生动物旅游的内涵、旅游产品与供给、野生动物游客、旅游影响、利益相关者、野生动物保护及目的地管理6个方面,形成了以"旅游体验-生态环境-目的地发展"为核心的研究模式,并呈现出明显的环境价值取向和多学科参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野生动物游客 旅游影响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与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佳钰 徐菲菲 +1 位作者 严星雨 殷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5,共12页
野生动物旅游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实践,而旅游者行为是改善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价值-态度-行为层级理论,构建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模型,并通过对3类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实地收集的106... 野生动物旅游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实践,而旅游者行为是改善人与动物关系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价值-态度-行为层级理论,构建野生动物旅游者“价值观-共情态度-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模型,并通过对3类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实地收集的1065份问卷进行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分析发现:(1)野生动物旅游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正向影响共情态度;(2)共情态度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生成;(3)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对动物友好行为意向没有直接促进作用,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则能够正向促进动物友好行为意向的产生;(4)共情态度在价值观与动物友好行为意向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在不同价值观的人群中也存在不同的中介效应。该研究丰富了野生动物旅游的研究视角,实证分析了价值、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人与动物关系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文章提出的价值观教育与共情培养的实践手段对规范野生动物旅游者行为与促进野生动物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价值观 共情态度 动物友好行为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资源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研究: 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实证
13
作者 丛丽 吴必虎 +1 位作者 张玉钧 David Newsome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9-188,共10页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 运用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 分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风险感知程度及差异性。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 共识别和提取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量表的3... 通过对前往澳大利亚班布里海豚探索中心的访客进行调研, 运用因子分析、K-means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等定量方法, 分析游客对在野外生境中接触海豚的风险感知程度及差异性。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 共识别和提取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量表的3个维度: 体验质量风险, 舒适性风险和身体安全风险。受访者感知程度最强为体验质量因子, 其次为舒适性, 最后为身体安全。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 依据量表均值得分, 将受访者分为3类: 弱风险感知、强风险感知和中等风险感知, 而样本总体对接触海豚风险感知程度归属为弱风险感知, 认为接触海豚是相对安全的活动。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对比不同游客特征对野生动物旅游风险感知的差异性。结果发现, 人口社会学特征中, 除性别外, 不同年龄、收入和家庭状况在风险感知程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旅游行为中, 旅游经历、旅行同伴、消费额和停留时间对风险感知具有显著性差异, 信息来源途径无显著性差异; 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对风险感知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非资源消费型 风险感知 澳大利亚 海豚
全文增补中
野生动物旅游景区游客情感特征研究——以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为例 被引量:42
14
作者 丛丽 何继红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64,共12页
情感分析已成为大数据文本挖掘领域的热门话题。分析旅游者对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情感,对于理解人与野生动物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为例,采用国内旅游社交网站的用户评论文本为数据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情感倾... 情感分析已成为大数据文本挖掘领域的热门话题。分析旅游者对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情感,对于理解人与野生动物的互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隆野生动物世界为例,采用国内旅游社交网站的用户评论文本为数据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情感倾向分析法,在建立野生动物旅游专属词库基础上,从景区体验情感、管理要素认知情感、动物生境感知情感、科普教育互动情感4个角度,分别进行了情感特征词提取、情感值计算、高频词统计和社会语义网络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旅游者对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景区体验大多持积极正面情感评价;(2)旅游者对动物生境空间感知情感具有差异性,涉入程度、互动方式、接触距离、游客密度、场地大小等因素都会影响游客时空行为和情感评价;(3)旅游者负面情感较多来自景区管理,主要是承载力超负荷和景区门票偏高;(4)科普教育互动情感中,旅游者较少关注野生动物福祉和负面影响。该研究对其他野生动物旅游景区的管理和营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情感分析 半圈养生境 野生动物旅游 景区 长隆野生动物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学特征分异的半圈养生境野生动物旅游者环境态度分析:深层生态学理论视角 被引量:8
15
作者 丛丽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51-359,共9页
为理解野生动物旅游中人与生态系统互动机制,以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与研究基地为例,采用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雪费法事后检定等定量分析方法,以新生态范式量表为基础,对到访半圈养生境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进行测量,分析基于... 为理解野生动物旅游中人与生态系统互动机制,以中国成都大熊猫繁育与研究基地为例,采用聚类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雪费法事后检定等定量分析方法,以新生态范式量表为基础,对到访半圈养生境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进行测量,分析基于人口社会学和人口地理学分异的野生动物旅游者的环境态度特征。结果表明,按照环境态度表现程度不同,野生动物旅游者分为3类:近生态中心主义者、近人类中心主义者和立场中立者,访客中主体环境态度为近生态中心主义者。在中国熊猫基地中的受访者中,不同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和家庭背景对环境态度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圈养生境 野生动物旅游 生态系统服务 深层生态学 环境态度 大熊猫繁育与研究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动物旅游地游憩机会谱建构——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丛丽 肖张锋 肖书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3-1111,共9页
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将游憩机会谱(ROS)应用于野生动物旅游情境,构建野生动物旅游地游憩机会谱(WROS)。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游客评论的体验活动进行分析,运用八爪鱼采集器V7.2.6版,对蚂蜂窝、去哪儿网、携程网和猫途鹰等网站的... 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为例,将游憩机会谱(ROS)应用于野生动物旅游情境,构建野生动物旅游地游憩机会谱(WROS)。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游客评论的体验活动进行分析,运用八爪鱼采集器V7.2.6版,对蚂蜂窝、去哪儿网、携程网和猫途鹰等网站的游客评论进行采集,共得到9192条有效评论。利用微图文本分析工具,对这些文本进行可视化表达;结合野生动物旅游地保护需求制约及游客体验,分析游客关注的景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三大属性要素特征,确立景观自然程度、游客密度、游客特征、可达性、旅游基础设施、野生动物保护强度和游客管理7个指标,将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划分为迁地保护圈养展示区、科学繁育半圈养观赏区和野外放归生态考察区3个空间类型,并构建对应空间类型的野生动物旅游地游憩活动清单和机会谱。WROS的建构,可以缓解不同区域功能的游憩活动带来的资源保护压力,同时提升游憩体验质量,为类似的野生动物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游憩机会谱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
17
作者 唐承财 向宝惠 +1 位作者 钟林生 成升魁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野生动物旅游可促进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申扎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发展的基础与现状,提出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从管理经营、资源环... 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资源丰富,发展野生动物旅游可促进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环境保护与申扎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发展的基础与现状,提出野生动物旅游社区参与发展的理念和原则,从管理经营、资源环境保护、产品生态化开发、利益合理分配四方面构建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的社区参与模式,并探讨其保障机制。研究成果可为西藏申扎县野生动物旅游持续发展及其它地区野生动物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与案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旅游 社区参与 申扎县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种监测数据的卡拉麦里国家公园野生动物观赏路线设计
18
作者 边海东 阿依江·叶尔肯 +3 位作者 邵长亮 宗诚 程鲲 吕墨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
野生动物观赏是国家公园户外游憩的重要类型,在自然区域进行的野生动物观察、摄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充分体现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使丰富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得以发挥其观赏和教育价值,本研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的方法,统... 野生动物观赏是国家公园户外游憩的重要类型,在自然区域进行的野生动物观察、摄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充分体现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使丰富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得以发挥其观赏和教育价值,本研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的方法,统计卡拉麦里国家公园一般控制区道路附近水源地的野生动物分布情况,根据其出现的时间、地点和频率综合设计观赏路线,在对野生动物无干扰的原则下,基于原有道路的联通性设计了夏季(7—8月)和秋季(9—10月)两条观赏路线,并在夏季和秋季观赏路线上各设置4个观赏点,秋季观赏路线还有1个补充观赏点。两条路线上数量较多的观赏物种主要有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野马(E.ferus)和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3种有蹄类,其他出现指数较高的观赏物种有狼(Canis lupus)、盘羊(Ovis ammon)、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和毛腿沙鸡(Syrrhaptes paradoxus)等。研究结果为未来国家公园野生动物旅游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 水源地 红外相机监测 野生动物旅游 观赏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福利与游客体验何以协同提升?——基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案例研究
19
作者 覃凯璇 张梦 +1 位作者 施思 刘娜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69,共15页
野生动物旅游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中面临着动物福利与游客体验的矛盾困境。文章基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发展实践,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如何通过管理变革实现动物福利与游客体验协同提升。研究发... 野生动物旅游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中面临着动物福利与游客体验的矛盾困境。文章基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发展实践,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野生动物旅游景区如何通过管理变革实现动物福利与游客体验协同提升。研究发现:1)在动物福利与游客体验矛盾冲突中,具身障碍是矛盾斗争性的集中体现;2)动物福利与游客体验的协同提升源于对具身障碍的响应、调适和弥合,经由“场景变革-观念变革-实践变革”演进路径,遵循“环境提质-价值联结-利益互嵌”行动逻辑得以实现;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域下的野生动物旅游表现为动物福利与游客体验融合交织、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价值互嵌。文章深化了现有文献对野生动物旅游体验的解读,拓展了具身体验相关理论研究,对优化野生动物旅游景区体验设计、促进野生动物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动物福利 游客体验 具身障碍 野生动物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旅游行为影响因素——以成都市大熊猫繁育基地为例
20
作者 李丹 郭钊逢 +4 位作者 周佳杨 张位中 凌小盼 刘勇 郭豫蕾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3年第4期272-282,共11页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旅游方式,是应对碳减排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全新旅游模式。研究以野生动物旅游为切入点,聚焦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低碳行为,探讨旅游者在此情景下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强调旅游者在实现低碳旅游和促进...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持续旅游方式,是应对碳减排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全新旅游模式。研究以野生动物旅游为切入点,聚焦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低碳行为,探讨旅游者在此情景下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强调旅游者在实现低碳旅游和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选取成都市大熊猫繁育基地的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究旅游者的低碳旅游动机、低碳旅游态度、低碳旅游环境、低碳环境教育、低碳旅游认知、低碳旅游参与意愿与低碳旅游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旅游者的低碳旅游动机、低碳旅游态度以及受到的低碳环境教育对低碳旅游行为均产生显著性影响。在旅游者怀有亲近自然的动机、对自然的同情和环境责任感等情感因素时,可以有效激发旅游者的低碳行为。低碳旅游环境和低碳旅游认知并未对低碳旅游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者在进行旅游决策时,更注重的是旅游体验感而非低碳环保因素,而部分旅游者会认为低碳行为与旅游体验感相冲突。因此,选择避免或减少低碳行为。研究旨在丰富低碳旅游的研究视角,以期为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低碳旅游发展提供案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旅游 低碳旅游 旅游 低碳旅游行为 野生动物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