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结核分支杆菌38000蛋白质抗原免疫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小刚 何秀云 +2 位作者 熊志红 李书琳 张永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探讨国产结核分支杆菌蛋白 380 0 0 (rTPA38)的免疫学特性 ,用以寻找特异性的诊断试剂和筛选新一代疫苗。方法 :( 1)皮肤实验法。H37RV致敏豚鼠 ,5IU国际标准品PPD为阳性对照 ,0 .2 μg重组rTPA38抗原分别于背部皮内注射 ,2 4,48,... 目的 :探讨国产结核分支杆菌蛋白 380 0 0 (rTPA38)的免疫学特性 ,用以寻找特异性的诊断试剂和筛选新一代疫苗。方法 :( 1)皮肤实验法。H37RV致敏豚鼠 ,5IU国际标准品PPD为阳性对照 ,0 .2 μg重组rTPA38抗原分别于背部皮内注射 ,2 4,48,72h后测量红肿硬结反应横纵径。 ( 2 )ELISA检测 9种羊抗分支杆菌血清并检测结核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结核抗体。结果 :0 .2 μgrTPA38蛋白质抗原在 2 4,48,72h结果基本相似 ,与国家标准品相比均可诱发豚鼠迟发性超敏反应 (DTH) ,其效力与PPD相似。rTPA38只与羊抗牛、BCG、耻垢分支杆菌有交叉反应。用rT PA38和PPD为抗原 ,检测肺结核疾病组灵敏度分别为 6 7.2 % ,72 .5 % ;健康献血员组、非结核呼吸疾病组、卡介苗阳转组 ,rTPA38特异性分别为 96 8% ,96 .7% ,87 5 % ;PPD特异性分别为 93.7% ,85 .7% ,6 8.7%。统计结果表明 ,rT PA38蛋白与PPD检测非结核呼吸疾病组、卡介苗阳转组特异性均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rTPA38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并能诱发豚鼠DTH反应 ,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特异性诊断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结核分支杆菌38000蛋白质 抗原 免疫特性 研究 迟发性超敏反应 结核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Ag85B-ESAT-6融合蛋白重组耻垢分枝杆菌对小鼠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平 王丽梅 +5 位作者 张薇 柏银兰 康健 郝彦斐 罗泰来 徐志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目的评价表达Mtb 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Ag85B-ESAT-6-rM.s)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6周龄BALB/c小鼠经背部皮下注射1×106 CFU(colony-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的Ag85B-ESAT-6-rM.s,同时设M.s免疫组(10只)、... 目的评价表达Mtb Ag85B-ESAT-6融合蛋白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Ag85B-ESAT-6-rM.s)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6周龄BALB/c小鼠经背部皮下注射1×106 CFU(colony-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单位)的Ag85B-ESAT-6-rM.s,同时设M.s免疫组(10只)、BCG免疫组(10只)、Ag85B-ESAT-6融合蛋白免疫组(10只)和生理盐水组(10只)。接种免疫后1~6周,尾静脉采血,检测小鼠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所占百分比;免疫后6周,MTS[3-(4,5-dim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tetrazolium,innersalt]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检测脾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Ag85B-ESAT-6-rM.s免疫小鼠后能够明显刺激小鼠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的产生,其所占百分比[(59.6±1.5)%]明显高于BCG免疫组[(48.8±2.3)%](t=12.252,P<0.05)和原始M.s免疫组[(45.7±1.6)%](t=20.166,P<0.05)。Ag85B-ESAT-6-rM.s免疫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3.23±0.31)与BCG免疫刺激的增殖指数(2.95±0.36)相当(t=1.864,P>0.05),但其诱生IFN-γ的能力[斑点形成细胞(spotforming cells,SFC)][(167.5±36.6)SFC/106]明显高于BCG[(98.5±26.9)SFC/106](t=4.804,P<0.05)。结论Ag85B-ESAT-6融合蛋白在耻垢分枝杆菌中的表达能够明显提高M.s的免疫原性,并能够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有利于抗Mtb感染的免疫反应,作为TB新型候选疫苗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耻垢 重组融合蛋白质 结核菌苗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重组Mtb81蛋白抗原血清学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阳幼荣 吴雪琼 +5 位作者 张俊仙 梁艳 张翠英 董梅 陈红兵 何菊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391-394,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Mtb81(rMtb81)蛋白的抗原性,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寻找更有效的结核病诊断试剂。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纯化rMtb81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92名健康者和210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抗结核... 目的研究重组Mtb81(rMtb81)蛋白的抗原性,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寻找更有效的结核病诊断试剂。方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纯化rMtb81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192名健康者和210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抗结核抗体。结果 rMtb81蛋白在大肠埃希菌细胞内以包涵体形式高效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相对分子量约80.7kD,具有良好的抗原特异性。在210例结核病患者血清中,103例菌阳患者和107例菌阴患者抗rMtb8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7.9%和41.1%,总的灵敏度为39.5%。在192例正常人血清中,95例PPD阴性者和97例PPD阳性者抗Mtb8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1%和6.2%。结论 rMtb81蛋白可能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组合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试验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蛋白质 细菌蛋白质 抗原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属特异性外膜蛋白LipL41抗原表位预测及免疫学鉴定 被引量:3
4
作者 姜久昆 林旭瑷 +1 位作者 严杰 薛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5-591,621,共8页
目的:预测及筛选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属特异性外膜蛋白LipL41有效T和B细胞(T/B)联合表位,了解不同基因型LipL41s差异T/B联合表位的免疫反应性差别。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ipL41/1和LipL41/2分子中T/B联合表位。采用PCR扩增... 目的:预测及筛选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属特异性外膜蛋白LipL41有效T和B细胞(T/B)联合表位,了解不同基因型LipL41s差异T/B联合表位的免疫反应性差别。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ipL41/1和LipL41/2分子中T/B联合表位。采用PCR扩增候选T/B联合表位片段,采用噬菌体展示及SDS-PAGE等技术获得含不同T/B联合表位的重组P。分别以rLipL41/1和rLipL41/2抗血清、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全菌抗血清和钩体患者血清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抗血清与各重组P免疫杂交反应性。结果:根据预测结果选择了LipL41s中8个共有或差异T/B联合表位。经PCR扩增获得了上述T/B联合表位片段。各T/B联合表位片段均准确插入噬菌体P蛋白N端并有效表达。各抗血清均能识别上述8个T/B联合表位,但其WesternBlot杂交信号强度存在差异,其中共有T/B联合表位LipL41/1-30和LipL41/1-233与不同抗血清的信号较强且稳定。结论:所选择的8个T/B联合表位均为LipL41的有效抗原表位。共有T/B联合表位LipL41/1-30和LipL41/1-233可作为钩体MAP疫苗的首选抗原表位。差异T/B联合表位LipL41s-89和LipL41s-299与不同抗血清有免疫交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免疫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分离 外膜脂蛋白/属特异性抗原 LipL41/1/LipL41/2 抗原表位/预测 噬菌体展示 免疫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重组蛋白Rv0222的表达及血清学鉴定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庆 杨华 +2 位作者 金瑞良 胡忠义 刘忠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构建Mtb重组蛋白Rv0222的重组质粒,评价其用于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PCR从Mtb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出Rv0222基因片段,插入pMD18-T载体后,再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0a中,诱导表达重组菌,组氨酸标签(His-tag)亲和层析纯化蛋白... 目的构建Mtb重组蛋白Rv0222的重组质粒,评价其用于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价值。方法通过PCR从Mtb染色体基因组中扩增出Rv0222基因片段,插入pMD18-T载体后,再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ET30a中,诱导表达重组菌,组氨酸标签(His-tag)亲和层析纯化蛋白,通过免疫印迹法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142例血清样本,来自82例结核病患者(痰涂片或痰培养阳性,抗结核治疗症状减轻者),28例非结核病患者(8例肺癌、15例肺炎和5例肺气肿)和32例健康体检者,检测数据通过专业医学软件MedCalc 11.5.0分析ROC曲线下面积和最佳阳性判定值。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载体,重组蛋白Rv0222经电泳后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7 000,镍柱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5%以上,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证实重组蛋白Rv0222与结核病患者血清能特异性结合。酶联免疫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最佳阳性判定值为0.12时,结核病患者组抗体检测敏感度为69.5%(57/82),非结核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抗体检测特异度为90.0%(54/60),结核病患者与非结核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8,P<0.0001)。结论成功构建pET30a-Rv0222表达载体,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Rv0222,ELISA结果显示Rv0222蛋白有望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有效抗原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蛋白质 细菌蛋白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苏促生长因子结构域及其突变体重组蛋白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邱奕 赵善民 +1 位作者 师长宏 史皆然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31-336,共6页
目的评价复苏促生长因子结构域蛋白(Rpfd)及其突变体蛋白(Rpfd1、Rpfd2)等3种重组蛋白的免疫效能。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分别以本实验前期制备的重组蛋白Rpfd(A组)、Rpfd1(A1组)、Rpfd2(A2组)分别于0、2、4周免疫无特定病原体(S... 目的评价复苏促生长因子结构域蛋白(Rpfd)及其突变体蛋白(Rpfd1、Rpfd2)等3种重组蛋白的免疫效能。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分别以本实验前期制备的重组蛋白Rpfd(A组)、Rpfd1(A1组)、Rpfd2(A2组)分别于0、2、4周免疫无特定病原体(SPF)级BALB/c小鼠,每组14只,并分别以BCG(B组)和生理盐水(C组)同期免疫同种小鼠各14只作为对照。第5周,每组取7只小鼠摘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血清IFN-γ和IL-2表达水平;第8周,每组剩余7只小鼠用1×105 CFU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感染小鼠,第9周检测感染后小鼠血清细胞因子IFN-γ和IL-2水平。结果 (1)抗体水平:①Rpfd抗原包被。A1组刺激小鼠产生抗体A450的检测值(0.990±0.272)高于B组(0.631±0.180)(t=4.635,P<0.05);A2组(1.470±0.455)高于B组(t=6.634,P<0.05)。②Rpfd1抗原包被。A组刺激小鼠产生抗体A450的检测值(1.030±0.304)高于B组(0.573±0.004)(t=5.276,P<0.05);A1组(1.368±0.171)高于B组(t=17.20,P<0.05);A2组(2.766±0.245)高于B组(t=31.643,P<0.05);③Rpfd2抗原包被。A1组刺激小鼠产生抗体A450的检测值(1.055±0.202)高于B组(0.538±0.100)(t=8.009,P<0.05);A2组(1.605±0.544)高于B组(t=8.192,P<0.05)。(2)IFN-γ水平:①感染前。A组刺激小鼠产生IFN-γ水平[(553.47±132.00)pg/ml]高于B组[(385.28±129.07)pg/ml](t=3.150,P<0.05);②感染后。A1蛋白组刺激小鼠产生IFN-γ水平[(492.41±211.74)pg/ml]高于B组[(335.36±207.72)pg/ml](t=2.874,P<0.05);A2组[(543.09±223.07)pg/ml]高于B组(t=3.15,P<0.05)。(3)IL-2水平:①感染前。A组刺激小鼠产生IL-2水平[(1490.05±215.35)pg/ml]高于B组[(718.70±269.29)pg/ml](t=7.763,P<0.05);A1组[(1738.91±358.40)pg/ml]高于B组(t=7.903,P<0.05);A2组[(2270.74±193.40)pg/ml]高于B组(t=16.308,P<0.05);②感染后。A组刺激小鼠产生IL-2水平[(806.81±306.39)pg/ml]高于B组[(335.26±176.81)pg/ml](t=4.627,P<0.05);A1组[(1373.22±143.75)pg/ml]高于B组(t=15.90,P<0.05)。结论Rpfd、Rpfd1、Rpfd2蛋白具有启动宿主体液免疫功能及增强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双重作用,可能成为预防及治疗Mtb感染的免疫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Ⅱ型 重组蛋白质 抗体生成 免疫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可逆转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爱民 杜双存 +3 位作者 杨晓明 郭瑞峰 王清明 贺福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了解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抗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活性。方法:建立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完成后予hALR腹腔注射。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目的:了解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抗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活性。方法:建立人血白蛋白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完成后予hALR腹腔注射。观察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及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的ALT、AST、LDH水平;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的测定表明hALR治疗组大鼠肝组织胶原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病理组织切片也发现hALR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及阴性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重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可逆转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质 免疫刺激复合物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38kD-16kD融合蛋白克隆表达及血清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忠华 丁元生 +5 位作者 毕爱笑 冯永红 金瑞良 杨华 秦莲花 胡忠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65-569,共5页
目的构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38 kD-16 kD融合蛋白,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16 kD和38 kD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同时将2片段2次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形成38 kD-16 kD(3 816),1... 目的构建重组结核分枝杆菌38 kD-16 kD融合蛋白,评价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获得16 kD和38 kD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同时将2片段2次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形成38 kD-16 kD(3 816),16 kD,38 kD重组载体;经表达、纯化和复性后,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84例血清抗体,肺结核患者96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38例。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T21a-3816,表达蛋白经SDS-PAGE后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 kD,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纯度均达90%以上;经Western blotting证实重组蛋白能与结核病患者血清反应;重组蛋白3816血清检测,其敏感性为80.2%(77/96),特异性为90.9%(80/88)。结论成功表达和纯化了3816融合蛋白,其对血清学检测证明重组融合蛋白有希望成为结核病血清学诊断的有效候选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融合蛋白质 血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7-H4重组蛋白的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钱韵 姚航平 +4 位作者 程林芳 沈玲 古丽娟 陶岚 张立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7-124,共8页
目的:构建小鼠B7-H4胞外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酵母细胞以表达mB7-H4,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mB7-H4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在克隆引物上加入XhoI和EcoRI酶切位点,并用PCR方法扩增得到mB7-H4胞外区的基因片段,经XhoI和EcoRI双酶切... 目的:构建小鼠B7-H4胞外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酵母细胞以表达mB7-H4,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mB7-H4的重组质粒为模板,在克隆引物上加入XhoI和EcoRI酶切位点,并用PCR方法扩增得到mB7-H4胞外区的基因片段,经XhoI和EcoRI双酶切后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上,构建成Ppic9-mB7-H4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核酸测序鉴定,将该重组质粒转染至酵母细胞,用PCR、Western Blot及ELISA等方法检测重组基因的表达,并鉴定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转染Ppic9-mB7-H4重组质粒的酵母细胞内表达mB7-H4,诱导表达的mB7-H4能有效抑制CD3单抗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相对抑制率为28.3%)和IL-2(相对抑制率为68.8%)、IL-4(相对抑制率为78.8%)、IL-10(相对抑制率为67.6%)、IFN-γ(相对抑制率为77.7%)等细胞因子的分泌。结论:成功构建了mB7-H4真核表达系统,并获得了有生物学活性的mB7-H4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载体 重组蛋白质 mB7-H4 重组 表达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三种蛋白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中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毅 张旭霞 +1 位作者 张雨晴 李传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15-820,共6页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以下采用38kD表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蛋白64(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64,MPT-64)和肝素结合血凝素(heparin-binding haemaggIutinin,HBHA)蛋白在外周血中抗体的表达水平...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相对分子质量为38000(以下采用38kD表示)、线粒体通透性转换蛋白64(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64,MPT-64)和肝素结合血凝素(heparin-binding haemaggIutinin,HBHA)蛋白在外周血中抗体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对它们在结核病血清学方面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作为活动性肺结核(ATB)组,共78例;选取同期36例潜伏结核感染(LTBI)患者作为LTBI组;同期在北京胸科医院进行体检的31名健康人群(HC)作为HC组。将本实验室前期纯化的38kD、MPT64和HBHA作为抗原应用于免疫学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三种蛋白抗体的表达水平,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分别比较ATB、LTBI和HC三组之间的差异,并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各蛋白抗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三种蛋白血清抗体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ELISA检测ATB组38kD蛋白抗体的吸光度(A)450cm处的A值(0.343±0.120)高于LTBI组(0.221±0.102)和HC组(0.143±0.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P〈0.05);MPT64抗体的A450值(0.234±0.102)高于LTBI组(0.198±0.087)和HC组(0.123±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P〈0.05);HBHA抗体的A450值(0.263±0.113)高于LTBI组(0.188±0.091)和HC组(0.148±0.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5)。以38kD、MPT64和HBHA蛋白抗体表达水平从LTBI组鉴别ATB组时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61和0.62,敏感度分别为71.79%、62.82%和52.56%,特异度为72.22%、58.33%和69.44%;从HC组鉴别ATB组时的AUC分别为0.91、0.81和0.79,敏感度分别为87.17%、69.23%和73.08%,特异度为80.65%、74.19%和74.19%;从HC组鉴别LTBI组AUC分别为0.63、0.75和0.69,敏感度分别为58.33%、77.78%和63.89%,特异度为64.52%、51.61%和74.19%。结论MTB38kD、MPT64和HBHA蛋白都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3种蛋白抗体在不同患者人群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有差异,对肺结核诊断价值的评估结果表明采用ELISA对外周血中MTB蛋白抗体进行检测可作为结核病临床检测诊断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细菌蛋白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体 血清试验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衔接分子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与抗结核免疫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蕾 王毳 +2 位作者 赵卓 郑锦辉 费思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全球每年有170万例患者死于结核病。我国结核病患者例数居世界第二位,也是耐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超过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因此,研制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和新型疫苗迫在眉睫。这...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全球每年有170万例患者死于结核病。我国结核病患者例数居世界第二位,也是耐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因结核病死亡的人数超过其他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因此,研制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和新型疫苗迫在眉睫。这需要对宿主与Mtb相互作用机制、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内部信号传导机制及其关键分子进行深入理解。宿主感染Mtb后,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receptors,PRRs)识别Mtb表面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并将信号传递给衔接分子,后者启动下游的信号级联反应,诱导固有免疫细胞合成细胞因子,活化宿主免疫机制。本综述对一种重要的衔接分子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9,CARD9)及其与抗结核免疫的相关性进行简要阐述,为结核病的治疗和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免疫 CARD信号接头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及其活性位点突变体蛋白的制备及体外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峰 黄鹏 +4 位作者 刘主 卢韵碧 魏尔清 张纬萍 唐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制备和纯化重组人NAMPT和NAMPT(H247A)蛋白,并对其体外酶活性进行检测。方法:以pcDNA3.1-hnampt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两端分别为BamHⅠ和NdeⅠ酶切位点的hnampt片断,将该片断与pET-11a(+)表达型载体连接,通过点突变获得pET-11a(+... 目的:制备和纯化重组人NAMPT和NAMPT(H247A)蛋白,并对其体外酶活性进行检测。方法:以pcDNA3.1-hnampt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两端分别为BamHⅠ和NdeⅠ酶切位点的hnampt片断,将该片断与pET-11a(+)表达型载体连接,通过点突变获得pET-11a(+)-hnampt(H247A),以测序鉴定构建质粒。将野生型和突变型分别转化至BL21star大肠杆菌,以IPTG诱导蛋白表达,以镍柱和分子筛纯化目标蛋白,以SDS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目标蛋白,以核磁共振的方法检测两个重组蛋白在体外酶活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pET-11a(+)-hnampt(野生型)及pET-11a(+)-hnampt(H247A)(突变型)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突变位点正确。两种蛋白均在BL21star大肠杆菌获得表达,裂解后为可溶性蛋白,通过镍柱、分子筛获得纯化蛋白,SDS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证明重组蛋白为分子量约56 kD的NAMPT。核磁共振体外酶活性检测发现野生型NAMPT具有酶活性,而NAMPT(H247A)的酶活性降低了约5~10倍。结论:成功获得了有体外酶活性的人NAMPT蛋白和酶活性较低的人NAMPT(H247A)蛋白,为NAMPT蛋白作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大肠杆菌 磷酸转移酶类/遗传 点突变 质粒 遗传载体 重组蛋白质 NAMPT 蛋白纯化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免疫学名词辨析
13
作者 褚玉梅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2,共1页
外毒素是活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并扩散到环境中,形成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的蛋白质类物质,易被热、酸及碱所灭活,60℃以上能迅速被破坏,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毒性极强,极微量就可使实验动物死亡。最强的肉... 外毒素是活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并扩散到环境中,形成的对机体有毒害作用的蛋白质类物质,易被热、酸及碱所灭活,60℃以上能迅速被破坏,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毒性极强,极微量就可使实验动物死亡。最强的肉毒毒素lmg纯品能杀死2亿只小鼠,其毒性比化学毒剂氰化钾还要大1万倍。可经0.3%~0.4%的甲醛液处理,脱毒成为类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名词 代谢过程 蛋白质 毒害作用 实验动物 肉毒毒素 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lipL21基因改建及其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和定位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冬娇 胡野 +1 位作者 Dennin R H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58-464,共7页
目的:改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以提高表达产量并了解基因改建前后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确定外膜脂蛋白LipL21在钩体表面的定位。方法:参照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设计,合成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并构建其原... 目的:改建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以提高表达产量并了解基因改建前后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变化,确定外膜脂蛋白LipL21在钩体表面的定位。方法:参照大肠杆菌偏爱密码子设计,合成lipL21基因核苷酸序列并构建其原核表达系统。采用SDS—PAGE和BioRad凝胶图象分析系统检测改建前后lipL21基因表达量变化。采用钩体TR/PatocI抗血清为一抗的Westernblot鉴定改建前后两种目的重组蛋白rLipL2ls的免疫反应性,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比较改建前后rLipL21s抗血清对不同钩体血清群的交叉免疫凝集效价变化。应用免疫电镜技术对LipL21进行定位。结果:改建前后lipL21基因表达量分别为细菌总蛋白的8.5%和46.5%。两种rLipL21均能与TR/PatocI抗血清发生免疫结合反应,免疫家兔后均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两种rLipL21兔抗血清对我国15群15型钩体参考标准株MAT效价相近,均为1:80~1:320。LipL21位于钩体外膜表面。结论:LipL21是钩体表面抗原。改建后的lipL21基因可明显提高原核表达产量,其产物可保持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其抗体具有广泛的交叉免疫凝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问号/免疫 钩端螺旋体 问号/遗传 克隆 分子 细菌外膜蛋白质/免疫 细菌外膜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重组蛋白质类/免疫学 重组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蛋白/免疫 蛋白类/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病不同抗原酶联免疫斑点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丽萍 刘菲 张宗德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643-64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MTB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象对结核组132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对象应用PPD、克隆表达的早期分泌抗原靶6000(ESAT-6)和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000(CFP-10)融合蛋白(E/C)进行酶联免... 目的比较不同MTB抗原的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ELISPOT)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对象对结核组132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对象应用PPD、克隆表达的早期分泌抗原靶6000(ESAT-6)和ESAT-6/培养滤液蛋白10000(CFP-10)融合蛋白(E/C)进行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经3种抗原刺激后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2χ检验。结果 E/C-ELISPOT在治疗时间>15 d病例形成的SFC数量少于治疗时间≤15 d形成的SFC数量。E/C-ELISPOT形成SFC数量与其他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影响。PPD-ELISPOT和ESAT-6-ELISPOT形成SFC数量不受年龄、性别、病史、抗结核治疗时间等因素影响。3种抗原ELISPOT的敏感性不受年龄、性别、病史、抗结核治疗时间等因素影响。结论 ESAT6/CFP-10融合蛋白-ELISPOT形成的斑点数受治疗时间影响,可能成为监测抗结核治疗疗效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诊断 抗原 细菌 细菌蛋白质 重组融合蛋白质 免疫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THANK诱导表达和变性、复性及纯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东 沈锋 +3 位作者 娄永华 彭敏 焦炳华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23-826,共4页
目的 :获得较纯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THANK蛋白。方法 :THANK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菌体超声破碎后 ,以洗涤剂反复洗涤包涵体。包涵体经 8mol/L尿素变性溶解后 ,再用 Sephacryl S- 2 0 0凝胶过滤层析初步纯化 ,对重组蛋白浓度、氧... 目的 :获得较纯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 THANK蛋白。方法 :THANK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菌体超声破碎后 ,以洗涤剂反复洗涤包涵体。包涵体经 8mol/L尿素变性溶解后 ,再用 Sephacryl S- 2 0 0凝胶过滤层析初步纯化 ,对重组蛋白浓度、氧化还原剂等复性参数进行优化和选择 ,将蛋白稀释复性。复性后组分经 Q Sa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再次纯化 ,最后以 Sep hadex G- 2 5脱盐。 结果 :得到了纯度 >97%、具有一定生物学活性的 THANK蛋白。 结论 :THANK蛋白变性、复性及纯化方法的建立 ,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NK 重组蛋白质 基因表达 基因调控 免疫调节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cagA基因片段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cagA基因和CagA蛋白及感染者血清抗体的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媛 罗依惠 严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23-229,共7页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cagA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系统,建立ELISA检测CagA及其抗体,了解表达CagA的Hp菌株(CagA+Hp)感染与所致疾病种类的关系。方法:从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156例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Hp。采用...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cagA基因片段的原核表达系统,建立ELISA检测CagA及其抗体,了解表达CagA的Hp菌株(CagA+Hp)感染与所致疾病种类的关系。方法:从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的156例患者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Hp。采用PCR检测109株HpcagA基因,并从临床菌株Y06中扩增2148bp的cagA基因片段(cagA1)。构建cagA1原核表达系统,用SDS-PAGE检查目的重组蛋白(rCagA1)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blot和免疫双扩散试验鉴定rCagA1的免疫反应性和抗原性。建立ELISA,检测109株HpCagA表达和相应患者血清中CagA抗体。分析CagA+Hp感染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结果:80.8%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出Hp(126/156),97.2%的Hp菌株(106/109)cagA基因阳性。与文献报道比较,所克隆的cagA1片段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83%和93.30%。所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rCagA1量约为细菌总蛋白的30.0%。rCagA1能与Hp全菌抗体发生结合反应,免疫家兔产生双扩散效价为1∶4的抗体。92.6%菌株(101/109)可表达CagA,88.1%患者(96/109)血清CagA抗体阳性。消化性溃疡标本中CagA+Hp菌株分离阳性率(97.9%)高于胃炎标本(88.5%),但无统计学差异(χ2=3.48,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细菌/分析 CAGA基因 基因表达 抗原 细菌 克隆 分子 螺杆菌 幽门/免疫 螺杆菌 幽门/遗传 免疫 细菌蛋白质类/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的新近流行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磊 丁玉平 《中国猪业》 2017年第11期20-23,32,共5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病毒性传染病。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发生和流行以来,已经20余载。据田间流行优势毒株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经典毒株流行阶段(1995-2006年)、高致病性变异株流行阶段(2006-2013年)和...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病毒性传染病。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发生和流行以来,已经20余载。据田间流行优势毒株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经典毒株流行阶段(1995-2006年)、高致病性变异株流行阶段(2006-2013年)和新近的类NADC30毒株流行阶段(2013年至今)。2013-2014年间与美国分离株NADC30亲缘性较高的一类PRRSV毒株开始在我国暴发流行,其具有与NADC30和MN184等谱系1(lineage 1)毒株相同的nsp2编码区缺失模式。致病性分析及疫苗保护试验结果表明,其致病性介于高致病性毒株与经典株之间,目前商用疫苗对其保护效果不佳。且类NADC30毒株易与其他PRRSV毒株发生重组,产生新的变异株。类NADC30毒株的广泛流行,以及相关重组毒株的叠现,进一步增加了PRRS疫病防控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NADC30(NADC30-like) 分子流行病 致病性与免疫保护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ESAT6-RpfE亚单位疫苗的构建与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志 达泽蛟 +5 位作者 章国平 李瑞营 刘万波 苏娟 张颖 祝秉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54-160,共7页
目的构建Mtb ESAT6-RpfE(早期分泌抗原靶6-复活促进因子E)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和纯化融合蛋白,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分别以Mtb H37Rv及临床株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esat6、rpfE基因,依次插入pET30a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 目的构建Mtb ESAT6-RpfE(早期分泌抗原靶6-复活促进因子E)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和纯化融合蛋白,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研究。方法分别以Mtb H37Rv及临床株的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esat6、rpfE基因,依次插入pET30a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BL21中表达纯化ESAT6-RpfE蛋白。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C57BL/6小鼠分组,每组6只,共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分为ESAT6、RpfE、ESAT6-RpfE、PBS、BCG五组,佐剂为二甲基三十六烷基胺(dimethyl-dioctyldecyl ammonium bromide,DDA);第二次实验有ESAT6-RpfE、PBS、BCG三组,佐剂为DPG[DDA+poly(I:C)+明胶]。分别于0、3、6周皮下免疫C57BL/6小鼠。末次免疫8周后,用特异性抗原ESAT6及RpfE刺激,检测其分泌IFN-γ的水平;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IgG2b、IgG1。结果PCR扩增的esat6、rpfE基因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亚单位疫苗免疫动物能够分泌RpfE特异性IFN-γ的脾淋巴细胞数量[(427.13±100.46)]显著高于PBS组(26.13±22.34;q=7.924,P<0.001);分泌ESAT6刺激特异性IFN-γ的脾淋巴细胞数量[(506.50±140.40)]明显高于PBS组(19.25±14.75;q=11.36,P<0.001)和BCG组(125.5±46.41;q=8.882,P<0.001)。ESAT6-RpfE免疫组能诱导产生特异性抗体。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ESAT6-RpfE融合蛋白。此融合蛋白可在C57BL/6小鼠中诱导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可作为新型结核亚单位疫苗的候选疫苗予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亚单位 重组融合蛋白质 细菌蛋白质 细胞因子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接种对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白雪娟 梁艳 +4 位作者 阳幼荣 王兰 张翠英 张俊仙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53-756,共4页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接种对采用重组培养滤液蛋白10(CFPl0)-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融合蛋白(重组CFP10-ESAT6融合蛋白)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评价ELISPOT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接种对采用重组培养滤液蛋白10(CFPl0)-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融合蛋白(重组CFP10-ESAT6融合蛋白)进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影响,评价ELISPOT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价值。方法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肤试验为对照,应用重组CFPl0-ESAT6融合蛋白进行ELISPOT检测105名2013年驻京部队入伍新兵外周血中分泌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抗原特异性γ干扰素(IFN-7)的效应T淋巴细胞斑点数。对PPD和ELISPOT均为阴性的入伍新兵接种卡介苗,3个月后再做PPD试验和ELISPOT。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5名入伍新兵中,PPD试验和ELISPOT阳性率分别为59.0%(62/105)和14.3%(15/105)。43名PPD试验阴性和62例PPD试验阳性者中,分别有6例(14.0%)和9例(14.5%)ELISPOT阳性,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86,P=0.00),两种方法的一致率为43.8%(46/105)。35名PPD试验和ELISPOT检测均为阴性的入伍新兵卡介苗接种3个月后,PPD试验阳转率为37.1%(13/35),而ELISPOT检测均为阴性,接种前斑点数[(2.6±3.1)个]与接种后斑点数[(2.6±5.0)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P=0.61)。结论ELISPO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能更真实地反映驻京部队入伍新兵的结核潜伏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 卡介苗 接种 酶联免疫斑点测定 重组融合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