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AaIT对甜菜夜蛾幼虫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艳聆 樊虹 +3 位作者 聂磊 王玲玲 张涛 秦利 《辽宁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10-12,共3页
研究了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AaIT和野生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C6对甜菜夜蛾的病原性,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研究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AcMNPV AaIT对甜菜夜蛾3、4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151、379PIB/头,比AcMNPV C6少39、906PIB/头;LT5... 研究了基因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AaIT和野生型多角体病毒AcMNPV C6对甜菜夜蛾的病原性,并添加感染增效物质,研究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AcMNPV AaIT对甜菜夜蛾3、4龄幼虫的LD50分别为151、379PIB/头,比AcMNPV C6少39、906PIB/头;LT50分别比AcMNPV C6缩短1.1d和1.5d;昆虫病毒感染增效物质具有强烈的感染增效作用,增效比值为6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核型 多角体病毒 野生 AcMNPV—AaIT 甜菜夜蛾 病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柞蚕幼虫繁殖rApNPV的研究初报
2
作者 石生林 王学英 +3 位作者 谢怀江 刘限 许方国 张忠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利用重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RecombinantAntheraeaperny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rApNPV) ,研究了无包涵体重组病毒(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柞蚕幼虫体内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 :无包涵体的重组病毒能够在柞蚕幼虫体内正常繁殖并引起... 利用重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RecombinantAntheraeaperny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rApNPV) ,研究了无包涵体重组病毒(含β-半乳糖苷酶基因)在柞蚕幼虫体内的繁殖情况。结果表明 :无包涵体的重组病毒能够在柞蚕幼虫体内正常繁殖并引起继发感染 ,经柞蚕幼虫繁殖的重组病毒粒子能够完成对柞蚕幼虫的再次创伤感染。重组病毒所携带的β-半乳糖苷酶基因经柞蚕幼虫繁殖后仍能在柞蚕幼虫体内获得高效表达 ,表达量达到经培养细胞繁殖的重组病毒在柞蚕幼虫体内的表达水平 ,说明在利用杆状病毒批量表达外源蛋白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幼虫 繁殖 重组核型 多角体病毒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的垂直传播及绿色荧光蛋白在棉铃虫幼虫中的表达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祖强 杨复华 +2 位作者 齐义鹏 朱应 朱反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T001,共9页
用转座 /穿梭系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的重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rHa FGP ,以其多角体添食感染棉铃虫 3龄幼虫 ,室内饲养 3代 ,各代均可见自然光下发绿色荧光的棉铃虫幼虫 ,其中子代不再重复感染。F0 、F1、F2 代发绿色... 用转座 /穿梭系统构建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gfp)的重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rHa FGP ,以其多角体添食感染棉铃虫 3龄幼虫 ,室内饲养 3代 ,各代均可见自然光下发绿色荧光的棉铃虫幼虫 ,其中子代不再重复感染。F0 、F1、F2 代发绿色荧光的棉铃虫幼虫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4%、 2 0 %、 8%。提取虫体内的病毒多角体DNA ,以PCR和斑点杂交鉴定表明 ,gfp不仅在亲代棉铃虫体内正常表达 ,而且在子代幼虫中表达 ,HaNPV通过卵实现了垂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重组棉铃虫多角体病毒 垂直传播 棉铃虫 杆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杆状病毒载体高效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纯化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宇 汪承亚 +1 位作者 赵红 陈家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 :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在家蚕幼虫中研制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rhIGF 1)。方法 :将 15kDhIGF 1前体cDNA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转移载体pBakPAK8中 ,构建重组病毒BmNPV/IGF 1。用BmNPV/IGF 1感染家蚕幼... 目的 :利用杆状病毒载体在家蚕幼虫中研制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rhIGF 1)。方法 :将 15kDhIGF 1前体cDNA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转移载体pBakPAK8中 ,构建重组病毒BmNPV/IGF 1。用BmNPV/IGF 1感染家蚕幼虫 ,提取家蚕血淋巴液 ,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rhIGF 1,ELISA法测定rhIGF 1含量 ,用SDS 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rhIGF 1纯度及免疫学活性 ,MTT法观察其对MCF 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ELISA测定显示 ,BmNPV/IGF 1感染家蚕幼虫 12 0hrhIGF 1含量达最高值 ( 2 3 36 μg/ml)。rhIGF 1纯度为 4 0 % ,Western blot分析发现主要纯化产物为 7 5kD成熟hIGF 1。细胞活性刺激实验显示 ,纯化后rhIGF 1对MCF 7细胞促增殖能力明显优于来源于大肠杆菌的rhIGF 1产品。结论 :实现了具有免疫学活性及生物学活性rhIGF 1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高效表达 ,并使rh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基因表达 重组家蚕多角体病毒 亲和层析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丝素重链启动子克隆片段在家蚕体内和昆虫培养细胞内的渗漏表达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生鹏 陆长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1-496,共6页
为了探讨家蚕丝素重链基因的调控机制,应用重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为基因转移载体,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研究了丝素重链基因启动子克隆片段在家蚕丝腺的不同部位,以及脂肪体细胞和Sf9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渗漏。... 为了探讨家蚕丝素重链基因的调控机制,应用重组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为基因转移载体,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研究了丝素重链基因启动子克隆片段在家蚕丝腺的不同部位,以及脂肪体细胞和Sf9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渗漏。结果发现,丝素重链启动子克隆片段在家蚕中部丝腺存在表达渗漏,并且在中部丝腺前部的表达活性要强于中部丝腺的中部和后部;克隆片段在脂肪体组织存在表达渗漏,通过荧光解剖显微镜可以在体表观察到绿色荧光;克隆片段在Sf9培养细胞中也存在表达渗漏。上述结果说明目前已知的有关家蚕丝素重链基因的调控元件仍不充分,家蚕基因组中可能还有其他调控丝素重链基因表达组织和时相的特异性元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丝素重链基因 渗漏表达 重组苜蓿银纹夜蛾多角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