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陇南野生中华猕猴桃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强
田凤鸣
何九军
王永斌
刘琼
-
机构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陇南特色农业生物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
出处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10期35-38,共4页
-
基金
陇南市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陇南野生猕猴桃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2019-ZD-17)。
-
文摘
以陇南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为材料,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萌发产生实生苗,将无菌实生苗地上部分转接到培养基上建立的初代培养体系为基础,发现继代增殖最适培养条件为:MS+6-BA 2.5 mg/L+NAA 0.4 mg/L+GA30.2 mg/L,生根培养最适条件为1/2 MS+IBA 0.6 mg/L;用商品基质在温室移栽组培苗,成活率可达87.5%。
-
关键词
野生中华猕猴桃
无菌实生苗
组织培养
快繁体系
-
Keywords
Wild kiwifruit
Aseptic seedling
Rapid propagation system
-
分类号
S663.4
[农业科学—果树学]
Q943.1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龙云树
杨荣萍
张应华
刘自贵
张国平
吴兴恩
-
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
昭通市鲁甸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9期93-96,共4页
-
基金
农业农村部项目“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云南省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K2400204)。
-
文摘
为野生中华猕猴桃的种苗保存、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以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水浸种时间+赤霉素浓度、不同珍珠岩和基质配比、不同低温层积时间+赤霉素浓度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结果表明:赤霉素浓度与浸种时间,赤霉素浓度为600 mg/L,浸种60 min时的发芽率最高,为45.1%;珍珠岩和基质配比为0∶1时,发芽率为40%,显著高于对照(滤纸),且极显著高于其他配比;低温层积时间和赤霉素浓度组合处理下,赤霉素浓度在150~900mg/L,种子发芽率随层积时间的增加先升后降;层积14d、赤霉素浓度为0mg/L时,发芽率最高,为74%。野生中华猕猴桃种子萌发的最佳条件为变温培养条件下温水浸种60min,低温层积14d,萌发床使用纯基质。
-
关键词
野生中华猕猴桃
种子
赤霉素
层积
浸种
基质
发芽率
-
Keywords
wild Actinidia chinensis
seeds
gibberellin
lamination
soaking
matrix
germination rate
-
分类号
S663.4
[农业科学—果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