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测井曲线考虑纵向级差的海上重质油油藏产能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冯沙沙 王坤 +2 位作者 谢明英 李黎 王丹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针对重质油油藏定向井多层合采的设计产能与实际误差较大的问题,以南海东部PY10-2油田为例,开展了重质油油藏渗流特征合理表征研究,为更精细表征该类油藏纵向强非均质性,基于测井曲线考虑纵向级差,建立了综合考虑重质油幂律流体、纵向... 针对重质油油藏定向井多层合采的设计产能与实际误差较大的问题,以南海东部PY10-2油田为例,开展了重质油油藏渗流特征合理表征研究,为更精细表征该类油藏纵向强非均质性,基于测井曲线考虑纵向级差,建立了综合考虑重质油幂律流体、纵向非均质性、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多因素影响的产能模型及评价方法,在实际油田产能评价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预测精度得到较大提高,预测的产能平均误差小于10.0%;随幂律指数减小,定向井产能将会降低;井底流压降低,幂律指数对产能的影响程度增大;定向井生产压差增大,采油指数增幅减小。该研究对于海上同类油藏合理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定向井 纵向级差 幂律流体 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重质油的仪器分析及系统考察Ⅰ.烃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昌鸣 李爱英 +1 位作者 李英 张林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2-375,共4页
采用薄层棒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TLC/FID),对煤系重质油的烃族组成分析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烃族的定量因子等。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焦化厂的典型重质油产品进行了系统测定。
关键词 薄层色谱 煤系重质油 烃族 重质油 F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企业重质油储运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管理
3
作者 王永嘉 《石化技术》 2024年第12期342-344,共3页
受油品特性、储运方式等因素影响,重质油储运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安全环保问题,影响石化企业安全生产。本文在对重质油储运安全风险分析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环保技术、应急预案等方面,并以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受油品特性、储运方式等因素影响,重质油储运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安全环保问题,影响石化企业安全生产。本文在对重质油储运安全风险分析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管理措施,包括安全管理制度、环保技术、应急预案等方面,并以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同时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石化企业的安全与环保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企业 重质油 储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直接液化残渣中重质油组分的分子结构 被引量:53
4
作者 谷小会 周铭 史士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对0.1t/d煤直接液化连续实验装置中获取的神华煤液化残渣的重质油组分进行分子结构的研究,通过元素分析、分子量的测定等常规方法的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裂解色谱质谱等物理仪器方法的分析,得到了重质油组分的... 对0.1t/d煤直接液化连续实验装置中获取的神华煤液化残渣的重质油组分进行分子结构的研究,通过元素分析、分子量的测定等常规方法的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裂解色谱质谱等物理仪器方法的分析,得到了重质油组分的平均分子量为339,平均分子式为C25H31O0.2N0.26,主要结构是2~3环的芳香烃,其中有些已部分饱和成环烷烃,芳香环及饱和环上存在烷基取代基,取代基的链长不一,平均为9~10个碳,以及含有少量氧和氮原子处在环上形成杂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华煤 直接液化 残渣 重质油组分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重质油与固体沥青潜力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秦建中 李志明 +1 位作者 刘宝泉 张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0-285,291,共7页
通过中国海相烃源岩、浮游藻、底栖藻等大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层固体沥青发育特征相结合,认为海相优质烃源岩具备形成大量重质油及固体沥青的潜力。主要依据为:海相烃源岩主要成烃生物——浮游藻热压生油模... 通过中国海相烃源岩、浮游藻、底栖藻等大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与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储层固体沥青发育特征相结合,认为海相优质烃源岩具备形成大量重质油及固体沥青的潜力。主要依据为:海相烃源岩主要成烃生物——浮游藻热压生油模拟实验表明在成熟早期(R。为0.45%~0.7%)就出现生油高峰,可以大量生成以非烃+沥青质为主的重质油,每吨TOC生成的原油最高可达1000kg以上,它也是形成储层固体沥青的主体;海相未成熟优质烃源岩(Ⅰ-Ⅱ1型干酪根,TOC大于2%)在成熟早期也可以大量生成以非烃+沥青质为主的重质油,每吨TOC总生油量可达300kg,约占最高生油量的50%以上,总生烃量的40%以上,它随干酪根类型变差、有机质丰度减小(TOC小于2%)、碳酸盐含量变低(小于5%)而逐渐减少;中国南方二叠系、下志留统龙马溪级海相优质烃源岩在成熟早期形成的重质油及在准同生至成岩作用早期呈悬浮态运移出来的沉积有机质,经后期埋深高温裂解与聚合可以大量形成储层固体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烃源岩 重质油 固体沥青 潜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重质油加工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孙昊 范喆 +2 位作者 韩伟 杨清河 邵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50-1260,共11页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重质化趋势不断加剧,常规重质油加工技术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活化手段,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工艺流程短、碳排放低等优势,为重质油高效加工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围绕制备乙炔、碳纳...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重质化趋势不断加剧,常规重质油加工技术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活化手段,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工艺流程短、碳排放低等优势,为重质油高效加工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围绕制备乙炔、碳纳米材料、合成气及加氢产物等应用方向,介绍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重质油加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归纳重质油及其模型化合物在不同反应体系的转化规律、调控方法和反应机理,总结现有低温等离子体重质油加工技术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探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未来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对该技术规模化应用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低温等离子体 乙炔 碳纳米材料 合成气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胶体聚集结构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胜飞 孙丽丽 +2 位作者 徐俊波 周涵 温浩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5,共9页
重质油是以沥青质为胶核分散于饱和油分中形成的极其复杂的胶体体系.本文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重质油的胶体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重质油各组分的分子结构特征,构建了描述重质油组分的粗粒化模型化合物.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构... 重质油是以沥青质为胶核分散于饱和油分中形成的极其复杂的胶体体系.本文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重质油的胶体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重质油各组分的分子结构特征,构建了描述重质油组分的粗粒化模型化合物.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粗粒化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重质油的胶体聚集结构.沥青质分子结构对胶体聚集结构有序性有显著影响,较高稠合程度的芳香环结构将使胶束结构有较高的有序性,烷基侧链则表现出分散作用.重质油中的胶质具有胶溶作用,胶质与沥青质的浓度比存在一个极限,当小于这个极限时,重质油将出现聚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胶体 多分散体系 自缔合 超分子结构 聚集结构 耗散粒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宏观尺寸表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朝合 徐春明 +1 位作者 杜峰 林世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9,共4页
列举了几种表征重质油宏观尺寸的方法,阐述了特性粘度法确定重质油宏观尺寸的基本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精密分馏技术(SCFE)从沙特轻质原油的减渣中切取了14个窄馏分,实验测定了编号为双数的SCFE窄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 列举了几种表征重质油宏观尺寸的方法,阐述了特性粘度法确定重质油宏观尺寸的基本原理。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精密分馏技术(SCFE)从沙特轻质原油的减渣中切取了14个窄馏分,实验测定了编号为双数的SCFE窄馏分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VPO法)和特性粘度,得到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59~863的七个窄馏分的平均等效球体,分子直径为1.3~1.5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特性粘度 分子尺寸 超临界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窄馏分的HDS和HDN反应动力学特性 被引量:8
9
作者 杨朝合 杜峰 +1 位作者 韩忠祥 徐春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25,共9页
用破碎的工业加氢裂化催化剂 Ni-Mo/Al2 O3 ,在 1 0 0 ml的高压反应釜内 ,对 3种不同渣油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的窄馏分进行加氢处理 ,建立了釜式反应器内渣油催化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反应的扩散 -反应动力学模型 。
关键词 重质油 加氢脱硫 加氢脱氮 动力学 HDS HD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化铝和硅胶分离重质油族组分性能的新认识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勇志 邓先梁 俞惟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5-80,共6页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法,以硅胶或氧化铝作为吸附剂,对大庆、胜利混合减压馏分油和大庆减压渣油进行了族组分的制备分离,然后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了一些族组分中的芳烃环分布,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一些族组分中的正构烷烃分布。结果表明... 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法,以硅胶或氧化铝作为吸附剂,对大庆、胜利混合减压馏分油和大庆减压渣油进行了族组分的制备分离,然后用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了一些族组分中的芳烃环分布,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一些族组分中的正构烷烃分布。结果表明,由于氧化铝吸附重质油中的长链正构烷烃的能力较强,使得芳烃组分中混有长链正构烷烃。硅胶虽然不会对重质油中的长链正构烷烃产生强吸附,但分离减压馏分油时饱和烃组分中混有一环、二环芳烃;分离减压渣油时饱和烃组分中除混有一环、二环芳烃外,还会有三环和三环以上芳烃。考察了色谱柱温、氧化铝水含量及进样量对氧化铝分离重质油族组分的影响,并讨论了它们对重质油族组成定量分析准确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硅胶 分离性能 重质油 族组分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和焦油的族组成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令狐文生 张昌鸣 +2 位作者 李允梅 杨建丽 刘振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3-424,共2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过滤 称重联合分析法对含有溶剂的焦油、重质油的烃族组成进行了分析。给出样品的烷烃、芳烃、非烃和沥青质四大烃族组成,还给出了样品芳烃分布。
关键词 重质油 族组成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芳烃 校正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重质油的仪器分析及系统考察Ⅱ.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芳烃环分布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昌鸣 李爱英 +1 位作者 李英 张林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3-476,共4页
以高效液相色谱( H P L C)、氨基柱/庚烷色谱体系,对 49 个芳烃纯样的色谱保留指数( I)和芳环数( A R N)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所获结果表明, A R N 和 log I值间遵循着严格的划分规律。其中,一环芳烃的 lo... 以高效液相色谱( H P L C)、氨基柱/庚烷色谱体系,对 49 个芳烃纯样的色谱保留指数( I)和芳环数( A R N)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所获结果表明, A R N 和 log I值间遵循着严格的划分规律。其中,一环芳烃的 log I为 0.672~1.089,二环为 1.652~2.586,三环为 2.629~3.241,四环为 3.447~4.160,五环为 4.482~5.000。在研究模型化合物的基础上,建立了芳烃环分布( A R D)的测定方法。运用该法对煤系重质油中的 A R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环分布 煤系 重质油 HPLC 煤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测重质油沸程的方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志明 胡云翔 +2 位作者 程敏 苏桐 王仁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0-66,共7页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方法,以丙烷为溶剂,在分离温度110~130°C和压力5.0~13.0MPa的条件下,将两种不同类别的常压渣油——大庆常压渣油和孤岛常压渣油,按约5%的收率分别切割成窄馏分,同时用真空蒸馏方...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方法,以丙烷为溶剂,在分离温度110~130°C和压力5.0~13.0MPa的条件下,将两种不同类别的常压渣油——大庆常压渣油和孤岛常压渣油,按约5%的收率分别切割成窄馏分,同时用真空蒸馏方法将上述两种渣油也分离成窄馏分,分别测定它们的折光率、密度、平均分子量、族组成和平均沸点等性质。通过对两种分离方法所得窄馏分的平均沸点等性质的比较和关联,提出了一种预测重质油沸程的方法,并建立了平均沸点的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有很好的一致性,平均相对偏差为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萃取分馏 重质油 沸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制轻烯烃的催化裂化家族工艺开发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25
14
作者 朱根权 汪燮卿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7,共8页
回顾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重质原料制轻烯烃的催化裂化家族工艺的发展过程。这些技术与催化裂化工艺的不同在于其采用了新的工艺设备布置和特殊配方催化剂。催化裂化家族工艺主要包括以重质油为原料多产丙烯的催化裂解(D... 回顾了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重质原料制轻烯烃的催化裂化家族工艺的发展过程。这些技术与催化裂化工艺的不同在于其采用了新的工艺设备布置和特殊配方催化剂。催化裂化家族工艺主要包括以重质油为原料多产丙烯的催化裂解(DCC-Ⅰ)技术、多产丙烯兼顾生产优质汽油的催化裂解(DCC-Ⅱ)技术,最大量生产优质汽油和液化气(MGG)技术、用常压渣油最大量生产优质汽油和液化气(ARGG)技术,提高柴油并多产气体烯烃和液化气(MGD)技术,重油催化裂化提高异构C_(4)和C_(5)气体烯烃产率(MIO)技术,以重质油为原料最大量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催化热裂解(CPP)技术,选择性催化裂解(MCP)技术、增强型催化裂解(DCC-plus)技术、高效催化裂解(RTC)技术。介绍了这些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的过程及结果,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为炼油向化工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催化裂化 乙烯 丙烯 液化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法分离石油重质油 被引量:59
15
作者 王仁安 胡云翔 +1 位作者 许志明 苏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3-59,共7页
石油渣油的分离和评价,对重质油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开发了一种以C3、C4、n-C5或它们的混合物为溶剂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方法和仪器,采取恒定温差线性升压的操作模式将石... 石油渣油的分离和评价,对重质油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根据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开发了一种以C3、C4、n-C5或它们的混合物为溶剂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方法和仪器,采取恒定温差线性升压的操作模式将石油重质油按性质的差异分离成窄馏分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为石油重质油的合理有效地加工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着重介绍该分离方法的原理、仪器、分离条件的研究及其在重质油分离中的应用。本方法可以作为建立石油渣油评价方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萃取分馏 窄馏分 重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包合法分离测定重质油中链烷烃和环烷烃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正红 田松柏 +1 位作者 刘泽龙 朱书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68-71,共4页
重质油中链烷烃与环烷烃的分离分析是烃类分析的难点,本文将超声波技术与尿素、硫脲包合法相结合,对大庆减压馏分油进行了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分离试验,并用GC似S和NMR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了研究.当活化剂异丙醇与油样品的质量比为7.5... 重质油中链烷烃与环烷烃的分离分析是烃类分析的难点,本文将超声波技术与尿素、硫脲包合法相结合,对大庆减压馏分油进行了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分离试验,并用GC似S和NMR对分离后的组分进行了研究.当活化剂异丙醇与油样品的质量比为7.5、包合反应温度为38~43℃时,5次重复试验测得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6.56%和41.8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和0.51%.链烷烃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为C20-C38,其中环烷烃的含量低于NMR的检测限,环烷烃的总离子流色谱图显示出其中的链烷烃含量很低.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对尿素、硫脲包合反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显著地提高重质油中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分离效果,该方法测定重质油中链烷烃和环烷烃的含量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硫脲 包合反应 重质油 链烷烃 环烷烃 分离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炼化污水生化处理出水的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宇 吴青 +2 位作者 代小丽 王旻烜 郭绍辉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7-12,共6页
将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实现了对有机污染物微观组成的全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炼化污水水质剖析方法。对重质油炼化污水系统生化工艺出水进行污染物组成分析发现,其有机负荷基本由难降解... 将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结合,实现了对有机污染物微观组成的全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炼化污水水质剖析方法。对重质油炼化污水系统生化工艺出水进行污染物组成分析发现,其有机负荷基本由难降解的大分子极性有机污染物构成,不可生物降解的非极性大分子烷烃类也有一定贡献。极性有机污染物总数量达到376种,Ox、NxOx与SxOx是主要类型;推测为有机酸类、酯类与杂环化合物,分子结构复杂且不饱和,普遍带有芳香环、稠环以及杂环。含N杂环化合物还与硝酸盐氮一起构成了高浓度的总氮。根据生化工艺出水的污染特性,优化生化工艺的COD降解与脱氮效能,并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深度处理,将有助于实现全面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炼化污水 生化工艺 污染物组成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厂重质油的核磁共振光谱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扬 刘兵 +3 位作者 陈建海 张鸿斌 孙小强 顾志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11-14,共4页
1H- NMR 法结合经典柱层析法,对南京炼油厂加氢尾油、催化油浆、重催油浆和催化重焦蜡油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重质油有不同的谱图特征,根据谱图中各部分氢的积分面积和特征,可以判断重质油的类别。加氢尾油中含9... 1H- NMR 法结合经典柱层析法,对南京炼油厂加氢尾油、催化油浆、重催油浆和催化重焦蜡油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重质油有不同的谱图特征,根据谱图中各部分氢的积分面积和特征,可以判断重质油的类别。加氢尾油中含96 .8 % 以上的饱和烃和环烷烃,芳香烃含量最少,其芳香氢含量小于1 % ;催化油浆和重催油浆中含芳香烃最多,达42 % ~66 % ,饱和烃和环烷烃含量最少,在23 %~45 % 之间,其芳香氢含量在15 % ~31 % 之间,它们的核磁共振谱图相似,所以将它们归结为同一类;催化重焦蜡油中含66 % ~76 % 的饱和烃和环烷烃,含芳香烃13 % ~23 % ,其芳香氢含量在3 % ~6 % 之间。在1H- NMR 谱图中各部分氢的积分面积与重质油的族组成有着某些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核磁共振 光谱特征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重质油加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晓冬 李志义 +1 位作者 刘学武 夏远景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4年第5期320-324,共5页
介绍了重质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的原理及特点,论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分离渣油、精制石蜡和制备中间相沥青中的应用,说明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在重质油深度加工中具有的优势。开发利用该技术将有利于进一步合理利用重质油,提高轻... 介绍了重质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的原理及特点,论述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分离渣油、精制石蜡和制备中间相沥青中的应用,说明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技术在重质油深度加工中具有的优势。开发利用该技术将有利于进一步合理利用重质油,提高轻质油收率,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重质油 石蜡 中间相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油的氢碳原子比与核磁共振氢谱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扬 尹芳华 +3 位作者 张鸿斌 席海涛 孙小强 顾志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54-557,共4页
对炼油厂的催化油浆、重催油浆和催化重焦蜡进行元素和核磁共振分析 ,研究其氢碳原子比与核磁共振氢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核磁共振氢谱中 0 5~ 2 ppm、1~ 2 ppm、2~ 4ppm、6~ 9ppm区间的氢分率与重质油的氢碳原子比存在着较好... 对炼油厂的催化油浆、重催油浆和催化重焦蜡进行元素和核磁共振分析 ,研究其氢碳原子比与核磁共振氢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核磁共振氢谱中 0 5~ 2 ppm、1~ 2 ppm、2~ 4ppm、6~ 9ppm区间的氢分率与重质油的氢碳原子比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 ,其相关系数≥ 0 .96 ,氢碳原子比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 3.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质油 核磁共振氢谱 氢碳原子比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