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腺病毒低氧诱导因子1α三突变体基因对兔缺血后肢血流灌注及血管渗透性的影响
1
作者 何文凯 李明琰 +4 位作者 崔永生 陈建威 王月刚 陈冬冬 吴平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0-242,254,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低氧诱导因子1α三突变体基因(Ad-HIF-1α-trip)对兔缺血后肢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左侧后肢急性缺血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腺病毒空载体组(Ad-Null组)、Ad-HIF-1α-trip组,每组...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低氧诱导因子1α三突变体基因(Ad-HIF-1α-trip)对兔缺血后肢血管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左侧后肢急性缺血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腺病毒空载体组(Ad-Null组)、Ad-HIF-1α-trip组,每组6只,分别在术后即刻肌注生理盐水、Ad-Null及Ad-HIF-1α-trip。在术后即刻及基因转染后7、14和28 d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术后7 d、14 d和28 d通过血管超声计算缺血侧髂内动脉血流量标化值,评价兔缺血后肢血流灌注改善情况。基因转染后28 d采用伊文思蓝(EB)染色法测定各组缺血肌肉组织中EB含量,评价Ad-HIF-1α-trip对缺血组织新生血管渗透性的影响。结果 Ad-HIF-1α-trip组缺血侧髂内动脉血流量标化值增加大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IF-1α-trip组缺血肌肉组织的EB含量略高于Ad-Null组及生理盐水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IF-1α-trip能有效改善缺血肌肉组织的血流灌注,同时并未明显增加新生血管的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低氧诱导因子1α三突变体 血流灌注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对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魏璇 陶宇 +4 位作者 裴静娴 李明琰 陈建威 刘城 吴平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6-689,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Ala564-Ala402-Ala803,简称Ad-HIF-1α-564/402/803)对体外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Ad-HIF-1α-564/402/803在HEK293A细胞中进行扩增,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进行腺病...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Ala564-Ala402-Ala803,简称Ad-HIF-1α-564/402/803)对体外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Ad-HIF-1α-564/402/803在HEK293A细胞中进行扩增,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进行腺病毒纯化,终点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提取病毒DNA,进行PCR及PCR产物测序鉴定三突变型HIF-1α基因;X-Gal染色法测定重组腺病毒转染效率;Ad-HIF-1α-564/402/803、Ad-HIF-1αnature、Ad-Null分别转染hMVECs后,观察hMVECs在Matrigel上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的形成情况;Ad-HIF-1α-564/402/803、Ad-HIF-1αnature、Ad-Null和PBS分别转染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后,利用Image Pro Plus6.0软件收集数据并计算各组CAM血管面积比。结果经PCR及基因测序鉴定,扩增纯化后的腺病毒所携带的目的基因信息无丢失或变异,病毒滴度达1011~1012PFU/ml;X-gal染色显示MOI为100pfu/cell时,转染效率趋于稳定;Ad-HIF-1α-564/402/803转染hMVECs后Matrigel上的管腔数目显著多于Ad-HIF-1α-nature组、Ad-Null及对照组;基因转染CAM72h后,Ad-HIF-1α-564/402/803组CAM上微小血管数目较Ad-HIF-1α-nature组、Ad-Null组、PBS组明显增多;Ad-HIF-1α-564/402/803组血管面积比与Ad-HIF-1α-nature组、Ad-Null组、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0、0.000)。结论Ad-HIF-1α-564/402/803能明显促进hMVECs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的形成,同时可以促进CAM模型上微小血管新生,证实了Ad-HIF-1α-564/402/803在常氧情况下对血管新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 重组腺病毒 血管新生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 鸡胚绒毛尿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影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陶陶 陈莉芬 +1 位作者 胡长林 唐宏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4-596,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构建HIF1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HIF1α),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性脑缺血(MCAO)模型:①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于MCA...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构建HIF1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HIF1α),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性脑缺血(MCAO)模型:①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v)于MCAO后立即注射入缺血侧脑室,观察其在脑内的表达部位和持续时间;②动物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AdvHIF1α组、Adv组,除sham组外,其余3组均于MCAO后立即在缺血侧脑室分别注射磷酸盐缓冲液、AdvHIF1α基因和Adv,治疗72h,取大脑,平均切成6片,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以观察AdvHIF1α对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结果注射Adv后,GFP仅在大鼠双侧侧脑室壁和脑室内的脉络丛及室管膜上皮细胞表达,持续2周左右;AdvHIF1α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分别与IR组和Adv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vHIF1α能显著缩小大鼠缺血再灌注的脑梗死体积,提示其具有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 局灶性脑缺血 重组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