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旭冉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4期207-208,221,共3页
本文采用重铬酸盐氧化-还原容量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并对样品称量、含水率计算、标准溶液标定、测定过程及测定结果重复性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分析,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中的规定进行合成,最终给... 本文采用重铬酸盐氧化-还原容量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并对样品称量、含水率计算、标准溶液标定、测定过程及测定结果重复性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分析,按照《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中的规定进行合成,最终给出扩展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海洋沉积物 有机碳 重铬酸钾氧化-还原容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森林土壤有机质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辜忠春 李光荣 +3 位作者 杜业云 李军章 蔡芳 王慧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以行业标准LY/T1237-1999《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为基础,应用外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测定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方案,以保障样品分析测试的准确度,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有机质 外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关键技术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孝兰 《现代农村科技》 2013年第23期36-36,共1页
1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 在外加热的条件下(油浴温度为180℃,沸腾5min),用一定浓度的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有机质(碳),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来滴定,从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有机碳的含量。
关键词 重铬酸钾氧化 土壤有机质 容量测定 技术 氧化容量 硫酸溶液 硫酸亚铁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矾土中铁的改进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新锋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矾土 测定 重铬酸钾容量 氧化二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溶胶-凝胶法制备LiCoO_2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兴泉 李淑华 +2 位作者 何泽珍 陈召勇 于作龙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8-260,共3页
首次采用氧化还原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 ,并采用电化学测试 ,XRD ,TEM ,SEM和BET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Li/Co摩尔比对材料首次充放电容量的影响 ,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对材料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Li/Co摩尔... 首次采用氧化还原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 ,并采用电化学测试 ,XRD ,TEM ,SEM和BET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Li/Co摩尔比对材料首次充放电容量的影响 ,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对材料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Li/Co摩尔比应不小于 1。由本方法制备的LiCoO2 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和可逆放电容量 ,完整而稳定的层状结构 ,均匀的粒径分布和较小的平均粒径 (3 5 0nm )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在充放电速率不大于 0 .5C和电压在 3 0~ 4 2 5V范围内时 ,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循环 10 0次后 ,容量保持率高达 96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溶胶-凝胶 制备 LICOO2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大孔树脂纯化还原型萝卜硫苷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元元 王绍花 +3 位作者 代孟孟 韩真真 朱立俏 盛华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92-2000,共9页
为研究大孔树脂纯化还原型萝卜硫苷的最佳工艺及其抗氧化能力。实验以8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对还原型萝卜硫苷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和洗脱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型号的大孔树脂,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出大孔树脂纯化还原型... 为研究大孔树脂纯化还原型萝卜硫苷的最佳工艺及其抗氧化能力。实验以8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对还原型萝卜硫苷的比吸附量、吸附率和洗脱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型号的大孔树脂,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出大孔树脂纯化还原型萝卜硫苷的工艺参数,通过测定纯化前后还原型萝卜硫苷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表征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HPD-722型大孔树脂纯化还原型萝卜硫苷效果最好,最佳纯化工艺为:上样液pH 5.3,上样流速2.5 BV/h,上样液浓度0.53 mg/mL;洗脱液为70%乙醇溶液,洗脱液体积为2.5 BV,洗脱液流速为1.5 BV/h,还原型萝卜硫苷纯度由0.404%提高到17.903%,纯度提高了44.35倍,纯化后的还原型萝卜硫苷GRH提取物与萝卜提取液相比,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分别提高了67.31和45.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点设计-效应面 大孔树脂 还原型萝卜硫苷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聚合法制备多壁碳纳米管/甲基丙烯酸甲酯杂化粒子的研究
7
作者 潘霁 杨海存 +2 位作者 龚方红 薛胜 马文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8-82,共5页
通过酸氧化和酰胺化反应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引入伯氨基团,再采用表面氧化-还原聚合法在MWCNTs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利用红外、拉曼、热失重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和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 通过酸氧化和酰胺化反应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引入伯氨基团,再采用表面氧化-还原聚合法在MWCNTs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利用红外、拉曼、热失重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和单体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伯氨基团和过硫酸铵(APS)所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可以有效引发MWCNTs表面MMA接枝聚合。在反应时间16h,聚合温度为50℃,APS用量为6mmol/L,MMA为水的5%(质量分数)时,接枝率可达28.6%。改善了MWCNTs在聚偏氟乙烯铸膜液中的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甲基丙烯酸甲脂 氧化-还原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胺配合物催化1,1’-联-2-萘酚氧化的循环伏安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宋继国 宋化灿 +2 位作者 谭端明 杨绮琴 许遵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7-119,共3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 (Ⅱ )_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 ,并催化O2 的还原。Cu (Ⅱ )也能与 1 1 _联_2_萘酚配合 ,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 ,不能催化O2 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 ,具有模拟...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Cu (Ⅱ )_胺配合物的电还原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铜胺配合物可以键合O2 ,并催化O2 的还原。Cu (Ⅱ )也能与 1 1 _联_2_萘酚配合 ,但是配合物不能键合O2 ,不能催化O2 的还原。所以铜胺配合物键合并活化了O2 ,具有模拟酶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1′--2-萘酚 -胺配合物 循环伏安 催化剂 还原性质 催化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固化体系对丙烯酸酯胶粘剂固化反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洪峰 厉蕾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7-191,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未加氧化-还原固化体系的丙烯酸酯胶粘剂HCB1和加入氧化-还原固化体系的丙烯酸酯胶粘剂HCB2进行热分析,确定两种不同胶粘剂的固化温度范围,并利用K issinger,Ozawa和Crane方法计算出HCB1胶粘剂和HCB2胶粘剂...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未加氧化-还原固化体系的丙烯酸酯胶粘剂HCB1和加入氧化-还原固化体系的丙烯酸酯胶粘剂HCB2进行热分析,确定两种不同胶粘剂的固化温度范围,并利用K issinger,Ozawa和Crane方法计算出HCB1胶粘剂和HCB2胶粘剂的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和反应级数,研究和探讨氧化-还原固化体系在丙烯酸酯胶粘剂固化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固化体系,可以降低丙烯酸酯胶粘剂固化反应的固化温度和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固化体系 差示扫描量热 固化温度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BaZrO3/γ-Al2O3的NO氧化-还原性能研究
10
作者 高爱梅 屠兢 +1 位作者 林培琰 李全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294-1296,共3页
对钙钛矿型Rh/BaZrO3/γAl2O3催化剂进行了NOx储存量(NSC)及NO氧化-还原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400℃无还原剂C3H6贫燃条件下,Rh/BaZrO3/γ-Al2O3的NSC比300℃时高41.2%,这表明NO在较高温度时氧化速率增加.而在含C3H6情况下,无论是在40... 对钙钛矿型Rh/BaZrO3/γAl2O3催化剂进行了NOx储存量(NSC)及NO氧化-还原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400℃无还原剂C3H6贫燃条件下,Rh/BaZrO3/γ-Al2O3的NSC比300℃时高41.2%,这表明NO在较高温度时氧化速率增加.而在含C3H6情况下,无论是在400℃或300℃,NSC值均有所下降,这表明此时C3H6与NOx之间存在竞争氧化.在贫燃-富燃循环中,Rh/BaZrO3/γ-Al2O3的NSC几乎不变,这表明该催化剂对NO具有很好的氧化-还原循环性能.当在循环过程中混入0.01%SO2,对该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几乎无影响,这说明Rh/BaZrO3/γ-Al2O3催化剂还具有较强的抗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锆钙钛矿相 NOx储存容量 Γ-氧化 NO氧化-还原性能 贫燃-富燃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还原碳化法制备TiC-WC-Ni超细粉末
11
作者 易忠来 邵刚勤 +5 位作者 李佳 张卫丰 王冲 段兴龙 林华幌 郭景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163-164,共2页
TiC-WC是一种重要的复式碳化物,原料粉末颗粒的大小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以TiCl4、AMT、Ni(NO3)2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得纳米氧化物复合粉末,再经直接还原碳化合成了TiC-WC-Ni超细粉末。研究了碳化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TiC-WC是一种重要的复式碳化物,原料粉末颗粒的大小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以TiCl4、AMT、Ni(NO3)2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得纳米氧化物复合粉末,再经直接还原碳化合成了TiC-WC-Ni超细粉末。研究了碳化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在1580℃碳化2h制备出粒径为0.2~03μm的超细TiC-WC-Ni粉末,其制备温度比传统碳化温度低1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末 直接还原 碳化 Ni(NO3)2 溶胶-凝胶工艺 TiC-WC 碳化温度 复式碳化物 TICL4 纳米氧化 粉末颗粒 复合粉末 还原碳化 制备温度 AMT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硅化法制备稀土硅化物(NdSi_2,YSi_2)纳米晶及其性能(英文)
12
作者 马剑华 钱逸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01-904,共4页
本文采用无水的氯化钕和氯化钇及硅粉作为起始原料,在高压釜中在650℃的温度条件下,通过还原鄄硅化途径成功地合成了硅化钕(NdSi2)和硅化钇(YSi2)。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他们分别是四方相的二硅化钕和六方相的二硅化钇结构。透射电镜照片... 本文采用无水的氯化钕和氯化钇及硅粉作为起始原料,在高压釜中在650℃的温度条件下,通过还原鄄硅化途径成功地合成了硅化钕(NdSi2)和硅化钇(YSi2)。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他们分别是四方相的二硅化钕和六方相的二硅化钇结构。透射电镜照片表明他们的平均粒径分别是40nm和60nm。样品的光致发光结果说明他们在波长分别为441nm和366nm处能发光。热重曲线显示他们在流动空气的介质中在550℃以下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硅化物 纳米晶 还原-硅化 制备 光致发光性能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1(Trx1)氧化还原状态的检测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卫 谷利 +1 位作者 杨荟敏 张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调节蛋白,其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是细胞内发挥氧化还原调控作用的重要过程.本文建立了Trx1氧化还原状态的检测方法—氧化还原蛋白免疫印迹法(redox Western blot),... 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调节蛋白,其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是细胞内发挥氧化还原调控作用的重要过程.本文建立了Trx1氧化还原状态的检测方法—氧化还原蛋白免疫印迹法(redox Western blot),即通过碘乙酸(IAA)标记Trx1,根据蛋白所带负电荷的不同,达到分离蛋白氧化与还原状态的目的,并根据能斯特方程计算出相应的氧化还原电势.本方法是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基础上建立的,具有低成本、易操作的特点.实验中分别采用H2O2和DTT处理样本,利用此方法检测了细胞裂解液中、细胞内及过表达Trx1氧化还原电势的变化;并检测了HEK293细胞不同生长时期Trx1的氧化还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1 氧化还原 碘乙酸 氧化还原蛋白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溶剂热法制备钯基催化剂及其催化氧化间二甲苯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赫帅 郭凤 +3 位作者 康国俊 余剑 任雪峰 许光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37-943,共7页
通过采用络合-溶剂热法、水热法和浸渍法三种方法制备了负载量为0.6%(质量分数)的Pd/Al_2O_3催化剂,重点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催化氧化间二甲苯作为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能力。结果表明:络合-溶剂热法制备的Pd/Al_2O_3-com催化剂催化氧... 通过采用络合-溶剂热法、水热法和浸渍法三种方法制备了负载量为0.6%(质量分数)的Pd/Al_2O_3催化剂,重点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催化氧化间二甲苯作为典型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能力。结果表明:络合-溶剂热法制备的Pd/Al_2O_3-com催化剂催化氧化间二甲苯的能力最强,间二甲苯体积分数为0.002%时完全转化温度(T100)为130℃,低于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的完全转化温度30℃。对Pd/Al_2O_3催化剂进行了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等表征分析,发现Pd/Al_2O_3-com中Pd主要以还原态Pd^0高度分散于载体表面,而另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均有明显的Pd^(2+)存在。结合性能测试及表征分析,表明络合-溶剂热法制备的Pd/Al_2O_3-com催化剂活性组分Pd的高度分散,增强了催化活性,可满足高浓度间二甲苯、宽气体体积空速条件下催化氧化脱除间二甲苯的工业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基催化剂 催化氧化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络合-溶剂热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研究及在沉积相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3期52-61,共10页
在沉积相研究中,对不同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各种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研究,对恢复和判断沉积相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沉积相的研究中,特别注意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系统分析,这些研究对阐明沉积环境特征,分析不... 在沉积相研究中,对不同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各种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研究,对恢复和判断沉积相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沉积相的研究中,特别注意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系统分析,这些研究对阐明沉积环境特征,分析不同氧化-还原岩石带对某些沉积矿产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目前没有公认的标准,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笔者认为对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起决定作用的是以下一些特征元素及其比值:低价铁(Fe^(2-))含量及Fe^(3-)/Fe^(2-)比值,还原硫(S^2)及S^2/Fe^(2-)比值,有机碳(Cy)及其他变价元素。在评价沉积岩石的还原容量时,只有当岩石中的全部还原组分都参加进去被测定,这样才可得出岩石还原性能的正确结论。70年代前苏联学者和(1965)使用强氧化剂KMnO_4在碱性条件下(pH=11—13)氧化沉积岩粉末取得岩石ΔEh值,此值是评价沉积岩石还原能力的一个主要参数。岩石Eh_7值是评价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前苏联学者(1975)提出将沉积岩粉放入杯中,用蒸馏水调成膏状,然后用插有测量电极的橡皮塞盖住杯口,在密闭条件下测量岩石Eh、pH值的方法。为了采用统一的标准(pH=7)来比较这些数值的大小,作者用公式 Eh_7=K(pH_c—7)+Eh_c(K=59mv)对所测岩石Eh_c值进行校正。参照地下水氧化-还原划分标准和前述综合参数,本文提出综合的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划分标准。作者用中国华南某碳酸盐岩型铀矿床(产于石炭纪地层)和某黄铁矿床(产于泥盆纪地层)为例,详细论述了这两个矿区沉积相分析中用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质研究、判定沉积相(环境)的方法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分析 岩石氧化-还原参数 还原容量 岩石△Eh值 岩石Eh7
全文增补中
3种检测方法比较忍冬药用和非药用部位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两绵 邹芳艳 +5 位作者 刘晓谦 高慧敏 张永欣 冯伟红 郭中原 王智民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7期2513-2519,2526,共8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忍冬药用部位(金银花和忍冬藤)和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忍冬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 目的:分析和比较忍冬药用部位(金银花和忍冬藤)和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忍冬非药用部位——忍冬叶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法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微量法测定45份金银花、忍冬叶和忍冬藤样品的抗氧化活性,并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直观分析、系统聚类分析(H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挖掘。结果:3种方法测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基本相似,测定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不同产地的金银花、忍冬叶和忍冬藤抗氧化活性大小:连云港≥河南>山东(金银花);连云港>河南>山东(忍冬叶);河南≥山东≥连云港(忍冬藤)。忍冬藤的抗氧化活性较弱,金银花和忍冬叶的抗氧化活性较强。金银花和忍冬叶的抗氧化活性大小因其产地不同而存在差异:忍冬叶≈金银花(河南),忍冬叶>金银花(连云港),忍冬叶<金银花(山东)。HCA和PLS-DA分析将45份样品分为2个组别,其中忍冬藤为一组,金银花和忍冬叶为另一组。忍冬藤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不同于金银花和忍冬叶,而金银花和忍冬叶的抗氧化活性则较为相近。结论:忍冬植物的非药用部位——忍冬叶资源丰富,其抗氧化活性比忍冬藤强,与金银花相当,极具综合利用价值和产品开发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 非药用部位 忍冬叶 1 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 2 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 铁离子还原能力 氧化活性 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合反应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有机还原性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维平 王卓 章竹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7-70,共4页
基于重铬酸钾在酸性介质下氧化有机还原性物质生成Cr3+的反应与Luminol H2O2 Cr3+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建立了一种广普、快速测定痕量至微量有机还原性物质的新方法.研究并优化了化学发光检测的条件,测定了11种常见有机还原性物质.方法... 基于重铬酸钾在酸性介质下氧化有机还原性物质生成Cr3+的反应与Luminol H2O2 Cr3+化学发光反应相偶合,建立了一种广普、快速测定痕量至微量有机还原性物质的新方法.研究并优化了化学发光检测的条件,测定了11种常见有机还原性物质.方法的检出限(mol/L)分别为:抗坏血酸,1.2×10-9;尿酸,1.5×10-7;肌酸酐,3.0×10-7;谷胱甘肽,5.4×10-6;盐酸羟胺,6.0×10-8;硫酸肼,4.8×10-7;水合肼,5.2×10-7;甲醛,6.1×10-7;乙醛,5.3×10-7;葡萄糖,7.0×10-6;果糖,8.3×10-6.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1.2%~2.3%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还原性物质 含量测定 偶合反应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 重铬酸钾 化学发光反应 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a_(1.6)Sr_(0.4)Ni_(1-x)Cu_xO_4阴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强 赵辉 +1 位作者 江瑞 郭力帆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65-2070,共6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1.6Sr0.4Ni1-xCuxO4(x=0.2,0.4,0.6,0.8),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阴极材料与固体电解质Ce0.9Gd0.1O1.95(CGO)在1...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1.6Sr0.4Ni1-xCuxO4(x=0.2,0.4,0.6,0.8),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阴极材料与固体电解质Ce0.9Gd0.1O1.95(CGO)在1000℃烧结时不发生化学反应,且烧结4h后,二者之间可形成良好的接触界面.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技术对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Cu离子掺杂量(x)为0.6时,La1.6Sr0.4Ni0.4Cu0.6O4阴极具有最小的极化电阻,在空气中当测试温度为750℃时,极化电阻为0.35Ω·cm2.在不同氧分压条件下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结果表明,电极上的两个氧还原反应主要包含氧离子从三相界面向电解质CGO转移的过程和电荷的迁移过程,其中电荷的迁移过程为电极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La1.6Sr0.4Ni0.4Cu0.6O4电极在空气中700℃和阴极电流密度为45mA·cm-2时,阴极过电位为45mV.本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La1.6Sr0.4Ni1-xCuxO4材料是一种电化学性能较为优良的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T-SOFC)阴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La1.6Sr0.4Ni1-xCuxO4 阴极材料 甘氨酸-硝酸盐 电化学性能: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对DMcT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红 马文石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聚苯胺 (PAn)对 2 ,5 二巯基 1,3 ,4 噻二唑 (DMcT)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及其DMcT/PAn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PAn膜电极在含饱和DMcT电解质溶液中不仅可以形成DMcT/PAn复合物 ,而且复合...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聚苯胺 (PAn)对 2 ,5 二巯基 1,3 ,4 噻二唑 (DMcT)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及其DMcT/PAn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PAn膜电极在含饱和DMcT电解质溶液中不仅可以形成DMcT/PAn复合物 ,而且复合物电极呈现的氧化还原的峰电位差较电极未修饰前明显减少。DMcT/PAn复合物电极和PAn电极在 1.0mol/LHCl溶液中呈现相似的复数平面图 ,但在开路电位下在高频段的半圆的直径前者大于后者 ,而在 1.0V电位下则前者小于后者。因此认为在DMcT/PAn复合物中 ,DMcT是主要的电活性物质 ,PAn则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复合物的导电性和电荷传递速度 ,对DMcT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2 5-二巯基-1 3 4-噻二唑 电催化作用 循环伏安 电化学阻抗谱 DMcT 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 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Sm_(0.5)Sr_(0.5)CoO_3-La_(0.8)Sr_(0.2)Ga_(0.8)Mg_(0.15)Co_(0.05)O_3复合阴极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邹玉满 王世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8-961,共4页
用湿化学法制备了Sm0.5Sr0.5CoO3(SSC)-La0.8Sr0.2Ga0.8Mg0.15Co0.05O3(LSGMC5)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其中SSC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LSGMC5用柠檬酸盐法合成.XRD结果表明,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的SSC在焙烧温度大于1223K即表... 用湿化学法制备了Sm0.5Sr0.5CoO3(SSC)-La0.8Sr0.2Ga0.8Mg0.15Co0.05O3(LSGMC5)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其中SSC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LSGMC5用柠檬酸盐法合成.XRD结果表明,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的SSC在焙烧温度大于1223K即表现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随焙烧温度的升高,SSC粉末颗粒增大,导致相应电极与电解质的结合变差.复合电极的性能显著依赖于SSC粉末的焙烧温度,其中含1223K焙烧SSC粉末的电极表现出最小的欧姆电阻以及电极电阻.973K、氧气中、1A·cm-2电流密度下该电极的极化过电位仅为0.077V,远小于固相法合成的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硝酸盐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m0.5Sr0.5CoO3阴极 还原 焙烧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