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缓释微球对2型糖尿病GK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于淼 惠新民 +3 位作者 王峰 张宁 张和鹏 宋应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0-264,361,共6页
目的评估重组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rIGF-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对2型糖尿病GK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GK大鼠进行糖尿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加载包裹rrIGF-1的PLGA缓释微球(治疗组... 目的评估重组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rrIGF-1)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对2型糖尿病GK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雄性GK大鼠进行糖尿病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加载包裹rrIGF-1的PLGA缓释微球(治疗组,n=10)和加载包裹与rrIGF-1等量安慰剂的PLGA缓释微球(糖尿病组,n=10)处理,再以10只未做处理的SD大鼠作为对照组。在所有大鼠胫骨内植入种植体,治疗组和糖尿病组大鼠同时分别加载等量相应种类的PLGA缓释微球。术后4、5、8周在种植体周围局部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骨钙素(OCN)、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I型前胶原羧基前肽(PICP)含量。结果种植体植入术后4周,糖尿病组和治疗组的血清OCN、B-ALP和PIC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5周,糖尿病组的OCN和B-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均<0.05),糖尿病组和治疗组的PICP水平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OCN水平明显高于术后4周(P<0.05),对照组的PICP水平则明显低于术后4周(P<0.05);术后8周,糖尿病组大鼠的OCN和B-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均<0.05),糖尿病组和治疗组大鼠的血清PIC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rrIGF-1 PLGA缓释微球局部加载可促进GK大鼠种植体周围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2型糖尿病 GK大鼠 骨钙素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Ⅰ型前胶原羧基前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游利 俞茂华 +3 位作者 叶红英 杨秀芳 郑颂国 朱禧星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97-200,221,共5页
目的 观察人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rhIGF 1)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化法、放射免疫法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等方法。结果  (1)糖尿病治疗组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量低于糖尿病对照组 ;(2 )糖尿病对照... 目的 观察人重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rhIGF 1)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影响。方法 采用生化法、放射免疫法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等方法。结果  (1)糖尿病治疗组 2 4h尿白蛋白排泄率和尿量低于糖尿病对照组 ;(2 )糖尿病对照组血清IGF 1含量、肾组织IGF 1含量及IGF 1信使核糖核酸 (IGF 1mR 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糖尿病治疗组血清IGF 1含量明显高于糖尿病对照组 ,肾组织IGF 1含量及IGF 1mRNA表达与糖尿病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3)糖尿病对照组血清生长激素 (GH)高于正常对照组 ,糖尿病治疗组血清GH低于糖尿病对照组 ;(4)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切片发现rhIGF 1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有改善作用。结论 小剂量外源性rhIGF 1不会加重糖尿病肾脏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胰岛素生长因子-1 糖尿病大鼠 肾脏 信使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人RPE细胞分泌TGF-β2、MMP-2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晁荣荣 郑柳 +1 位作者 范晶 丁芝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2-517,共6页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ARPE-19细胞分别按不同浓度IGF-1和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6 h、12 h、24 h、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IGF-1、LY294002的最佳作用浓度与时间。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2浓度。将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IGF-1组(80μg·L^(-1) IGF-1)、IGF-1+LY294002组(80μg·L^(-1) IGF-1+30 mmol·L^(-1) LY294002)、LY294002组(30 mmol·L^(-1) LY294002),使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采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0μg·L^(-1) IGF-1比较,80μg·L^(-1) IGF-1的细胞活力24 h变化显著(P<0.05),故确定其为IGF-1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与0 mmol·L^(-1) LY294002比较,24 h的30 mmol·L^(-1) LY294002接近半数抑制浓度,故确定其为LY294002最佳作用时间和浓度。细胞划痕法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迁移率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0μg·L^(-1) IGF-1组、40μg·L^(-1) IGF-1组、80μg·L^(-1) IGF-1组细胞上清液中TGF-β2浓度整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IGF-1、LY294002培养24 h,与对照组比较,IGF-1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而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细胞中TGF-β2、MMP-2、PI3K、AKT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IGF-1能促进ARPE-19细胞增殖、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ARPE-19细胞中TGF-β2、MMP-2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糖尿病小鼠脑内的分布 被引量:9
4
作者 王蓬文 杨芳 +2 位作者 盛树力 晋志高 陶之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0,T027,共5页
为了观察糖尿病小鼠脑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1( IGF-1R)的分布及 APP17肽对其分布的影响 ,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向皮下注射 APP17肽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19-33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IGF-1R免疫组... 为了观察糖尿病小鼠脑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1( IGF-1R)的分布及 APP17肽对其分布的影响 ,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 ,并向皮下注射 APP17肽 (β-淀粉样肽前体蛋白 319-335 )给予治疗 ,4周后取脑组织进行 IGF-1R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显示 ,糖尿病组 IGF-1R阳性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皮层、海马、丘脑、下丘脑等部位 ,而正常对照组及 APP17肽治疗组仅在皮层、海马可见阳性反应细胞 ,且着色淡。结果表明 ,糖尿病小鼠脑内多个区域存在较多的 IGF -1R阳性神经元 ,而APP17肽能使 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1 糖尿病小 脑内 分布 APP17肽 糖尿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持续状态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细六 刘素芝 +2 位作者 周元林 朱宗亚 李卫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3-725,共3页
目的:观察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动态变化及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联合腹腔注射制作大鼠SE模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观察癫痫持续状态(SE)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动态变化及与脑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联合腹腔注射制作大鼠SE模型,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实验组SE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及脑组织中NSE、IGF-1水平。结果:(1)实验组大鼠在SE发作后6h,血清和脑组织NSE水平开始升高,12~24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并持续至SE发作后1周。实验组除1h组外各时间点血清及脑组织NSE浓度比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明显升高(P<0.05)。(2)实验组大鼠血清IGF-1水平在24h后降低,1周内持续降低,实验组血清NSE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组织IGF-1水平在大鼠SE发作后12h开始升高,48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1周后趋于正常,实验组血清、脑组织IGF-1动态变化与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之间血清及脑组织NSE、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后存在明显脑损伤,SE大鼠血清及脑组织NSE水平变化趋势一致,而血清IGF-1变化趋势与脑组织中IGF-1变化趋势刚好相反,NSE、IGF-1可能为临床SE诊断、评价严重程度、预测预后提供一项敏感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段宇 周红文 +1 位作者 汪承亚 陈家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将含人IGF-1基因的重组转运质粒pCMV/IGF-1 DNA每鼠400μg肌内注射于DM大鼠模型(T组,n=7)体内,对照组(C组,n=7)给予同等剂量pcMV空载质粒DNA,同时设立正...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表达对糖尿病(DM)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将含人IGF-1基因的重组转运质粒pCMV/IGF-1 DNA每鼠400μg肌内注射于DM大鼠模型(T组,n=7)体内,对照组(C组,n=7)给予同等剂量pcMV空载质粒DNA,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组,n=7)和DM对照组(DM组,n=7)。观察大鼠血糖和血IGF-1浓度(ELISA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比较治疗前后大鼠肝、肾、骨骼肌等组织IGF-1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ICF-1基因治疗后,T组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由(28.71±1.79)mmol/L至(17.02±1.69)mmol/L,同时血IGF-1较基础水平明显升高,由(109.34±10.90)ng/ml至(135.61±6.15)ng/ml;T组大鼠在接受治疗后,血糖明显低于C组和DM组(P<0.000 1),而血IGF-1明显高于C组和DM组(P<0.000 1);RT-PCR结果显示,T组大鼠肝脏和骨骼肌IGF-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DM组(P<0.000 1,P=0.002),肾组织IGF-1基因含量与DM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387)。结论:IGF-1基因表达能有效降低DM动物血糖,为开展DM治疗新策略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基因治疗 糖尿病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建平 王丹 李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IGF-1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IGF-1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除...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IGF-1组,每组12只。模型组和IGF-1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步骤同模型组。IGF-1组于缺血2h再灌注1h后经尾静脉注入5mg/LIGF-11m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时经尾静脉注入1ml生理盐水。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各组取6只大鼠灌注,取视交叉前后各2mm的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nNOS阳性表达。另6只断头取脑,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结构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大鼠皮层少见正常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减少,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损伤神经元空泡变性多而明显。与模型组相比,IGF-1组皮层神经元细胞空泡变性较少,程度较轻;正常细胞增多,可见少数淋巴细胞浸润。假手术组未发生脑梗死。IGF-1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为(12.4±0.9)%,较模型组的(24.6±3.7)%减小(t=9.97,P<0.01)。模型组、IGF-1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脑皮层nNOS阳性细胞数依次为(38.83±2.92),(28.33±2.58)和(15.00±1.41),逐渐降低(F=106.8,P<0.05)。结论外源性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nNOS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脑缺血再灌注 N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纯化及其鉴定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段宇 赵红 +1 位作者 汪承亚 陈家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利用亲和层析法将家蚕幼虫中高效表达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insulin鄄likegrowthfactor鄄1,rhIGF鄄1)纯化并鉴定,以得到具有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的rhIGF鄄1生物制品。方法:蚕血淋巴中rhIGF鄄1初步提纯去除... 目的:利用亲和层析法将家蚕幼虫中高效表达的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recombinanthumaninsulin鄄likegrowthfactor鄄1,rhIGF鄄1)纯化并鉴定,以得到具有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的rhIGF鄄1生物制品。方法:蚕血淋巴中rhIGF鄄1初步提纯去除杂质,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rhIGF鄄1。以ELISA法测定纯化产物中rhIGF鄄1含量,用SDS鄄PAGE和Western鄄blot分析鉴定rhIGF鄄1纯度及免疫学活性,4-甲基偶氮唑蓝(tetrazoliumsalt,MTT)法观察其对MCF鄄7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纯化后rhIGF鄄1纯度约为40%,Westernblot分析发现,主要纯化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7.5ku的成熟hIGF鄄1,所含非目的产物与hIGF鄄1无免疫交叉反应。细胞活性刺激实验显示,rhIGF鄄1纯品对MCF鄄7细胞有较好的刺激活性,促增殖能力优于来源于大肠杆菌的rhIGF鄄1产品。结论:蚕血淋巴中的rhIGF鄄1经亲和层析后初步得到纯化,并显示良好的免疫学活性和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胰岛素生长因子—1 家蚕幼虫 亲和层析 纯化产物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致不孕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桂玲 归绥琪 邹琴娣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6-307,共2页
目的 观察雄激素致高胰岛素高雄激素不孕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IGF 1/IGF 1R)的变化。方法 建立雄激素致高胰岛素高雄激素不孕大鼠模型 ,通过阴道涂片筛选各组大鼠 ;血清IGF 1测定采用放免法 ,IGF 1R的检... 目的 观察雄激素致高胰岛素高雄激素不孕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受体(IGF 1/IGF 1R)的变化。方法 建立雄激素致高胰岛素高雄激素不孕大鼠模型 ,通过阴道涂片筛选各组大鼠 ;血清IGF 1测定采用放免法 ,IGF 1R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结果  (1)血清IGF 1水平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2 )胰腺、肝脏、卵巢和肾上腺IGF 1R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模型组 <正常组。结论 雄激素致不孕大鼠存在着主要靶器官低水平IGF 1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 不孕 大鼠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脉冲裸基因肌肉注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介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谭亚夏 邓鸿业 +5 位作者 娄雅欣 欧阳能太 唐岩 李枫 丁静 钟南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31-1033,共3页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所致小鼠肺纤维化的病理变化。方法 应用电脉冲裸基因肌肉注射法 ,观察注射截短型IGF1后 2 ,3 ,4及 8周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2周组小鼠肺间质充血水肿。 3周组肺泡隔明显增厚 ,大量肺...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所致小鼠肺纤维化的病理变化。方法 应用电脉冲裸基因肌肉注射法 ,观察注射截短型IGF1后 2 ,3 ,4及 8周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2周组小鼠肺间质充血水肿。 3周组肺泡隔明显增厚 ,大量肺泡上皮细胞 ,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增生。 4周组肺间质大量胶原沉积 ,肺纤维化样改变。 8周组肺纤维化病变明显减轻 ,肺泡结构渐趋恢复。结论 IGF 1可直接导致肺纤维化发生。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脉冲 裸基因 肌肉注射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肺纤维化 病理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优化配比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纳米微球脱细胞人工真皮用于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诚 熊清华 +2 位作者 付劲松 刘淑琴 熊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90-1594,共5页
目的构建负载不同配比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纳米微球的脱细胞人工真皮,用于裸鼠皮肤缺损的修复,探索PDGF-BB和IGF-1联合用于创面修复的最佳配比。方法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被不同配... 目的构建负载不同配比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纳米微球的脱细胞人工真皮,用于裸鼠皮肤缺损的修复,探索PDGF-BB和IGF-1联合用于创面修复的最佳配比。方法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被不同配比的PDGF-BB和IGF-1制成纳米缓释微球,并使纳米微球结合于脱细胞人工真皮。将负载纳米微球的脱细胞人工真皮移植至裸鼠创面动物模型中,通过记录创面愈合速度和愈合时间,检测局部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白介素-2(IL-2)的蛋白表达,观察PDGF-BB和IGF-1不同质量配比(1∶4、1∶2、1∶1、2∶1、4∶1)组(n=5)的纳米微球脱细胞人工真皮对小鼠皮肤创面修复的作用效果,另设空白对照组。结果当纳米微球脱细胞人工真皮负载PDGF-BB和IGF-1的质量配比为2∶1时,小鼠皮肤修复创面愈合速度较其他配比组及空白对照组更快(P<0.05),愈合时间更短(P<0.05),局部组织中α-SMA和IL-2蛋白表达量更高(P<0.05)。结论脱细胞人工真皮结合含PDGF-BB和IGF-1的纳米微球用于创面修复时,PDGF-BB和IGF-1的最佳配比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纳米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噪声暴露对大鼠听皮层及海马脑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希林 廖华 +3 位作者 陈抗松 解为全 杨琨 朱占永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噪声暴露后大鼠听皮层及海马脑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探讨其在长期噪声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噪声组和对照组各8只,噪声组暴露... 目的观察慢性噪声暴露后大鼠听皮层及海马脑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表达,探讨其在长期噪声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噪声组和对照组各8只,噪声组暴露于100dB SPL白噪声28天,每天4小时,制成慢性噪声暴露模型,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造模结束后检测两组大鼠ABR反应阈,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GF-1在听皮层和海马的表达。结果噪声组造模结束后ABR反应阈(80.62±4.58dB SPL)较对照组(38.75±3.54dB SPL)明显升高(P<0.05),听皮层及海马脑区IGF-1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表达强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慢性噪声暴露可以使听皮层及边缘系统海马脑区IGF-1表达增高,这可能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噪声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听皮层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薇 张祥建 +2 位作者 胡明 崔海瑛 狄楠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缺血不同部位的表达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和脑缺血再灌注(CIR)组,CIR组缺血3h后,按...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缺血不同部位的表达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清洁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和脑缺血再灌注(CIR)组,CIR组缺血3h后,按再灌注时间的长短不同分为0、6、24、48、72h和7d6个亚组,每亚组均为6只大鼠。于各相应时间点以Longa法、Berderson法和平衡木法分别进行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动物,制做脑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GF-1的动态表达变化。结果(1)大鼠在大脑中动脉阻断后手术对侧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瘫痪,24h后行为学评分结果逐渐趋于稳定,根据观察大鼠病变对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其功能异常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一致;(2)除假手术对照(sham)组外,其余各组在脑梗死后6h局部可见少量散在炎性细胞浸润,梗死后48h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并持续到7d;(3)IGF-1在sham组神经元中呈弱阳性表达(灰度值127±6);CIR组各缺血时段IGF-1表达分别为147±5(0h)、153±6(6h)、170±7(24h)、169±5(48h)、150±6(72h)和147±5(7d)。其中,缺血3h及缺血3h再灌注6h组中心区、半影区阳性细胞数均增多,表达增强;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中心区表达接近正常水平,半影区阳性细胞数增多,表达呈持续升高趋势,再灌注24h和48h达高峰,72h表达有所下降,但仍表达高水平。结论高表达的IGF-1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神经保护过程,IGF-1在缺血半影区与中心区的演变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说明IGF-1对缺血半影区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阶开窗微孔技术注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庆大霉素致聋豚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永贺 陈浩 郭梦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鼓阶开窗,微孔技术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入内耳鼓阶,研究IGF-1对感音神经性聋动物模型(庆大霉素致耳聋豚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豚鼠20只,施用庆大霉素致耳聋后均分为IGF-1组和对照组,行鼓阶开窗术,微孔技术注入试剂(IG... 目的探讨通过鼓阶开窗,微孔技术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入内耳鼓阶,研究IGF-1对感音神经性聋动物模型(庆大霉素致耳聋豚鼠)的治疗作用。方法豚鼠20只,施用庆大霉素致耳聋后均分为IGF-1组和对照组,行鼓阶开窗术,微孔技术注入试剂(IGF-1组注入鼠重组IGF-1,对照组注入人工生理外淋巴液)10μl,分别在术前和术后7、14d行ABR测试;测试完后每组3只断头取听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耳蜗毛细胞改变。结果IGF-1组ABR反应阈(RT)术后7、14d均比术前有显著降低;IGF-1组比对照组RT在术后14d有显著降低。扫描电镜发现对照组较IGF-1组毛细胞受损严重;同时,IGF-1组受损毛细胞表面有指状微绒毛生长。结论微孔技术注入IGF-1可以改善豚鼠受损听力,减轻庆大霉素耳毒性的继续损伤,其机制可能为减轻耳蜗毛细胞的损伤并修复部分毛细胞,同时保护传入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阶开窗 微孔技术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庆大霉素 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志强 张莉 张跃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4-1028,1049,共6页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采用低频rTMS对实验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应...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采用低频rTMS对实验组大鼠进行干预治疗,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区IGF-1表达变化,应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水平。结果:IGF-1的表达方面,海马区的平均光密度值PMCAO组显著低于PMCAO+rTMS组和sham组(P<0.01),PMCAO+rTMS组和sham组相比平均光密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空间学习记忆方面,在1—5天定位航行实验中,PMCAO+rTMS组和sham组大鼠的上台潜伏期显著缩短,而PMCAO组上台潜伏期的缩短趋势不如前两组显著(P<0.05),在第6天空间探索实验中PMCAO+rTMS组和sham组大鼠的第一次找到平台位置的时间少于PMCAO组(P<0.05),并且在60s内穿台次数多于PMCAO组(P<0.01)。结论:低频rTMS治疗对于卒中后大鼠在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低频rTMS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大脑IGF-1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胰岛素生长因子-1 海马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谷氨酰胺对耐力训练大鼠运动能力及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凯 张蕴琨 王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78,共5页
通过观察补充谷氨酰胺(Gln)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运动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补充Gln促进机体运动能力的内分泌机制。为运动营养补剂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氨基酸的补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从而使营养补充更为科学和合理。研究... 通过观察补充谷氨酰胺(Gln)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运动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补充Gln促进机体运动能力的内分泌机制。为运动营养补剂的开发和应用,特别是氨基酸的补充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从而使营养补充更为科学和合理。研究对象和方法:雄性SD大鼠,训练组16只、训练+Gln组16只。训练+Gln组按2g/kg体重给予Gln。进行耐力运动训练5周。5周后各组随机取8只,进行跑台力竭运动,并记录达力竭时的运动距离。同时所有大鼠断头处死,测试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和血清IGF-1水平。结果显示:1)跑台运动距离:训练+Gln组的大于训练组[(1995.0±29.6)m vs.(1697.5±170.7)m,P<0.01)];2)股四头肌蛋白质含量:大鼠运动至力竭后,训练+Gln组运动后低于训练组;3)血清GH含量:大鼠运动至力竭后,训练+Gln组运动后低于训练组;4)血清IGF-1浓度:未进行力竭运动的训练+Gln组大鼠与训练组无差异;5)力竭运动后,训练+Gln组的浓度高于训练组[(1223.6±197.1)ng/ml vs.(879.4±197.5)ng/mg,P<0.01]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时的运动距离与血清IGF-1成正相关(r=0.7336,P<0.01)。结论:长期补充Gln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耐力运动能力;却没有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和GH含量;而补充Gln为运动大鼠合成IGF-1提供了充分的原料支持和良好的内环境,而提高了血清IGF-1含量。血清IGF-1水平和大鼠力竭运动能力呈正相关,提示补充Gln促进IGF-1合成是增强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内分泌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耐力训练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对癌性恶病质小鼠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国庆 张珊 +2 位作者 唐泓波 任玉萍 吴毅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恶病质小鼠营养代谢的关系。方法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鼠(LID鼠)和对照组小鼠各20只接受皮下接种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株,建立癌性恶病质模型。两组小鼠分别又随机分成2个亚组:对照组1... 目的探讨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恶病质小鼠营养代谢的关系。方法肝脏特异性IGF-1基因缺失鼠(LID鼠)和对照组小鼠各20只接受皮下接种小鼠结肠腺癌CT26细胞株,建立癌性恶病质模型。两组小鼠分别又随机分成2个亚组:对照组10只、LID组10只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1 mg/kg),每天1次,从肿瘤种植后第14天开始至第22天实验结束;其余小鼠接受皮下生理盐水注射至实验结束。统计各组小鼠进食量、肿瘤大小和重量、除瘤后体重、腓肠肌重、腓肠肌总蛋白量、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所有接种动物均出现恶病质。接受rhGH注射的LID鼠和对照组小鼠血清IGF-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IGF-1水平较高的小鼠与血清IGF-1水平较低的小鼠比较,腓肠肌重和腓肠肌总蛋白量均高于后者(P<0.05),血清中IL-6及TNF-α水平低于后者(P<0.05),肿瘤大小和进食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从恶病质早期开始进行外源性的GH注射可引起恶病质小鼠血清IGF-1水平的明显升高,并可以改善癌性恶病质机体骨骼肌蛋白代谢,缓解恶病质症状。IL-6和TNFα-水平与恶病质机体营养代谢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病质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生长激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滴滴涕对小鼠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建兴 马向东 +2 位作者 马佳佳 王德堂 陈必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5-256,共2页
目的:探讨甲氧滴滴涕(MXC)对小鼠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出生后7~8周的成熟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只分别给予玉米油、甲氧滴滴涕(MXC)50、100、200mg/kg灌胃,1次/d,共30d,之后24h内,取小鼠子宫... 目的:探讨甲氧滴滴涕(MXC)对小鼠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出生后7~8周的成熟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只分别给予玉米油、甲氧滴滴涕(MXC)50、100、200mg/kg灌胃,1次/d,共30d,之后24h内,取小鼠子宫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IGF-1蛋白的表达水平 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MXC)的方法检测IGF-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200mg/kg MXC两组的IGF-1蛋白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IGF-1mRNA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MXC染毒可增加IGF-1在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滴滴涕 子宫内膜 胰岛素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和螺内酯对高血压大鼠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小春 王晋明 +2 位作者 王芳 李恒 秦晋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137-1141,共5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大鼠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和表达及缬沙坦与螺内酯对SHRIGF1的影响,探讨IGF1与心肌肥厚的病理机制。方法将18只6周龄SHR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其中2组分别灌胃缬沙坦30mg·kg-1...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WKY大鼠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和表达及缬沙坦与螺内酯对SHRIGF1的影响,探讨IGF1与心肌肥厚的病理机制。方法将18只6周龄SHR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其中2组分别灌胃缬沙坦30mg·kg-1·d-1和螺内酯20mg·kg-1·d-1,SHR阳性对照组给正常饮水,并与雄性同周龄WKY大鼠比较。实验期为13周,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IGF1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大鼠心肌IGF1的表达。结果SHR对照组IGF1表达和浓度均明显高于WKY组(P<0.01),缬沙坦组和螺内酯组的IGF1较SHR对照组下降(P<0.01),而且缬沙坦组比螺内酯组下降的更明显(P<0.05),两组血压、LVMBW均显著低于SHR组(P<0.01)。结论IGF1在肥厚心肌中表达明显增加,而缬沙坦和螺内酯在降压的同时可以抑制IGF1的表达,提示IGF1在心肌肥厚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肥厚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缬沙坦 螺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小鼠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晓红 陈洲 +1 位作者 王燕萍 刘礼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45-648,共4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分为:对照组、tBHP(25μmol/L)组、IGF-1(100ng/mL)组和IGF-1+tBHP组。丫啶橙-溴化乙锭(AO-...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分为:对照组、tBHP(25μmol/L)组、IGF-1(100ng/mL)组和IGF-1+tBHP组。丫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染色法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镜下观测各实验组细胞凋亡情况,Griess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内NO水平。结果:25μmol/LtB-HP作用1h可诱导MIN6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内NO含量明显增加。预先经过100ng/mLIGF-1作用24h后,tBHP诱导的MIN6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同时细胞内NO含量亦显著降低。结论:IGF-1对tBHP诱导凋亡的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GF-1减少tBHP诱导的NO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 胰岛Β细胞 第三丁基过氧化氢 凋亡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