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一个新的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光涛 唐纪良 +2 位作者 何勇强 陈保善 危广宁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1-598,共8页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重要的病原菌,能引起十字花科作物发生黑腐病。本课题组采用转座子Tn5gusA5对Xcc野生型菌株8004诱变,获得17280株Tn5gusA5突变体,并从中筛选到一批致病缺陷突变体,采用TAIL-PCR对致病...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重要的病原菌,能引起十字花科作物发生黑腐病。本课题组采用转座子Tn5gusA5对Xcc野生型菌株8004诱变,获得17280株Tn5gusA5突变体,并从中筛选到一批致病缺陷突变体,采用TAIL-PCR对致病缺陷突变体的Tn5gusA5插入位点进行定位,发现5株突变体的Tn5gusA5插在8004菌株的基因组ORF1857内(未发表资料),该ORF功能尚未见报道。序列分析表明,ORF1857演绎的编码产物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eaeruginosa)的wbpL基因演绎的编码产物具有33%的一致性和45%的相似性,并具有第4家族的糖基转移酶功能域,因此本文暂将ORF1857命名为wbxL基因。对wbxL基因进行缺失,获得的缺失突变体用剪叶法接种到寄主萝卜叶片时,缺失突变体完全丧失致病性,一段PCR合成的包含wbxL基因的DNA片段能互补缺失突变体,恢复缺失突变体的致病性。这证实wbxL基因是Xcc的一个新的致病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油菜致病变种 wbxL基因 致病相关基因 缺失突变体 致病 克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杧果细菌性角斑病病原菌及其定殖规律
2
作者 於浩然 吴婧波 +4 位作者 詹儒林 柳凤 姚全胜 李国平 魏卿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9,共9页
为研究杧果细菌性角斑病病菌在杧果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定殖规律。利用电击转化法将质粒pBBR1MCS2-Tac-EGFP导入野油菜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菌株Xcm003中,通过转化子生长表型和外源基因的PCR鉴定... 为研究杧果细菌性角斑病病菌在杧果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定殖规律。利用电击转化法将质粒pBBR1MCS2-Tac-EGFP导入野油菜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菌株Xcm003中,通过转化子生长表型和外源基因的PCR鉴定,成功获得带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转化子Xcm003-EGFP,采用室内刺伤和盆栽苗灌根接种试验,结合组织学观察法,追踪该病原菌在不同杧果器官组织中的定殖规律。结果表明,病原菌通过伤口侵入杧果果实果皮外层细胞层,随着侵染时间推移,向内层果皮细胞层垂直扩散并定殖,后期病原菌在伤口处大量聚集,出现隆起开裂状病斑。在杧果叶片中,病原菌从伤口侵入叶片上表皮细胞层,随后迁移到叶肉细胞间隙,侵染后期,病原菌在气孔和伤口定殖,造成气孔和伤口堵塞,导致接种点出现黑褐色水浸病斑。盆栽苗灌根后发现,该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定殖,入侵杧果根部,但并不扩散至其他杧果组织,不会为害整株幼苗。说明杧果细菌性角斑病病菌可在不同杧果组织中定殖,但仅表现为局部侵染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细菌性角斑病 野油菜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 GFP标记 质粒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9
3
作者 漆艳香 谢艺贤 +5 位作者 张贺 张欣 刘晓妹 陆英 喻群芳 蒲金基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7-30,51,共5页
细菌性黑斑病严重影响杧果产量和商品价值,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该病由野油菜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几乎遍布热带亚热带杧果产区,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杧... 细菌性黑斑病严重影响杧果产量和商品价值,是杧果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该病由野油菜黄单胞菌杧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ngiferae-indicae引起,几乎遍布热带亚热带杧果产区,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杧果细菌性黑斑病的症状、分布与为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病原及其遗传多样性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害的进一步研究及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杧果细菌性黑斑病 油菜单胞菌杧致病变种 发生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黄原胶发酵生产培养基 被引量:1
4
作者 严伟 李群良 +2 位作者 杨克迪 龙云飞 文衍宣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349-1352,1357,共5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黄原胶发酵生产培养基的主要成分,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确定了培养基各成分浓度:蔗糖浓度为4.66%,黄豆粉浓度为0.50%,碳酸钙浓度为0.33%时,发酵液中黄原胶浓度达到2.18%,黄原胶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80.16%。
关键词 原胶 油菜单胞菌油菜致病变种8004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病菌检测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丽洪 王振硕 +2 位作者 韩阳 刘峰 姬广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3,共7页
对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其ITS序列.依据该病菌与该属其他细菌ITS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对XCB(2)/XCB(3),其扩增片段为400bp,由此建立了快速高效检测该病菌的PCR技术体系.研究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 对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其ITS序列.依据该病菌与该属其他细菌ITS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对XCB(2)/XCB(3),其扩增片段为400bp,由此建立了快速高效检测该病菌的PCR技术体系.研究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制备了兔疫细菌抗体血清,建立了体外检测病原细菌的血清学方法如琼脂糖双向扩散法及间接ELISA法,为丽格海棠细菌性叶斑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重要手段.该研究还比较了PCR和血清学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差异,结果显示PCR技术检测灵敏度可达27pg/μL,高于血清学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S序列 特异性 灵敏性 血清学 油菜单胞菌秋海棠致病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白叶枯病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纪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6-58,共3页
以水稻 病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两大方面 :寄主的侵染和宿主的防御作为文章线索 。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油菜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 生理生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大白菜黑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孟雪娇 史庆馨 +4 位作者 许春梅 冯一新 高永利 沙春艳 陈立新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24,共5页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引起的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黑龙江省大白菜黑腐病增加,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依兰县感染黑腐病的大白菜叶片为试材,分离纯化病原菌,获得3株病原...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引起的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黑龙江省大白菜黑腐病增加,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依兰县感染黑腐病的大白菜叶片为试材,分离纯化病原菌,获得3株病原菌。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以细菌通用引物16S rRNA对该病原菌进行16S rRNA的PCR扩增测序分析,发现该病原菌均与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具有分别为99.71%、100.00%和99.93%的一致性。根据分离菌的表型特征及分子特征,鉴定分离的病原菌为大白菜黑腐病的致病菌-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黑腐病 油菜单胞菌油菜致病变种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