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2例使用重组链激酶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蔡春 单爱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第10期64-65,共2页
目的 总结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重组链激酶治疗护理体会。方法 对4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患肢肿胀在用药后有不同程度的消退,疼痛和压痛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达95%。结论 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治疗下... 目的 总结4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用重组链激酶治疗护理体会。方法 对42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0例患者患肢肿胀在用药后有不同程度的消退,疼痛和压痛明显缓解,治疗有效率达95%。结论 有效的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手段之一,积极的护理措施可避免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重组链激酶 护理 并发症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与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恒亮 陈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1期865-867,共3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尿激酶 重组链激酶 血栓溶解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对前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心脏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包吉日木图 王洪军 +2 位作者 于影 巴金华 赵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11期853-855,共3页
目的通过容量负荷试验评价重组链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7例急性前壁及广泛前壁AMI患者进行重组链激酶溶栓,溶栓前、后24h内行漂浮导管连续监测,进行溶栓前后的比较。结果与溶栓前比较,... 目的通过容量负荷试验评价重组链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7例急性前壁及广泛前壁AMI患者进行重组链激酶溶栓,溶栓前、后24h内行漂浮导管连续监测,进行溶栓前后的比较。结果与溶栓前比较,重组链激酶溶栓后6h心功能明显改善,平均肺动脉压由(3.87±0.61)kPa下降至(3.61±0.59)kPa(P〈0.01),肺嵌压由(2.81±0.34)kPa下降至(2.67±0.42)kPa(P〈0.01),心脏指数由2.52±0.49升高至2.72±0.47(P〈0.01)。结论应用重组链激酶溶栓可明显改善AMI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链激酶 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心脏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国权 刘冠男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0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S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青岛国大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r-S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判断冠状动脉的再通率。结果①42例AMI患者冠脉再通35例,再通率83.3%。其中发病<6h溶栓再通率85.7%、发病6~18h溶栓再通率42.0%,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②≤65岁患者的再通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65岁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SK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提倡临床应用。对于>65岁患者如无禁忌证,也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疗法 重组链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治疗颅内血肿62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裴丽娜 熊峰 刘谦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颅内血肿 重组链激酶 治疗 定向钻孔置管 自体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6
作者 扈秀丽 宋晓漪 李玉文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链激酶 药物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云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2期174-175,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A组患者采用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 目的对比分析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A组患者采用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为B组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及发生不良反应、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总血管再通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相比,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方案进行治疗可提高其血管的再通率,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重组链激酶 尿激酶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尿激酶与进口重组链激酶治疗心肌梗塞比较
8
作者 张小玲 徐岩 《安徽医学》 1998年第5期22-23,共2页
目前国内使用的溶栓剂主要有链激酶、重组链激酶、尿激酶、第二代溶栓剂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等.现就南京大学生产的尿激酶与古巴海伯尔生物公司生产的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作比较.资料与分析一、... 目前国内使用的溶栓剂主要有链激酶、重组链激酶、尿激酶、第二代溶栓剂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等.现就南京大学生产的尿激酶与古巴海伯尔生物公司生产的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作比较.资料与分析一、病例选择1.持续胸痛超过30分钟;2.相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导联ST抬高≥0.2mV;3.心肌梗塞发病时间在6小时以内,或发病虽已超过6小时,但最长时间不超过12小时,而胸痛持续加重或ST仍抬高,R波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药物疗法 尿激酶 重组链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与尿酸氧化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刘达瑾 吕吉元 刘卓敏 《临床医药实践》 2002年第12期905-906,共2页
目的 :比较重组链激酶和尿酸氧化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 6例 ,分别给予尿酸氧化酶或重组链激酶 15 0万 U加入 0 .9%氯化钠 10 0 m L 中 ,30 m in内滴完 ,12 h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 目的 :比较重组链激酶和尿酸氧化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6 6例 ,分别给予尿酸氧化酶或重组链激酶 15 0万 U加入 0 .9%氯化钠 10 0 m L 中 ,30 m in内滴完 ,12 h后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观察溶栓疗效。结果 :再通率 :尿酸氧化酶组 6 2 .8% ,重组链激酶组 87.1% ;6 h再通率 :尿酸氧化酶组 75 % ,重组链激酶组 95 .6 % ,结果均有显著差异 ;副作用 :重组链激酶组主要为寒战 ,两组均有轻度出血。结论 :应用重组链激酶溶栓再通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链激酶 尿酸氧化酶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建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06年第7期499-500,共2页
目的:观察纤溶药物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纤溶药物重组链激酶(150万U,60 m in内)溶栓治疗。结果:再灌注率为77.5%,4周内总病死率7.5%,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无发生内脏出血。结论:重... 目的:观察纤溶药物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纤溶药物重组链激酶(150万U,60 m in内)溶栓治疗。结果:再灌注率为77.5%,4周内总病死率7.5%,无1例发生过敏反应,无发生内脏出血。结论: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 I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重组链激酶 血栓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朝锌 潘明康 +1 位作者 冯红兵 王宝蓉 《临床医药实践》 2003年第5期343-344,共2页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 ( r- SK)与尿激酶 ( U 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疗效 ,并比较二者差异。方法 :74例符合溶栓条件的 AMI患者分为 UK治疗组 39例和 r- SK治疗组 35例 ,均采用静脉注射溶栓治疗 ,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3... 目的 :评价国产重组链激酶 ( r- SK)与尿激酶 ( U 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AMI)的疗效 ,并比较二者差异。方法 :74例符合溶栓条件的 AMI患者分为 UK治疗组 39例和 r- SK治疗组 35例 ,均采用静脉注射溶栓治疗 ,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出血、35 d病死率、低血压并发症以及 r- SK的不良反应。结果 :溶栓治疗后临床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 SK组为 77.14 % ,显著高于 UK组 5 6 .4 1% ( P<0 .0 5 ) ,两组的出血、35 d病死率、低血压等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本研究提示国产 r- SK治疗 AMI临床再通率高于 U K,不良反应相似 ,无严重出血 ,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链激酶 尿激酶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对比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忠娟 高鹏 李冬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4期102-10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阿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接诊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对应实施重组链激酶、阿... 目的对比分析阿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接诊的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对应实施重组链激酶、阿替普酶治疗,分析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血管再通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K、GOT和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BNP、Hcy、cTn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较,阿替普酶效果更优,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重组链激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在早期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13
作者 蔡松泉 蔡予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9期61-62,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时使用重组链激酶的效果。方法收集早期脑梗死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时使用重组链激酶的效果。方法收集早期脑梗死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重组链激酶能够使患者脑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脑梗死 重组链激酶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
14
作者 姜宏伟 郭义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重组链激酶 静脉溶栓 AMI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诱发严重心绞痛2例
15
作者 邓鹤秋 董杏芳 +2 位作者 周训森 胡光友 廖艳群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3-173,共1页
关键词 溶栓药物 重组链激酶 心绞痛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并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临床观察
16
作者 阮仁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重组链激酶 低分子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
17
作者 慕廷民 刘玉湖 +3 位作者 霍京莲 李长安 王继恒 赵掌权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6期264-265,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 药物疗法 重组链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前后血浆中内皮素的变化
18
作者 丁春平 幸志强 +2 位作者 张梅玲 赖若梅 孙秀光 《天津药学》 2002年第4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重组链激酶 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溶栓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伟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8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患者随机分为r-SK组(40例)和UK组(40例),分别用r-SK1.5×106U和UK1.5×106U静脉输注,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r-SK组...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r-SK)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患者随机分为r-SK组(40例)和UK组(40例),分别用r-SK1.5×106U和UK1.5×106U静脉输注,观察冠状动脉再通率、不良反应及5周病死率。结果:r-SK组溶栓后120min血管再通率(85.0%)明显高于UK组(62.5%)(P<0.05);溶栓后各时间段r-SK组再通率均高于UK组(P<0.05);r-SK组于溶栓治疗4周内其出血、心血管并发症、再闭塞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UK组(P<0.05);心原性休克并发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K组死亡率(2.5%)明显低于UK组(7.5%)(P<0.05)。结论:与UK相比,r-SK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链激酶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现状
20
作者 谭志元 《华夏医学》 1998年第5期156-157,共2页
我国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现状谭志元(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心内科柳州市545005)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的重要进展,并已成为治疗AMI的主要手段之一。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0年在温州市召开AM... 我国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现状谭志元(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心内科柳州市545005)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治疗的重要进展,并已成为治疗AMI的主要手段之一。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0年在温州市召开AMI溶栓会议后,我国AMI溶栓治疗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治疗 尿激酶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再通 血管再通 国产重组链激酶 病死率 临床观察 临床试验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