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营凹陷盐膏层的重震联合解释技术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展 赵键 +1 位作者 李云平 赵文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9,22,共5页
用单一的物探方法难以探测沉积盆地中的盐膏层,为此提出了基于重力'剥皮'的变密度多界面重磁震联合解释技术.首先利用地震、钻井确定的第三系深度和重力反演的中生界、奥陶系、太古界深度,采用重力'剥皮'技术获得由盐... 用单一的物探方法难以探测沉积盆地中的盐膏层,为此提出了基于重力'剥皮'的变密度多界面重磁震联合解释技术.首先利用地震、钻井确定的第三系深度和重力反演的中生界、奥陶系、太古界深度,采用重力'剥皮'技术获得由盐膏层引起的剩余异常,据此反演得到了东营凹陷的盐膏层的顶面深度和等效厚度.反演结果表明,东营凹陷盐膏层主要由10个规模较大的盐膏体组成,呈北东向的扇状展布,顶面深度在1 700~3700 m,北部埋深较大,南部埋深较小.与钻遇盐膏层的25口钻井资料对比,反演误差仅为2.96%,说明利用重磁震联合解释技术反演盐膏层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盐膏层 密度 等效厚度 重震联合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门47区块重震联合解释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俞建宝 吴永栓 刘立群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3期214-218,共5页
常用的重震联合解释技术可以概括为剥层法、固定骨架法、相互修正法和伸展法4种。也门47区块的特点是,地质结构复杂、勘探程度低、资料基础薄弱。应用固定骨架法和伸展法对也门47区块进行地质结构研究和油气资源分析预测。具体工作思路... 常用的重震联合解释技术可以概括为剥层法、固定骨架法、相互修正法和伸展法4种。也门47区块的特点是,地质结构复杂、勘探程度低、资料基础薄弱。应用固定骨架法和伸展法对也门47区块进行地质结构研究和油气资源分析预测。具体工作思路和步骤是,地质建模与剖面重力人机联作变密度拟合反演、重力基底分块变密度反演、含断裂体系的基底构造编图、油气资源潜力分析推测。圆满完成了为该区块下一步勘探开发决策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解释 地质建模 人机联作反演 油气资源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震联合解释在崖北凹陷地球物理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苏达理 欧阳敏 +2 位作者 付永涛 袁全社 周章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0-150,共11页
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探问题时,单一使用地震勘探方法存在局限性,经常难以得到满意的地质解释。这就需要使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辅助和补充。本研究综合利用海洋重力磁力测量数据,以Encom ModelVision解释软件为平台,结合琼东南盆地... 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探问题时,单一使用地震勘探方法存在局限性,经常难以得到满意的地质解释。这就需要使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辅助和补充。本研究综合利用海洋重力磁力测量数据,以Encom ModelVision解释软件为平台,结合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在两条地震剖面及邻近井资料的约束下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进行重磁反演,对两条测线中的地层及地质异常体的密度及磁化率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崖北凹陷地层呈现四层密度结构,反演所得沉积基底密度为2.70 g/cm^3,沉积地层的密度为2.18-2.51 g/cm^3。地震剖面中向上侵入的地质异常体经判断为新近系末期喷出地表被后续沉积地层覆盖所形成的蘑菇状,低密度,中-强磁性的火成岩体。结合磁力异常可推断在测区西部还有更大规模的发育的火成岩侵入。这表明了同时新近系末期火成岩及相应火山活动的发现将会对崖北凹陷油气的成藏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解释 琼东南盆地 崖北凹陷 响应特征 密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磁震资料的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综合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冯旭亮 张功成 +6 位作者 王万银 赵志刚 邱之云 谢晓军 纪晓琳 鲁宝亮 宋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42-4254,共13页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分布有30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其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南海存在不同区域盆地研究程度不同,不同区域盆地面积差别较大,部分盆地只是坳陷而没有达到盆地的级别以及盆地外围可能存在凹陷等...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分布有30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其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南海存在不同区域盆地研究程度不同,不同区域盆地面积差别较大,部分盆地只是坳陷而没有达到盆地的级别以及盆地外围可能存在凹陷等问题.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问题制约了其油气分布规律、储量等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本文以地震剖面数据为约束,以重力资料为主、辅以磁力资料,研究了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及构造区划.通过提取新生代盆地及其构造单元引起的重力异常,结合地震剖面等资料反演了新生界底界面深度及新生界厚度.在充分调研已有盆地和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南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确定了盆地及构造单元划分标准.以新生界厚度为基础并结合重、磁、震、地质等资料,进行地质-重磁震联合解释,将南海原有的36个盆地重新划分为24个盆地,盆地总面积扩大了约15万km^2.研究表明,南海新生代盆地沉积层厚度在1.5~16km之间,有6个北东东/北东向沉积坳陷带、2个近南北向沉积坳陷带以及1个三角沉积坳陷区;盆地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和北东东向,其次为北西和近南北向,呈现"南三北三"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新生代沉积盆地 联合解释 新生界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黄土塬区综合物探技术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8
5
作者 郑莉 冀连胜 +3 位作者 何展翔 孟玉宇 郝淑娟 金玉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9-232,128,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不仅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而且黄土层厚度变化也很大,导致地震勘探效果较差。该区重力和CEMP勘探效果好坏的关键是能否消除巨厚黄土层和地形起伏对重力异常的影响,以及减小或压制地形和随机噪声对CEMP资料的静...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区不仅地表起伏大,地下构造复杂,而且黄土层厚度变化也很大,导致地震勘探效果较差。该区重力和CEMP勘探效果好坏的关键是能否消除巨厚黄土层和地形起伏对重力异常的影响,以及减小或压制地形和随机噪声对CEMP资料的静态位移影响。对此提出了一套针对黄土覆盖区的重力异常校正方法和压制黄土塬区CEMP静态位移的方法,通过在该区进行CEMP和高精度重力资料综合处理解释及分析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对优选勘探有利目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电性和密度特征 地形和黄土层校正 拟地电阻率成像技术 磁电联合处理解释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区域地质特征及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宝权 张少阳 +1 位作者 尚卫忠 王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70-74,共5页
松辽盆地深层东部断陷区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勘探实现跨越,徐深1井等取得重大发现,提交探明储量超千亿方。作为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重要接替的西部断陷区,古龙—长岭断陷在地层、构造、沉积等方面与徐家围子断陷具有类似的特征。古龙—长... 松辽盆地深层东部断陷区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勘探实现跨越,徐深1井等取得重大发现,提交探明储量超千亿方。作为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重要接替的西部断陷区,古龙—长岭断陷在地层、构造、沉积等方面与徐家围子断陷具有类似的特征。古龙—长岭断陷烃源岩厚度大于1000m的面积为10692km2,最厚为1400m,总资源量为9435×108m3,勘探前景十分广阔。2005年9月25日长深1井在营城组火山岩中获日产气46×104m3,无阻流量超百万方。长深1井的重大突破和松北徐家围子的勘探成果形成了南北相映的场面,揭示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火山岩 叠前时间偏移 磁电联合解释 松辽盆地 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