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坡面径流冲刷侵蚀的植被覆盖阈值现象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滕佳昆
刘宇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4期42-45,共4页
提高植被覆盖度是防治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途径之一。一般而言,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侵蚀产沙量会呈负指数下降。植被覆盖度与侵蚀的发展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阈值现象。采取GIS模拟技术和野外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植被覆盖度与坡面...
提高植被覆盖度是防治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途径之一。一般而言,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侵蚀产沙量会呈负指数下降。植被覆盖度与侵蚀的发展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阈值现象。采取GIS模拟技术和野外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植被覆盖度与坡面径流冲刷侵蚀之间的阈值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度较低、植被分布分散的情况下,植被汇聚径流的作用会导致侵蚀风险的升高;当植被覆盖度达到一定的阈值后,随着植被覆盖度的继续增加,侵蚀产沙量逐渐减小,并最后趋于稳定。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增强对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之间阈值现象的认识,也表明简单地认为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之间是负指数关系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即在植被覆盖度较低时是不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土壤侵蚀
GIS模型
野外控制试验
阈值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对氮氧化物净化作用月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鲁绍伟
房佳兴
+4 位作者
王梦雪
张俊杰
赵娜
徐晓天
李少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74-2182,共9页
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峻,氮氧化物(主要为NO_(2))是危害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除控制污染源外,利用绿色植物吸收净化污染物为有效且可持续的治理措施。为探究典型绿化树种对氮氧化物的净化作用,以及为城市绿化树种...
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峻,氮氧化物(主要为NO_(2))是危害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除控制污染源外,利用绿色植物吸收净化污染物为有效且可持续的治理措施。为探究典型绿化树种对氮氧化物的净化作用,以及为城市绿化树种选择提供依据,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银杏(Ginkgo biloba)、国槐(Sophura japanic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旱柳(Salix matsudana)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控制试验结合野外测量试验研究6个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在植物生长季(6-10月)对NO_(2)净化作用月变化特征,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下树木净化能力的共同特征,验证人工控制试验的科学合理性。结果表明,1)人工控制试验中阔叶树种单位叶面积NO_(2)净化量为2.04-7.85μg·dm^(−2),针叶为0.96-1.97μg·dm^(−2);阔叶净化时间为48-127 min,针叶为41-107 min。2)野外试验中各树种林内NO_(2)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单谷”特征,以10:00最高(81.3-139μg·m^(−3)),14:00最低(25.3-70.3μg·m^(−3))。3)人工控制条件与自然条件下各树种净化能力均表现植物生长旺盛季(7、8月)最强,6、10月最弱,阔叶林的净化能力显著高于针叶林(P<0.05)。4)通过将人工控制条件下植物净化NO_(2)能力的月变化数据与自然条件下林内NO_(2)浓度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动态趋势具有明显相反规律,即人工控制条件下植物净化NO_(2)能力越大,野外自然条件下相对应树种林内NO_(2)浓度越低。人工控制条件下树种净化NO_(2)能力的月变化特征与野外自然条件下规律一致,证明人工控制试验结果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树种
NO_(2)
净化作用
人工
控制
和
野外
试验
月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坡面径流冲刷侵蚀的植被覆盖阈值现象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滕佳昆
刘宇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18年第4期42-4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118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301032)
文摘
提高植被覆盖度是防治坡面土壤侵蚀的主要途径之一。一般而言,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侵蚀产沙量会呈负指数下降。植被覆盖度与侵蚀的发展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阈值现象。采取GIS模拟技术和野外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植被覆盖度与坡面径流冲刷侵蚀之间的阈值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度较低、植被分布分散的情况下,植被汇聚径流的作用会导致侵蚀风险的升高;当植被覆盖度达到一定的阈值后,随着植被覆盖度的继续增加,侵蚀产沙量逐渐减小,并最后趋于稳定。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增强对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之间阈值现象的认识,也表明简单地认为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之间是负指数关系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即在植被覆盖度较低时是不准确的。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土壤侵蚀
GIS模型
野外控制试验
阈值现象
Keywords
vegetation coverage ratio
soil erosion
GIS model
field control test
threshold phenomeno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对氮氧化物净化作用月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鲁绍伟
房佳兴
王梦雪
张俊杰
赵娜
徐晓天
李少宁
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北京燕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74-2182,共9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20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83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资助项目(KJCX20230209,KJCX20220412)。
文摘
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峻,氮氧化物(主要为NO_(2))是危害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除控制污染源外,利用绿色植物吸收净化污染物为有效且可持续的治理措施。为探究典型绿化树种对氮氧化物的净化作用,以及为城市绿化树种选择提供依据,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银杏(Ginkgo biloba)、国槐(Sophura japanic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旱柳(Salix matsudana)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控制试验结合野外测量试验研究6个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在植物生长季(6-10月)对NO_(2)净化作用月变化特征,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下树木净化能力的共同特征,验证人工控制试验的科学合理性。结果表明,1)人工控制试验中阔叶树种单位叶面积NO_(2)净化量为2.04-7.85μg·dm^(−2),针叶为0.96-1.97μg·dm^(−2);阔叶净化时间为48-127 min,针叶为41-107 min。2)野外试验中各树种林内NO_(2)质量浓度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单谷”特征,以10:00最高(81.3-139μg·m^(−3)),14:00最低(25.3-70.3μg·m^(−3))。3)人工控制条件与自然条件下各树种净化能力均表现植物生长旺盛季(7、8月)最强,6、10月最弱,阔叶林的净化能力显著高于针叶林(P<0.05)。4)通过将人工控制条件下植物净化NO_(2)能力的月变化数据与自然条件下林内NO_(2)浓度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动态趋势具有明显相反规律,即人工控制条件下植物净化NO_(2)能力越大,野外自然条件下相对应树种林内NO_(2)浓度越低。人工控制条件下树种净化NO_(2)能力的月变化特征与野外自然条件下规律一致,证明人工控制试验结果科学合理。
关键词
绿化树种
NO_(2)
净化作用
人工
控制
和
野外
试验
月变化特征
Keywords
greening tree species
NO_(2)
purifying effect
artificial control and field experiments
monthly change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坡面径流冲刷侵蚀的植被覆盖阈值现象研究
滕佳昆
刘宇
《中国水土保持》
201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北京典型绿化树种对氮氧化物净化作用月变化特征研究
鲁绍伟
房佳兴
王梦雪
张俊杰
赵娜
徐晓天
李少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