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体重组质粒pcDNA_3-SAG1免疫小鼠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永安 陈观今 +1 位作者 郭虹 吕芳丽 《山西临床医药》 2001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 :用 pc DNA3- SAG1真核表达质粒直接免疫小鼠 ,观察 DNA免疫所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 ,为研制弓形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质粒 pc DAN3- SAG1,然后将其导入 BAL B/ c小鼠体内 ,每隔 2 1d接种一次 ,一共免疫三次。用 ... 目的 :用 pc DNA3- SAG1真核表达质粒直接免疫小鼠 ,观察 DNA免疫所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 ,为研制弓形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质粒 pc DAN3- SAG1,然后将其导入 BAL B/ c小鼠体内 ,每隔 2 1d接种一次 ,一共免疫三次。用 MTT方法对脾脏的 NK细胞和其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进行测定 ;采用免疫荧光法对 CD4+、CD8+ 细胞进行测定。结果 :实验组 NK细胞杀伤率为 :70 .0± 3.6 4,而 pc DNA3及空白对照分别为 :48.5± 6 .0 8和 47.0± 5 .93。实验组 NK细胞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5 ) ,而 pc DNA3质粒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对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进行动态分析 ,可见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 ,CD8+的数量逐渐上升 ,CD4+ / CD8+的比率逐渐下降 ,实验组与 pc DNA3质粒及空白对照有明显差异 (P<0 .0 5 ) ;Con A刺激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能刺激免疫鼠及对照鼠淋巴细胞增生 ,实验组与 pc DNA3质粒及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重组质粒pc DNA3- SAG1免疫 BAL B/ c小鼠可诱导一定的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重组质粒 pcdna3-SAG1 DNA疫苗 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pcDNA3s/SS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建文 乐国伟 +2 位作者 施用晖 王志军 汪垣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动物生长抑制激素 (Somatostatin ,SS)基因克隆至含有乙肝表面抗原的 pcDNA3s质粒载体上 ,生长抑素基因插入到乙肝表面抗原的 5′末端 ,构建生长抑素DNA疫苗 .经PCR反应扩增出含有SS和HBsAg的融合基因片段 ,并经测序证实SS基因已成功重组到
关键词 pcdna3s质粒 构建 鉴定 生长抑制 乙肝表面抗原 动物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PcDNA3.1-hBMP-2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复合异种骨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 被引量:5
3
作者 卜丽莎 李建军 +4 位作者 韩东 景元海 王宏 王玲 徐莘香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8期449-451,共3页
目的 :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hBMP 2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hBMP 2 ,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s) ,种植去抗原牛松质骨(bovinecancellousbone ,BCB)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 目的 :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2 (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 ,hBMP 2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 hBMP 2 ,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onemarrowstromalcells ,BMSCs) ,种植去抗原牛松质骨(bovinecancellousbone ,BCB)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 :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 2的表达 ,碱性磷酸酶 (ALPase)活性检测分析基因转染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然后将转染后细胞接种到BCB支架上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生长状况。结果 :转染后 ,BMSCs表达BMP 2 ,ALP活性明显增高。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分布均匀 ,伸展良好。结论 :在脂质体介导下 ,BMP 2基因可导入细胞且稳定表达基因产物促进自身增殖分化 ,转染后细胞在支架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 ,为进一步应用携带B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染 HBMP-2 组织工程骨 体外 骨髓基质干细胞 pcdna3 骨支架 重组 构建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VP3与hIL-18基因真核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对人结肠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宁一 连海 +5 位作者 米志强 李肖 徐敬龙 金洪涛 解丽华 李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43-46,共4页
先将鸡贫血病毒VP3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的多克隆位点,再将pIRES1载体上的IRES启动子及新霉素基因一同切下插入pVAX1的VP3基因下游,然后切下新霉素基因,将hIL-18基因插入其中,构建成pVVP3IL-18,将pVVP3IL-18转染Hela细胞。间接免... 先将鸡贫血病毒VP3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的多克隆位点,再将pIRES1载体上的IRES启动子及新霉素基因一同切下插入pVAX1的VP3基因下游,然后切下新霉素基因,将hIL-18基因插入其中,构建成pVVP3IL-18,将pVVP3IL-18转染He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表明,在细胞膜和细胞浆观察到了特异的黄绿色荧光,证明表达了hIL-18。pVVP3IL-18转染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后,经AO/EB染色及电镜观察,可见大量细胞凋亡。说明真核重组质粒pVVP3IL-18可在HeLa细胞中表达,并可在体外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贫血病毒 真核表达 载体 VP3 hIL-18 IRES启动子 HELA细胞 结肠癌细胞 凋亡素 真核重组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注射pcDNA3.1(+)-hPPE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玉英 张宏伟 +2 位作者 赵青赞 任秀花 臧卫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8-221,262,共5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hPPE对大鼠神经痛的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组、CCI假手术组、实验组和空质粒组。CCI组和CCI假手术组,用于观察疼痛持续时间;实验组和空质粒组分别于CCI术后...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hPPE对大鼠神经痛的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坐骨神经慢性压迫(CCI)组、CCI假手术组、实验组和空质粒组。CCI组和CCI假手术组,用于观察疼痛持续时间;实验组和空质粒组分别于CCI术后第15天蛛网膜下腔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hPPE和空质粒pcDNA3.1(+)。测定各组注射质粒前后CCI模型鼠双后肢热痛阈(PWTL),观察纳洛酮对镇痛效应的影响,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脊液灌流液中脑啡肽(L-ENK)的含量,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两组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基(NR2B)表达的变化。结果:CCI术后7~33d,术侧PWTL明显低于对照侧。空质粒组注射前后热痛阈未见明显变化;与空质粒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hPPE后的第3天产生明显的抗伤害效应(PTWL升高),持续镇痛长达18d,且镇痛效应能被纳洛酮翻转。实验组脑脊液灌流液L-ENK含量显著高于空质粒组。与空质粒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脊髓背角NR2B阳性蛋白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重组质粒pcDNA3.1(+)-hPPE能够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热痛敏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蛛网膜下腔注射 脑啡肽 NMDA受体2B亚单位 重组质粒pcdna3.1(+)-hP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包裹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外段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6
作者 杨于力 罗清礼 吕红彬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151-2154,共4页
目的:构建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外段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PCR扩增穿梭质粒PHMCMVTSHR289目的基因并连接于真核表达质粒pcD NA3.1+上,重组质粒pcD NA3.1+/TSHR289采用酶切及测序法鉴定。阳离子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pc... 目的:构建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外段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PCR扩增穿梭质粒PHMCMVTSHR289目的基因并连接于真核表达质粒pcD NA3.1+上,重组质粒pcD NA3.1+/TSHR289采用酶切及测序法鉴定。阳离子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pcD NA3.1+/TSHR289。结果:重组质粒pcD NA3.1+/TSHR289用Hind III酶切后产物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出现512bp条带。正向测序发现AAC突变为AAT,为同义突变。反向测序发现GCG突变为GCT,亦为同义突变。阳离子脂质体与重组质粒的体积质量比例为3∶1。结论: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cD NA3.1+/TSHR289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外段基因 穿梭质粒PHMCMVTSHR289 真核表达质粒pcdna3 . 1+ 重组质粒pcdna3 . 1+/TSHR289 阳离子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NS3-NS4基因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寇小格 李荣 +2 位作者 袁育康 杨广笑 王全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0-432,442,共4页
目的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NS3 NS4全长基因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 ,鉴定NS3 NS4蛋白的抗原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pUC19/HCV中扩增目的基因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进行原核表达 ,用SDS PAGE、ELISA技术对表达产物的抗原性进... 目的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 (HCV)非结构蛋白NS3 NS4全长基因重组质粒并诱导表达 ,鉴定NS3 NS4蛋白的抗原性。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pUC19/HCV中扩增目的基因 ,构建重组表达质粒 ,进行原核表达 ,用SDS PAGE、ELISA技术对表达产物的抗原性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表达了重组质粒pBV2 2 0 /NS3 NS4 ,用 5 0份质控标准血清对表达蛋白质进行抗原性检测 ,与第二代诊断试剂相比 ,总符合率为 96 %。结论 全长NS3 NS4蛋白是一个优势免疫原性区 ,应该是HCVEIA诊断试剂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V NS3-NS4全长基因 重组质粒 表达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_β防御素-2与前列腺癌特异性膜抗原嵌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构建及其诱导的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明 黄宁 +1 位作者 吴琦 王伯瑶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特异性免疫应答 防御素 质粒构建 真核表达 嵌合蛋白 pcdna3.1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特异性杀伤作用 COS-7细胞 重组核酸疫苗 免疫组化检测 RT-PCR CD4^+ CD8^+ 免疫治疗 PSMA 重组质粒 免疫小鼠 抗体检测 细胞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3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9
作者 裴瑞 杨红梅 +3 位作者 陈洁 陈晓玲 杨萍 赵国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8期21-22,共2页
目的构建黑色素瘤抗原-3(M AGE-3)目的基因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 3.1-M AGE-3。方法用RT-PCR法从肝癌组织制备含B amHⅠ、E coRⅠ酶切位点的M AGE-3目的基因,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GEM-T E asy载体和亚克隆至pcDNA 3.1载体... 目的构建黑色素瘤抗原-3(M AGE-3)目的基因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 3.1-M AGE-3。方法用RT-PCR法从肝癌组织制备含B amHⅠ、E coRⅠ酶切位点的M AGE-3目的基因,采用DNA重组技术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GEM-T E asy载体和亚克隆至pcDNA 3.1载体上,根据氨苄青霉素(Am p)抗性、蓝白筛选实验、引物扩增等方法筛选、鉴定阳性克隆,并对其中的插入序列M AGE-3目的基因进行DNA测序。结果扩增出M AGE-3目的基因;重组质粒pcDNA 3.1-M AGE-3中的插入片段经DNA测序后与G enB ank中M AGE-3相应序列比较,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重组表达载体pcDNA 3.1-M AGE-3,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抗原-3 克隆 重组质粒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粒DNA经胃肠道吸收整合宿主基因组的可能性评价
10
作者 刘建文 施用晖 +1 位作者 乐国伟 方希修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9,共4页
给小鼠灌胃裸pcDNA3s质粒DNA,于3周后提取小鼠肺、肾、脾、肠系膜淋巴结、胸腺、生殖器官、肌肉及肝脏组织中的总DNA,琼脂糖凝胶分离游离质粒DNA与基因组DNA,以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法检测质粒DNA的整合率.对照模板中加入不同拷贝数... 给小鼠灌胃裸pcDNA3s质粒DNA,于3周后提取小鼠肺、肾、脾、肠系膜淋巴结、胸腺、生殖器官、肌肉及肝脏组织中的总DNA,琼脂糖凝胶分离游离质粒DNA与基因组DNA,以组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法检测质粒DNA的整合率.对照模板中加入不同拷贝数的pcDNA3s质粒,确定PCR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组织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均呈阴性,低于PCR反应的最低检出率.pcDNA3s质粒可能整合入宿主基因组的拷贝数是基因自发突变率的1/3000,尚未发现外源质粒DNA经胃肠道途径整合入宿主基因组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粒pcdna3s 宿主基因组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湖北株)E7蛋白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11
作者 盛德乔 伍欣星 赵文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33,共3页
目的 将带有人乳头瘤病毒 1 6型 (湖北株 )E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L(E7 HB)SN导入NIH/3T3细胞进行瞬时表达。方法 重组质粒转染 3T3细胞通过DNA 磷酸钙共沉淀法 ;E7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RT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 E7基因导入真... 目的 将带有人乳头瘤病毒 1 6型 (湖北株 )E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pL(E7 HB)SN导入NIH/3T3细胞进行瞬时表达。方法 重组质粒转染 3T3细胞通过DNA 磷酸钙共沉淀法 ;E7基因表达的检测采用RT 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结果 E7基因导入真核细胞后能有效转录并表达E7蛋白 ,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可看到E7蛋白主要定位在胞浆中 ,细胞核中也有 ,但量较少。结论 这可能和湖北株HPV1 6E7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定位 HPV16 E7基因 基因表达 肿瘤 NIH/3T3细胞 重组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7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PC-3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陈昌杰 汪华侨 +1 位作者 徐杰 何蕴韶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5-137,F002,共4页
目的:构建人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真核表达质粒,并在前列腺癌细胞PC3中表达。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分离扩增编码人p75完整基因,与pcDNA载体重组,并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到PC3细... 目的:构建人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真核表达质粒,并在前列腺癌细胞PC3中表达。方法:运用RTPCR技术从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分离扩增编码人p75完整基因,与pcDNA载体重组,并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到PC3细胞中,经G418筛选后,用RTPCR、间接免疫荧光化学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在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上检测表达产物。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所获得的重组质粒包含-p75完整基因;在转染pcDNA3.1(+)-p75的PC-3细胞中检测到转录和翻译产物。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75真核表达质粒并在PC-3细胞中表达,为深入研究p75在前列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3细胞 P75 真核表达载体 前列腺癌细胞PC-3 RT-PCR技术 真核表达质粒 人神经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法 低亲和力受体 脂质体介导法 pcdna3 重组质粒 脑胶质细胞 DNA载体 生物学功能 表达产物 荧光化学 瘤组织 基因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鸡ST3GALⅠ基因BHK-21细胞株的建立
13
作者 陈欢 李明义 高轩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5,共6页
筛选稳定表达鸡ST3GalⅠ基因的BHK-21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病毒大规模细胞培养生产疫苗奠定基础。克隆鸡ST3GalⅠ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GFP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EGFP-ST3GaⅠ,鉴定正确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HK-21... 筛选稳定表达鸡ST3GalⅠ基因的BHK-21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病毒大规模细胞培养生产疫苗奠定基础。克隆鸡ST3GalⅠ基因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GFP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EGFP-ST3GaⅠ,鉴定正确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HK-21细胞后,ST3GalⅠ基因在细胞中稳定表达,经G418抗性和RT-PCR筛选鉴定表达阳性的单克隆细胞株。将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H5N1Re-5禽流感病毒按不同比例接种BHK-21-ST3GalⅠ细胞和空白BHK-21细胞,同时设普通胰酶和TPCK-胰酶对照组以检测BHK-21-ST3GalⅠ细胞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H5N1Re-5禽流感病毒的增殖效果。接毒72h后收获细胞液,常规方法测定血凝素(HA)滴度。通过在BHK-21细胞中稳定表达ST3GalⅠ基因,提高BHK-21细胞表面SAα-2,3Gal受体丰度连续传6代后仍然能检测到其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能看到绿色荧光,RT-PCR可检出1 029bp的目的条带。结果显示,BHK-21-ST3GalⅠ细胞在接毒量为2%时HA滴度达到1∶256,显著高于空白BHK-21细胞组,表明其更适于流感病毒的增殖,具备生产流感病毒疫苗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3GALⅠ基因 重组质粒 稳定表达 BHK-2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体SAG1基因DNA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及保护性研究
14
作者 周永安 高宝英 +2 位作者 陈观今 郭虹 吕芳丽 《山西临床医药》 2001年第6期413-415,共3页
目的 :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 SAG1直接免疫 BAL B/ c小鼠 ,观察其 DNA免疫所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和保护性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然后将其导入 BAL B/ c小鼠体内。抗体滴度用 EL ISA法进行测定 :采用 PC... 目的 :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 SAG1直接免疫 BAL B/ c小鼠 ,观察其 DNA免疫所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和保护性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然后将其导入 BAL B/ c小鼠体内。抗体滴度用 EL ISA法进行测定 :采用 PCR方法对小鼠的血液组织外源基因进行检测 ;对试验组及对照组进行 RH株攻击感染 ,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用 EL ISA法检测的抗体 Ig G滴度为 1∶ 2 5 6 0 ;免疫后三周、六个月从免疫鼠的血液组织中用 PCR仍可检测到特异的SAG1基因的存在 :体外弓形虫攻击感染实验组和对照组 ,可见实验组的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时间延长 (P<0 .0 5 )。结论 :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免疫 BAL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体 重组质粒pcdna3-SAG1 DNA免疫 抗体 体液 免疫应答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SAG1基因在HeLa细胞表达的研究
15
作者 周永安 乔巨 +2 位作者 陈观今 郭虹 吕芳丽 《山西临床医药》 2001年第9期654-657,共4页
目的 :研究弓形虫 SAG1基因在 He L a细胞中的表达 ,为研制弓形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磷酸钙 -DNA共沉淀转化法将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导入 He L a细胞 ,用 G418进行选择培养 ,筛选出表达阳性的细胞克隆 ,再通过培养和加压 ,建... 目的 :研究弓形虫 SAG1基因在 He L a细胞中的表达 ,为研制弓形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磷酸钙 -DNA共沉淀转化法将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导入 He L a细胞 ,用 G418进行选择培养 ,筛选出表达阳性的细胞克隆 ,再通过培养和加压 ,建立稳定分泌 SAG1抗原的阳性 He L a细胞克隆株 ,分离表达产物 ,进行 SDS- 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采用钙沉淀法成功地将重组质粒 SAG1导入 He L a细胞 ,通过 G418选择和加压培养 ,获得稳定分泌 SAG1抗原的阳性 He L a细胞 ,表达的蛋白经 SDS- PAGE、Western blot分析 ,显示其分子量 30 k Da蛋白 ,与理论值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建立稳定分泌 SAG1抗原的阳性 He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重组质粒pcdna3-SAG1 HELA细胞 疫苗控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支杆菌培养上清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IL-8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芳 冯艳 +4 位作者 陈襄文 冯云 黄宁 王伯瑶 吴琦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观察呼吸道上皮细胞对结核杆菌产物产生的炎症反应 ,探讨炎症反应信号传递的机制。方法 :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强毒力H37RV株培养上清 ,用培养上清刺激肺上皮细胞株SPC A 1和A5 49,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IL 8表达量。用突变MyD88... 目的 :观察呼吸道上皮细胞对结核杆菌产物产生的炎症反应 ,探讨炎症反应信号传递的机制。方法 :制备结核分枝杆菌强毒力H37RV株培养上清 ,用培养上清刺激肺上皮细胞株SPC A 1和A5 49,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IL 8表达量。用突变MyD88表达重组质粒转染SPC A 1细胞 ,观察MyD88与结核杆菌培养上清诱导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信号传递的关系。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强毒力H37RV株培养上清明显增加SPC A 1和A5 49细胞IL 8的表达。用突变MyD88表达重组质粒 pcDNA3 .1 mMyD88转染SPC A 1 ,结果显著抑制了结核杆菌培养上清对SPC A 1细胞的炎症刺激作用。结论 :结核杆菌培养上清能够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IL 8表达 ,Toll/IL 1受体信号通路及MyD88分子与细胞炎症反应的信号传递相关 ,提示在肺结核病发病过程中 ,结核杆菌的代谢产物可能刺激肺上皮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上皮细胞 培养上清 IL-8 结核分支杆菌 SPC-A-1细胞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H37RV 炎症反应 信号传递 酶联免疫吸附 A549细胞 pcdna3 受体信号通路 炎症细胞因子 重组质粒 上皮细胞株 肺上皮细胞 实验检测 刺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功能调节酶pCDH-Myc-UBR5分子克隆的构建
17
作者 赵海静 刘琪 +3 位作者 金蕊 程龙 刘昱圻 陈韵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构建pCDH-Myc-UBR5重组质粒,并探究泛素蛋白连接酶E3组分N-识别蛋白5(UBR5)在调控血管生成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互补DNA(cDNA)为模板,将UBR5基因编码区序列分为前后两段,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两段... 目的构建pCDH-Myc-UBR5重组质粒,并探究泛素蛋白连接酶E3组分N-识别蛋白5(UBR5)在调控血管生成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互补DNA(cDNA)为模板,将UBR5基因编码区序列分为前后两段,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两段扩增序列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H-Myc中,通过菌液PCR及DNA测序鉴定插入片段。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yc-UBR5蛋白的表达。为了验证UBR5蛋白的功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UBR5与先天性角化不良1(DKC1)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CDH-Myc-UBR5重组质粒。经菌液PCR及DNA测序证实UBR5扩增序列成功插入到pCDH-Myc载体中,并在HEK293T中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UBR5与DKC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可成功构建pCDH-Myc-UBR5质粒并在细胞中正确表达。UBR5与血管生成调控蛋白DKC1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蛋白连接酶E3组分N-识别蛋白5 重组质粒 分子克隆 先天性角化不良1蛋白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