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1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鼻腔内接种组的TNF-α水平高于皮下注射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反应,从而对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i4-3-3疫苗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梅 李文桂 朱佑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26-1029,共4页
目的构建和鉴定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双歧杆菌(Bb)-EmⅡ/3-Em14-3-3疫苗。方法通过PCR扩增EmⅡ/3和Em14-3-3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SOEing)剪接EmⅡ/3和Em14-3-3,得到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大... 目的构建和鉴定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双歧杆菌(Bb)-EmⅡ/3-Em14-3-3疫苗。方法通过PCR扩增EmⅡ/3和Em14-3-3抗原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拼接法(geneSOEing)剪接EmⅡ/3和Em14-3-3,得到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将该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GEX-1λT,构建重组质粒pGEX-EmⅡ/3-Em14-3-3;用电穿孔法将该质粒导入Bb,构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结果PCR成功扩增出2554bp的EmⅡ/3-Em14-3-3融合基因;双酶切证实EmⅡ/3-Em14-3-3融合基因成功插入pGEX-1λT中;PCR证实rBb-EmⅡ/3-Em14-3-3疫苗构建成功。结论成功构建了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为该疫苗的开发和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 构建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保护力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鼠后对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鼠后对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蚴率,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类和IgE水平;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减蚴率为45·29%~76.47%,血清IgG、IgG2a、IgG2b和IgE水平明显升高,IgG1和IgG3显著降低;疫苗接种组的脾CD4+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CD8+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CD4+/CD8+亚群比值明显升高。结论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途径,IgG、IgG2a、IgG2b和IgE以及CD4+T细胞亚群在疫苗诱导的保护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重组BCG-EM14-3-3疫苗 保护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1-913,共3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后再以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后再以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并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FN-γ、TNF-α和IL-4的水平,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FN-γ和TNF-α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皮下注射组的TNF-α水平高于鼻腔内接种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Th1型细胞应答,抵抗Em原头节的攻击感染。疫苗皮下注射途径优于鼻腔内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 II/3疫苗 重组BCG.Eml4-3—3疫苗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梅 李文桂 朱佑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检测多房棘球绦虫重组双歧杆菌(Bb)-EmⅡ/3-Em14-3-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粘膜接种以及口服接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 目的检测多房棘球绦虫重组双歧杆菌(Bb)-EmⅡ/3-Em14-3-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粘膜接种以及口服接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攻击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检获泡球蚴组织,称取重量,计算减蚴率;分离脾细胞,用ConA刺激培养16-18h,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凋亡。结果疫苗免疫组小鼠检获泡球蚴质量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小鼠脾细胞原液组和ConA刺激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或P〈0.01),每个ConA刺激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原液组(P〈0.05或P〈0.01),皮下注射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最低。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可抑制感染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增加CD4+T细胞亚群的数量,诱导宿主产生一定的保护力,对抗Em原头节攻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 脾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梅 李文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81-784,共4页
目的:研究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接种和口服接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腹腔... 目的:研究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黏膜接种和口服接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攻击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取脾脏制备淋巴细胞悬液体外培养,分别以多房棘球绦虫抗原(EmAg)、刀豆素A(ConA)刺激诱生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以脂多糖(LPS)刺激诱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常规ELISA测定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0、IFN-γ和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疫苗免疫组IFN-γ、IL-12、TNF-α水平增加,IL-10水平降低,EmAg刺激组和ConA或LPS刺激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原液组。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可诱导攻击感染小鼠产生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增强宿主抗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 原头蚴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14-3-3)疫苗免疫BALB/c小鼠诱导免疫应答的动态检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宁 李文桂 向进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5-689,共5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Bb)(pGEX-Sj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其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将重组疫苗分别采用口服灌胃和鼻内接种免疫BALB/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2、4、6、8、10、12、14、16、18、20和22周ELISA法测...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双歧杆菌属两歧双歧杆菌(Bb)(pGEX-Sj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其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方法将重组疫苗分别采用口服灌胃和鼻内接种免疫BALB/c小鼠,分别于免疫后2、4、6、8、10、12、14、16、18、20和22周ELISA法测小鼠血清中IgG及其亚类、IgE和IgA及脾细胞培养液中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MTT法测定脾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凋亡率及CD4+和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结果口服组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IgE和IgA水平分别在免疫后8、6、6、4、8、10和6周达峰值。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均在免疫后4周达峰值;CD4+T细胞于8周达峰值,CD8+T细胞于14周达峰值。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于8、8、6和4周达峰值。鼻内接种组血清IgG、IgG1、IgG2a、IgG2b、IgG3、IgE和IgA分别于4、6、4、4、8、10和8周达峰值。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也均在4周达峰值;CD4+T细胞于8周达峰值,CD8+T细胞于4周达峰值。IFN-γ、IL-12、TNF-α和IL-10水平分别于2、2、4和4周达峰值。口服及鼻腔内接种是两种较好的免疫途径,且后者优于前者。结论该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重组Bb(pGEX-Sj14-3-3)疫苗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76-678,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_4^+和CD_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CD_4^+和CD_8^+T细胞亚群分别在免疫后2~12周和2~18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和10周达最高水平。结论:CD_4^+T细胞亚群数目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早期(2~6周)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重组BCG-EM14-3-3疫苗 脾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62-863,866,共3页
目的:探讨以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再以Em的续绦期幼虫泡球蚴的原头节攻击后,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 目的:探讨以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再以Em的续绦期幼虫泡球蚴的原头节攻击后,鼠脾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小鼠,免疫后8周用Em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的凋亡,同时设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组。结果:疫苗接种组小鼠脾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鼻腔内接种组脾细胞的凋亡率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结论:泡球蚴的感染可引起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Em重组BCG-Em14-3-3疫苗接种可抑制感染小鼠脾细胞的凋亡。疫苗鼻腔内接种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14-3-3疫苗 脾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文桂 王鸿 朱佑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 目的:动态观察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小鼠后脾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将疫苗采用鼻腔内接种免疫BALB/C鼠,在免疫后0、2、4、6、8、10、12、14、16和18周各剖杀4只小鼠取脾,分离脾细胞,用EmAg或ConA刺激培养,收集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TNF-α和IL-4水平,同时设有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IL-2、IFN-γ、TNF-α和IL-4分别在免疫后4~8周、2~8周、2~8周和6~10周升高,分别在免疫后6、6、4~6和8周达最高水平。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在免疫早期(2~8周)即可诱导小鼠产生一个TH1型保护性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14-3-3疫苗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Eg14-3-3重组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宗吉 赵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9-642,648,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疫苗Eg14-3-3免疫后及厡头蚴攻击感染后不同阶段6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重组疫苗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研究采用r Eg14-3-3和PBS分别免疫两组ICR小鼠,每隔两周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4周,活的原头蚴攻击感染,... 目的观察重组疫苗Eg14-3-3免疫后及厡头蚴攻击感染后不同阶段6种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重组疫苗的免疫学机制。方法研究采用r Eg14-3-3和PBS分别免疫两组ICR小鼠,每隔两周免疫1次,在第3次免疫后4周,活的原头蚴攻击感染,在免疫后和攻击感染后不同时间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对血清中IL-2、IFN-γ、TNF-α、IL-4、IL-5、IL-10水平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r Eg14-3-3组小鼠6种细胞因子水平在免疫后和感染后高于PBS对照组,其中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水平在第10周(急性感染期)达到峰值,30周后(感染慢性期)迅速降低并较长时间维持在高于免疫前水平,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免疫后水平相对无明显升高,在第18周后逐渐升高,30周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较长时间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PBS组Th1类细胞因子在感染前无明显升高,原头蚴攻击感染后迅速升高,在第18周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在相对较长时期维持相对较高水平。Th2类细胞因子IL-4、IL-5、IL-10维持在较低水平,攻击感染后水平缓慢升高,IL-4在18周达到峰值后降低并长期维持相对较高水平,IL-5、IL-10在第30周水平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并长期维持相对较高水平。结论 r Eg14-3-3可诱导有效的Th1型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Th2型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两种反应共同参与重组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14-3-3重组疫苗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诱导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君 李文桂 +1 位作者 王鸿 朱佑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75-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绦虫混合重组BCG-EmⅡ/3和BCG-Em14-3-3疫苗免疫和Em原头节攻击后小鼠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将混合重组BCG疫苗采用皮下注射和鼻腔内接种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周用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18周杀鼠取脾,分离脾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同时设有空载体、BCG和PBS对照。结果:疫苗接种组的脾CD4+T细胞亚群显著增加,CD8+T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CD4+/CD8+亚群比值明显升高;皮下注射组的CD4+和CD4+/CD8+亚群比值显著高于鼻腔内接种组。结论:CD4+T细胞亚群在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诱导的小鼠抗Em原头节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重组BCG-EmⅡ/3疫苗 BCG-Em14-3-3疫苗 脾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中国大陆株)14-3-3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力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宗吉 雄英 +1 位作者 孙俊峰 赵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6-679,706,共5页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Eg14-3-3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性及其伴随的免疫反应。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rEg14-3-3蛋白免疫组和PBS佐剂对照组,每隔2周背部皮下免疫1次,连续免疫3次。在第3次免疫后6周,用细粒棘球蚴活的原头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2...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Eg14-3-3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性及其伴随的免疫反应。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rEg14-3-3蛋白免疫组和PBS佐剂对照组,每隔2周背部皮下免疫1次,连续免疫3次。在第3次免疫后6周,用细粒棘球蚴活的原头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24周杀鼠取脾,分离培养脾细胞,MTT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率,用试剂盒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IL-2、IFN-γ、IL-10和IL-4水平,同时检获棘球蚴包囊数并计算减囊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G及其亚型和IgE水平。结果与佐剂对照组比较,rEg14-3-3蛋白免疫组小鼠的免疫保护力为84.47%,rEg14-3-3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IgG、IgG1、IgG2a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gE略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rEg14-3-3免疫组小鼠脾淋巴细胞特异抗原刺激后增殖显著,免疫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4、IL-10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Eg14-3-3蛋白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免疫保护力,是潜在的疫苗候选抗原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rEg14-3-3 疫苗 免疫保护力 IL-2 IFN-γ IL-10 IL-4 IgG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产β-1,3-1,4-葡聚糖酶的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亚兰 黄伟强 +2 位作者 周晓波 凌雪萍 卢英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6-902,共7页
为了提高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Rosetta(DE3)-pET-22-bgl-(kil-Km)的产酶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及碳氮比(摩尔比)对重组大肠杆菌Rosetta(DE3)-pET-22-bgl-(kil-Km)分泌表达重组β-1,3-1,4-葡聚糖酶H(A107... 为了提高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Rosetta(DE3)-pET-22-bgl-(kil-Km)的产酶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及碳氮比(摩尔比)对重组大肠杆菌Rosetta(DE3)-pET-22-bgl-(kil-Km)分泌表达重组β-1,3-1,4-葡聚糖酶H(A107-M)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法和响应面分析法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优培养基成分为(g/L):甘油10.01,酪蛋白胨12.03,酵母粉24,NaCl 10,(NH4)2SO44.77,KH2PO42.31,K2HPO41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1 4-葡聚糖酶 重组大肠杆菌 培养基优化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14-3-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宗吉 赵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85-988,共4页
为研究细粒棘球蚴14-3-3(r Eg14-3-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机制,本研究利用r Eg14-3-3、弗氏佐剂和PBS分别免疫3组ICR小鼠,每隔两周免疫一次,在第三次免疫后4周,以原头蚴攻击感染,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免疫后0、2、4、6、10、18... 为研究细粒棘球蚴14-3-3(r Eg14-3-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机制,本研究利用r Eg14-3-3、弗氏佐剂和PBS分别免疫3组ICR小鼠,每隔两周免疫一次,在第三次免疫后4周,以原头蚴攻击感染,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免疫后0、2、4、6、10、18、30周小鼠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攻击感染24周后迫杀鼠,检获棘球蚴包囊数并计算减囊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r Eg14-3-3免疫组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原头蚴感染后均显著增高,rEg14-3-3蛋白免疫组小鼠的免疫保护力为84.47%。本研究表明r Eg14-3-3免疫小鼠在原头蚴攻击感染后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该重组蛋白能够诱导有效的抗感染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14-3-3重组疫苗 CD4+T细胞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质粒pPIC9K-pZP3α-hCGβCTP^(109~145)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伟涛 潘善培 +2 位作者 谢琪旋 肖銮娟 芦春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00-106,共7页
目的 :为发展多特异性避孕疫苗 ,制备重组抗原pZP3α -hCGβCTP10 9~ 14 5,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PIC9K -pZP3α -hCGβCTP10 9~ 14 5.方法 :根据pZP3α全长和hCGβCTP10 9~ 14 5编码的DNA列设计两对引物 ,通过部分重叠聚合酶... 目的 :为发展多特异性避孕疫苗 ,制备重组抗原pZP3α -hCGβCTP10 9~ 14 5,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PIC9K -pZP3α -hCGβCTP10 9~ 14 5.方法 :根据pZP3α全长和hCGβCTP10 9~ 14 5编码的DNA列设计两对引物 ,通过部分重叠聚合酶链式反应 (overlappingPCR) ,扩增出pZP3α -hCGβ -CTP10 9~ 14 5DNA片断 ,克隆到载体质粒pPIC9K中 ,然后导入大肠杆菌DH5α ,用PCR和双酶切反应鉴定重组质粒 ,并用DNA测序仪对重组质粒测序 .结果 :3步PCR扩增出pZP3α -hCGβ -CTP10 9~ 14 5DNA片段 ,插入到载体质粒pPIC9K的克隆位点 ,获得重组pPIC9K -pZP3α -hCGβ -CTP10 9~ 14 5表达质粒 ,测序结果显示插入序列与设计预期完全一致 .结论 :重组质粒pPIC9K -pZP3α -hCGβ -CTP10 9~ 14 5构建成功 ,为表达重组抗原pZP3α -hCGβ -CTP10 9~ 14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质粒 PPIC9K pZP3α HCGΒ CTP^109-145 猪卵透明带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部分重叠聚合酶链式反应 避孕疫苗 重组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肿瘤特异抗原MAGE-3基因疫苗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倪兵 李燕秋 +3 位作者 王莉 唐艳 周伟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 克隆肿瘤特异性共享抗原mage 3基因 ,制备基于α 病毒复制酶的高效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疫苗。方法 用RT PCR方法从黑色素瘤细胞系LB3 73中制备mage 3基因 ,以含α 病毒复制酶的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pSMART2a为载体 ,构建重组DNA... 目的 克隆肿瘤特异性共享抗原mage 3基因 ,制备基于α 病毒复制酶的高效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疫苗。方法 用RT PCR方法从黑色素瘤细胞系LB3 73中制备mage 3基因 ,以含α 病毒复制酶的哺乳细胞高效表达质粒pSMART2a为载体 ,构建重组DNA疫苗。重组子用载体中的T7和T3启动子序列为测序引物进行自动测序。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用脂质体法转化 2 93细胞 ,用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鉴定转化细胞中mage 3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确构建了mage 3 pSMART2a重组质粒 ,并且在转化此质粒的 2 93细胞中检测出了mage 3蛋白的表达。结论 此重组mage 3 pSMART2a质粒可以作为肿瘤特异的DNA疫苗 ,可进行下一步的肿瘤动物模型的疫苗接种及相关免疫学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特异抗原 MAGE-3基因 基因克隆 α-病毒复制酶 高效黑色素瘤特异性基因疫苗 基因治疗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重组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j14-3-3和rSj14-3-3/SjGST对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德发 祖莹 沈继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 14 - 3- 3基因重组蛋白 (rSj14 - 3- 3)及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rSj14 - 3- 3/SjGST)对宿主肝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方法 用rSj14 - 3- 3和rSj14 - 3- 3/SjGST免疫雌性BALB/c小鼠 ,末次免疫后 5...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 14 - 3- 3基因重组蛋白 (rSj14 - 3- 3)及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融合蛋白(rSj14 - 3- 3/SjGST)对宿主肝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方法 用rSj14 - 3- 3和rSj14 - 3- 3/SjGST免疫雌性BALB/c小鼠 ,末次免疫后 5d ,各组小鼠均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 0± 1条 /鼠 ,6周后 ,剖杀 ,取肝组织计数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和肝切片上单个虫卵肉芽肿直径大小。结果 免疫组 (14 - 3- 3组和 14 - 3- 3/GST组 )和对照组肝表面虫卵结节数分别为 6 72±1 14、5 89± 1 0 3和 2 1 0 5± 1 2 6 ,前两者比后者分别减少了 6 8 0 8%和 72 0 2 % ;肝肉芽肿平均直径免疫组为 178 12±32 18μm和 14 8 13± 2 9 6 5 μm ,与对照组 2 75 0 0± 38 2 1μm相比分别减少了 35 2 3%和 4 6 13%。结论 重组抗原rSj14 - 3- 3和rSj14 - 3- 3/SjGST对日本血吸虫具有较好的抗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jl4-3-3 rSj14-3-3/SjGST 日本血吸虫 虫卵 肉芽肿形成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融合蛋白 基因重组蛋白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表达猪卵透明带抗原(pZP3α)的重组乳酸杆菌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亚明 潘善培 +2 位作者 陈敬 黄丹 关艺青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构建表达猪卵透明带蛋白(pZP3α)的重组乳酸杆菌。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得到短小乳酸杆菌染色体中的S-层蛋白的信号肽序列和猪卵透明带的pZP3α基因,并依次克隆到乳酸杆菌整合型表达质粒pIlac的lac启动子下游,得到质粒pIlac-pZP3α... 目的:构建表达猪卵透明带蛋白(pZP3α)的重组乳酸杆菌。方法:用PCR方法扩增得到短小乳酸杆菌染色体中的S-层蛋白的信号肽序列和猪卵透明带的pZP3α基因,并依次克隆到乳酸杆菌整合型表达质粒pIlac的lac启动子下游,得到质粒pIlac-pZP3α。将质粒pIlac-pZP3α电穿孔转化干酪乳酸杆菌(L.casei CECT5276),挑选转化后的耐药菌落,在含5μg/mL红霉素的MRS培养基中培养,抽提其基因组DNA做模板,PCR鉴定验证pZP3α基因是否整合到乳酸杆菌的基因组中。筛选重组菌在无红霉素选择压力下传代培养直至发生第2次重组使红霉素抗性基因消失。结果:酶切与测序结果表明信号肽和pZP3α基因正确克隆到载体pIlac中;PCR鉴定证实pZP3α基因成功重组到乳酸杆菌的基因组中,培养50 d后重组乳酸杆菌抗性消失,用斑点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到经终质量分数为0.75%乳糖诱导后的上清中有pZP3α蛋白分泌。结论:成功构建表达pZP3α的重组乳酸杆菌,pZP3α在乳酸杆菌中得到了稳定的、分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透明带抗原-3α(pZP3α) 乳酸杆菌 免疫避孕 同源重组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疫苗中引入不同免疫原性氨基酸对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
20
作者 陈红梅 康彦良 +2 位作者 刘利 姚文兵 田浤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9-356,共8页
为了比较内源性的3-硝基酪氨酸与非天然的4-硝基苯丙氨酸在PD-L1疫苗中的引入对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利用遗传密码扩充技术,将这两种免疫原性氨基酸分别引入到PD-L1疫苗的相同位点,获得具有3-硝基酪氨酸以及4-硝基苯丙氨酸的两种PD-L1... 为了比较内源性的3-硝基酪氨酸与非天然的4-硝基苯丙氨酸在PD-L1疫苗中的引入对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利用遗传密码扩充技术,将这两种免疫原性氨基酸分别引入到PD-L1疫苗的相同位点,获得具有3-硝基酪氨酸以及4-硝基苯丙氨酸的两种PD-L1突变体。用这两种突变体免疫小鼠,分析对小鼠脾脏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4-硝基苯丙氨酸在PD-L1疫苗中的引入可促进Th1细胞的极化,同时降低Treg细胞的比例,3-硝基酪氨酸的引入对Th1细胞的极化无影响,同时能显著提高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二者在PD-L1疫苗中的引入均能促进脾脏CD8+T细胞的应答,其中含有4-硝基苯丙氨酸的PD-L1突变体应答效果更强。实验结果表明,与内源性的3-硝基酪氨酸在PD-L1疫苗中的引入相比,非天然的4-硝基苯丙氨酸更适合用于肿瘤疫苗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疫苗 3-硝基酪氨酸 4-硝基苯丙氨酸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