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震联合反演青藏高原岩石圈密度结构
1
作者 宛家宽 罗志才 吴云龙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0-482,共13页
本文联合重力和面波相速度数据反演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密度模型,揭示了密度异常分布特征,并对密度异常的成因进行了讨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面波相速度反演结果的横向分辨率在青藏高原东部达到1°,中部达到1.5°,西部低于2°... 本文联合重力和面波相速度数据反演了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密度模型,揭示了密度异常分布特征,并对密度异常的成因进行了讨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面波相速度反演结果的横向分辨率在青藏高原东部达到1°,中部达到1.5°,西部低于2°,而重震联合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在青藏高原中西部均能达到1°;在波速异常和密度异常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下,重震联合反演的结果比面波相速度单独反演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密度模型.基于重震联合反演揭示的密度模型表明:(1)青藏高原中下地壳呈现显著的低密度、低VS异常,表明发生了部分熔融且存在地壳流通道.(2)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整体呈现高密度、低VS异常,表明上地幔可能发生了部分熔融和底侵作用.(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和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岩石圈地幔呈现低密度、低VS异常,这可能是岩石圈地幔中橄榄岩的水合作用造成的;昆仑断裂带的低密度、低VS异常则支持该区域软流圈上涌的构造学说.(4)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地体的岩石圈地幔呈现低密度、高VS异常,符合克拉通型岩石圈地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岩石圈结构 密度模型 重震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CMD01剖面重震联合反演与地壳结构分析
2
作者 张永祺 唐勇 +6 位作者 董崇志 吴招才 李赫 郭楚枫 任建业 巢鹏 杨天一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99,共17页
本文以2021年中马国际合作航次获得的实测重力、磁力和二维多道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对横穿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CMD01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重震联合反演,研究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马达加斯... 本文以2021年中马国际合作航次获得的实测重力、磁力和二维多道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对横穿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CMD01剖面进行解释分析和重震联合反演,研究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地壳结构、构造单元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建立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地壳密度模型,发现该陆缘具有减薄的陆壳,部分区段存在岩浆底侵作用;由陆向洋可划分出减薄陆壳、洋陆过渡带和洋壳等构造单元。其中,由于戴维断裂带的走滑运动对陆缘的影响,洋陆过渡带呈现出典型的转换型陆缘的构造特征。结合地壳密度模型和板块重建研究,重建了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陆缘的发育演化过程。研究成果对于深化冈瓦纳大陆的裂解分离、东非被动陆缘的发育演化和海域划界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非大陆边缘 戴维断裂带 洋陆过渡带 转换型陆缘 重震联合反演 深度地壳结构 地壳密度模型 下地壳高密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地震带南段地壳厚度重震联合最优化反演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石 郑秋月 徐伟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941-3951,共11页
重力反演方法是研究地壳结构和物性界面起伏的有效地球物理手段之一.本文收集了南北地震带南段67个已有的固定台站接收函数反演的Moho面深度结果,并使用基于EGM2008重力异常模型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重震联合密度界面反... 重力反演方法是研究地壳结构和物性界面起伏的有效地球物理手段之一.本文收集了南北地震带南段67个已有的固定台站接收函数反演的Moho面深度结果,并使用基于EGM2008重力异常模型计算的布格重力异常,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重震联合密度界面反演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接收函数对台站下方Moho面深度估计作为先验约束,定义了一类评价函数,通过对重力反演算法中尺度因子,平移因子和稳定性因子的最优选择,最小化重力反演结果与接收函数模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同化不同地球物理方法获得的反演模型,且通过重震联合反演可以改进由于对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接收函数结果插值可能而引起的误差.本文还通过引入Crust1.0的Moho面深度为初值,同时考虑地壳密度的横向不均匀分布,通过模型之间的联合反演有效改善了地球物理反演模型间的不一致性问题.本文反演得到的最优化Moho面深度模型与已知67个台站位置接收函数模型之间的标准差约1.9km,小于Crust1.0与接收函数结果模型之间标准差为3.73km的统计结果.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同化重震反演结果、精化地壳密度界面模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地壳厚度 多约束反演 异常分离 界面反演 最优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盐膏层的重震联合解释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展 赵键 +1 位作者 李云平 赵文举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6-19,22,共5页
用单一的物探方法难以探测沉积盆地中的盐膏层,为此提出了基于重力'剥皮'的变密度多界面重磁震联合解释技术.首先利用地震、钻井确定的第三系深度和重力反演的中生界、奥陶系、太古界深度,采用重力'剥皮'技术获得由盐... 用单一的物探方法难以探测沉积盆地中的盐膏层,为此提出了基于重力'剥皮'的变密度多界面重磁震联合解释技术.首先利用地震、钻井确定的第三系深度和重力反演的中生界、奥陶系、太古界深度,采用重力'剥皮'技术获得由盐膏层引起的剩余异常,据此反演得到了东营凹陷的盐膏层的顶面深度和等效厚度.反演结果表明,东营凹陷盐膏层主要由10个规模较大的盐膏体组成,呈北东向的扇状展布,顶面深度在1 700~3700 m,北部埋深较大,南部埋深较小.与钻遇盐膏层的25口钻井资料对比,反演误差仅为2.96%,说明利用重磁震联合解释技术反演盐膏层是一项可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盐膏层 密度 等效厚度 重震联合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地壳密度结构重震联合反演与岩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一峰 张中杰 张素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8,共6页
基于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长电缆深大地震剖面和随线重磁资料,以长电缆地震速度构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作为地壳密度初始模型设计的依据,采用地震约束条件下的人机交互重力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沿地震测线剖面的地壳密度结构... 基于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长电缆深大地震剖面和随线重磁资料,以长电缆地震速度构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作为地壳密度初始模型设计的依据,采用地震约束条件下的人机交互重力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沿地震测线剖面的地壳密度结构和基于三维重力异常建模的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揭示出了琼东南盆地各凹陷地壳密度结构特征和沉积充填结构。通过与参考岩石物性参数的对比分析,初步识别出了琼东南盆地大型构造单元上地壳层岩性,从而为加深南海北部深水区深部结构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重震联合反演 地壳密度结构 沉积充填 地壳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应城—监利剖面重震联合反演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震 刁博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3-607,共5页
使用重磁剖面图形交互实时计算正反演解释系统(IGGM)进行应城—监利剖面的重力反演。通过对剖面进行重震联合反演,得出该地区的构造格局,结果与地质事实相符,并推测出3条新的断层。J—T2和S两密度小的地层分隔其他密度大的地层,地层的... 使用重磁剖面图形交互实时计算正反演解释系统(IGGM)进行应城—监利剖面的重力反演。通过对剖面进行重震联合反演,得出该地区的构造格局,结果与地质事实相符,并推测出3条新的断层。J—T2和S两密度小的地层分隔其他密度大的地层,地层的速度、密度大小相间分布,形成“三硬夹两软”地层的规律。同时还分析了研究区重力、磁性和电性特征指示的地质构造,探讨了该区域的构造演变过程、基底、断层、褶皱、受力与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指明喜山运动对江汉盆地改造和油气成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力异常 江汉盆地 IG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门47区块重震联合解释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俞建宝 吴永栓 刘立群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7年第3期214-218,共5页
常用的重震联合解释技术可以概括为剥层法、固定骨架法、相互修正法和伸展法4种。也门47区块的特点是,地质结构复杂、勘探程度低、资料基础薄弱。应用固定骨架法和伸展法对也门47区块进行地质结构研究和油气资源分析预测。具体工作思路... 常用的重震联合解释技术可以概括为剥层法、固定骨架法、相互修正法和伸展法4种。也门47区块的特点是,地质结构复杂、勘探程度低、资料基础薄弱。应用固定骨架法和伸展法对也门47区块进行地质结构研究和油气资源分析预测。具体工作思路和步骤是,地质建模与剖面重力人机联作变密度拟合反演、重力基底分块变密度反演、含断裂体系的基底构造编图、油气资源潜力分析推测。圆满完成了为该区块下一步勘探开发决策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解释 地质建模 人机联作反演 油气资源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8
作者 谭智 姜金钟 +1 位作者 石磊 李永华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 不同地球物理数据参与的联合反演,可有效减少反演的多解性,为地球内部结构研究提供多参数约束。重力与地震联合反演的开展常基于速度-密度经验关系,但由于地下结构复杂,部分地区岩石物理关系难以准确确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叉梯度约束的地震走时与重力联合反演方法。该方法将频率域重力反演和近震体波走时反演相结合,采用优化的顺序策略,实现了速度模型与密度模型的相似性耦合。理论模型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实际观测数据试验都显示,联合反演有效提高了密度结构的垂向分辨率。重力数据的引入,更好地约束了地壳浅层(地下5 km以内)P波速度结构,明显改善了体波射线分布稀疏地区的横向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结构耦合 交叉梯度 顺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变密度—速度关系的重力与地震同步联合反演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相鹏 王金铎 +1 位作者 谭绍泉 陈学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6-693,474,共9页
针对现有同步联合反演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变密度—速度关系的重力与地震同步联合反演方法。详细推导了联合求解密度模型与速度模型的解估计公式;给出了利用密度模型和速度模型的高阶统计量的物性关系更新算法,初始物性关系在反演迭代... 针对现有同步联合反演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变密度—速度关系的重力与地震同步联合反演方法。详细推导了联合求解密度模型与速度模型的解估计公式;给出了利用密度模型和速度模型的高阶统计量的物性关系更新算法,初始物性关系在反演迭代过程中根据当前及上轮迭代的密度和速度模型不断更新。模型试算结果证明该方法降低了初始物性关系不准确对反演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速度模型能够改善地震成像质量,在低勘探程度地区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同步联合反演 变密度—速度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重磁资料处理及重磁震联合反演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云平 刘金连 +3 位作者 林治模 胡加山 阎红 夏吉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1-266,共6页
合肥盆地自1958年开始历经3次区域普查,近年来胜利油田又加大了对该盆地的投资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地震、非地震勘探———覆盖全盆地的高精度重磁、化探及纵横贯穿全区的8km×8km二维地震测网与8条电法剖面。作者针对该盆地的... 合肥盆地自1958年开始历经3次区域普查,近年来胜利油田又加大了对该盆地的投资力度,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地震、非地震勘探———覆盖全盆地的高精度重磁、化探及纵横贯穿全区的8km×8km二维地震测网与8条电法剖面。作者针对该盆地的勘探现状,利用丰富的重磁电资料,打破以往常规处理的模式,重点进行了重磁资料的目标处理,快速准确地提取了该区区域构造、局部构造及断裂的重磁异常信息和电性特征,并绘制了相关图件,为合肥盆地的油气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靠而翔实的依据,并总结归纳了一套适合新区勘探的重磁处理新思路;同时,针对合肥盆地物性数据欠缺但物探资料丰富的特点,创立了不依赖物性参数的统计推断反演方法,综合全区31条地震测线资料和全区重磁数据建立起统计关系式,反演计算出其印支面埋藏深度,成功地绘制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印支面构造图,细致刻画了地震测网未涉及区域的构造分布形态;另外,应用LCT软件对HF-700、HF-340进行了重磁电震的联合解释,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磁资料处理 联合反演 趋势面 磁异常 物探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在合肥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贾红义 陈建平 +2 位作者 谭明友 阎汉杰 李学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0-686,共7页
在合肥盆地开展了高精度重力、航磁、电法、地震(简称重磁电震)、化探等多种方法勘探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起全区地球物理场;应用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的主要成果有:①完成了印支面及结晶基底构造图;②发... 在合肥盆地开展了高精度重力、航磁、电法、地震(简称重磁电震)、化探等多种方法勘探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起全区地球物理场;应用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的主要成果有:①完成了印支面及结晶基底构造图;②发现了“影子盆地”;③本区自南而北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即前陆冲断带、前渊沉降带、前隆断褶带、隆后斜坡带;④指明前陆冲断带和前隆断褶带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油气生成 油气运移 磁电联合反演 合肥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夏吉庄 李云平 +1 位作者 阎汉杰 林治模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35,共3页
在重磁场源精细分离及电场和地震速度场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观地质模型为约束条件,通过平面叠代反演,模拟反演出与各种地球物理资料一致的地质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内在联系。该方法突破了目前广为使用的... 在重磁场源精细分离及电场和地震速度场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观地质模型为约束条件,通过平面叠代反演,模拟反演出与各种地球物理资料一致的地质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内在联系。该方法突破了目前广为使用的重磁电震剖面联合反演模式,实现了平面重磁电震统计推断联合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联合反演 差值趋势面 密度 磁化率 合肥盆地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典型剖面的重-磁-震联合反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正一 范建柯 +1 位作者 白永良 董冬冬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71-2891,共21页
重-磁-震联合反演是获取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基于全球最新的水深、重磁异常、沉积物厚度等数据,结合实测地震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的莫霍面展布特征,并利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跨越中国... 重-磁-震联合反演是获取地壳结构的重要方法.此次研究,我们主要基于全球最新的水深、重磁异常、沉积物厚度等数据,结合实测地震数据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的莫霍面展布特征,并利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跨越中国海-西太平洋典型剖面的地壳结构和异常体分布,揭示了陆壳到洋壳的典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浙江地区到马里亚纳俯冲带,地壳结构大致呈现由厚到薄、由老到新、由复杂到简单的特征.浙江地区(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地壳结构复杂,三层结构明显,地壳内断裂带发育,并伴有广泛的岩浆侵入;东海地区莫霍面起伏剧烈,地壳厚度变化较大,冲绳海槽地壳明显减薄,是其过渡壳性质的体现;西菲律宾海盆、九州—帕劳海脊、帕里西维拉海盆、马里亚纳俯冲带等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相对简单,二层结构明显.其中,西菲律宾海盆和帕里西维拉海盆地壳内部磁异常变化较为剧烈,海盆扩张过程中形成的磁异常体分布广泛,地壳厚度(5~8km)明显小于陆壳;九州—帕劳海脊地壳厚度可达~20km,缺失中地壳,表现为岛弧地壳结构;同源的西马里亚纳岛弧和东马里亚纳火山弧地壳结构相似,浅层磁异常体分布广泛,西马里亚纳岛弧地壳厚度(~17km)略小于东马里亚纳火山弧(~20km),体现了裂离的不对称性;马里亚纳海槽具有正常的洋壳结构(~7km),但扩张中心未发生明显破裂.对比各构造单元地壳结构的异同点,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陆壳与洋壳之间不是孤立的,陆壳可能会演化出洋壳的结构或组分,板块的演化总是处于动态循环过程中.此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中国海—西太平洋深部构造特征的整体理解,促进了我们对大陆边缘演化与板块相互作用的认识,深化了我国管辖海域及邻近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西太平洋 -磁-联合反演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D重磁震联合反演在南黄海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金玉 吴志强 姚长利 《海洋地质动态》 2008年第8期33-38,共6页
以南黄海最新测量的2条重力、地震综合剖面为例,介绍了2.5D重磁震联合反演技术在南黄海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联合反演的方法可以检验地震解释结果,并通过反演为地震解释提供参考信息,以重磁为辅助手段,能有效提高... 以南黄海最新测量的2条重力、地震综合剖面为例,介绍了2.5D重磁震联合反演技术在南黄海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联合反演的方法可以检验地震解释结果,并通过反演为地震解释提供参考信息,以重磁为辅助手段,能有效提高地震解释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反演 南黄海 物性界面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电震信息联合反演的随机建模技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阎汉杰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7-470,共4页
为了把目前的重磁反演从理论建模延伸到随机建模领域,本文从物理场、级数理论出发提出了重磁统计推断建模反演的方法。该方法在重磁场源分离的基础上,以断裂系统把研究区划分为一些独立的次级单元,在各单元内把要反演的地下界面深度作... 为了把目前的重磁反演从理论建模延伸到随机建模领域,本文从物理场、级数理论出发提出了重磁统计推断建模反演的方法。该方法在重磁场源分离的基础上,以断裂系统把研究区划分为一些独立的次级单元,在各单元内把要反演的地下界面深度作为其对应的极值重磁异常的二元复合逆函数,利用已知的重磁电震剖面资料,统计推断其逆函数的级数分布,以建立重磁电震联合反演的随机地质模型,应用该方法获得了合肥盆地的结晶基底构造图。该项技术探索,有潜能推进综合地球物理信息勘探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信息联合反演 随机建模 地球物理场 级数理论 统计反演 地球物理勘探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震联合解释在崖北凹陷地球物理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苏达理 欧阳敏 +2 位作者 付永涛 袁全社 周章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0-150,共11页
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探问题时,单一使用地震勘探方法存在局限性,经常难以得到满意的地质解释。这就需要使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辅助和补充。本研究综合利用海洋重力磁力测量数据,以Encom ModelVision解释软件为平台,结合琼东南盆地... 在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探问题时,单一使用地震勘探方法存在局限性,经常难以得到满意的地质解释。这就需要使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辅助和补充。本研究综合利用海洋重力磁力测量数据,以Encom ModelVision解释软件为平台,结合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在两条地震剖面及邻近井资料的约束下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进行重磁反演,对两条测线中的地层及地质异常体的密度及磁化率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崖北凹陷地层呈现四层密度结构,反演所得沉积基底密度为2.70 g/cm^3,沉积地层的密度为2.18-2.51 g/cm^3。地震剖面中向上侵入的地质异常体经判断为新近系末期喷出地表被后续沉积地层覆盖所形成的蘑菇状,低密度,中-强磁性的火成岩体。结合磁力异常可推断在测区西部还有更大规模的发育的火成岩侵入。这表明了同时新近系末期火成岩及相应火山活动的发现将会对崖北凹陷油气的成藏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解释 琼东南盆地 崖北凹陷 响应特征 密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次海盆及邻区CFT测线重磁震联合反演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文波 邱燕 +3 位作者 汪俊 聂鑫 王彦林 黄文凯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48,共11页
对跨南海西南次海盆及两侧陆缘的1条长达1 093 km,包括海底地震仪(OBS)、长排列多道地震和测深、重力、磁力调查在内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CFT),进行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基于重磁震联合反演结果,在分段解译的基础上,证实本区多处发育... 对跨南海西南次海盆及两侧陆缘的1条长达1 093 km,包括海底地震仪(OBS)、长排列多道地震和测深、重力、磁力调查在内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剖面(CFT),进行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基于重磁震联合反演结果,在分段解译的基础上,证实本区多处发育前新生界残余沉积层并发生多期次岩浆活动,南海海域地壳结构颇为复杂,具有陆壳、减薄型陆壳、陆洋过渡壳和洋壳等地壳类型,壳下高速层分布较广。根据以上分析,重磁震数据联合反演是研究海区构造特征和深部地壳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T地球物理测线 联合反演 地壳结构 西南次海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磁电震联合建模正反演在火成岩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陶德强 赵文举 +1 位作者 张嵘鑫 柴艳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30-334,20,共6页
火成岩与围岩的岩石地球物理属性差异规律性较差,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层位间差异变化较大,同时火成岩发育状态和规模在三维空间上变化较快。火成岩埋藏深度一般较大,重、磁、电、震异常较弱,使得火成岩异常较难提取。本文运用重、磁、电、... 火成岩与围岩的岩石地球物理属性差异规律性较差,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层位间差异变化较大,同时火成岩发育状态和规模在三维空间上变化较快。火成岩埋藏深度一般较大,重、磁、电、震异常较弱,使得火成岩异常较难提取。本文运用重、磁、电、震联合建模正反演解释YS地区火成岩。在大地电磁和地震二维剖面上建立统一的地质模型,通过不断修正模型并实时正演计算重、磁、电响应,最终得到一个合理可靠的解释模型。利用本文方法,火成岩的解释精度得到显著提高,提升了地质成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联合建模 实时正演 火成岩 GeoG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震交互反演及应用
19
作者 刘小龙 刘天佑 +1 位作者 陈高 尹正武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8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前重震联合反演主要采用二度或二度半模型,由于油气勘探中的地质构造一般为三度模型,因此,研究三度体模型的重震交互反演方法十分必要。根据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基于三度体模型的可视化重震交互反演,并以理论模型说明... 目前重震联合反演主要采用二度或二度半模型,由于油气勘探中的地质构造一般为三度模型,因此,研究三度体模型的重震交互反演方法十分必要。根据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实际情况,实现了基于三度体模型的可视化重震交互反演,并以理论模型说明了三度体模型的必要性。将该方法应用在我国南方海相某油气勘探区,较好地解决了海相地区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导致地震解释模糊甚至无法解释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地质解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震联合反演 三度体模型 人机交互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磁震资料的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综合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冯旭亮 张功成 +6 位作者 王万银 赵志刚 邱之云 谢晓军 纪晓琳 鲁宝亮 宋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42-4254,共13页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分布有30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其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南海存在不同区域盆地研究程度不同,不同区域盆地面积差别较大,部分盆地只是坳陷而没有达到盆地的级别以及盆地外围可能存在凹陷等...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分布有30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其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南海存在不同区域盆地研究程度不同,不同区域盆地面积差别较大,部分盆地只是坳陷而没有达到盆地的级别以及盆地外围可能存在凹陷等问题.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问题制约了其油气分布规律、储量等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本文以地震剖面数据为约束,以重力资料为主、辅以磁力资料,研究了南海新生代盆地分布及构造区划.通过提取新生代盆地及其构造单元引起的重力异常,结合地震剖面等资料反演了新生界底界面深度及新生界厚度.在充分调研已有盆地和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南海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确定了盆地及构造单元划分标准.以新生界厚度为基础并结合重、磁、震、地质等资料,进行地质-重磁震联合解释,将南海原有的36个盆地重新划分为24个盆地,盆地总面积扩大了约15万km^2.研究表明,南海新生代盆地沉积层厚度在1.5~16km之间,有6个北东东/北东向沉积坳陷带、2个近南北向沉积坳陷带以及1个三角沉积坳陷区;盆地展布方向主要为北东和北东东向,其次为北西和近南北向,呈现"南三北三"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新生代沉积盆地 联合解释 新生界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