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分子量有机酸在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罗晓萌 钱建财 +3 位作者 王锴 闫凤丹 宋正熊 黄五星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1-180,共10页
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植物修复是一种经济、可行性高且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低分子量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LMWOAs)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天然螯合剂,具有强化植物修复效... 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植物修复是一种经济、可行性高且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低分子量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LMWOAs)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天然螯合剂,具有强化植物修复效果的作用,在植物修复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综述了LMWOAs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活化土壤重金属、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活化营养元素、提高植物转运系数、缓解植物毒害。其次阐述了影响LMWOAs植物修复效果的因素,包括重金属理化性质、植物特性和种植方式、LMWOAs种类与浓度、土壤pH值以及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最后展望了LMWOAs在植物修复中的研究方向,为今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s) 重金属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某矿区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源解析
2
作者 钱磊 邓思维 +3 位作者 冯雯娟 田雨 徐威 吴怡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5-272,共8页
我国西南某钒钛磁铁矿区受长期开采的影响,以尾矿库为中心存在程度不同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为了给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对尾矿库及其周边区域布设了63个监测点,在对重金属元素Cr、Cd、Hg、As、Pb、Ni、Cu含量进行测定基础上,采用... 我国西南某钒钛磁铁矿区受长期开采的影响,以尾矿库为中心存在程度不同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为了给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对尾矿库及其周边区域布设了63个监测点,在对重金属元素Cr、Cd、Hg、As、Pb、Ni、Cu含量进行测定基础上,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风险评价,并综合运用相关性、PCA/APCS分析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了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研究显示:(1)矿区周边土壤总体属轻微生态风险,其中尾矿库东部土壤生态风险较其他区域偏高。(2) Cu、Ni、Cr、Cd具有显著的同源性,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等地质过程,贡献率超过98%;Hg与As可能存在共同的工业污染源,贡献率超过80%;Pb可能受到人类活动和成土母质等因素的叠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周边 土壤重金属污染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
3
作者 陈上仁 李杰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0-292,共13页
武鸣盆地位于北回归线沿线,属于典型岩溶区,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导致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评价岩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并解析其来源,采集了研究区12547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测定了土壤中的Zn、Ni、Cu、Pb、P... 武鸣盆地位于北回归线沿线,属于典型岩溶区,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导致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评价岩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并解析其来源,采集了研究区12547个表层土壤样品(0~20 cm),测定了土壤中的Zn、Ni、Cu、Pb、P、Cd、Hg、Co、Mn、Cr、V、I、S、As、Se、N、CaO、有机质、Mo和F的含量及pH值共21种化学指标。综合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和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APCS-MLR)模型,结合地质、土壤和土地利用数据定量解析了土壤元素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①Zn、Ni、Cu、Pb、Cd、Hg、Cr、V、I、As、Se呈现显著富集特征,Ca、Cd、Mn、Mo、Hg、As、Cu的变异系数和峰度较高,显示人为活动影响;②Cr、Pb、As、Zn总体呈轻度污染,局部存在Cd污染,Hg虽未达污染水平,但因其高毒性呈现中等生态风险;③Ni、Zn主要受地质背景与农业活动控制,Mo、Hg等受地质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有机质、N等与表层植被相关,F、Pb等受母岩酸性和矿业活动主导,CaO、Cd则受母质和工业活动的共同作用。该研究深化了对岩溶区生态环境特征的认识,可为制定岩溶区土壤质量标准和推进岩溶区土壤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地质高背景 基准值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演进与研究进展
4
作者 吕昆 吴治陵 邓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2-61,共10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挑战,其修复对土壤生态功能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该文系统梳理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关键技术节点及其科学驱动机制。同时,总结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核心...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环境治理的关键挑战,其修复对土壤生态功能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该文系统梳理了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关键技术节点及其科学驱动机制。同时,总结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核心技术创新、污染修复理论深化、政策支持强化及工程实践推进,为污染治理提供了系统性科学支撑。然而,当前修复技术仍受适用性不足、高成本及潜在环境风险等因素的制约。针对上述挑战,未来研究应聚焦修复技术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探索“修复-利用”协同增效模式,并加强国际协作与政策引导,以推动污染治理的全球化进程。通过技术创新与跨学科合作相结合,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有望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全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污染修复技术 绿色修复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典型生态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源解析
5
作者 岳瑞 张梦林 +3 位作者 段佳辉 宁墨奂 陈星 陈国栋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17-2927,共11页
为探明重庆市生态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分析其污染来源,以石柱县(2129 km^(2))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样5716件、岩样100件和5件矿渣,分析研究区重金属质量比和分布特征。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对研... 为探明重庆市生态功能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分析其污染来源,以石柱县(2129 km^(2))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样5716件、岩样100件和5件矿渣,分析研究区重金属质量比和分布特征。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而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正矩阵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分析研究区重金属来源。结果显示,研究区表层土壤中As、Cd、Cr、Cu、Hg、Ni、Pb和Zn超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的比率分别为0.0625%、28.24%、0.09%、0.4%、0.185%、1.8%、0.055%和0;在空间分布上,重金属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东部的二叠系和三叠系地层中,表明重金属富集与地层构成有关;单因子指数评价表明,研究区Cd环境质量较差,有31.24%面积的土壤受到污染;内梅罗综合评价显示,研究区土壤环境污染等级以清洁和轻微污染为主;地积累指数显示,主要污染物为Cd、As和Hg,分别有23.31%、11.24%和10.85%的点位出现污染,表明Cd在研究区内存在明显富集现象;PMF模型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表层重金属来源主要为3种,分别是自然来源、工农业和交通混合源、工业源,所占比例分别为47.83%、25.37%和26.78%。土壤中Cd元素的质量比会随着岩石中Cd元素质量比的变化而变化,工矿企业周边矿渣中重金属质量比显著高于研究区平均值,这进一步表明重金属富集形成与自然背景值和工业活动有关。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源解析表明,由自然源和工业源造成的Cd污染问题较为突出,风险较大。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土壤重金属污染 重庆市 污染评价 正矩阵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融合机器学习快速鉴别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
6
作者 彭莎 何亚雄 +3 位作者 温起帆 赵栋烨 李博轩 柯川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95-1303,共9页
鉴于重金属于土壤中长期累积会致使土壤污染加剧、质量衰退,进而衍生出诸多棘手的环境问题,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持续且精准监测至关重要。通过整合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与智能算法,致力于实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等级的快速精准辨... 鉴于重金属于土壤中长期累积会致使土壤污染加剧、质量衰退,进而衍生出诸多棘手的环境问题,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持续且精准监测至关重要。通过整合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与智能算法,致力于实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等级的快速精准辨识。首先,运用中值绝对偏差(MAD)法剔除异常光谱,并对光谱数据执行归一化操作,以有效抑制激光能量波动以及环境噪声所引入的干扰,保障数据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继而引入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算法(KNN)、随机森林(RF)与决策树(DT)的智能算法,针对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实施分类识别,为化解因参数择取失当引发的过拟合或欠拟合风险,采用随机搜索策略对各模型予以优化。经综合比对,SVM模型呈现出最优的分类精度,Cr和Cu污染土壤等级识别的准确率分别为99.417%、99.250%。实验表明,SVM和LIBS相结合可以快速判断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等级,同时也为环境检测与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机器学习 中值绝对偏差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与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7
作者 席伟 平原野 +2 位作者 叶晓燕 符鸣芮 张雅雯 《现代化农业》 2025年第5期81-84,共4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高效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在揭示污染的空间分布和趋势,以及在优化环境政策的实施方面,GIS的应用表现尤为突出。此技术能有效整合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污染...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一种高效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显示出显著的优势。特别是在揭示污染的空间分布和趋势,以及在优化环境政策的实施方面,GIS的应用表现尤为突出。此技术能有效整合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污染热点,并进行风险评估,从而为制定科学的治理策略提供坚实的依据。此外,GIS在预测环境影响和管理公共健康风险方面的应用,进一步强调了其在环境科学研究和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空间分布 风险评估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和修复技术
8
作者 陈桂贤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5期53-55,共3页
该文介绍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和修复技术的发展情况,主要对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阐述。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包括传统检测技术与新型检测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包括... 该文介绍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和修复技术的发展情况,主要对基于生态安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阐述。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包括传统检测技术与新型检测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修复技术,旨在为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土壤重金属污染 检测技术 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溯源工作方法与质量控制
9
作者 储劲柏 杜微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0期65-68,共4页
准确评价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识别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对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农业生态、合理开展污染管控治理以及促进完善法规制度等方面均有重要实践价值。该文说明了水力搬运型、大气重金属沉降型、其他类型、混合型等农用地土壤重金... 准确评价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识别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对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农业生态、合理开展污染管控治理以及促进完善法规制度等方面均有重要实践价值。该文说明了水力搬运型、大气重金属沉降型、其他类型、混合型等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类方法,说明了成因溯源工作所需资料收集与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污染成因及污染成因溯源工作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列举了不同类型案例,明确了开展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成因的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地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土壤调查 成因 溯源排查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素菌肥对碧螺春茶园土壤和茶叶重金属残留改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健 梅啸 阙小峰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43-46,共4页
为确认酵素菌肥在降低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残留的具体效果,本文以苏州碧螺春茶园土壤和茶鲜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有机肥(CK)、酵素菌肥A(A1)和酵素菌肥B(A2)三种模式进行施肥,探究酵素菌肥对表层土壤(0-20cm)、次表层土壤(20-40cm)和茶... 为确认酵素菌肥在降低土壤及农作物重金属残留的具体效果,本文以苏州碧螺春茶园土壤和茶鲜叶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有机肥(CK)、酵素菌肥A(A1)和酵素菌肥B(A2)三种模式进行施肥,探究酵素菌肥对表层土壤(0-20cm)、次表层土壤(20-40cm)和茶叶鲜叶中镉、汞、砷、铅、铬和铜重金属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纯施用有机肥相比,施用酵素菌肥可显著地降低各层土壤和茶叶鲜叶中的有害重金属残留,其中以枯草芽孢杆菌为菌核的酵素菌肥A比以哈茨木霉菌为菌核的酵素菌肥B效果更佳。综上,酵素菌肥可以在土壤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可在碧螺春茶种植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素菌肥 土壤重金属污染 碧螺春茶鲜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6
11
作者 龙新宪 刘文晶 仇荣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8-1200,共13页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重金属主要通过经口摄入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皮肤接触和食物链摄取等暴露途径进入人体,其中经口摄入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农产品是主要的暴露途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在农田土壤质...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重金属主要通过经口摄入土壤、吸入土壤颗粒、皮肤接触和食物链摄取等暴露途径进入人体,其中经口摄入重金属污染土壤和农产品是主要的暴露途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在农田土壤质量分类和风险管控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梳理了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发展状况,介绍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和评估技术,论述了影响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及优化措施。在农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中,应加强耦合污染源识别技术、重视食物消费暴露途径、精准识别不同敏感受体、本土化敏感受体的暴露参数、纳入重金属的生物可给性,同时提高农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未来可从加强应对健康风险评估过程不确定性的技术方法、考虑各种饮食的暴露途径和建立本土化的重金属毒性标准数据等多方面深化农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以期推动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技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土壤重金属污染 健康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子
12
作者 牛海 华宇鹏 +4 位作者 马丽杰 张硕 管瑞杨 盛敏 段文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20,共15页
为探明露天煤矿排土场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子,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石圪台和黑岱沟两座露天煤矿的排土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排土场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8个方位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结构、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 为探明露天煤矿排土场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子,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石圪台和黑岱沟两座露天煤矿的排土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排土场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8个方位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结构、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单因子评价指数进行评估)及其相互关系,为因地制宜地选择矿区生态修复方案提供了指导.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结构及重金属污染情况在石圪台和黑岱沟矿区间差异显著;②石圪台土壤全磷和黑岱沟土壤全钾在不同方位间差异显著;③石圪台的Cd为重污染,Mn为微污染;黑岱沟的Cd为重污染,Cu和Ni为微污染;④石圪台Cd的污染程度在不同方位间差异显著,而Mn的污染程度与方位无关;黑岱沟Ni的污染程度在不同方位间差异显著,而Cd和Cu的污染程度与方位无关;⑤石圪台Cd和黑岱沟Ni的污染程度在不同方位间的变化趋势与其地势的变化基本一致,即地势越低重金属污染越重;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与土壤pH、全钾含量和大粒径土壤颗粒占比关系密切.综上,不同矿区排土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其主要原因与排土场地势、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排土场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结构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于金鹏 晁赢 +9 位作者 阎祥慧 罗锋 杭中桥 褚衍旭 李旭 杨全刚 王会 潘红 娄燕宏 诸葛玉平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6-233,共8页
如何有效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农业和环境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优质耕地资源短缺与粮食生产需求的突出矛盾背景下,原位钝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的切实可行,且能保证作物安全生产的修复措施... 如何有效治理和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保障粮食安全成为农业和环境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优质耕地资源短缺与粮食生产需求的突出矛盾背景下,原位钝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的切实可行,且能保证作物安全生产的修复措施。文章从钝化剂种类、钝化修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效果的因素,并对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研究思路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科学、合理、高效使用钝化剂和钝化修复技术提供理论指导,实现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复合污染 钝化修复 重金属活性 耕地安全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锰渣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晓辛 肖雪 +2 位作者 谭道永 徐中慧 于文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91,共13页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电解锰生产国,电解锰渣堆存造成的土壤污染亟需改善。该研究在中国锰矿资源储量最大的基地——贵州省铜仁市,选取辖区公共电解锰渣库(玉屏侗族自治县蔡溪村),利用湿式消解法及改进的BCR三步提取法对Mn、Zn、Pb、Ni...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电解锰生产国,电解锰渣堆存造成的土壤污染亟需改善。该研究在中国锰矿资源储量最大的基地——贵州省铜仁市,选取辖区公共电解锰渣库(玉屏侗族自治县蔡溪村),利用湿式消解法及改进的BCR三步提取法对Mn、Zn、Pb、Ni、Cr、Cd 6种重金属元素在电解锰渣库周边土壤中的污染特征、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价进行分析讨论。Mn、Pb和Cd是对渣库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重金属。Mn含量变化范围为356~14915 mg/kg,平均值为3828 mg/kg,超过贵州土壤背景值4.8倍。Pb和Cd的平均含量是农用地土壤国家标准风险筛选值的3.1和40.2倍。6种重金属均以可迁移的酸溶解态为主。Mn和Cd的弱酸提取态含量随距渣库坝体越近而显著增加(P<0.05)。普通Kriging空间插值结果发现Mn、Cd、Zn、Pb和Ni 5种重金属含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其中Mn和Cd含量受到人为活动污染等随机影响较大。Mn和Cd空间分布总体呈东高西低,高值均出现在电解锰渣库坝体附近。主成分分析法显示Mn、Cd和Pb主要受电解锰渣库污染影响;Ni和Zn主要来源于附近农业活动和工业生产;Cr主要受地质背景因素影响。电解锰渣库周边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最高风险等级,其中Cd的贡献比例最大(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土壤重金属污染 形态分布 源解析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峰 李强 +3 位作者 高峰 吉勤克补子 刘汉武 王若帆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0-660,共11页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 为评价黔中磷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采用梅花布点法在磷矿区周边区域和无矿区不同地层天然土壤采集24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Cu、Pb、Zn、As、Hg、Se、Cd、和Cr含量,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PI)、地累积指数(I_(geo))以及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对磷矿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黔中磷矿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贵州土壤背景值的37.58倍、24.40倍、19.26倍、18.09倍、2.67倍、2.17倍和1.78倍,各重金属富集特征明显,Cu元素平均含量未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研究区土壤中Hg、Se、Cd、As、Pb、Zn和Cr等元素NPI平均值介于4.59~69.32之间,处于重度污染水平,而Cr和Cu元素NPI平均值分别为1.89和1.21,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研究区Hg元素I_(geo)平均值为4.45,处于严重至极重污染;As、Se和Cd元素I_(geo)平均值介于3.35~3.65之间,处于重度污染;Pb、Zn和Cr元素I_(geo)平均值0.21~0.44之间,处于未污染至中度污染水平,而Cu元素I_(geo)平均值为-0.83,显示其未受到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Hg元素处于极强生态风险水平,Cd处于强生态风险水平,Ad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而Cu、Pb、Zn和Cr均处于轻微风险水平。黔中磷矿区土壤RI平均值为2285.50,显示出极强生态风险,Hg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磷矿区 土壤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S的重金属污染土壤钝化修复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瑞 丁茂文 +4 位作者 费维新 张付贵 朱宗河 周可金 余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危害性极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钝化修复是治理污染土壤较为实用的绿色经济策略之一。为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研究现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21年土壤重金属钝化研究论...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危害性极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钝化修复是治理污染土壤较为实用的绿色经济策略之一。为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钝化修复研究现状,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21年土壤重金属钝化研究论文相关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21年全球土壤重金属钝化领域的发文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Chemosphere、Journal of Hazadous Materials以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杂志刊发该领域的研究内容较多,国家级基金等是土壤重金属钝化研究领域的主要资助来源。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镉污染修复是重金属钝化修复领域较受重视的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是土壤重金属钝化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机构。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钝化材料修复污染土壤的机理,可同时修复多种重金属的新型钝化材料筛选,以及结合重金属低积累品种或栽培措施等方面,提高修复效果,降低修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钝化修复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丘陵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承建 赵思毅 +5 位作者 刘玉莲 缪凯 雷宁 杨雨航 潘庭杰 罗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1-279,共9页
为探明川东丘陵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采集四川东部典型丘陵区农田土壤样品108个(水田土壤51个,旱地土壤57个),分析土壤重金属Cd、Pb、Cr、Hg、As的含量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 为探明川东丘陵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采集四川东部典型丘陵区农田土壤样品108个(水田土壤51个,旱地土壤57个),分析土壤重金属Cd、Pb、Cr、Hg、As的含量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估污染状况和生态风险,采用变异系数、地累积指数、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Cd、Pb、Cr、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29、30.38、69.56、0.0832、4.59 mg/kg;水田Cd、Hg含量比旱地分别高15.52%、21.00%,水田土壤中其他重金属含量与旱地相近。5种重金属含量均不同程度超过四川省土壤背景值;水田土壤中Cd和Hg、旱地土壤中Cd和Pb含量超过农用地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7.84%、1.96%、10.53%、1.75%。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发现,土壤重金属以无污染(清洁)为主,少数点位Cd、Hg和Pb存在轻度污染。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以Cd污染最重,潜在生态风险最高,其次为Hg,Cd、Hg达到中度及以上污染等级的点位分别占64.81%、5.56%,达到较重及以上生态风险等级的点位分别占82.46%、29.63%;其他重金属污染较轻或无污染,生态风险处于低风险等级;水田土壤Cd、Hg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高于旱地。污染来源分析发现,Cd、Hg、As主要受农业活动影响,Cr和Pb由自然成土和农业活动2种途径共同形成。川东丘陵区农田土壤总体处于清洁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中风险、低风险为主,存在强风险和极强风险点位;水田土壤污染风险高于旱地;Cd、Hg污染较重,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较高。因此,应加强对农田土壤中Cd、Hg的长期监测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潜在生态危害风险指数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风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扩散过程模拟
18
作者 轩诗垚 王占刚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2,151,共6页
为直观展示目标区域重金属污染元素汞(Hg)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扩散的过程,解决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因受到风力的影响而产生与传统污染扩散模型结果有所出入的问题,针对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污染扩散模型。在考虑到土... 为直观展示目标区域重金属污染元素汞(Hg)的污染范围、污染程度、污染扩散的过程,解决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因受到风力的影响而产生与传统污染扩散模型结果有所出入的问题,针对目标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污染扩散模型。在考虑到土壤重金属一般扩散规律的同时兼顾风向和风速等因素对污染扩散过程的影响,以求模拟得到目标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扩散过程。在完成对污染扩散模型算法的改进之后,结合Cesium开源框架实现在三维地球上对目标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物Hg的扩散过程的可视化,在Web前端动态地展示研究区域Hg元素在传统扩散模型基础上结合风场因素的扩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扩散模型 污染核密度图 反距离加权插值 克里金插值 CESIUM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业种植的危害及治理策略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苏霞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9期119-121,共3页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量重金属通过工业排放、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及污水灌溉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威胁作物生长、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本文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业种植的主要危害,包括阻碍... 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量重金属通过工业排放、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及污水灌溉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导致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威胁作物生长、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本文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业种植的主要危害,包括阻碍作物养分吸收、抑制作物生长、导致产量下降和农产品品质劣化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策略,包括加强监测评估、控制重金属来源以及合理运用修复技术等,进而为实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高效治理提供参考,推动农业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农业种植 危害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栋栋 刘楚天 +2 位作者 刘红玲 刘怡然 孙国韵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19-121,137,共4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植物修复作为绿色经济的、能够有效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式而备受关注,且植物间作修复效率较高,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中常见的间作修复模式,以及间作系...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植物修复作为绿色经济的、能够有效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式而备受关注,且植物间作修复效率较高,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中常见的间作修复模式,以及间作系统中种间相互作用对土壤重金属修复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