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一粒小麦根干旱响应蛋白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鲜花 刘永华 +1 位作者 刘辉 刘翠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1-727,共7页
为解析野生一粒小麦根响应干旱胁迫的调控网络,用20%(w/v)PEG6000处理两叶一心期野生一粒小麦,通过对小麦根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分析了干旱胁迫下野生一粒小麦根中的蛋白质变化。结果共分离、鉴定得到85个表达差异倍数在1.5以上的蛋白... 为解析野生一粒小麦根响应干旱胁迫的调控网络,用20%(w/v)PEG6000处理两叶一心期野生一粒小麦,通过对小麦根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分析了干旱胁迫下野生一粒小麦根中的蛋白质变化。结果共分离、鉴定得到85个表达差异倍数在1.5以上的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主要涉及碳代谢(27%)、氨基酸代谢(15%)、解毒与防御(11%)、分子伴侣(8%)、能量代谢(8%)、信号传导(6%)、蛋白质代谢(5%)、脂代谢(4%)、转录与翻译(4%)、核苷酸代谢(2%)以及骨架蛋白(1%)。对这些表达差异蛋白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分析,发现大部分信号传导相关蛋白上调表达;碳代谢途径中的糖酵解相关蛋白下调表达,而磷酸戊糖途径相关蛋白上调表达。同时下调表达的还包括蛋白质代谢相关蛋白。大部分氨基酸代谢相关蛋白质下调表达,但是谷氨酸脱羧酶及甲硫氨酸合酶含量上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增强了野生一粒小麦根中信号传导与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促进了谷氨酸与甲硫氨酸的生物合成,降低了糖酵解与蛋白质代谢等过程。研究结果丰富了野生一粒小麦根响应干旱胁迫机制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野生一粒小麦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培养基及激素对野生一粒小麦幼胚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扬 徐凤 +2 位作者 柴乖强 李春莲 王中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3-588,共6页
为建立适于野生一粒小麦遗传转化的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以野生型一粒小麦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MS、MSE3和N6三种基本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诱导培养基以MES3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2.0mg·L^(-1) 2,... 为建立适于野生一粒小麦遗传转化的高效组培再生体系,以野生型一粒小麦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MS、MSE3和N6三种基本培养基和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诱导培养基以MES3为基本培养基并添加2.0mg·L^(-1) 2,4-D效果最佳,愈伤组织出愈率最高可达90.5%,胚性愈伤率为80.0%。愈伤组织分化过程在添加0.25mg·L^(-1) IAA的MS培养基中加入0.5mg·L^(-1) 6-BA分化效果最佳,分化率能达到50.7%,成苗率为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一粒小麦 幼胚 愈伤组织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一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一些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荣铣 徐增富 +1 位作者 方志伟 吴沅英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4,共4页
本文对光合速率较高的野生一粒小麦(T.boeoticum.Boiss)的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生态反应进行初步探讨,并与普通小麦中国春(T.aestivum cv.Chinese Spring)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野生一粒小麦在叶片维管束解剖结构、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合速率... 本文对光合速率较高的野生一粒小麦(T.boeoticum.Boiss)的叶片解剖结构及光合生态反应进行初步探讨,并与普通小麦中国春(T.aestivum cv.Chinese Spring)作了比较。结果表明,野生一粒小麦在叶片维管束解剖结构、水分利用效率及光合速率对光、温和CO_2的反应方面类似于 C_4植物。但它仍具有较高的 CO_2的补偿点。可考虑将野生一粒小麦用于普通小麦光合作用的遗传改良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一粒小麦 C4特性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一粒小麦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TbGSK1的克隆与分析
4
作者 杨献光 梁卫红 马闻师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8,共4页
根据普通小麦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野生一粒小麦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野生一粒小麦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到T载体上并进行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543bp,开放阅读框1068bp,编码一个由355个氨... 根据普通小麦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野生一粒小麦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野生一粒小麦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到T载体上并进行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543bp,开放阅读框1068bp,编码一个由35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Southern blot分析显示,其在野生一粒小麦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基因。该基因与普通小麦、玉米、烟草、苜蓿、拟南芥等植物的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4.1%、91.3%、83.2%、81.5%、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 野生一粒小麦 胁迫应答 SOUTHERN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粒系小麦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昭才 郑有良 魏育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3-99,共7页
一粒系小麦是多倍体小麦染色体组的供体物种之一,是小麦的重要基础物种。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国际上对一粒系小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至今我国对一粒系小麦的研究和利用仍相对较少。本文从分布与分类、起源与进化、细胞... 一粒系小麦是多倍体小麦染色体组的供体物种之一,是小麦的重要基础物种。近年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国际上对一粒系小麦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至今我国对一粒系小麦的研究和利用仍相对较少。本文从分布与分类、起源与进化、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农艺和品质性状等方面,将国内外对一粒系小麦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一粒系小麦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乌拉尔图小麦 野生一粒小麦 栽培一粒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小麦种植 被引量:1
6
《黑龙江粮食》 2013年第2期64-64,共1页
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在西亚和西南亚一带,至今还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节节麦。栽培小麦是人类对野生小麦长期驯化的产物,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据考古发现,中亚广大地区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残留着野... 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在西亚和西南亚一带,至今还分布有野生一粒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节节麦。栽培小麦是人类对野生小麦长期驯化的产物,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万年以上的历史。据考古发现,中亚广大地区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残留着野生与栽培小麦的实物。栽培小麦产生后,从西亚、中东一带向西传入欧洲和非洲,向东传入印度、阿富汗和中国,又经中国传入朝鲜和日本。15~17世纪,小麦传入南、北美洲。18世纪传入大洋洲。至今,小麦分布十分广阔,北自北纬67°的北欧,南至阿根廷的南纬45°地区均有栽种。在世界各种农作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植 中国 野生一粒小麦 古代 野生小麦 新石器时代 野生小麦 考古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