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柏县重要生态系统调查研究
1
作者 罗怀秀 徐吉洪 +3 位作者 陶晶 杨忠兴 俞瑶 晁增华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6期71-75,共5页
根据双柏县重要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其重要生态系统类型,采用卫星影像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双柏县重要生态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双柏县重要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42323.5 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2.21%,其中暖温... 根据双柏县重要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其重要生态系统类型,采用卫星影像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双柏县重要生态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双柏县重要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42323.5 hm^(2),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2.21%,其中暖温性针叶林131588.0 hm^(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69369.0 hm^(2)、干热河谷25459.3 hm^(2)、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7015.4 hm^(2)、热带季雨林4852.9 hm^(2)、落叶阔叶林3860.2 hm^(2)、湿地178.7 hm^(2),主要分布于妥甸镇、大麦地镇、爱尼山乡和鄂嘉镇境内;纳入自然保护地管理的重要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4871.4 hm^(2),占重要生态系统总面积的10.26%;各类重要生态系统均受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亟需采取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重要性评价指标 自然保护地 双柏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任枫 董文婷 刘翔宇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67-71,共5页
基于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现状提出其保护策略思路,以“一带”、“三屏”、“三区”的总体布局,打造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绿色屏障,并重点阐述其主要内容、范围、规模及主攻方向,主要任务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富民... 基于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现状提出其保护策略思路,以“一带”、“三屏”、“三区”的总体布局,打造黄河流域陕西段重要生态系统绿色屏障,并重点阐述其主要内容、范围、规模及主攻方向,主要任务包括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富民、生态服务、生态安全等内容,其重点工程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林草资源保护工程、重点防护林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绿色廊道工程、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等,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系统 保护策略 生态保护 生态修复 黄河流域陕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北麓湘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及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
3
作者 姚腾飞 覃佐辉 +4 位作者 向龙龙 郑鹏飞 陈颖 皮震亚 唐灿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717,M0002,共12页
以南岭北麓湘江上游重点生态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中的水量平衡法、泥沙输移比模块和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开展水源涵养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性、石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通过等权叠加获得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及生... 以南岭北麓湘江上游重点生态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nVEST模型中的水量平衡法、泥沙输移比模块和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开展水源涵养重要性、生物多样性维护重要性、石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通过等权叠加获得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及生态敏感性评价分布图。结果表明:①区内水源涵养功能极度重要区面积为5365.90 km^(2),31.86%;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极度重要区面积1779.61 km^(2),10.57%;石漠化极敏感区面积为11.38 km^(2),0.07%;水土流失极敏感区面积436.40 km^(2),2.59%。②区内生态极度重要区面积5930.25 km^(2),35.21%;生态极敏感区面积443.55 km^(2),2.63%,主要分布在道县、东安县、桂阳县、宁远县以及双牌县。③区内生态保护等级V级区域面积占比最大,有36.71%,主要分布在山脉较多、植被茂盛的区域。④区内生态本底优良,水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石漠化风险存在,历史矿山集中分布区的生态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生态敏感性 水源涵养 生物多样性 湘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及机理
4
作者 杜园园 刘士鑫 +2 位作者 谭美仙 向冬蕾 陈运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70-177,188,共9页
以玉溪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及数据,对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形成重要性格局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主要是极重要,其面积为13556.94 km2,占玉溪市总面积的90.74%... 以玉溪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及数据,对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并探究其形成重要性格局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玉溪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主要是极重要,其面积为13556.94 km2,占玉溪市总面积的90.74%;一般重要地区分布较少,分布在玉溪市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元江县;重要地区分布较离散,多分布在玉溪市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红塔区、江川区、海通县、澄江市;极重要地区分布较广,涵盖了玉溪市各县区,主要分布在峨山县、易门县、新平县、华宁县;在不同重要性等级中,耕地和林地的总面积占比较大,耕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负相关,林地面积占比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级呈正相关,随着重要性等级的变化,二者呈此消彼长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生物多样性维护 玉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生态系统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24
5
作者 牛叔文 李永华 +1 位作者 马利邦 孙红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9-124,共6页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甘肃省地域跨度大,自然地理背景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生态重要性的定量评价困难。该文基于分区评价单元内各类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来核算其生态服务价值,并把这种服务价值作... 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甘肃省地域跨度大,自然地理背景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多样,生态重要性的定量评价困难。该文基于分区评价单元内各类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功能来核算其生态服务价值,并把这种服务价值作为生态重要性的依据来划分生态保护区域。以县级行政区为评价单元,核算了森林、草地、荒漠、农田、湿地和城市6大类生态系统在气体和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生物产品产出、文化娱乐7个方面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全省84个评价单元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明显,较好地表现了各地区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分区指向,其结果可为省级主体功能分区提供基本依据。作为一种思路和方法,在完善主体功能分区中是值得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生态系统重要 生态服务价值 评价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先保护区选取——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文明 宋芊 +1 位作者 张皓翔 王士如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8-1328,共11页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衰减,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面对众多亟需保护的区域,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大的保护效果,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脆弱...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衰减,野生动物栖息地日渐丧失。面对众多亟需保护的区域,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有大的保护效果,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敏感,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设立保护区是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同时考虑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人类活动空间需求的研究方法较少。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最大熵(MaxEnt)模型评估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并考虑人类活动空间需求,对三江源地区的保护价值进行评估,为综合确定优先保护区域提供新方法。评价体系中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以及20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更加真实可信的反映了区域的保护优先性。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域主要位于东南部地区,整体呈现东南高于西北的趋势。2)野生动物栖息地高、较高适宜性区域位于三江源中西部地区,面积总计为8.75×10^(4) km^(2),其中41.2%的区域分布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3)三江源地区极高优先级保护区域面积为3.01×10^(4) km^(2),位于三江源地区中西部,占总面积的8.0%,其中35.8%的区域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三江源地区优先保护区域主要位于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和囊谦县,应对以上地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研究成果可为保护区位置的确定和弥补保护空缺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 MaxEnt模型 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三江源 人类活动强度 优先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112
7
作者 李月臣 刘春霞 +3 位作者 闵婕 王才军 张虹 汪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营养物质保持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营养物质保持四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模型与方法,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研究,定量揭示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生物多样性保护高度重要以上地区的面积比达到了15%以上;极重要地区主要呈斑块状分布在东北部、中部和东南部。(2)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面积比为68.80%;土壤保持极重要区主要分布在万州及其东北部地区。(3)水源涵养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为极重要地区;极重要区沿江河呈带状分布,高度重要区主要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沿江河呈环带状分布。(4)营养物质保持一般重要区面积最大;其次是极重要区;极重要区基本呈条带形分布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脉及江河两侧。(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的面积占到了研究区总面积的近50%;极重要区基本沿主要江河两侧第一层分水岭和西部平行岭谷区的山脊呈条带形分布;高度重要区基本分布在极重要区两侧层环带形分布,少部分零散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源涵养 土壤保持 营养物质保持 三峡库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城镇优化管理——以福州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阮俊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6-190,共5页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洪水调蓄4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福州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 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选择研究区比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洪水调蓄4个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福州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城镇建设用地空间分区优化研究。结果显示:(1)福州沿海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程度较高,极重要和重要区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6%,且空间差异明显,北部较高,南部较低;(2)研究区域可划分为适宜建设区(2 698.06km2)、限制建设区(1 345.06km2)、生态保护区(655.08km2)与重点生态保护区(459.92km2),建议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开展差异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建设用地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最小阻力模型 福州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三角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31
9
作者 朱立晨 王豪伟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254-7268,共15页
基于GIS及RS技术,选取研究区内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服务、水土保持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试图揭示闽三角区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情... 基于GIS及RS技术,选取研究区内最重要的水源涵养服务、水土保持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NPP定量指标评价方法,对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进行评价,试图揭示闽三角区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情况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从土地利用以及主控因子识别两方面对形成闽三角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各重要性级别区域的深层次原因做出科学分析。以最终闽三角生态系统综合服务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极为重要和高度重要的区域面积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39%,总体分布在闽三角中部偏西南地区的南靖县、平和县以及长泰县境内,其在海拔300—600 m以及坡度10°—20°的环境中面积占比较高。(2)一般重要和较为重要区域总体分布在闽三角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泉州市及厦门市范围内,其在海拔900—1800 m以及坡度>40°的环境中面积占比较高。(3)随着重要性级别从一般重要到极为重要的提升,其相应重要性级别区域的地理中心由南安市境内出发,逐渐向西方向移动,后经由华安县境内转向西南方向,最终落在南靖县境内。(4)从一般重要区域到极为重要区域,林地和草地的面积占比显著增加,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耕地以及水域的面积占比则出现明显降低。(5)一般重要区域划分的主要控制因子依次为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降水因子、土壤渗流能力因子,极为重要区域划分的主要控制因子依次为多年平均净初级生产力、海拔因子、降水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三角区域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水源涵养 水土保持 生物多样性保护 NPP定量指标评价法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环境敏感性的喀斯特山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广西河池为例 被引量:65
10
作者 高梦雯 胡业翠 +1 位作者 李向 宋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596-2608,共13页
生态安全格局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及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喀斯特山区基本自然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问题,探究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山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河池市为例,根据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推动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及提升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聚焦喀斯特山区基本自然地理特征与生态环境问题,探究生态脆弱的喀斯特山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河池市为例,根据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识别选取生态源地,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结果修正基本阻力面,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简称MCR模型)提取生态廊道,构建出河池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河池市生态源地总面积为5706.63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7.07%。生态廊道分为潜在廊道和关键廊道,分别为456.82 km和325.44 km。对所识别的源地和生态廊道进行总体规划,宏观上可以形成“四屏两区三带”的蛛网式辐射分布的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的源地识别,以及利用生态敏感性结果修正基本阻力面的方法,综合考虑了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生态过程的重要性,研究结果为解决喀斯特山区的城市空间扩张和生态安全保障问题提供了现实路径和科学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生态环境敏感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河池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淳安县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红俊 郑鹏 +4 位作者 高海力 廖堂清 吴淑芳 张波 练慧雯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77-85,共9页
我国南方丘陵地带公益林生态空间结构的合理有序是区域安全的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评价方法识别浙江省淳安县公益林的重要生态源地,分析公益林生态安全空间特征,并提出了... 我国南方丘陵地带公益林生态空间结构的合理有序是区域安全的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基于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和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估评价方法识别浙江省淳安县公益林的重要生态源地,分析公益林生态安全空间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优化措施。结果表明:①淳安县公益林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整体状况良好,其中,高度重要公益林所占比例最大,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41.93%;较重要、中等重要与极重要公益林所占比例相近,分别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17.92%、19.53%与18.27%;一般重要公益林仅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2.35%。②淳安县公益林生态环境敏感性整体状况良好,其中,高度敏感与中等敏感公益林分别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37.28%和31.05%;较敏感和极敏感公益林所占比例差别不大,分别为占全县公益林总面积的17.05%、11.57%。③淳安县公益林生态源地总面积为50160.04 h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13%,生态源地斑块主要分布在千岛湖西北、东北、东南湖区沿岸,围绕千岛湖形成生态屏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认为生态源地是森林资源保护和城镇开发建设的生态底线,应切实保障现有公益林生态源地资源安全,严格禁止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林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生态环境敏感性 生态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的武汉市生态安全格局评价 被引量:26
12
作者 方臣 匡华 +3 位作者 贾琦琪 陈曦 朱正勇 叶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46-1454,共9页
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武汉市为例,利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节点,构建武汉... 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城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础。以武汉市为例,利用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识别生态源地,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节点,构建武汉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武汉市共有98个生态源地,面积为2214.7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5.82%,生态源地类型主要为水体,符合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泊星布的水资源生态特点;提取重要生态廊道80条,长度为928 km,廊道相互交错,形成“五横四纵”的稳定生态网络结构;判别了6个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的关键区位,保障生态空间整体连通性),最终组合构建了武汉市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网络体系。以“源地—生态廊道—生态节点”模式的生态格局构建,能够识别重要生态功能区,明确区域生态安全风险,可为武汉市的城市生态安全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生态敏感性 最小累积阻力 生态安全格局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VEST的黔中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谋会 林泽北 +2 位作者 周学霞 伍娬 王志杰 《贵州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56-61,22,共7页
以典型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和GIS技术,定量评估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储量和水源涵养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 以典型喀斯特山地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和GIS技术,定量评估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储量和水源涵养4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综合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和聚集效应;(2)碳储量功能对贵阳市生态环境状况起主要控制作用;(3)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极重要区面积较大,集中分布在连通性较高、便于物种扩散的生态保护核心区。本研究可为实现生态资源动态平衡和科学构建城镇化推进格局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InVEST模型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敏感性-重要性-连通性”框架的神木市生态网络规划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文婷 任巧慧 胡泳茵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区域生态安全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综合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基于电路理论提取生态节点,形成点-... 构建生态网络对改善区域生态安全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连通性”综合评价结果识别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判定生态廊道,基于电路理论提取生态节点,形成点-线-面交汇的生态网络,并对神木市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进行分级划定。结果表明:神木市生态源地共22个,面积达536.80 km^(2),多集中在东南部,平均dPC值为7.16,总体连通性不佳;判定出潜在生态廊道46条,廊道总长度365.39 km,多集中在东南部;提取出生态节点124个,包括生态夹点42个、生态障碍点59个、生态断裂点23个。依据生态网络规划结果,识别低质量生态空间,并划分为重点修复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保育区;在此基础上提出源地、廊道、节点、低质量生态空间的分级管控策略,以期为其他生态脆弱型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景观连通性 神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富丽 彭双云 +3 位作者 龚陆平 黄帮梅 马岽玲 朱紫怡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9,共12页
[目的]以珠江源区典型喀斯特区域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1990—2020年生态安全格局的演变规律,为加强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合MSPA、... [目的]以珠江源区典型喀斯特区域为研究对象,旨在构建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1990—2020年生态安全格局的演变规律,为加强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结合MSPA、MCR和重力模型等方法,构建1990—2020年珠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 1)曲靖市南部与文山州交界处生态源地集中分布,玉溪市西部、昆明市与曲靖市及红河州交界处、红河州南部及曲靖市东北部呈散落分布。1990—2020年,生态源地面积呈先增后减趋势,2000年达到最大。2)综合阻力面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1990—2020年高阻力区面积和范围不断扩大。3)1990年和2000年识别出55条生态廊道,2010年和2020年减少至45条。重要生态节点主要分布在曲靖市、玉溪市和红河州交界处等生态敏感区。4)珠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的整体结构与河流走向一致,但受人类活动影响,南盘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脆弱。[结论]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是影响珠江源区生态安全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未来应重点关注关键生态源地保护、生态廊道修复与建设、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以及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网络,以提高喀斯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喀斯特地区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生态敏感性评价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珠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山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分区治理
16
作者 于中原 黄义忠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8-347,358,共11页
[目的]针对典型西南岩溶山地特殊景观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文山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治理研究,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岩溶山地景观特征出发,建立目标-综合-项目-指标层的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目的]针对典型西南岩溶山地特殊景观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文山市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与治理研究,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岩溶山地景观特征出发,建立目标-综合-项目-指标层的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几何平均数和InVEST模型对生态敏感性和系统服务重要性2个综合层进行评价,进而完成生态安全目标层评价并划分生态功能区,提出差异化治理措施。[结果]1)文山市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和石漠化敏感性以轻度和中度敏感为主,占总面积的48.83%~59.13%,极敏感最少,占比5.92%~7.10%。2)文山市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占总面积的67.42%~80.31%,土壤保持重要性以不重要为主,占比55.30%,极重要占比仅为2.06%~5.22%。3)文山市景观生态安全水平整体不高,1级、2级占比仅有4.82%和16.74%,集中分布在“文山老君山自然保护区”;3级面积最多,占比高达30.43%,主要分布在得厚镇、红甸乡、秉烈乡等地区;4级、5级占比分别为13.59%、25.62%,广泛分布在秉烈乡、东山乡、追栗街镇和开化镇等地。4)将文山市生态功能分区划分为石漠化生态功能修复区、城镇生态协调建设区、生物多样性功能保护区和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功能提升区等4类生态功能区,并针对各区域生态问题提出4项治理措施与建议。[结论]将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有机结合综合评价文山市景观生态安全水平,并进行分区治理,为西南岩溶山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功能分区 西南岩溶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要性-敏感性”综合评价的苏南水网乡村生态规划
17
作者 丁金华 刘筠琰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5期57-64,共8页
在快速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苏南水网乡村景观格局面临着生境质量下降、生态格局破碎化等问题,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生态规划策略,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承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文章以苏州市吴江... 在快速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苏南水网乡村景观格局面临着生境质量下降、生态格局破碎化等问题,对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生态规划策略,对于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承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文章以苏州市吴江区长漾片区为例,运用InVEST模型和层次分析法分别进行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两者结果通过ArcGIS平台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叠加计算得到“重要性-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1)长漾片区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高值区分布较广且斑块形态较为完整,呈现整体生态效益良好的特征;2)长漾片区生态极度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占比较大,该区域受人工建设干扰较大,乡村生态安全面临较大挑战;3)长漾片区“重要性-敏感性”综合评价高值区域占比较大,该区域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效益良好,但受外界干扰生态敏感性较强,需要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管控分区、生态技术运用3个方面提出水网乡村生态规划策略,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苏南水网乡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研究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生态敏感性 生态规划 苏南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藏铁路西藏昌都段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思源 赵敏敏 +4 位作者 闫晶 马鑫 刁玉杰 付雷 罗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4-243,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敏感性是衡量生态系统质量及实现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川藏铁路沿途跨越多个自然地理单元,生态环境保护是铁路规划、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川藏铁路西藏昌都段为研究对象,采取资料分...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敏感性是衡量生态系统质量及实现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川藏铁路沿途跨越多个自然地理单元,生态环境保护是铁路规划、建设及运行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川藏铁路西藏昌都段为研究对象,采取资料分析与野外调查结合的手段,运用生态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脆弱性进行分析,并基于研究结果对铁路途经区域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昌都境内川藏铁路涉及的生态保护极重要区、重要区和一般重要区占比分别为42.19%、52.69%和5.12%。评价结果有助于在铁路规划、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对工程活动进行合理布局,有针对性地降低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脆弱性 生态系统保护重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角下山地-平原型城市土地利用冲突区分级识别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蓓 岳邦瑞 +3 位作者 南昊 雷雅茹 董清榕 姚龙杰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30-137,149,共9页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地、建设用地)的叠合分析识别冲突区,并据此制定管控策略。结果表明:1)长安区共识别生态源地79处(总面积867.57 km^(2)),潜在生态廊道178条(总长258.59 km);2)土地利用冲突类型被细分为12类,分布于秦岭北麓山前区域以及主要流域中下游;3)根据冲突区分级结果,划定不同级别的冲突管控区,即一级管控区(建设用地/耕地与生态源地等冲突)、二级管控区(与中安全缓冲区冲突)、三级管控区(与高安全缓冲区冲突)并制定相应级别的管控策略。因此,本研究在提升冲突区识别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土地利用冲突发生,这种差异化管理有助于管控实施的针对性和落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平原型城市 土地利用冲突区 分级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分区 被引量:73
20
作者 朱金峰 周艺 +4 位作者 王世新 王丽涛 刘文亮 李海涛 梅军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59-472,共14页
白洋淀湿地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生态安全保障作用。开展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分区研究,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是当前普遍关切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面向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的需求,在明确白洋淀自然环... 白洋淀湿地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生态安全保障作用。开展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评价及分区研究,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是当前普遍关切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面向白洋淀湿地生态保护和管理的需求,在明确白洋淀自然环境特征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外业调查、遥感、综合评价等方法,从水产品供给功能、水生植物供给功能、气候调节功能、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水质改善功能5个方面评价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从水污染敏感性、湿地变化敏感性、重要自然与文化价值敏感性3个方面评价了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敏感性。基于评价结果,将白洋淀湿地初步划分为7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和19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在分区方法方面体现了白洋淀湿地人地关系动态特征,分区结果注重现状与历史相结合,有助于服务未来淀区生态保护规划决策实施。建议在实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过程中,依据白洋淀湿地生态功能分区特征,实行分区管制,制定对应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 生态系统敏感性 生态功能分区 白洋淀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