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耐酸耐铜细菌的选育及其吸附铜离子的特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海 朱亦珺 +2 位作者 董颖博 程煌 霍汉鑫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9-604,共6页
从某铜矿选矿废水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在强酸性条件下对铜去除能力较高的菌株Z-1,经鉴定为克雷伯氏杆菌.考察了碳源、氮源、pH、温度、吸附时间、投菌量等因素对菌株Z-1生长量及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Z-1的最佳碳源为乙酸钠,其最佳... 从某铜矿选矿废水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在强酸性条件下对铜去除能力较高的菌株Z-1,经鉴定为克雷伯氏杆菌.考察了碳源、氮源、pH、温度、吸附时间、投菌量等因素对菌株Z-1生长量及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Z-1的最佳碳源为乙酸钠,其最佳用量为3 g.L-1;最佳氮源为硫酸铵,最佳用量为1.2 g.L-1.在投菌量为4 g.L-1、温度为30℃、吸附时间为4 h的条件下,菌株Z-1对pH=3、Cu2+100 mg.L-1的废水吸附效果最优,Cu2+去除率达到59.7%.菌株Z-1对Cu2+的吸附过程能很好地用吸附模型Langmuir方程描述,菌株Z-1去除的铜离子,有92.3%分布在细胞壁上,其余7.7%分布在细胞质内,说明菌株Z-1对铜离子的去除主要为表面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酸性废水 重金属铜离子 耐酸性 微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色法和智能手机的铜离子浓度检测 被引量:5
2
作者 章安良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4-488,共5页
为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开发了适用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重离子检测应用系统。自制的光路系统降低采集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提高便携性。提出了测前和测后的补偿算法,进一步消除了采集环境变化对测试精度的影响;梯度定位算法改善测试对... 为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开发了适用于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的重离子检测应用系统。自制的光路系统降低采集环境变化的影响,并提高便携性。提出了测前和测后的补偿算法,进一步消除了采集环境变化对测试精度的影响;梯度定位算法改善测试对象浓度定位的精确性,并开发了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实现铜离子浓度的数字化测量。采用水体中Cu^(2+)浓度作为实验对象,验证算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0~20 mg/dL线性范围内,拟合曲线的标准偏差为0.96,相关系数为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 比色 算法 调整 重金属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二氧化硅杂化微球结构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曹仕文 张鸿 +4 位作者 孟驰涵 邹新全 周炜东 于跃 郭静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12-3519,共8页
利用海藻酸钠(SA)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并利用醇解TEOS提供二氧化硅(SiO_2)源与SA分子结构上的羟基(—OH)进行反应,制备一系列不同组分的杂化微球。采用旋转流变仪(DH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谱(XRD)、热重分析仪... 利用海藻酸钠(SA)和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原料,并利用醇解TEOS提供二氧化硅(SiO_2)源与SA分子结构上的羟基(—OH)进行反应,制备一系列不同组分的杂化微球。采用旋转流变仪(DH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谱(XRD)、热重分析仪(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氮气吸附-脱附方法(BET)对杂化溶液的流变性能以及杂化微球的化学结构、结晶能力、热分解能力、微球形貌、比表面积和孔径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其对亚甲基蓝(MB)和重金属铜(Cu^(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SA/SiO_2杂化溶液体系黏度下降,在初始剪切速率25s–1时杂化溶液黏度比SA黏度低了2.2Pa·s;FTIR图说明SA中羟基与TEOS中的硅氧键反应生成硅氧碳键,TEOS与SA发生化学反应;杂化微球结晶曲线中CA结晶特征峰强度降低,同时出现SiO_2的结晶特征峰;杂化微球分解温度由250℃提升到310℃,热分解温度提高;BET测试得到海藻酸钙(CA)比表面积为7.254m^2/g,孔径为19.65nm,CA/SiO_2杂化微球的比表面积为49.151m^2/g,孔径为21.75nm,杂化微球比表面积提高,孔径类型为介孔;当MB初始浓度为100mg/L时,SA/SiO_2杂化微球去除率达到87.09%;当Cu^(2+)初始浓度为2.5g/L时,SA/SiO_2杂化微球去除率达到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材料 海藻酸钠 二氧化硅 亚甲基蓝 重金属铜离子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