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军 李博 +1 位作者 聂鑫蕊 殷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32-135,144,共5页
通过用TCLP浸出方法和MEP多级浸出方法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进行浸出稳定性分析,考察飞灰中重金属在不同浸出过程的浸出行为,探究影响浸出过程的因素,以期能够为含重金属危险废物的长期稳定性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不控制p H的T... 通过用TCLP浸出方法和MEP多级浸出方法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进行浸出稳定性分析,考察飞灰中重金属在不同浸出过程的浸出行为,探究影响浸出过程的因素,以期能够为含重金属危险废物的长期稳定性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不控制p H的TCLP浸出方法在提取剂与飞灰混合的过程中p H迅速升高至6.0以上,较高的p H不能充分模拟在自然暴露酸性降水过程中重金属的浸出,从而低估飞灰中重金属的风险;MEP多级浸出方法通过在浸出的第1步使用醋酸缓冲溶液浸出液并动态调节浸出液p H为(5.0±0.2),使飞灰中碱性物质在第1步首先得到释放,然后在第2~9步提取过程能维持较低的p H,从而较好地模拟飞灰在自然条件下经过反复酸雨淋滤过程重金属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重金属稳定性 浸出方法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某尾砂充填材料物理性能及其重金属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候普尧 傅开彬 +2 位作者 查威 廖飞 邓全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6-222,共7页
为查清四川某尾砂充填材料理化特性和重金属毒性,以尾矿和普通水泥为原料制备井下充填材料,采用全因子试验探究尾砂粒径及灰砂比对试样物理性能及重金属稳定性的影响,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充填材料流动度和抗压强度,运用XRD、FTIR和SEM... 为查清四川某尾砂充填材料理化特性和重金属毒性,以尾矿和普通水泥为原料制备井下充填材料,采用全因子试验探究尾砂粒径及灰砂比对试样物理性能及重金属稳定性的影响,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充填材料流动度和抗压强度,运用XRD、FTIR和SEM等分析方法,揭示充填材料水化反应过程及其重金属固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尾砂粒度越粗,灰砂比越大,尾矿充填料的抗压强越大,易满足井下充填材料的强度要求,但尾砂粒度过大时,片状或棱型等不规则形状颗粒导致充填料流动性能降低;粗粒级尾砂充填料水化反应充分,水化产物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通过沉淀、静电吸附、离子置换作用等,将重金属滞固在充填材料中,重金属浸出毒性至少满足地下水Ⅲ类水质要求。因此采用水泥为胶凝材料,制备尾砂井下充填材料的理化特性和重金属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 水泥 充填材料 多元回归方程 重金属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污泥炭重金属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田玉玲 王成杰 +3 位作者 韩融 周梅 葛强茹 程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将添加剂Fe_(2)O_(3)、赤泥、CaO与市政污泥以1∶10(质量比)混合共热解,制备改性污泥炭BC-Fe、BC-RM和BC-Ca。研究添加剂对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Pb、Zn、Cu、Cr、Mn)形态分布的影响,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污泥炭的生态风险。结果表... 将添加剂Fe_(2)O_(3)、赤泥、CaO与市政污泥以1∶10(质量比)混合共热解,制备改性污泥炭BC-Fe、BC-RM和BC-Ca。研究添加剂对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Pb、Zn、Cu、Cr、Mn)形态分布的影响,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污泥炭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三种改性污泥炭的比表面积较未改性污泥炭(BC)分别增大58.08%,189.58%和122.99%,孔隙结构得到改善;Fe_(2)O_(3)可显著抑制Zn在热解过程中的逸散;BC-Ca中Zn、Pb、Cr、Mn和Cu处于残渣态(F4)的比例较未改性污泥炭(BC)分别增加11.76%,13.03%,26.96%,5.55%和2.11%,且均为RAC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炭 重金属稳定性 生态风险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钙对污泥炭重金属稳定性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田玉玲 程阳 +3 位作者 韩融 周梅 王成杰 葛强茹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129,共6页
鉴于CaO对生物质的热解产气、焦油重整具有催化作用,并可显著提升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将CaO与市政污泥以1∶10的质量比混合共热解,制备改性污泥炭(BC-Ca)。研究了CaO对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Pb、Zn、Cu、Cr、Mn)形态分布的影响,采用风险评... 鉴于CaO对生物质的热解产气、焦油重整具有催化作用,并可显著提升生物炭的吸附性能,将CaO与市政污泥以1∶10的质量比混合共热解,制备改性污泥炭(BC-Ca)。研究了CaO对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Pb、Zn、Cu、Cr、Mn)形态分布的影响,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评价污泥炭的生态风险,并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改性污泥炭对Cr(Ⅵ)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BC-Ca中Zn、Pb、Cr、Mn和Cu处于残渣态(F4)的比例较未改性污泥炭(BC)分别增加11.76%、13.03%、26.96%、5.55%和2.11%,且均为RAC低风险;BC-Ca的比表面积较BC增大122.99%,孔隙结构得到改善;BC-Ca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速率主要由化学吸附机理控制;BC-Ca对Cr(Ⅵ)的最大吸附容量较BC提高51.13%,去除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炭 重金属稳定性 生态风险 Cr(Ⅵ)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固化剂固化淤泥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臻华 项伟 +1 位作者 吴雪婷 崔德山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78,86,共6页
为解决水泥对含有机质和重金属污染物的淤泥固化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采用水泥、生石灰、高铁酸钾和高分子吸水树脂作为复合固化剂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的方法。通过干湿循环试验和渗出液试验,从固化淤泥平均累计相对质量损失率、无侧限抗... 为解决水泥对含有机质和重金属污染物的淤泥固化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采用水泥、生石灰、高铁酸钾和高分子吸水树脂作为复合固化剂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的方法。通过干湿循环试验和渗出液试验,从固化淤泥平均累计相对质量损失率、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固化淤泥渗出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等指标的变化,探究了复合固化剂对固化淤泥耐久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水泥掺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固化淤泥的强度、改善固化淤泥的耐久性和固化淤泥中重金属的稳定性,但仅掺入水泥难以达到理想的固化效果;而掺入复合固化剂的固化淤泥,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能保证整体的完整性,其平均累计相对质量损失率仅为3.89%,无侧限抗压强度相比28d养护的试样提高了4.1%;在渗流作用下,掺入复合固化剂的固化淤泥末次渗出液中未检出Pb离子,而Cu、Zn离子的浓度仅为初次渗出液中的15.24%和2.25%,表明复合固化剂克服了因化淤泥体系酸碱度变化的影响,通过包裹作用和络合作用稳定了淤泥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地降低了固化淤泥渗出液中Cu、Zn、Pb离子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淤泥 复合固化剂 干湿循环试验 渗出液试验 耐久性 重金属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