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5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河洛阳段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
1
作者 刘德鸿 石兆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为明晰洛河洛阳段沉积物重金属分布、风险及来源,以洛河洛阳段为研究对象,采集入城区段、主城区段和出城区段13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分析重金属(Pb、Cd、Cr、Mo、Cu和Zn)的空间分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I geo)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 为明晰洛河洛阳段沉积物重金属分布、风险及来源,以洛河洛阳段为研究对象,采集入城区段、主城区段和出城区段13个点位的表层沉积物,分析重金属(Pb、Cd、Cr、Mo、Cu和Zn)的空间分特征,并利用地累积指数(I geo)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及来源解析,结果显示:洛河洛阳段沉积物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Pb(42.90 mg·kg^(-1))、Cd(2.41 mg·kg^(-1))、Cr(76.86 mg·kg^(-1))、Mo(9.31 mg·kg^(-1))、Cu(35.15 mg·kg^(-1))及Zn(145.60 mg·kg^(-1))分别为黄河流域河南段重金属元素土壤背景值的1.7、14.2、1.1、13.7、1.5和2.2倍.Pb、Cr和Cu质量分数均表现为入城区段显著高于出城区段,Cd、Mo和Zn表现为主城区段显著高于出城区段,这6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在入城区段与主城区段间无显著差异.入城区段和主城区段多数点位的Cd为偏重污染程度及以上,Mo为中度污染或偏重污染程度,其余为轻度或低污染程度.源解析显示,Pb、Cd、Mo、Cu和Zn主要为人为源,Cr以自然源为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显示,入城区点位达到强生态危害水平(Ⅲ级)及以上,主城区段所有点位均达到很强生态危害水平(Ⅳ级),出城区段所有点位均达到强生态危害水平(Ⅲ级),其中,Cd对RI的贡献最大,占比64.10%,其次是Mo(32.67%).洛阳市应重点关注由钼产业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并进一步降低Cd污染水平,方能降低洛河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河 洛阳段 沉积物 重金属 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威地区土壤重金属潜在污染风险评价及影响因素解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伟 宋云涛 +6 位作者 郭志娟 曾道明 贺灵 成晓梦 孙彬彬 张富贵 张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643-2653,共11页
我国西南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存在土壤重金属高含量区,为探究其潜在污染风险及影响因素,选择云南省宣威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地质、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对区内表层组合土壤样品1487份、深层组合土壤样品374份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含... 我国西南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存在土壤重金属高含量区,为探究其潜在污染风险及影响因素,选择云南省宣威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地理、地质、人类活动等相关资料,对区内表层组合土壤样品1487份、深层组合土壤样品374份中的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分别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表层组合土壤的潜在污染风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结果显示,相对于中国土壤A层、C层背景值研究区表、深层土壤中重金属均显示富集;相对于云南省A层、C层土壤背景值大部分重金属亦显示富集;Cd、Hg、Pb存在较高的潜在污染风险,Cu、Cr、Ni、Zn、As则潜在污染风险较低;地质背景、黏土矿物、有机质、矿业活动、地形地貌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影响因素,多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可能会使重金属富集加剧,pH值、CaO、Light(灯光指数)、WIG对重金属富集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威地区 土壤重金属 在生态危害指数 地累积指数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评估方法的垃圾中转站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
3
作者 段海静 任翀 +6 位作者 申浩欣 彭超月 王艳锋 刘德新 王玉龙 马清霞 马建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2-974,共13页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 选取我国北方某市内11个垃圾中转站周围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d、Pb、Cr、Cu、Zn和Ni元素含量,基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IPI)和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INI)评价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指数(NIRI)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Ni、Cu、Pb、Cr、Zn、Cd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3.08、26.63、24.08、44.64、97.68、0.32 mg·kg^(−1).NIP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各垃圾中转站总体上为重金属中度污染区;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研究区10个垃圾中转站均处于安全无污染的水平,总体上不存在污染风险.IN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3%占比的垃圾中转站污染程度为未污染至中度污染;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不仅其评价污染等级远高于中国潮土背景值,且各垃圾站受污风险程度排序与NIPI评估结果完全相反.RI评价结果显示,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7个垃圾站为中度生态风险,4个为强生态风险;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11个垃圾站均为轻微生态风险.NIRI评价结果显示与RI相似,以中国潮土背景值为参比时,研究区各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程度严重,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时,所有样点的NIRI均低于30,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综合上述评价结果表明,INI不适合以风险筛选值为参比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RI和NIRI评估结果排序基本一致,五福路、刘寺、五顷四生活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高,晋安路、吹古台、铁南新村垃圾中转站生态风险最低,表明中国潮土背景值和风险筛选值均适用于这两种评价方法.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垃圾中转站 改进型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改进型在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家湖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4
作者 肖尚斌 龚哲 +4 位作者 刘佳 李世剑 贺文枨 朱良辰 郑熠歌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3,共10页
对采自松滋市陶家湖不同部位的3根沉积物柱状样品进行了重金属(Cu、Zn、Cr、Ni、Pb、As)含量和粒度测定,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潜在风险,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正交矩阵分解(PMF)模型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陶... 对采自松滋市陶家湖不同部位的3根沉积物柱状样品进行了重金属(Cu、Zn、Cr、Ni、Pb、As)含量和粒度测定,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潜在风险,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正交矩阵分解(PMF)模型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陶家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整体上表现为湖心>湖岸>消落带,湖岸污染程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湖心和消落带沉积物污染程度随深度增加而上升;其中,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6种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危害水平,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Cr为偏中度风险,As、Cu、Pb、Zn和Ni主要表现为轻度风险。相关分析和PMF模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包括矿业源、自然来源,以及农业和工业的复合源,贡献分别为18.8%、52.4%和28.8%,其中Cu主要受到矿业的影响,Pb主要受到自然来源的影响,As主要受到工业和农业活动的影响,Zn、Ni和Cr受到3种来源的影响;水动力条件和人类活动造成陶家湖重金属分布呈现空间差异,消落带水动力较强导致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低于湖岸和湖心,水动力条件改变导致Pb、Ni垂向分布发生改变,矿业发展是造成Cu、Zn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农业活动导致As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生态风险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典型企业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定量溯源解析
5
作者 李小红 刘正实 +2 位作者 邓娟 陈忠 何春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108,共11页
笔者以2022年以来重庆市典型企业周边表层土壤样品中Cd,Hg,As,Pb,Cu和Ni 6种重金属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 笔者以2022年以来重庆市典型企业周边表层土壤样品中Cd,Hg,As,Pb,Cu和Ni 6种重金属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征、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除As以外,Cd,Hg,Pb,Cu和Ni 5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全国和重庆表层土壤的土壤背景值含量.不同行业类别土壤污染物含量及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电力生产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最好,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环境治理业企业周边土壤环境质量相对较差.PMF源解析表明:As以自然源为主,贡献率为78.8%;Hg以化学药品生产活动、固废及危废等处理处置为主,贡献率为78.7%;Cd,Pb,Ni和Cu以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生产活动为主,贡献率分别为62.6%,56.3%,67.6%和67.3%.研究区土壤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其中应引起重视的是Hg和Cd,对该研究区域的贡献率分别高达58.1%和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典型企业 在生态风险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柏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生态-健康风险评估
6
作者 田野 杨爱江 +2 位作者 卯燕军 张青青 曾曦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为了解在贵阳市和贵安新区饮用水源地松柏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生态-健康风险。于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松柏山水库库区上下游选择9个采样点,开展12个月的采样工作,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Cr、Zn、Mn、Co、Cd... 为了解在贵阳市和贵安新区饮用水源地松柏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生态-健康风险。于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松柏山水库库区上下游选择9个采样点,开展12个月的采样工作,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Cr、Zn、Mn、Co、Cd、Cu和Pb等7种重金属进行分析测试,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同时评估人体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Cr、Mn、Co、Cu、Zn、Cd和Pb的年均浓度分别为91.2、905、66.3、109、236、0.781和33.3 mg/kg,其中Cd和Cu超过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的风险筛选值,Cr、Mn、Co、Zn和Pb低于风险筛选值;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水库处于尚无污染-轻度污染,其中重金属Cd为主要污染因子;7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Cd>Co>Cu>Pb>Zn>Cr>Mn,其中Cd为主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Cd>Co>Cu=Zn>Cr=Pb=Cr,Cd为主要污染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全磷与Cd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主要来源于供水过程的输入。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指数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HI<1),其中重金属Cr的非致癌风险最高,达到3.9×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饮用水水源地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素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贺玉 张静 +3 位作者 卢少勇 韩镇阳 石祖秦 张荣社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1003,共13页
选取哈素海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3年4月(枯水期)、2023年7月(丰水期)和2023年9月(平水期)各采集19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并测定了7种重金属(As、Cr、Cd、Cu、Pb、Zn和Hg)的含量(除Cr以外的重金属均检出),分析其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 选取哈素海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23年4月(枯水期)、2023年7月(丰水期)和2023年9月(平水期)各采集19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并测定了7种重金属(As、Cr、Cd、Cu、Pb、Zn和Hg)的含量(除Cr以外的重金属均检出),分析其污染及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对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估,并结合相关性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解析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来源及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6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内蒙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平水期除As以外的5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内蒙水系沉积物背景值,其中Cd和Hg含量的平均值在3个水期均超过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空间上,各水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枯水期重金属含量高值集中在湖区东西部,丰水期主要集中在湖区南北部,平水期则主要集中在湖区中部;地累积指数法结果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结果均表明Cd和Hg是造成3个水期生态风险的主要重金属元素,各水期RI均值分别为590.42、503.73和570.07,整体表现为强潜在生态风险水平,Cd和Hg在3个水期对RI值的贡献率之和均超过了90%;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为农业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工业活动、自然源和采矿活动,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2.5%、22.7%、20.1%和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时空分布 在生态风险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恢复期湿地土壤重金属残留分析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檀明明 孟昭军 +6 位作者 刘曼红 吴成丹 冯刚 谢兴宇 翟信 李颜颜 李欣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131,共9页
【目的】明确退耕还湿地土壤中锌、铅、砷、铬、铜、汞、镉7种重金属残留及潜在生态风险状况,为黑龙江挠力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挠力河保护区流域大兴农场、红旗岭农场、八五三农场、五九七农场不同退耕期... 【目的】明确退耕还湿地土壤中锌、铅、砷、铬、铜、汞、镉7种重金属残留及潜在生态风险状况,为黑龙江挠力河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挠力河保护区流域大兴农场、红旗岭农场、八五三农场、五九七农场不同退耕期湿地57个土壤样品,采用混酸-电热板消解法处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退耕1年(R1)、退耕2年(R^(2))、退耕8年(R8)和退耕17年(R17)还湿地与玉米地(CF)、大豆地(SF)、水稻地(RF)和自然湿地(NW)中重金属残留量的差异;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地质累积指数(I_(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_(I))评价土壤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结果】挠力河保护区土壤中Zn、Pb、As、Cr、Cu、Hg、Cd残留量分别为0.39~0.98、0.21~0.35、0.63~2.85、1.54~2.34、1.77~3.88、0.74~2.24、0.12~0.54 mg·kg^(-1);其中,Zn、Pb、As、Cr和Cu残留量均低于三江平原土壤背景值,Hg和Cd均高于该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u、Cr、Zn、As和Pb在各样地无污染;Hg在R1、R^(2)、R8及农田(CF、SF、RF)为中重度污染,在R17和NW为轻度污染;Cd在R1和农田为轻度污染,在其他样地属于清洁水平。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Cd、Zn、Pb、As、Cr和Cu在各样地中均无污染,Hg在各样地均为轻度-中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R1、R^(2)与农田为中风险,R8、R17与NW为低风险。【结论】随着退耕时间的增加,重金属残留量逐渐降低;退耕17年还湿地土壤重金属残留量最低,与自然湿地相似。挠力河保护区退耕湿地土壤重金属残留生态风险水平为低至中风险,退耕8年和退耕17年还湿地均属于低风险水平;重金属Hg和Cd为挠力河保护区退耕湿地主要生态危害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自然保护区 退耕还湿地 土壤重金属 生态风险 评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毕书海 周文辉 +3 位作者 袁国礼 高琪 李永春 邰苏日嘎拉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9-299,共11页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对该地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明确原州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累积情况。【研究方法】系统采集了研究区表层土壤样品12988件,获取了As、Cd、Cr、Cu、Hg、Ni、Pb和Zn等8...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对该地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明确原州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累积情况。【研究方法】系统采集了研究区表层土壤样品12988件,获取了As、Cd、Cr、Cu、Hg、Ni、Pb和Zn等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与宁夏自治区表层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原州区表层土壤8种重金属富集系数分别为As(1.01)、Cd(1.42)、Cr(1.04)、Cu(0.99)、Hg(1.03)、Ni(0.81)、Pb(1.01)和Zn(1.07)。土壤中8种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六盘山东西两侧、固原市区、张易镇和黄铎堡镇等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在东北部第四纪黄土覆盖区的炭山乡、寨科乡土壤重金属富集程度较低。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原州区土壤整体清洁,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各重金属元素污染指数均小于0.7,属清洁水平,污染风险等级为安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Cd和Hg单元素潜在危害指数达到中等风险水平,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轻微风险。【结论】固原市原州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较低,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存在轻微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污染指数 生态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固原市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阴那山森林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0
作者 朱明勇 熊永柱 +4 位作者 刘友存 董志成 陈燕奎 张全发 何文鸣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调查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 调查土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阴那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取样测定土壤中的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潜在生态风险状况,并对这二者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0—20 cm)土壤As、Cu、Pb、Cr、Zn平均含量均超过广东省表层土壤元素背景值。各采样区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率排序为Pb>As>Zn>Cu,Cr没有超标。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As、Cu、Pb、Zn表现出单峰分布特征,Cr分布较均匀。Pb、As属于轻度污染,Zn、Cu、Cr属于清洁。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As>Pb>Cu>Cr>Zn。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总体污染等级为轻度,存在中等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可为阴那山地区土壤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那山 重金属元素 污染评价 生态风险评价 森林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季节变化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1
作者 仇晓华 王兆忠 +5 位作者 邢吉辉 宫海明 赵增才 常凤鸣 王奎峰 孙思涵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68,共13页
为探究黄河口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效应,本研究于2021年3、6、9和11月对黄河口海域开展了4次季度性调查,系统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Zn、Pb、Cu、Cr、As、Hg和Cd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变化及潜在生态... 为探究黄河口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潜在生态风险效应,本研究于2021年3、6、9和11月对黄河口海域开展了4次季度性调查,系统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Zn、Pb、Cu、Cr、As、Hg和Cd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动态变化及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结果显示,2021年黄河口海域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Cr 66.92、Zn 62.98、Cu 20.59、Pb 20.35、As 11.67、Cd 0.14、Hg 0.03 mg/kg。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可知,多数站位重金属含量符合一类标准,仅少数站位的部分重金属超出一类标准限值,符合二类沉积物标准,超标率为4.86%。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呈现季节性差异,除Hg和Cd外,其余5种重金属含量均表现为春季较高、夏季显著降低、秋季回升、冬季再次下降的相似变化趋势。沉积物重金属的时空变化总体受河口水动力主导的细粒沉积物分布格局及调水调沙引发的脉冲式物源输入调控。以中国黄土重金属背景值为评价基准,获得研究区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由高到低为:Hg>Cd>As>Pb>Cu>Cr>Zn,其中Hg、Cd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达中风险水平;7种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为低风险,但已接近低风险上限,且秋季风险指数最高,冬季最低,提示调水调沙结束后的海洋环境监测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季节变化 生态风险评价 黄河口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北部湾海岸带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与来源识别
12
作者 邹瑜 罗冲 +4 位作者 池江 杨雁媛 张帅雅 刘宝林 杨娟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2-1403,共12页
海岸带沉积物环境质量直接关系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安全。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本文采集了广西北部湾海岸带7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综合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As... 海岸带沉积物环境质量直接关系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与人类安全。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本文采集了广西北部湾海岸带7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综合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As、Cd、Cu、Pb、Zn、Cr、Hg等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生态风险,并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了其潜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以砂、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为主,有机质主要源于陆源输入。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Cd、Pb、Zn和Cr总体无污染,As为轻度污染,Hg达中度污染水平,且Hg表现出显著的富集特征。空间上,污染物高浓度区域主要集中于主要河口与海湾。相关性及多元统计分析表明,7种重金属元素具有同源性,其主要受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水等人类活动影响,部分Cd、Zn、Cu元素可能来源于自然风化作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研究区部分点位存在重度生态风险,Hg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本研究阐明了广西北部湾海岸带重金属污染特征及人类活动的主导影响,对保障区域海洋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海岸带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来源解析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解析的土壤重金属生态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构建及应用
13
作者 张明华 鞠铁男 +4 位作者 李青 耿慧 郭广慧 支浩闻 孟祥源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106,共13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复杂和风险空间异质性等特点。传统研究中,污染源解析与风险评估是2个独立的分析过程,由于污染源贡献与风险评估缺乏联系,风险评估的结果难以支撑源头精准管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污染源解析与概率风...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复杂和风险空间异质性等特点。传统研究中,污染源解析与风险评估是2个独立的分析过程,由于污染源贡献与风险评估缺乏联系,风险评估的结果难以支撑源头精准管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污染源解析与概率风险评估的创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整合受体模型(APCS-ML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以及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系统量化了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对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识别出农业活动、工业活动及混合来源对研究区重金属的贡献率,并进一步揭示研究区生态风险主要由农业源输入的Cd污染物导致,而人体健康风险则主要源于混合源中的Cr和As等元素的暴露。综合考虑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应该优先管控Cr和As元素。该方法实现了污染源贡献与风险概率的有效耦合,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源解析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APCS-MLR 蒙特卡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某市规模化养殖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佳 辛东帅 +2 位作者 姜辞冬 苏海涛 翟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8-408,共11页
为查明规模化养殖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健康风险,在江苏省某市69家规模化养殖场采集299个表层土壤(0~20cm)样品,分析测定了Cu、As、Cd、Cr、Hg、Ni、Pb、Zn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利用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健康风... 为查明规模化养殖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健康风险,在江苏省某市69家规模化养殖场采集299个表层土壤(0~20cm)样品,分析测定了Cu、As、Cd、Cr、Hg、Ni、Pb、Zn共8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利用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除Cr、Hg外,Ni、Cu、Cd、Pb、Zn、As的均值高于区域背景值,不同养殖类型和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生猪养殖场表层土壤Zn、Cu和Cd的均值最高,鸡养殖场表层土壤Cr、Pb和Ni的均值最高,粪污堆放区、畜禽活动区重金属含量高于饲料堆放区。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21~1.08,轻度污染占比0.33%,Zn为主要贡献因子,污染点位于粪污堆放区。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部分养殖场内土壤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现象,其中Zn、Cu、Cd、As达到轻度至中度污染的点位分别占比为23.41%、13.38%、10.03%、9.36%。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综合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55.14~277.71,生态风险处于低等至中等风险区间,其中26.42%的点位Cd存在中等风险,6.35%的点位Hg存在中等至高风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累积尚未对人体构成非致癌健康风险,致癌风险也在可接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养殖场 土壤重金属 污染 生态健康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1年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5
作者 刘霄 黄张根 卢洪斌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96,共16页
为深入了解洞庭湖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本文收集了2003—2021年洞庭湖沉积物中7种典型重金属(Hg、As、Cd、Cr、Pb、Cu、Zn)数据,使用ANOVA检验、Daniel趋势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重金属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 为深入了解洞庭湖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本文收集了2003—2021年洞庭湖沉积物中7种典型重金属(Hg、As、Cd、Cr、Pb、Cu、Zn)数据,使用ANOVA检验、Daniel趋势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重金属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_(geo))对数回归模型法(Y)、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评价了洞庭湖及其子湖区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并探究了洞庭湖主要支流对重金属污染的贡献,同时结合流域土地分类数据追溯了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Cd为洞庭湖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首要因子,其含量范围为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的2.79倍~38.09倍,并且其年际平均值超过风险管制值(3.00 mg·kg^(-1))。Daniel趋势检验结果显示,近20年来,洞庭湖全湖的As、Pb、Cr、Cu、Zn均呈下降趋势(r<0);从区域上看,西洞庭湖的As、Pb,南洞庭湖的Pb和东洞庭湖的Hg、As、Cd、Pb、Cr、Cu、Zn呈下降趋势(r<0)。洞庭湖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值2003—2017年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湖区生态风险排序为南洞庭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其中南洞庭湖Cd风险是3个湖区中最高的,贡献率达80.25%。重金属污染贡献最大的支流是湘江和资水,主要来源是工矿产业。因此,应该特别关注湘江、资水流域内的矿产采掘及金属冶炼的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洞庭湖 生态风险 沉积物 时空分布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邱县城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及来源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海 魏伟 +2 位作者 宋阳 潘杨 李迎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31,共12页
为了解霍邱县城西湖和城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和生态风险,对城西湖和城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 为了解霍邱县城西湖和城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潜在来源和生态风险,对城西湖和城东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及主成分解析了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除城东湖的Cd、Hg、Pb和城西湖的Hg外,其余元素均值超过背景值,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大致呈北向南递减趋势。地累积指数表明城西湖沉积物中Ni和Zn处于未受污染中度污染状态,污染负荷指数显示城西湖为中度污染状态,城西湖和城东湖处于轻度生态风险状态。重金属溯源分析结果显示城西湖和城东湖沉积物中Cr、Zn、Ni和Cu主要来源成土母质、矿产开采和水产养殖,As、Pb、Hg和Cd主要来源于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研究结果可为城西湖和城东湖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西湖 城东湖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笑萌 刘操 任少东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213-219,共7页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中的残留重金属逐年增多,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风险。为系统梳理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领域的知识概况,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作为原始数据。基...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中的残留重金属逐年增多,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生态风险。为系统梳理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领域的知识概况,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作为原始数据。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CiteSpace分析文章的发文量趋势、主要研究国家和机构、研究作者及关键词。结果表明:①近20年该领域的发文量呈整体增加的趋势,尤其是2010年之后,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②研究机构大多数在高校,中国科学院是在外网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且研究成果也较多展示在顶级期刊上;③水环境是研究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最多的场所,关键词突现也表明在未来几年水体仍然是该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文献计量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某铅锌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估
18
作者 柳峰 乔晓克 +6 位作者 郎珊珊 王国强 李龙飞 赵敬轩 魏静 张力召 陈雄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为了解太行山北段某铅锌矿区附近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采集了66件表层土壤样品,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对研究区重金属(Cd、Hg、As、Pb、Cr、Cu、Zn)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正定矩阵因子模型对土壤重金属进... 为了解太行山北段某铅锌矿区附近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采集了66件表层土壤样品,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对研究区重金属(Cd、Hg、As、Pb、Cr、Cu、Zn)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正定矩阵因子模型对土壤重金属进行来源解析,并提取重金属7种形态利用潜在生态风险综合指数和风险评价编码法综合评估了迁移能力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Pb>Zn>Hg>Cu,As、Cr几乎没有污染,基本不受外部影响;多元统计分析与PMF模型源解析结果趋势类似、相互验证,PMF将人为来源划分更为细致,Cd、Pb、Zn、Cu及少部分Hg来自于矿石采、选、冶等工矿活动源(65.91%),Hg主要是矿石采选、金属冶炼产生的废气、粉尘、扬尘引起的大气沉降源(19.02%),As、Cr则主要受成土母质源控制(15.07%);研究区整体处于强生态危害水平,Cd和Hg是主控因素,其中Cd迁移能力和生态风险最高,酸性废水及渗滤液等会显著增强Cd的迁移能力和生态风险,监管和治理工作需要重点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土壤 重金属 源解析 在生态危害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校正研究
19
作者 郭晋君 王斐 +4 位作者 范智超 刘敏 张淳 宋蓓 赵蓓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1-1350,共10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矿山周边农田土壤更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准确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重要的意义。对渭南市矿山企业周边农田土壤进行科学布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农田土壤样品9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矿山周边农田土壤更容易受到污染,因此,准确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有重要的意义。对渭南市矿山企业周边农田土壤进行科学布点,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北方农田土壤样品90个,研究样品中4种重金属(铅、镉、汞、砷)的污染状况。综合考虑污染物的种类、丰度、生物吸收效应等因素,对方法毒性响应系数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体系:ARI<130,130≤ARI<260,260≤ARI<520,ARI≥520分别代表校正后轻微、中等、强、很强潜在生态危害等级。用校正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污染等级占比,发现与地积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较吻合,评价结果准确。校正后的评价方法可为北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评价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在生态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与芒草根际微生物响应
20
作者 赵斌 孙苏侠 +3 位作者 赵伟 毛欢 唐卿 朱四喜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04-2717,共14页
铅锌矿开采产生的矿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尤其矿区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芒草作为重要的能源植物,具有产量高和较强重金属耐受性的特点,在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为探究典型铅锌矿区土壤... 铅锌矿开采产生的矿渣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尤其矿区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芒草作为重要的能源植物,具有产量高和较强重金属耐受性的特点,在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为探究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芒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以贵州省赫章县铅锌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技术,采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分析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及其芒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功能.结果表明,铅锌矿区土壤pH值和电导率(EC)在不同污染区、芒草根际与非根际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总氮(TN)、总磷(TP)、速效磷(AP)和有机质(SOM)的含量呈现为低污染区高于高污染区,芒草根际高于非根际.研究区土壤铅(Pb)、锌(Zn)、镉(Cd)、铬(Cr)和铜(Cu)的含量均高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低污染区和高污染区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70.34(轻微生态风险)和1429.89(极强生态风险).芒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高污染区与低污染区呈显著差异(P<0.05).低污染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高污染区(P<0.05),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显著低于高污染(P<0.05).微生物群落丰度与pH、TP均呈显著相关性(P<0.05),与TN、Cr均无显著相关性,与其他环境因子(EC、NH_(4)^(+)-N、NO_(3)^(−)-N、AP、SOM、Pb、Zn、Cd、Cu)呈极显著相关性(P<0.05).重金属污染程度改变芒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碳代谢(Carbon metabolism)、氨基酸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Glyoxylate and dicarboxylate metabolism)和ABC转运器(ABC transporters)等功能组的基因丰度.因此,铅锌矿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显著受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区 芒草 土壤重金属 微生物群落结构 微生物代谢功能 在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