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邓伟 刘红 +4 位作者 李世龙 袁兴中 张跃伟 李波 齐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8,共9页
借助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固碳4种生态系统服务建立评估模型,对2000—2010年重庆市域内3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三峡重要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秦... 借助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固碳4种生态系统服务建立评估模型,对2000—2010年重庆市域内3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三峡重要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秦巴重要区)和都市区"四山"生态屏障重要区(下称"四山"重要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三峡重要区4种生态系统服务均呈增强趋势.2秦巴重要区内,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总体较好,并且持续增强;固碳功能有所减弱,该时段内固碳功能高等级面积减少了931.90 km2.3"四山"重要区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固碳功能略有减弱.4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以中和较高等级分布为主,空间差异较大,异质性明显.生态系统服务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渝东北秦巴山区以及中西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脊;市域中部长寿、垫江、涪陵等区县生态系统服务相对较弱.10 a间,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变好趋势,但局部地区有所减弱,主要表现为秦巴和"四山"重要区固碳功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时空演变 生态系统服务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功能辐射效益 被引量:22
2
作者 韩永伟 拓学森 +1 位作者 高吉喜 高馨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5185-5193,共9页
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流动特征是加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基础。针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流动特性,探索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辐射效益的概念与内涵,并利用2006年7月TERRA-1MODIS250m×250m分辨率NDVI数... 分析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流动特征是加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重要基础。针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流动特性,探索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辐射效益的概念与内涵,并利用2006年7月TERRA-1MODIS250m×250m分辨率NDVI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采用风蚀输沙率模型和沙尘空间传输模型,评估了黑河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功能的辐射效益。结果表明:(1)2006年黑河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防风固沙总量达到14990万t,低覆盖度草地防风固沙量最高,占总量的80%以上,灌木林的防风固沙量其次,占总量的12.5%,有林地的防风固沙量最小,仅为320万t;(2)不同植被类型的防风固沙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单位面积有林地的防风固沙能力最强,为22695t/km2,灌木林其次,低覆盖度草地的防风固沙能力最低;(3)区域生态系统对粒径介于10μm和20μm之间的沙尘固定功能的辐射范围可以达到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15个省(市、区),辐射面积达115.3万km2;区域生态系统对粒径介于20μm和400μm之间的沙尘固定功能的辐射范围包括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两个行政区域,辐射面积为5.2万km2;(4)研究区生态系统可以减少下风向区域的风沙量为5996万t,防风固沙功能的直接辐射效益达89.94亿元,是该区当年GDP的8.6倍。内蒙古自治区享受到的辐射效益最大,达30.40亿元,上海市享受到辐射效益最小,为0.10亿元,仅占总辐射效益的0.11%。最后,分析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防风固沙 服务功能 辐射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生态服务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9
3
作者 韩永伟 高馨婷 +2 位作者 高吉喜 徐永明 刘成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86-2992,共7页
科学评估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是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对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服务的空间转移特性,探索提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生态服务的概念与内涵,并在此... 科学评估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是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对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服务的空间转移特性,探索提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生态服务的概念与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洪水调蓄等典型生态服务的评估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在指标体系中,影响水源涵养服务的主要是土壤质地和降水量;影响土壤保持服务的主要是植被覆盖度和丰富度指数;影响防风固沙服务的主要是植被覆盖度和大风时速;影响生物多样性服务的主要是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影响洪水调蓄服务的主要是湿地容积和降水量。土壤、植被、地形和气候等生态因子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生态服务产生与发挥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服务 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28
4
作者 邹长新 徐梦佳 +1 位作者 高吉喜 杨姗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8-693,共6页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出的50个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对于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生态胁迫和生态结构与功能2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2000、2005和2010年生态系统遥感数据为基础,分区对全国重要生...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出的50个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对于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生态胁迫和生态结构与功能2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以2000、2005和2010年生态系统遥感数据为基础,分区对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安全进行评价,识别生态安全状况呈恶化趋势的区域,为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指数相对较高,土壤保持重要区的生态安全状况较差;重要生态功能区总体生态安全状况呈下降趋势,比较显著的变化包括洞庭湖洪水调蓄重要区和藏东南山地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明显,黑河中下游防风固沙重要区的生态安全指数值最小且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安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燕守广 沈渭寿 +1 位作者 邹长新 张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4,共4页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和管理,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破坏形势十分严峻,严重阻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由于缺乏有效保护和管理,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破坏形势十分严峻,严重阻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非常重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出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本文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主导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尺度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参考依据和生态补偿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价值核算的生态补偿研究——以若尔盖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燕守广 邹长新 +1 位作者 沈渭寿 张慧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6期543-546,共4页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破坏形势十分严峻,严重阻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非常重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环... 重要生态功能区是指在保持流域、区域生态平衡,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确保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破坏形势十分严峻,严重阻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非常重视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出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不仅是保护的主要对象,而且通常还是区外受益区经济利益的关切点,以主导生态功能价值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参考依据,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以若尔盖重要生态功能区为例进行了研究,对主导生态功能进行了分析和价值评价,从理论核算价值上,提出了若尔盖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主导生态功能 生态补偿 若尔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藏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度评价研究——以三江源生态功能区为例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爱儒 高新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对青海藏区三江源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该地区的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大量相关数据构建三江源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度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评价,提出了因地制宜加强保护意识、转变发展方... 对青海藏区三江源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该地区的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利用大量相关数据构建三江源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度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评价,提出了因地制宜加强保护意识、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藏 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脆弱度评价 三江源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滨湖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璐 牟子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8-224,共7页
在分析吴中区太湖滨湖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分情况的基础上,将该区域分成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两大类,运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指标体系;同时确定了各个指标的价值评估方法;最后运用影子工程法、造林成本法... 在分析吴中区太湖滨湖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分情况的基础上,将该区域分成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两大类,运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指标体系;同时确定了各个指标的价值评估方法;最后运用影子工程法、造林成本法等方法,分别估算这两部分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24.50亿元,其中森林为16.87亿元,价值量大小依次是:净化大气>旅游文化>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初级生产>营养物质循环。湿地为107.63亿元,价值量大小依次是:洪水调蓄>初级生产>净化水质>旅游文化>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价 吴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藏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爱儒 高新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14,共4页
文章通过对青海藏区三江源重要生态功能区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实证分析,针对三江源生态功能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三江源生态功能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青海藏 重要生态功能区 自我发展能力 三江源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子琦 董凯凯 +2 位作者 张艳红 侯光雷 刘兆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264-5274,共11页
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关系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开展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对促进物种栖息地科学管理、提升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 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是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关系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开展大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对促进物种栖息地科学管理、提升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2015年《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划定的24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选取生态功能区内或邻近生态功能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作为参照区,利用InVEST模型计算多年参照区生境质量指数,并从中筛选出最大值,构建全国尺度的生境质量指数参照基准,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建立保护成效指数,定量分析了24个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空间对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参照基准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全国尺度,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指数参照基准呈现明显的“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格局,而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则表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差异;(2)位于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较好,东北和华中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居中,而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较差;(3)2015年西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指数基本与参照基准持平,表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较好,华中和华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指数小幅度低于参照基准,体现保护效果居中,保护效果较差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则位于东北与华东地区,其生境质量指数大幅度低于参照基准。通过对全国尺度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区域对比评估,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转移支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 参照基准 域对比评估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绿色财富特征及政府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南平 戴鑫 王海涛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19,共3页
重要生态功能区往往是生态资源富集区和经济贫困区。本文以神农架林区为例,分析了上述地区绿色财富的八个特征以及管理中存在的三类问题,并提出了从国家层面进行政策支持的五项建议。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绿色责任 绿色财富 绿色发展 神农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研究
12
作者 刘子辉 黄军 +1 位作者 滕业龙 蒋立强 《绿色科技》 2012年第8期180-181,共2页
指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问题越来越得到重视,政府部门也做过很多尝试,可依然收不到较好的效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典型城市在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方面的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典型城市 重要生态功能区 保护 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退耕还林措施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文浩 《畜牧兽医杂志》 2012年第6期33-35,共3页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退耕还林措施取得到了一定的成效。甘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止,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牧场的功能开始逐步加强,生态效益更趋于明显,充分发挥了维系国家生态安全、推动...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退耕还林措施取得到了一定的成效。甘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止,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牧场的功能开始逐步加强,生态效益更趋于明显,充分发挥了维系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甘南牧工商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和提高,林业在促进自治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 黄河 重要水源补生态功能 退耕还林 措施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文浩 《草业与畜牧》 2011年第11期29-31,34,共4页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青藏高原具有很高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的大型多功能生态区域。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将对控制该区域湿地萎缩、减轻草地生态压力、保护森林资源、增加对黄河水资源的补给产生巨大作用,对改...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是我国青藏高原具有很高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的大型多功能生态区域。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将对控制该区域湿地萎缩、减轻草地生态压力、保护森林资源、增加对黄河水资源的补给产生巨大作用,对改善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 黄河 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 生态优势 生态效益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 被引量:43
15
作者 韩永伟 高吉喜 +3 位作者 王宝良 刘成程 汪军 拓学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78-85,I0002,共9页
为深入了解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服务功能,该研究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应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工程法,评估了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 为深入了解土壤保持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壤保持服务功能,该研究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应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和替代工程法,评估了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结果显示,从1986到2006年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土壤侵蚀量逐步增强,土壤保持量和土壤保持功能总价值明显降低;1986、1996、2006年土壤保持量分别为38956×104、37834×104、34359×104t,土壤保持功能总经济价值分别为230.26×108、223.63×108、203.09×108元。在土壤保持功能总价值中保持钾素的经济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96.41%,保持土壤有机质的经济价值最低,仅占1.52%。该区土壤保持功能空间差异性明显,东部地区的土壤保持能力在15000t/km2·a以上的区域面积较多,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在1000t/km2·a及以下的区域面积较多。研究结果将为该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保持 侵蚀 陇东黄土高原 重要生态功能区 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山区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尧 叶成名 +1 位作者 谢强 梁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89,共8页
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与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遥感(remote sensing,RS)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发展,对大区域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生态服务功能快速评估技术日益成熟。提出生态保... 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与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遥感(remote sensing,RS)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的发展,对大区域生态环境的监测与生态服务功能快速评估技术日益成熟。提出生态保护效益计算方法,分析不同分割阈值情景下的生态保护效益系数,当得到最大生态保护效益系数时,划定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将方法应用于典型的山地区域四川省万源市,对其进行3项生态服务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快速评估,在归一化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计算分析生态保护效益系数,最后在最优生态保护效益系数的情况下划定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结果显示,研究区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划定面积为2 651. 99 km2,占总面积的65. 4%;其中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高于800 m,坡度范围为[15°,35°)的区域,管理部门应加大该区域的保护力度。该方法可为山地区县级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与生态红线划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RS和GIS 生态保护效益系数 重要生态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黄河主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草原植被的修复思路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文浩 《畜牧兽医杂志》 2009年第6期29-32,共4页
草原是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农业自然资源的主体。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有效地保护好草地生态环境,是该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消除贫困、保持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提出了草原植被修复的思路。
关键词 甘南 黄河 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 修复 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保护的美丽宜居村镇生态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龙江 纪荣婷 +5 位作者 李辉 张云华 张继飞 刘畅 柳本立 李海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7-833,共7页
“村镇建设生态安全评估与绿色生态建设模式研究”是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开发”项目的课题4,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区域/类型村镇建设主导生态功能辨识研究,村镇承载力测算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对... “村镇建设生态安全评估与绿色生态建设模式研究”是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开发”项目的课题4,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区域/类型村镇建设主导生态功能辨识研究,村镇承载力测算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对村镇建设的约束影响,生态安全约束下村镇发展的适宜产业与优化途径,美丽宜居村镇绿色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该研究在全国尺度上探明了生态乡镇和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集聚程度和主导生态功能,辨析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时空格局;基于5个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减灾防灾)以及黄山市新明乡、仁怀市茅台镇、重庆市武陵镇、敦煌市月牙泉镇和汶川县威州镇等典型村镇产业特点,通过“以点带面”和“以面束点”研究思路,探究了村镇建设生态安全约束下的产业适宜性评价方法,初步提出了茶产业模式、酒产业模式、特色农业模式、生态旅游模式和防灾减灾模式等针对不同类型美丽宜居村镇的生态建设模式。研究结果可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撑乡村振兴的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对重要生态功能区村镇承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村镇建设 绿色生态建设模式 产业适宜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性评价及其成因分析
19
作者 魏金平 李萍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4-178,共5页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土地总面积为3.06×106hm2,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该区曾被誉为"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趋于干涸,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分析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土地总面积为3.06×106hm2,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该区曾被誉为"黄河蓄水池"的玛曲湿地趋于干涸,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分析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现状的基础上,依据有关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结合天然草地分布的实际状况,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该区的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均属于中度和强度脆弱范围。并就此分析了其原因,以期对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 生态脆弱度 降水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表覆盖/土地利用数据的沁河源区生态保护红线边界处理
20
作者 宁婷 杜世勋 +2 位作者 荣月静 王伟 李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34,共5页
边界处理是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生态保护红线从栅格形式的生态评估结果落实到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块上,也称为红线的“落图”过程,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流程,也是红线精准落地和有效管控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沁河源区为例,利用地... 边界处理是指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生态保护红线从栅格形式的生态评估结果落实到具有明确边界的地块上,也称为红线的“落图”过程,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重要流程,也是红线精准落地和有效管控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沁河源区为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基于地表覆盖、土地利用两种数据分别对生态功能极重要区红线进行落图。结果表明:两种数据均适用于红线边界处理,并且联合应用时处理结果更佳;沁河源区生态功能极重要区栅格面积为877.87 km^2,联合应用两种数据处理后的红线矢量面积为877.7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51%;研究结果可为生态功能重要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重要 边界确定 生态用地 地表覆盖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