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纤维连接蛋白羧基端细胞结合域对骨髓基质干细胞黏附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徐瑞剑 黄盛东 +3 位作者 徐志云 龚德军 张宝仁 徐驯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65-968,共4页
目的:研究增强骨髓基质干细胞黏附力的方法。方法: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分别用纤维连接蛋白(Fn)和重组纤维连接蛋白羧基端细胞结合域(FnCTD64)及牛血清白蛋白(BSA)浸泡预涂处理12 h,对照组未预涂蛋白。采用间隔24 h、3次种植的方法种植骨... 目的:研究增强骨髓基质干细胞黏附力的方法。方法: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分别用纤维连接蛋白(Fn)和重组纤维连接蛋白羧基端细胞结合域(FnCTD64)及牛血清白蛋白(BSA)浸泡预涂处理12 h,对照组未预涂蛋白。采用间隔24 h、3次种植的方法种植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于种植后第8天进行细胞计数及MTT法检测比较去细胞瓣叶上黏附、增殖的细胞数量,同时取瓣叶进行组织学检测观察瓣叶表面BMSCs覆盖情况。结果:采用预涂Fn和FnCTD64后的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预涂Fn组的细胞计数为(9.085±0.622)×104,MTT的吸光值为0.537±0.022;预涂FnCTD64组的细胞计数为(9.111±0.607)×104,MTT的吸光值为0.540±0.025;预涂BSA组的细胞计数为(4.593±0.464)×104,MTT的吸光值为0.360±0.018;对照组的细胞计数为(4.460±0.441)×104,MTT的吸光值为0.353±0.019;前两组明显高于后两组(P<0.01)。预涂Fn组和FnCTD64组无显著性差异。瓣叶经H-E染色,可见预涂Fn和FnCTD64组细胞覆盖情况优于预涂BSA组和对照组。结论:Fn和FnCTD64能明显增加BMSCs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表面的黏附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 重组纤维连接蛋白羧基端细胞结合域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纤维连接蛋白诱导自体CIK联合IFN-α治疗晚期肝癌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本玲 袁龙 +3 位作者 高全立 范瑞华 张成娟 宋永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4-696,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纤维连接蛋白(RN)诱导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IFN-α治疗晚期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分离14例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RN、CD3单抗、IFN-γ及IL-2等细胞因子诱导产生CIK。患者每周回输一次CIK,... 目的:探讨重组纤维连接蛋白(RN)诱导的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IFN-α治疗晚期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分离14例晚期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RN、CD3单抗、IFN-γ及IL-2等细胞因子诱导产生CIK。患者每周回输一次CIK,连续4~6次,同时给予IFN-α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应用BDTM-CBAHumanTh1/Th2型细胞因子试剂盒监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7d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每个患者平均回输细胞数为25.6×109(21.6×109~31.8×109),毒副作用小。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数,CD3+,CD3+CD56+,CD3+CD8+细胞数均有明显升高。14例患者中有1例获部分缓解,4例稳定,其中缓解和2例稳定患者的AFP水平明显下降。治疗后临床获益患者血清IFN-γ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t=12.644和17.169,P<0.001),而治疗无反应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RN诱导的自体CIK联合IFN-α治疗晚期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功能 重组纤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地西他滨短时刺激对RAK细胞免疫表型及抗癌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洁羽 周智锋 +2 位作者 林万松 陈淑萍 叶韵斌(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22-2827,共6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对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活化杀伤细胞(RAK)增殖、免疫表型及抗肝癌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RetroNectin、CD3单抗及rh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培养RAK细胞,培养第1天加入不同浓度的DAC(0、50、500、1 000、2 000、...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对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活化杀伤细胞(RAK)增殖、免疫表型及抗肝癌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RetroNectin、CD3单抗及rhIL-2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培养RAK细胞,培养第1天加入不同浓度的DAC(0、50、500、1 000、2 000、3 000 nmol/L)刺激24 h后,全量换液。培养第4、7、10、12天,采用血球计数仪进行细胞计数,CFSE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培养时间各浓度DAC刺激的RAK细胞的免疫表型;Annexin-Ⅴ/PI检测细胞凋亡水平;以CD107a、IFN-γ、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水平评估各组RAK细胞的抗肝癌效应。结果:随着培养时间延长,DAC浓度越高,细胞增殖抑制越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DAC短时刺激的RAK细胞在培养10 d后,高浓度DAC组(≥1 000 nmol/L)RAK细胞CD4比例显著增加,CD8比例及CD4+和CD8+的中央记忆细胞(TCM)比例呈下降趋势(P<0.05)。培养第12天NKT水平显著升高(P<0.05),随着DAC浓度增高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其他DAC浓度组相比,1 000 nmol/L DAC刺激组CD107a、IFN-γ、穿孔素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RAK细胞经1 000 nmol/L DAC短时刺激后,可提高CD4、CD4+TCM及NKT比例,增强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重组纤维连接蛋白 免疫表型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