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65岁人群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应用剂量及在3~17岁和66~75岁人群中的安全性:一项随机、盲法、阳性对照Ⅱ期临床试验
1
作者 王敬 王庆枫 +5 位作者 荆玮 王宇津 王雪钰 黄海荣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0-845,共6页
背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广泛用于结核病筛查,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无法明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卡介苗免疫和活动性结核病。因此,需要开发更准确的结核病诊断方法。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由结核分枝杆菌标... 背景: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使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广泛用于结核病筛查,但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无法明确区分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卡介苗免疫和活动性结核病。因此,需要开发更准确的结核病诊断方法。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由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的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蛋白组成,具有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结核病和卡介苗接种后状态的作用。方法: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随机、盲法、同类制品对照的同体双臂皮试设计,比较不同剂量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照试剂在18~65岁结核病患者中的敏感度及健康受试者、非结核性肺部疾病患者中的特异度;计算不同剂量组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试验药物的最佳诊断试验分界值;分别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对照试剂及γ干扰素释放试验3种检测试剂的一致率,同时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安全性。第二阶段采用开放性、单臂研究设计,受试者单臂给药,评价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3~17岁和66~75岁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讨论:本研究旨在对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和结核病诊断的评估和用药安全性评价,期望通过临床研究,将基于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的结核病诊断技术手段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和临床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P-沙眼衣原体MOMP T细胞表位基因的重组、原核表达和蛋白质纯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思睿 卫红飞 +5 位作者 孙景辉 杨煜 王燕媚 鲁继荣 于永利 王丽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构建热休克蛋白65(HSP65)与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Ct)主要外膜蛋白(MOMP) T细胞表位(简称ctml)融合蛋白(简称H-ctml)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表达及纯化。方法:用PCR技术获得HSP65基因和ctml基因,并分别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 目的:构建热休克蛋白65(HSP65)与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Ct)主要外膜蛋白(MOMP) T细胞表位(简称ctml)融合蛋白(简称H-ctml)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表达及纯化。方法:用PCR技术获得HSP65基因和ctml基因,并分别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采用酶切与连接的方法从pMD18-T载体上获得HSP65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pET28a表达质粒,再用相同的方法将ctml基因连接于HSP65基因片段的下游,从而完成H-ctml的基因重组。用IPTG诱导转化H—ctml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以镍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质。结果:构建了HSP65与ctml的表达载体pET28a-H—ctml,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构建正确。以镍金属螯合亲和层析获得纯度为98%的融合蛋白质。结论:用分子克隆技术正确构建HSP65与 Ct MOMP 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与纯化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65 衣原体 沙眼 表位 T淋巴细胞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重组融合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对小鼠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平 王丽梅 +5 位作者 张薇 柏银兰 康健 郝彦斐 罗泰来 徐志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评价表达Mtb 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Ag85B-ESAT-6-rM.s)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6周龄BALB/c小鼠经背部皮下注射1×106 CFU(colony-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的Ag85B-ESAT-6-rM.s,同时设M.s免疫组(10只)、... 目的评价表达Mtb 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Ag85B-ESAT-6-rM.s)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6周龄BALB/c小鼠经背部皮下注射1×106 CFU(colony-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的Ag85B-ESAT-6-rM.s,同时设M.s免疫组(10只)、BCG免疫组(10只)、Ag85B-ESAT-6融合蛋白免疫组(10只)和生理盐水组(10只)。接种免疫后1~6周,尾静脉采血,检测小鼠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所占百分比;免疫后6周,MTS[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innersal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Ag85B-ESAT-6-rM.s免疫小鼠后能够明显刺激小鼠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产生,其所占百分比[(59.6±1.5)%]明显高于BCG免疫组[(48.8±2.3)%](t=12.252,P<0.05)和原始M.s免疫组[(45.7±1.6)%](t=20.166,P<0.05)。Ag85B-ESAT-6-rM.s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3.23±0.31)与BCG免疫刺激的增殖指数(2.95±0.36)相当(t=1.864,P>0.05),但其诱生IFN-γ的能力[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s,SFC)][(167.5±36.6)SFC/106]明显高于BCG[(98.5±26.9)SFC/106](t=4.804,P<0.05)。结论Ag85B-ESAT-6融合蛋白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能够明显提高M.s的免疫原性,并能够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有利于抗Mtb感染的免疫反应,作为TB新型候选疫苗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耻垢 重组融合蛋白质 结核菌苗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原液效力评价用国家参考品的初步建立 被引量:4
4
作者 都伟欣 韦芬 +4 位作者 卢锦标 赵爱华 蒲江 王国治 徐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826-831,共6页
目的以冻干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该制品名称是国家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药品中文通用名称,"EC"为重组融合蛋白"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以下简称"EC")原液为... 目的以冻干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该制品名称是国家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药品中文通用名称,"EC"为重组融合蛋白"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以下简称"EC")原液为原材料,研制EC变态反应原原液效力评价用国家参考品。方法以电泳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备选EC原液纯度,纯度合格后经精密称量、分装、冻干制成候选国家参考品,再测定其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将候选国家参考品稀释成不同稀释度后,皮内注射结核分枝杆菌活菌致敏的豚鼠,根据皮肤试验硬结或红晕反应平均直径大小(简称"反应平均直径大小")结果探索原液效价测定的适宜稀释度。在此基础上,将候选国家参考品用于EC原液的效价测定并进行方法验证,初步评价其适用性能。研究还初步观察了候选品在-20℃放置24个月的稳定性。结果 EC原液电泳法纯度为100.00%,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度为95.33%,候选国家参考品蛋白质含量为508μg/瓶,水分含量为1.57%,分装精度控制在±1%以内。稀释度探索结果显示:候选品稀释度为2.5μg/ml(12.5U/ml)、5μg/ml(25U/ml)和10μg/ml(50U/ml)时剂量对数反应平均直径大小曲线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4),可作为后续研究的适宜稀释度。将候选国家参考品用于EC原液效价测定,两者剂量对数反应平均直径大小曲线趋势基本一致(R^2=0.9878,R^2=0.9643),且每个稀释度EC原液与相应稀释度候选国家参考品反应平均直径大小的比值均满足1.0±0.2。方法验证结果显示:候选国家参考品和EC原液的剂量对数反应平均直径大小曲线趋势基本一致(R^2=0.9999,R^2=0.9815),且两者相应稀释度反应平均直径大小的比值均满足1.0±0.2,方法可行。初步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20℃放置24个月的候选国家参考品效价测定性能稳定。结论候选国家参考品的纯度、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及均匀性检测均符合国家参考品质量要求,将其稀释到适宜稀释度后可用于EC原液的效价测定;经方法验证与稳定性观察,显示其性能良好,为国家参考品申报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 冷冻干燥法 参考标准 国家参考品 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融合蛋白 Fab/IFN-αA的表达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文 宋少柏 +5 位作者 逯好英 檀华 郑伟 唐云 王琰 余燕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4-206,共3页
关键词 重组融合蛋白质 Fab/INFαA 乙型肝炎 HB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亮 姚丽娟 +4 位作者 孔建新 濮跃晨 孙安源 罗以勤 张林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中的稳定表达。方法以人胚肾293细胞为材料,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合成人tumstatin cDNA,将该cDNA克隆到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EM-T/t... 目的构建重组融合蛋白Tumstatin-TNF-α的分泌型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中的稳定表达。方法以人胚肾293细胞为材料,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合成人tumstatin cDNA,将该cDNA克隆到pGEM-T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GEM-T/tumstatin。利用PCR从pGEM-T/tumstatin和PBV220-TNF-α载体中分别扩增出sig-tumstatin-linker和linker-TNF片段,将其克隆得到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经酶切后,插入经同样酶切pIRESneo3质粒,利用克隆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以及序列测定对获得的sig-tumstatin-linker-TNF基因片段及重组载体进行验证。将重组sig-tumstatin-linker-TN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到CHO-K1对其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所获得的sig-tumstatin-linker-TNF片段(1.32kb)序列与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酶切鉴定的结果表明含肿瘤抑素基因的重组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重组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的CHO-K1表达了肿瘤抑素融合蛋白tumstatin-linker-TNF。从生长曲线结果来看,转染pIRESneo3/sig-tumstatin-linker-TNF真核表达载体和转染pIRESneo3的CHO-K1比未转染的CHO-K1细胞的生长速度要慢。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重组人肿瘤抑素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能稳定表达人肿瘤抑素融合蛋白的CHO-K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重组融合蛋白质 遗传载体 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分枝杆菌CFP10-ESAT6融合蛋白和CFP32的表达及其抗原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文霞 谭云洪 +3 位作者 袁仕善 谭笑 夏燕 陈婧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06-309,共4页
目的重组表达结核分枝杆菌CFP10和ESAT6的融合蛋白及卡介苗(BCG)CFP32,分析其抗原性。方法用重组PCR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融合基因cfp10-esat6;从BCG基因组DNA中扩增cfp32基因。经克隆和测序分析后,分别亚克隆... 目的重组表达结核分枝杆菌CFP10和ESAT6的融合蛋白及卡介苗(BCG)CFP32,分析其抗原性。方法用重组PCR从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获得融合基因cfp10-esat6;从BCG基因组DNA中扩增cfp32基因。经克隆和测序分析后,分别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QE-30和pET-23a(+),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达重组蛋白,予以纯化、鉴定,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分析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QE30-cfp10-esat6和pET-cfp32,表达了CFP10-ESAT6融合蛋白和CFP32。CFP10-ESAT6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5.2%,纯化后蛋白纯度约为92%,浓度为0.456g/L;CFP32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0.6%,纯化后蛋白纯度约为90%,浓度为0.310g/L。纯化CFP10-ESAT6融合蛋白和CFP32检测结核病的敏感性分别为85.7%和71.4%,特异性均为100%。结论重组表达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重组融合蛋白CFP10-ESAT6和重组蛋白CFP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 细菌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Klenow-HSA融合蛋白的构建、纯化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曾令娥 黄晶 +3 位作者 白惠卿 范慧 黄大无 王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4-687,共4页
目的 :提高Klenow酶的热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方法 :利用PCR的方法扩增DH5α染色体DNA ,构建编码Klenow和人血清白蛋白第三功能区 (HSA D3)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分别对Klenow酶和Klenow HSA融合蛋白进行纯... 目的 :提高Klenow酶的热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方法 :利用PCR的方法扩增DH5α染色体DNA ,构建编码Klenow和人血清白蛋白第三功能区 (HSA D3)的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分别对Klenow酶和Klenow HSA融合蛋白进行纯化 ,并进行活性及稳定性的研究。结果 :发现Klenow HSA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呈可溶性表达。体外实验证实这种融合蛋白具有与Klenow聚合酶相同的活性 ,其稳定性明显提高。结论 :融合蛋白确实能增加Klenow酶的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 I/生物合成 人血清白蛋白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DNA聚合酶 I Klenow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工艺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光满 秦宜德 于爱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7-569,共3页
目的建立大肠杆菌高密度表达的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STH)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并诱导表达STH,离心收集菌体,反复冻融后收集上清液经超滤、两步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STH目的蛋白。结果纯化后的STH纯度为98... 目的建立大肠杆菌高密度表达的重组葡激酶-水蛭素融合蛋白(STH)分离纯化工艺。方法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并诱导表达STH,离心收集菌体,反复冻融后收集上清液经超滤、两步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STH目的蛋白。结果纯化后的STH纯度为98%以上,纤溶比活性2.6×104IU/mg,活性回收率56%。结论建立了STH的纯化工艺,该纯化工艺简便,时程短,重复性好,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分离和提纯 色谱法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ap/GFP融合蛋白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忆淑 宋志宇 +2 位作者 费向东 贺冰 李玉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观察 s- lap/ GFP融合蛋白在 Hela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 :根据 s- lap基因的编码区序列 ,应用 PCR技术突变其 3′末端终止密码子 ,并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与 GFP基因融合 ,构建 s- lap/ GFP重组质粒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 ,将 s-... 目的 :观察 s- lap/ GFP融合蛋白在 Hela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 :根据 s- lap基因的编码区序列 ,应用 PCR技术突变其 3′末端终止密码子 ,并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与 GFP基因融合 ,构建 s- lap/ GFP重组质粒 ;采用脂质体转染法 ,将 s- lap/ GFP融合基因转入 Hela细胞中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表达。结果 :s- lap/ GFP重组质粒序列测定的结果与预期设计完全一致。荧光显微镜显示 ,在转染 GFP基因的 Hela细胞中 ,荧光呈网状均匀分布于细胞浆内 ,而细胞核内低表达 ;在转染 s- lap/ GFP融合基因的 Hela细胞中 ,荧光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 ,尤其以细胞核内高表达。结论 :s- lap/ GFP融合蛋白可在人 Hela细胞中表达 ,并主要定位于细胞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ap/GFP融合蛋白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遗传学 基因融合/方法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FP-SUMO-3融合蛋白的重组及其在LNCaP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
11
作者 伍贤军 缪璇 +3 位作者 程秀 王妍青 辻一郎 李晓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24-1027,1175,共5页
目的: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UMO-3,观察GFP-SUMO-3融合蛋白在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中的表达与定位。方法:采用PCR扩增SUMO-3基因全长cDNA编码区序列,克隆入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EGFP... 目的: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SUMO-3,观察GFP-SUMO-3融合蛋白在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中的表达与定位。方法:采用PCR扩增SUMO-3基因全长cDNA编码区序列,克隆入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pEGFP-N1-SUMO-3通过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LNCaP中,利用GFP抗体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GFP-SUMO-3融合蛋白的表达,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重组质粒pEGFP-N1-SUMO-3经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鉴定,得到大小分别为4 700和312bp的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结果显示,GFP在N端,是阅读框正确的SUMO-3的基因序列。在LNCaP细胞中过表达GFP-SUMO-3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39 000的蛋白表达条带,与GFP-SUMO-3大小相符。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重组质粒pEGFP-N1-SUMO-3的细胞中呈绿色荧光,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与DAPI重合。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SUMO-3,并表达代绿色荧光蛋白的SUMO-3融合蛋白,鉴定出SUMO-3在LNCaP细胞中的核定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FP-SUMO-3融合蛋白 重组蛋白质 LNCAP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致肝损伤1例报告
12
作者 潘高峰 傅茂英 郜玉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9-1350,共2页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是我国研发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它竞争性地与TNFα结合,阻碍TNFα与细胞表面TNFα受体结合,从而降低了TNFα的生物学活性[1-2]。该药物主要被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是我国研发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它竞争性地与TNFα结合,阻碍TNFα与细胞表面TNFα受体结合,从而降低了TNFα的生物学活性[1-2]。该药物主要被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的肿胀、疼痛、瘙痒、红斑等,但也可导致感染、腹痛、咳嗽、眩晕及肝酶升高等少见不良反应[3]。近期本科收治1例该药物所致肝损伤患者,具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 Ⅱ型 重组融合蛋白质 药物性肝损伤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对不同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皮试反应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蒲江 陶立峰 +1 位作者 邓海清 王德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76-680,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对临床常见致病分枝杆菌及常见环境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皮试反应。方法以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蟾蜍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瘰疠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苏加分枝杆菌、... 目的研究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对临床常见致病分枝杆菌及常见环境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皮试反应。方法以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蟾蜍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海分枝杆菌、瘰疠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苏加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偶发分枝杆菌、草分枝杆菌、微黄分枝杆菌、非洲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与卡介菌等16株菌株的活菌菌液分别经腹股沟皮下攻击豚鼠,每组5只,3~4周后,分别皮内注射TB-PPD、PPD-B和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各0.1ml,于注射后24、48h观察局部硬结的纵径与横径,根据48h的反应结果进行判定。结果PPD-B对16种分枝杆菌活菌致敏豚鼠的皮试硬结直径均≥5mm,呈阳性,阳性比例均为5/5;TB-PPD对结核、牛、非洲分枝杆菌和卡介菌等活菌致敏豚鼠的皮试硬结直径均≥5mm,呈阳性,阳性比例均为5/5;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对结核、牛和非洲分枝杆菌活菌致敏豚鼠的皮试硬结直径均≥5mm,呈阳性,阳性比例均为5/5;而对鸟、胞内、蟾蜍、堪萨斯、海、瘰疠、戈登、苏加、龟脓、偶发、草、微黄和卡介菌等分枝杆菌活菌、结核分枝杆菌死菌致敏豚鼠的皮试反应均呈阴性,阳性比例均为0/5。结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蛋白能提高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并能区别结核分枝杆菌是否存活、卡介菌致敏导致的皮试超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属 皮肤试验 重组融合蛋白质 细菌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38kD-16kD融合蛋白克隆表达及血清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忠华 丁元生 +5 位作者 毕爱笑 冯永红 金瑞良 杨华 秦莲花 胡忠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65-569,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38 kD-16 kD融合蛋白,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16 kD和38 kD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同时将2片段2次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形成38 kD-16 kD(3 816),1... 目的构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38 kD-16 kD融合蛋白,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16 kD和38 kD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同时将2片段2次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形成38 kD-16 kD(3 816),16 kD,38 kD重组载体;经表达、纯化和复性后,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84例血清抗体,肺结核患者96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38例。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1a-3816,表达蛋白经SDS-PAGE后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 kD,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纯度均达90%以上;经Western blotting证实重组蛋白能与结核病患者血清反应;重组蛋白3816血清检测,其敏感性为80.2%(77/96),特异性为90.9%(80/88)。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了3816融合蛋白,其对血清学检测证明重组融合蛋白有希望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有效候选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 血清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R-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艳 李慧 +6 位作者 张培因 李大鹏 王燕媚 卫红飞 王爱丽 于永利 王丽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构建蛋白质转导结构域 8个精氨酸聚合体 (8R)与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表达、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8R-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方法 :以 PCR法从 HSP6 5 - MUC1- p ET2 8a质粒中钓取 MUC1核心肽 2个重复序列片段 ... 目的 :构建蛋白质转导结构域 8个精氨酸聚合体 (8R)与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表达、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8R-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方法 :以 PCR法从 HSP6 5 - MUC1- p ET2 8a质粒中钓取 MUC1核心肽 2个重复序列片段 ,连入 p MD18- T载体 ,然后用酶切、连接的方法从 T载体上获得 MU C1核心肽 6重复序列片段 (MU CPT) ,将其克隆入含 8R的 p ET2 6 b+ 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 8R与 MU CPT融合蛋白(8R- MU CPT)表达载体。用 IPTG诱导转化 8R- MU CPT表达载体的大肠杆菌 BL2 1(DE3) ,并以镍螯合层析法纯化 8R- MU CPT融合蛋白。结果 :构建了 8R与 MU C1核心肽 6个重复序列片段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8R- MUCPT- p ET2 6 b+ ,并在 BL2 1(DE3)中表达了 8R- MU CPT融合蛋白 ,经镍螯合层析获得纯度为 95 .5 %的8R- MUC1核心肽融合蛋白。结论 :构建了 8R- MU C1核心肽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与纯化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1 核心肽 精氨酸聚合体 重组融合蛋白质 载体蛋白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链球菌comD/E/C基因重组表达及ComD/C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樊欢 孙爱华 +2 位作者 夏肖萍 孙琦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6-282,共7页
目的:构建肺炎链球菌调控感受态形成的二元信号传导系统(TCS)基因comD/comE/comC的原核表达系统,探讨ComD和ComC封闭后细菌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PCR扩增全长comD、comE和comC基因,并用常规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 目的:构建肺炎链球菌调控感受态形成的二元信号传导系统(TCS)基因comD/comE/comC的原核表达系统,探讨ComD和ComC封闭后细菌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PCR扩增全长comD、comE和comC基因,并用常规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及Bio-Rad凝胶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目的重组蛋白rComD、rComE和rComC表达量。免疫家兔制备rComD、rComE和rComC抗血清。检测肺炎链球菌菌株ComD和ComC被抗血清封闭后对青霉素和头孢胺噻耐药性的变化。结果:与报道序列比较,所克隆的comD、comE和comC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4%-99.3%和99.1%-100%。所构建的工程菌E.coli BL21DE3pET42a-comD、E.coliBL21DE3pET42a-comE和E.coli BL21DE3pET32a-comC能有效表达目的重组蛋白rComD、rComE和rComC,其产量分别为细菌总蛋白的28%、25%和35%。rComD、rComE和rComC抗血清免疫双扩散效价分别为1∶4、1∶4和1∶8。ComD和/或ComC被抗血清封闭后,头孢胺噻敏感菌株可出现耐药性,但耐药菌株耐药性无明显改变,也不影响各菌株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肺炎链球菌comD/come/comC基因原核表达系统,为深入研究感受态形成相关TCS与耐药性关系奠定了基础。ComD和ComC与肺炎链球菌对头孢胺噻耐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球菌 肺炎/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信号传导 Β内酰胺酶 抗药性 细菌 基因表达 重组蛋白质 基因表达调控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抗菌-免疫调节融合蛋白原核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良梁 秦宜德 +2 位作者 周艳 王超 刘滋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构建乳铁蛋白抗菌肽(LfcinB)与免疫调节肽(PGPIPN)融合肽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及纯化。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得融合肽基因片段,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中,挑选阳性重组子,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 目的构建乳铁蛋白抗菌肽(LfcinB)与免疫调节肽(PGPIPN)融合肽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及纯化。方法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得融合肽基因片段,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中,挑选阳性重组子,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然后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及Western-blot方法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用Glutathione Sepharose4B亲和层析方法纯化融合蛋白。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KG-FP,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其高表达。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显示,特异性的抗GST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与理论值相近。经Glutathione Sepharose4B纯化后,得到较纯的GST-FP融合蛋白。结论构建了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质粒,并高效表达和纯化了该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遗传学 基因表达 重组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文肉瘤融合基因修饰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转染的树突细胞体外抗尤文肉瘤免疫应答 被引量:2
18
作者 曲华毅 郭卫 何湘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3-627,共5页
目的:构建尤文肉瘤融合基因EWS-FLI1重组腺病毒,利用此腺病毒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树突细胞(DC),检测感染后的DC致敏的淋巴细胞对尤文肉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将质粒Pec1/EW S-FLI1酶切,切出的EWS-FLI1 cDNA片段克隆至腺... 目的:构建尤文肉瘤融合基因EWS-FLI1重组腺病毒,利用此腺病毒感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树突细胞(DC),检测感染后的DC致敏的淋巴细胞对尤文肉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将质粒Pec1/EW S-FLI1酶切,切出的EWS-FLI1 cDNA片段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的hCMV启动子下游。将穿梭质粒和骨架质粒共同转化大肠杆菌B J5183菌株,获得同源重组后的腺病毒质粒pADeasy-1/EW S-FLI1。将此质粒转染293细胞,包装产生腺病毒Ad EW S-FLI1。扩增、纯化产生高滴度的Ad EW S-FLI1。转染PBMC并经过鉴定后致敏淋巴细胞,4 h51Cr释放试验测定致敏后的淋巴细胞对尤文肉瘤细胞系的杀伤作用。结果:同源重组后产生的pADeasy-1/EW S-FLI1经PCR鉴定构建成功,纯化后的滴度为4×1010/mL。转染PBMC后,RT-PCR证实有EW S-FLI1 mRNA的转录。致敏后的淋巴细胞对尤文肉瘤细胞系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效靶比在40∶1时,对尤文肉瘤673细胞系的杀伤率为35.1800%±0.0128%,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腺病毒Ad EW S-FLI1构建成功,并能在PBMC中稳定有效地表达,Ad EW S-FLI1转染的DC可高效地诱发机体T细胞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科 肉瘤 Ewing 重组融合蛋白质 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万敏 张培因 +7 位作者 王宣军 吴秀丽 卫红飞 王燕媚 于永利 王丽颖 邓平 张慧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35-838,874,共5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方法 :采用 GM- CSF和 IL- 4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然后用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刺激其分化成熟 ,以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MCM)和模拟的单核细胞条件...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刺激作用。方法 :采用 GM- CSF和 IL- 4将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成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然后用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刺激其分化成熟 ,以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MCM)和模拟的单核细胞条件培养液 (MCM m imic)为对照。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可以刺激树突状细胞表面表达 CD4 0、CD80、CD86和 HL A- A2分子。结论 :热休克蛋白融合蛋白可诱导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热休克蛋白质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和活性测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欣虹 刘琼 詹金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GFP-RTA经PCR扩增,与T载体连接,用内切酶从T-GFP-RTA中切下GFP-RT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在BL21(DE3)中表达GFP-RTA融合蛋白,通过金属螯合和层析纯化,MT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毒性。结果:测序发现插入的融合基因全长序列完全正确,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分子量正确;经诱导表达后,菌体产生绿色荧光,MTT法表明该融合蛋白呈现与RTA相似的细胞毒性。结论:从大肠杆菌表达的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具有蓖麻毒素A链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蛋白 蓖麻毒素A链 发光蛋白质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代谢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