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酵母菌对牙鲆生长及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宏田 徐永立 +2 位作者 张培军 李雨升 左书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于1998年10—11月间在荣成市寻山养殖场实验了饲喂具有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的酵母菌对牙鲆的生长及其血清激素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三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饵料中不含重组酵母菌,实验组的饵料中分别含有重组酵母菌0.... 于1998年10—11月间在荣成市寻山养殖场实验了饲喂具有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的酵母菌对牙鲆的生长及其血清激素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三组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饵料中不含重组酵母菌,实验组的饵料中分别含有重组酵母菌0.25W‰、0.50‰、0.75‰(W/W)。实验表明,通过投喂重组酵母菌,可以增加牙鲆血清生长激素的含量,促进牙鲆的生长。重组酵母菌的含量不同,对牙鲆血清甲状腺素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影响也不同。促甲状腺素的含量与牙鲆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呈负相关趋势,与生长激素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重组酵母菌 生长率 激素含量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酵母菌对牙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宏田 张培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31-635,共5页
于 1 999年 1 0— 1 1月间在荣成市寻山养殖场实验了饲喂含有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的重组酵母对 1龄牙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和 3个实验组。对照组的饵料中不含重组酵母菌 ,实验组的饵料中分别含有重组酵母菌 0 2 ... 于 1 999年 1 0— 1 1月间在荣成市寻山养殖场实验了饲喂含有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的重组酵母对 1龄牙鲆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和 3个实验组。对照组的饵料中不含重组酵母菌 ,实验组的饵料中分别含有重组酵母菌 0 2 5‰、0 50‰、0 75‰(W /W )。实验表明 ,通过投喂重组酵母菌 ,可以增加牙鲆血清蛋白的含量 ,增强牙鲆血清中溶菌酶及抗蛋白酶物质的活性 ,这种影响与重组酵母菌的含量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重组酵母菌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饵料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酵母菌N6076代谢产物中红色组分的制备及其GC-MS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樊永红 金湘 毛培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9期14183-14184,1421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N6076次生代谢产物中红色组分的制备及其GC-MS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薄层层析色谱方法大量制备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N6076次生代谢产物中的红色组分,通过无水乙醇溶解、GC-MS检测以及化合物结构比对,分析其类... [目的]探讨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N6076次生代谢产物中红色组分的制备及其GC-MS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薄层层析色谱方法大量制备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N6076次生代谢产物中的红色组分,通过无水乙醇溶解、GC-MS检测以及化合物结构比对,分析其类别。[结果]该红色组分为醌类化合物,在WILEY、Nist和Nbs化合物库中均未发现与其结构完全相同的化合物。[结论]该研究为所得红色组分的NMR结构鉴定及结构与生物学效应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菌 代谢产物 红色组分 薄层色谱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酵母菌N6076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及甲羟戊酸代谢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璇 欧科 +5 位作者 冯光文 陈福欣 王婷 买买提热夏提·买买提 钱卫东 毛培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2-26,共5页
为了解重组酵母菌N6076不同发酵时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及甲羟戊酸(mevalonate,MVA)代谢状况,以重组酵母菌N6076及其原始菌株Kh08为研究对象,基于转录组测序和MVA测定,分析和比较了两者在3个发酵时间点(0、48和96 h)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功... 为了解重组酵母菌N6076不同发酵时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及甲羟戊酸(mevalonate,MVA)代谢状况,以重组酵母菌N6076及其原始菌株Kh08为研究对象,基于转录组测序和MVA测定,分析和比较了两者在3个发酵时间点(0、48和96 h)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GO功能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N6076新增了14项生物学过程、2项细胞组分和2项分子功能,涉及1140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代谢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N6076新增了13条代谢通路,涉及7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新增的萜类骨架生物合成途径涉及5个差异表达基因。甲羟戊酸激酶(mevalonate kinase,MVK)基因表达与MVA的LC-MS/MS测定结果表明,在整个发酵过程中MVK基因表达量与MVA产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该研究为进一步认识重组酵母菌N6076的基因表达与MVA代谢调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菌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甲羟戊酸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金属硫蛋白重组毕赤酵母菌株高效诱导表达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阎光宇 余蕾 +1 位作者 何建林 孙继鹏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5期64-70,共7页
金属硫蛋白(MT)作为一类广泛存在并高度可诱导的多功能内源性蛋白,具有重金属解毒、抗辐射、清除自由基等功能,近年来已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为解决MT原料来源的瓶颈问题,本文以一株海洋源MT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株(GS-115-MT)为研究... 金属硫蛋白(MT)作为一类广泛存在并高度可诱导的多功能内源性蛋白,具有重金属解毒、抗辐射、清除自由基等功能,近年来已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为解决MT原料来源的瓶颈问题,本文以一株海洋源MT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株(GS-115-MT)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培育条件(温度、pH、溶氧、接种量)、诱导表达条件(溶氧、甲醇浓度、菌株生产状况、诱导时间、诱导金属及浓度)综合优化,以获得MT高效表达最佳工艺。结果显示,GS-115-MT的最佳生长条件为培育温度30℃,培养基初始pH为9,摇床转速240r·min^-1,接种量4%;最佳MT诱导发酵条件为摇床转速为220r·min^-1,甲醇浓度为5%,菌液OD600为9.7,诱导24h,Cu^2+诱导浓度50μmol·L^-1。在以上优化条件下,MT表达量达0.328mg·mL^-1。本结果可为海洋源MT的规模化工业生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重组酵母菌 发酵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Ar_Han0458的转录组学分析及谷胱甘肽代谢途径富集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寒玉 唐朝 +2 位作者 冯光文 毛培宏 蔡长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15,共6页
研究可稳定遗传的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信息及与谷胱甘肽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的5个发酵时间点的RNA-seq数据。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各发... 研究可稳定遗传的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基因表达信息及与谷胱甘肽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的5个发酵时间点的RNA-seq数据。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各发酵时间与0 h相比,下调表达基因数量多于上调表达;除发酵96和72 h外,相邻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数目均以下调为主;发酵48和72 h时的基因表达谱相近。各发酵时间点间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GO功能均以细胞过程、细胞和催化活性为主。KEGG富集分析显示,10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了谷胱甘肽的代谢,谷胱甘肽的合成速率分别在24和96 h达到峰值,与实验测得胞外GSH产量变化趋势一致。重组异常汉逊酵母Ar_Han0458在发酵96 h时差异表达基因数目以上调为主,且谷胱甘肽合成速率最快。该研究为重组异常汉逊酵母的代谢调控研究及其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异常汉逊酵母菌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谷胱甘肽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木糖和葡萄糖的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继开 田沈 +2 位作者 张亚珍 张金鑫 杨秀山 《可再生能源》 CAS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Candida shehatae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将该基因插入到含有强启动子ADH1的穿梭质粒pACT2中,用同样的方法克隆得到Pichia stipitis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xyl2,将该基因插入到含有强启动子PMA1的穿梭质粒pDR195中,两... 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Candida shehatae木糖还原酶基因xyl1,将该基因插入到含有强启动子ADH1的穿梭质粒pACT2中,用同样的方法克隆得到Pichia stipitis的木糖醇脱氢酶基因xyl2,将该基因插入到含有强启动子PMA1的穿梭质粒pDR195中,两套外源基因连同各自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将连接到酵母整合质粒YIp5-kanR中,并预期整合到酿酒酵母的基因组当中,从而构建代谢木糖和葡萄糖的重组酿酒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酵母菌 乙醇 木糖 染色体整合 木糖还原酶基因 木糖醇脱氢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蛤Ⅰ型溶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DNA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冯付霭 赵震 +2 位作者 陶妍 谢晶 钱韻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6-843,共8页
Ⅰ型溶菌酶是无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中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重要蛋白质免疫因子,具有良好的抗病原微生物功能。通过反转录PCR自青蛤闭壳肌中克隆到Ⅰ型溶菌酶(CslyⅠ)基因,以pPⅠCZαA为表达载体、毕赤酵母X-33为工程菌,构建重组毕赤酵母菌株... Ⅰ型溶菌酶是无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中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重要蛋白质免疫因子,具有良好的抗病原微生物功能。通过反转录PCR自青蛤闭壳肌中克隆到Ⅰ型溶菌酶(CslyⅠ)基因,以pPⅠCZαA为表达载体、毕赤酵母X-33为工程菌,构建重组毕赤酵母菌株X-33/pPⅠCZαA-CslyⅠ,经高质量浓度博莱霉素培养基筛选获得高拷贝重组菌株。该菌株在28℃、250r/min条件下,经1%甲醇诱导表达72h后获得蛋白质类表达产物。Western blot和MALDⅠ-TOF/TOF质谱分析表明,该表达产物为预期的重组青蛤Ⅰ型溶菌酶;进一步的抑菌试验证明,该重组青蛤Ⅰ型溶菌酶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活性,并且显示良好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可为无脊椎动物来源Ⅰ型溶菌酶的制备提供基于重组毕赤酵母的生物合成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Ⅰ型溶菌酶 重组毕赤酵母菌 蛋白质表达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猪融合IL4/6和抗菌肽重组酵母的构建及对仔猪免疫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立博 黎凌 +10 位作者 马常俊 吴雪颖 万小平 肖永乐 熊旗 梁歌 曾凯 李江淩 吕学斌 王泽洲 高荣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8年第4期18-21,共4页
为了研发安全有效和增强动物免疫力的新生物制剂,本实验以共表达猪IL-4/6与猪抗菌肽基因和猪IL-2与IL-4/6基因的两种重组毕赤酵母菌进行高密度发酵,并拌入饲料饲喂45日龄仔猪(分组为A1、A2和C组)。实验结果表明,在0~42d内,A1和A2实验组... 为了研发安全有效和增强动物免疫力的新生物制剂,本实验以共表达猪IL-4/6与猪抗菌肽基因和猪IL-2与IL-4/6基因的两种重组毕赤酵母菌进行高密度发酵,并拌入饲料饲喂45日龄仔猪(分组为A1、A2和C组)。实验结果表明,在0~42d内,A1和A2实验组较对照组仔猪体重显著增加(P<0.05),CD^(8+)T细胞数量、特异性抗猪瘟和蓝耳病抗体显著增多(P<0.05),实验组的TLR-2、4、7、NF-k B(p50)、Bcl-2、CD45和CD^(62)L等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此外,实验后期,A2组的前述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1组和C组(P<0.05)。这些结果证明,A1和A2组免疫生物制剂能较好地促进仔猪的生长,提高其先天和获得性免疫机能,A2制剂的免疫调节生物效应较优,有望进一步研发为新型安全的免疫生物制剂,为动物的疾病防控提供新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猪 白细胞介素 融合抗菌肽 重组毕赤酵母菌 免疫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阶段温度控制策略提高重组葡萄酒酵母合成β-胡萝卜素的研究
10
作者 雒焕华 苏海佳 燕国梁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0期22-25,共4页
利用农副产品为发酵底物,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模拟葡萄汁为培养基,在7L发酵罐水平上研究了不同发酵温度(25℃、27℃、30℃、33℃)重组葡萄酒酵母T73-63生长和合成外源β-胡萝卜素的情况。结果发现,重组... 利用农副产品为发酵底物,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产品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模拟葡萄汁为培养基,在7L发酵罐水平上研究了不同发酵温度(25℃、27℃、30℃、33℃)重组葡萄酒酵母T73-63生长和合成外源β-胡萝卜素的情况。结果发现,重组葡萄酒酵母最适生长温度与β-胡萝卜素最适合成温度是不一致的:较高的发酵温度(30℃)有利于细胞的生长,能够获得较高的生物量;但较低的温度(25℃)却能够获得较高的比产物合成速率。根据细胞生长和产物合成动力学曲线,提出了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发酵前20h温度控制为30℃,20h后降低至25℃至发酵结束;在此调控策略下,最高β-胡萝卜素产量和β-胡萝卜素合成速率分别达到56.42mg/L和1.28mg(/L.h),与单一温度发酵模式的最高水平(30℃)相比分别提高了25.7%和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葡萄酒酵母菌 Β-胡萝卜素 分批发酵 温度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PCR技术快速筛选低能离子注入重组菌株的方法
11
作者 钱卫东 周颖欣 +1 位作者 吴启航 蔡长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39-143,共5页
为拓展基于低能离子注入介导药用植物基因组DNA转化酵母、构建能生产天然产物的酵母重组菌的广泛应用,以目标产物龙胆苦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GGPPS,MECPS和MECT)为分子筛选标记,以基于低能离子注入随机转化重组菌DNA为模板进行... 为拓展基于低能离子注入介导药用植物基因组DNA转化酵母、构建能生产天然产物的酵母重组菌的广泛应用,以目标产物龙胆苦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GGPPS,MECPS和MECT)为分子筛选标记,以基于低能离子注入随机转化重组菌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实现对其高通量初筛,利用HPLC方法对初筛所得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从1 072株转化酵母菌中初筛出12株候选酵母重组菌,经HPLC复筛后,其中5株重组酵母菌的发酵产物中检测出龙胆苦苷.研究表明,此PCR筛选方法,具有高效、简单、周期短、廉价、易于操作等优点,适用于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基因组DNA大分子随机转化酵母,构建能生物合成天然产物的酵母重组菌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快速筛选 低能离子注入 关键酶 重组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污水二级处理和再生水三级处理过程的雌激素活性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静 刘亿鑫 +3 位作者 邵征 张新 丁倩 刘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6,共6页
环境雌激素污染与野生动物性别比例和繁殖密切相关,是人体生殖功能紊乱、发育异常、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生等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污水处理厂排水造成的环境雌激素污染,采用重组酵母菌方法研究大连、沈阳、哈尔滨和天津的5个典型城市污... 环境雌激素污染与野生动物性别比例和繁殖密切相关,是人体生殖功能紊乱、发育异常、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发生等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污水处理厂排水造成的环境雌激素污染,采用重组酵母菌方法研究大连、沈阳、哈尔滨和天津的5个典型城市污水厂和再生水厂水处理过程中雌激素活性的变化规律,分析二级处理和再生水厂三级处理对环境雌激素的削减效率。4个采用活性污泥法和紫外消毒工艺的污水厂出水的雌激素当量(EEQ)为0.5~1.5 ng·L^-1。再生水厂三级处理工艺的出水雌激素活性低于检测限(0.02 ng·L^-1)。分级组分测试结果显示,污水雌激素活性主要由强极性组分和弱极性组分引起,紫外消毒后强极性组分雌激素活性升高。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一级处理和活性污泥处理对环境雌激素的削减率为46%~81%,紫外消毒的削减率为5.2%~22%。某再生水厂混凝、微滤和反渗透对环境雌激素的削减率分别为63%、16%和98%。研究表明,活性污泥法二级处理排水回用仍造成一定程度环境雌激素污染,三级处理工艺可有效提高环境雌激素污染物削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雌激素 重组酵母菌 紫外消毒 二级处理 三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